誰為一個億來買單?火幣pro之WAX事件

2021-02-07 始源科技

這個聖誕節前後,WAX事件將火幣pro一併推上了風口浪尖。


本周三,火幣創始人李林正式就此次事件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網絡直播,事後我們看反饋,有點讚說火幣危機公關做得好的,當然也有不說好的。而事實是,無論你做還是不做,正面對待還是諱莫如深,賠償一個億還是置之不理,這個世界都會充滿了紛繁的猜測,有理性的、有洩憤的、也有惡意揣測。不光是這個圈子,網際網路圈子、投資圈也都是這樣,就連馬雲烏鎮大會沒去參加飯局,都被解讀為馬雲請客請怕了?或者受到馬化騰劉強東孤立),然而真相不會有兩個。我們試圖在一切都明朗之後,像福爾摩斯一樣,把每一個細節都翻出來,我們看看誰在真誠,誰在詆毀。江歌案在日本鬧得沸沸揚揚,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日本法庭以及法醫證詞的專業、嚴謹以及抽絲剝繭,不冤枉真誠、也不放過謊言。


WAX(Worldwide Asset eXchange)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全球數字資產去中心化平臺,用來購買和銷售遊戲內數字產品,WAX令牌是平臺上的流通幣,說白了就是,大家玩遊戲買虛擬商品、創建虛擬商店賣商品,也就是用於遊戲支付

官網:https://wax.io/


ICO的時間分別在今年2017年10月和11月,成本價是1ETH = 150~300個wax

眾籌35%用於軟體開發,35%用於運營開銷,30%用於市場發展


團隊CEO William Quigley, 全球最大的視頻遊戲虛擬物品市場和wax營運長,他也是加密貨幣投資工具Cashel Enterprises董事總經理。

 

首席設計師 John Brechisci, 牛A程式設計師,你只要知道他創造皮膚交易行業使用的軟體就可以了

 

營運長 Jonathan Yantis, OPSkins營運長,他創建了虛擬物品交易,創立於「網絡創世紀」,「無盡的任務」以及「魔獸世界」


在WAX平臺的創建過程中,結合了OPSkins公司20多年的工作經驗和上百億次虛擬商品的交易經驗。在目前佔主流地位的寄售模式的交易平臺中,存在著大量財務風險因素,WAX平臺可以讓來自全球各地的買家和賣家規避這些風險。WAX建立的平臺,使所有市場參與者(發布代理、銷售代理、結算受託人、估價人、聯屬機構、買家和賣家)能夠快速安全地實施同交易有關的操作、分攤佣金和結算

 

WAX獲得了諸多著名遊戲服務商的投資,目前平臺已經落地。目前已經可以在OPSkins平臺上購買以太貓,吃雞遊戲皮膚等工具。


如果你是一名遊戲玩家就不可能不知道Steam和OPSkins。這就好比你在中國玩LO,沒有人不知道TGP平臺。


顧問及投資人:Jaxx創始人(你應該知道jaxx錢包吧),《使命召喚》創始人,《魔獸世界》總經理等等。投資人Pantera(0x omg等),Galaxy(swap美國5億美元風投基金),分布式資本(沈波、v神,、魯冠球之子魯偉鼎知道吧,我司後期會有文章詳細扒一扒這個中國第一區塊鏈資本)Kenetic Capital(0x)等等,我不是要為wax說什麼,但就光這些看來,這並不是一個不靠譜的團隊和項目。所以,一會兒我們分析李林直播說明會的時候,他講到的關於團隊的評價,是否是中肯的,以及是否有落地、有場景,你也就知道背景了。


即便如此,由於紛繁的項目太多,也儘管wax目前數字資產排名57(根據MyToken),但是知道wax的人終究小眾,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出「wax增發事件」以及火幣pro捲入其中,加上標題黨聳人聽聞博眼球的文章, 是不會有這種關注度的(下面的百度指數和微信指數在20號之後暴增),因為很多估計連wax背景都不了解,連官網都沒用登陸過的媒體,為了博眼球,給出了這種題目,是你,你不關注?不罵兩句「無良」?


 



 一時間所有的媒體群起而攻之,聳人的標題讓許多幣圈外的專家們甚至開始否定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去中心化。可是在此之前,誰真的了解wax是做什麼的?我是做學新聞學出身,也是從事媒體事業十多年,發現很多媒體只管快,而不會靜下心來,更懶得研究事件背後深層緣由,而只是要閱讀量、要點擊量、要火。看看百度指數、微信指數,為什麼我們總喜歡跟著事件走,而不是跟著事物的脈絡走?



看看時間節點,在此之前,我們從未關注。而這就是媒體的威力,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我們習慣了跟著媒體的節奏走。我們也只能這樣認識世界。

 

所以,

我們真的只能這樣去認知世界?

先陳述大多數媒體的觀點,因為有的是不準確的,隨後我們找出異議點。

 

12月20日火幣Pro首發數字資產WAX交易,按照公布的信息WAX的發行量為1.85億,但因WAX幣發行方在項目上線之前,修改地址規則,稀釋新幣,實際上WAX發行了18.5億,超發達10倍之多。一位投資者稱,WAX幣上線後第一天跌82.5%,第二天跌56%,第三天跌59%,第四天跌50%,幾天下來,最終跌至幾元每個。

 

火幣Pro在官網公告中提到,WAX項目方在WAX上線交易的前一天(北京時間首發當天凌晨4時)進行臨時拆分,總量拆分至原有的10倍至18.5億,團隊博客中寫到拆分的原因是為了能夠構造更小的交易,以支持未來更多的應用。因項目方在Medium上寫博客公布該決定,但並未通過正式商務途徑向火幣Pro團隊發出通知。12月20日10時,火幣Pro團隊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按原程序進行WAX項目首發。


火幣Pro相關負責人表示,已就臨時拆分事件與WAX項目方進行了溝通,WAX項目方表示有意願對因臨時擴量造成資產損失的用戶做出一定的補償,火幣Pro決定先行進行補償,由於公式比較複雜,通俗的說是「用戶虧多少,火幣Pro賠付多少」。


很顯然,國內的投資者找不到wax, 火幣必然首當其衝


隨後火幣創始人李林 「一個小小目標」的朋友圈,傳遍了網絡。



「小目標」的梗不用多說,火幣Pro這次是打算至少拿出1個億元人民幣來補償用戶。此舉並不難理解,如果是個黑鍋,總要有人擔了。只是這個黑鍋還比較複雜,這在李林後面的直播當做可以看出,火幣Pro是有一定責任的。不管怎麼樣,這個舉動對投資者是個交待,你可以認為這是個道德問題,也認為這是李林表達的一個態度,他要告訴投資者,並不是一錘子買賣的短見,而是有著細水長流的出發點。

 

接下來把火幣創始人直播說明文字一字不漏地進行分析,看表情、看表達、看細節、看邏輯,你們也可以對比著「一直播」火幣大家說的回看來驗證我們說得對不對。雖是我們一家之言,但是我們試圖理性、客觀。

 

 


WAX事件說明會

火幣創始人&集團CEO 李林發言全文


  李林:首先我覺得我欠大家一個道歉。因為我的管理不善,確實最近給大家帶來了非常多的不便,這裡我代表火幣,代表我們集團公司,對各位火幣的用戶道歉。(九十度鞠躬)


 (上來就沒說廢話,乾淨利落先道歉。從火幣的直播布置來看,官方很鄭重(對比以前),連女主持吳欣都正裝出席,比上次達世直播漂亮多了。另外,主持人還提到了火幣的底線和原則,起碼能感覺到火幣都要解釋底線了,可想寶寶心裡多少還是有點苦的。)


   為什麼是我站在這裡,我記得之前在火幣創立的時候,有的用戶問我,說以後火幣出了事找誰?我跟他說,不管火幣在哪裡,永遠是我的業務,是我的公司,所以以後有事找我就行了,所以我今天來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確實是在新加坡運營,我們的市場團隊在新加坡,我們的商務團隊在香港,研發團隊是在北京,多地這樣全球化的一個多地的合作,我們的孵化器在矽谷。但是我確實是在經歷這樣的一個大家都關注到的,我們今天的主題,WAX這個事件以後,我心裡其實是特別的糾結,一方面這各行業發展的非常快,我們馬不停蹄,我們為什麼說自己是 「火幣集團」,這絕不是稱大,說我們自己說得很牛逼,而是因為我們確實是。第一個,我們韓國子公司已經成立,並且在一季度就要上線,運營行業交易的交易所,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在上年度上線,所以我們2018上半年會落地十個法幣的交易所,業務線確實非常多,我也非常繁忙,所以對火幣Pro這個業務線的關注對確實不夠。再加上這個業務線確實最近面臨的這種行業的變化也非常大,所以大家看到我們會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所以我們今天給大家來做一個溝通。


(整個這一段,李林說話可以看出非常謹慎,如果看直播,你或許不知道他為什麼要解釋新加坡、講十個法幣交易所,因為在風口浪尖,說得不好有人覺得炫耀,但是要解釋wax事件還真得說明下目前忙碌的火幣團隊,這麼多事兒也就300來號人,有野心腳步有點跟不上,也非常委婉的又怕被誤讀為自大的表達了火幣並不是一個因為wax搞臭自己的團隊,也承認了對pro業務線關注度不夠,話說回來,我是信的,因為你以為人家真的要搞這些事情,圈內很多大牛早就財務自由了,有的人是有更大的理想支撐著,目前區塊鏈是個新生領域,機會比投機更珍貴,誰都有可能成為區塊鏈馬雲)


    我們整個火幣公司在快五年的發展,確實是因為大家的支持走到今天,才有現在的規模,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全球有我們的辦公室,在剛才說的,今年上半年我們會落地十個,我們未來期望自己能發展成為一個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有落地辦公室的這樣的一個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公司。那麼這樣的一個過程裡面,火幣pro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成品,熟悉火幣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用火幣Pro,用人民幣直接充值,然後上面交易的幣種非常少,為什麼火幣出海以後,做了火幣.Pro,幣種這麼多,是不是火幣的經營理念發生了變化?我在這裡說一下,其實不是。


    我們在日本、韓國上線的法幣交易所,幣種很少,因為這實際上和公司的這個產品的定位有關,因為火幣Pro是我們公司旗下,它定位於專業交易的產品。為什麼我們會把這個交易品種分成主交易區和創新區?因為我們認為,以前法幣交易更多面向的是散戶,就是普通的小散,因為他們可能對於這個區塊鏈的技術並不是很精通,很了解,所以他們沒有很強的專業投資能力,所以我們只能經過我們去在市場上充分的考驗、審核,只推薦少數的幾個品種來規避他們的風險。


(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而數字貨幣本來就是高風險高回報,既然現在還在幣幣交易圈內,起碼不該是小白級別,以為誰要為你的100%收益負責,也解答了很多人說自從出海就沒有人管了,什麼山寨都上的疑問,起碼團隊對這個問題是有自己的思考以及符合邏輯的答案的)


    這個的好處,當然是規避了風險,但不好的地方必然是損失了非常多的投資機會,一個非常的典型,其實在2015年的時候,火幣就想把ETH開放了,但是被我們摁住了,我們說雖然看起來現在很火,但是還是有風險的,如果到時候不成功,這麼多的小白用戶都投資了,到時候如果跌了很多,怎麼辦?所以在那猶豫中,漲了幾百倍,所以錯失了這樣潛在的投資機會。但專業上不一樣,我們目標用戶本來就是希望用戶能夠具備一定的投資知識具備對區塊鏈以及這個相關的行業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們定義為叫火幣Pro,並不是簡單的只是說我們出了個海。當然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以後在其他法幣上,我們的交易品種依然會經過精心的挑選,會比較少,因為那個影響我們的小白用戶,所以這個是我們的定位不一樣。

    所以有一個問題,那我們這樣的一個定位:我們定位的是專業用戶,我們在這樣數千個交易品種裡面,我們選出幾十個,但未來可能還會多一些,然後給用戶,到底我們怎麼來選這個產品,這是一個問題,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球做這個數字資產面臨的共同問題,競爭幣的數字資產交易所面臨的共同的問題,所以我們有一個非常複雜的表述,實際上我們是每一個項目我們要求商務團隊必須要面對面的談的,比如說WAX,我們商務團隊是在紐約面對面交流過的,不是說一個白皮書,我們就上線了,沒那麼容易。其次,商務團隊提交的任何一個項目,我們研究院,大治老師他要轉移到我們研究院,他需要對這個項目進行全方位的評估,這個評估從綜合緯度來評估,然後給他一個評級評分,運營部在根據商務談判和面對,面對面的溝通,以及我們評估模型,評估以後,再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是不是要上,然後法務和合規部才會有一個最後看它這個項目是不是在各個國家合法合規,所以最後才會決定說這個項目可以上。


(可以看出上幣的流程一定還是有嚴格流程的,不然火幣養這些專門的針對上幣的商務團隊、評估團隊,你以為老闆不會讓他們幹活?白給工資做慈善?你們只知道炒幣,不打工,你問問打工仔,問問我)


    當然我們現在又加入一個流程,我們集團最後要做一個審核,我們覺得還是有風險,所以這麼一個流程。

    但是這個WAX怎麼出來的?實際上我們工作裡面說的很清楚,WAX事件其實並不是一個惡意的事件,這個團隊來說,即使是放到今天我們的觀點,如果今天讓我去判斷,我依然認為它可以達到我們創新區的要求,它的創始人本身就有一個比較大的一個虛擬資產的一個類似於淘寶的這麼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然後他是做了一個去中心化的一個虛擬資產的一個代幣,他在網上用,所以他就有一定用戶基礎,有一個落地場景的項目,不是說一個空的團隊,也是實在的一個團隊,唯一的問題是在於我們公司和WAX團隊在商務溝通環節,我認為出現了一些問題。他在我們約定的要首發的前一天,他突然他說要把他的1.85億改成18.5億,而沒有提前通知我們,而我們在上幣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說你是不是有變化,因為我們上這麼多,是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說上幣之前,團隊還會改數量,雙方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導致了價格出現了巨大的波動,因為你想,一個交易品種數量變成十倍,那它價格肯定會跌很多,所以這是問題的來由,然後我們其實是在很早就了解到這個情況,當然了,我們的pro運營團隊,這個事情不是很重視,以及到周六的時候,我開始重視這個事情,要求他們去趕緊解決的時候,然後他們說對方已經在過聖誕了,國外的聖誕跟中國的新年一樣。


    溝通了一天以後,還是沒有任何的實質性的進展,後來我就說,我們不能這麼等下去,我們應該承擔我們作為一個有信譽的平臺,應該有的流程,所以我們做了這樣的一個100%的賠付的方案,這是這整個事情的一個由來。也相信大家看到了,在整個工作裡面我們也提出了,這一個事件對我們來說,我覺得是一個警鐘,但對這個行業來說,其實同樣也是一個案例。也就是說,我們怎麼來評判一個平臺的責任,什麼應該屬於平臺的責任,什麼應該屬於用戶的責任,我們的觀點是,如果用戶因為自己投資決策的問題,是應該用戶自己承擔的。如果是因為平臺不可抗力的這個原因,平臺也不應該承擔,比如我突然被政府關了,斷電了,因為我們的能力有限,它就卡掉了,這個我們沒法去保證,沒有哪個交易所敢保證百分之百的不出問題。但是如果是因為平臺,因為信息沒有披露充分,風險沒有提示,它自己的安全不過關等等,給用戶帶來了損失,我認為平臺應該是承擔責任的,這是我們一向的觀點。我們火幣一向勇於承擔責任。四年多,我們從來沒有變化過,所以這是我對於這個WAX事件的說明。


(反省和表態,火幣的確沒有在最後關頭再次check 以至於無法充分信息披露,因為這個原因,火幣這次的首先賠付,也代表了承擔責任的部分。起碼,不會有人覺得賠付還有什麼目的吧?創始人對火幣關鍵部分的理解是對的,承擔責任也是正確的,從「警鐘」二字可以看出,未來上幣的商務對接團隊會更加的嚴格,我猜此次事件商務對接團隊的日子不會好過,說不好以後老闆會「直轄」,其實說到了集團最後要做一個審核,也就是要嚴加管教的意思了。不過,老闆的重視對投資者絕對是好事。)

 

這一個事件解決了,未來怎麼樣?未來可能還會有千千萬萬的這種項目出來,所以公告裡也寫了,我們期望能夠借鑑傳統投資領域比較成功的經驗,雖然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一個經濟體,是一個新的市場,新的經濟,但我們相信,經濟幣和舊經濟它應該有融合點,它可以借鑑,在傳統投資領域,怎麼來保證投資者的利益,怎麼來做資產和風險的匹配,其實它是有一個經驗的。所以我們就提出了,我們提出推薦人的機制,把去中心化的這種信用體系建立起來,提出了投資保護基金,那怎麼去做這個分層,以及相應的投資者準入?當然我們也提出了包括風險提示等等。我覺得這些相應的一些變化,估計在元旦節左右都會上來,希望能夠在這個新興的領域裡面,既給大家提供有潛力的投資的機會,同時又希望能夠做到儘量好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儘量好地服務大家。這是我們火幣Pro希望做到的。我們也希望自己在這樣一個新經濟裡面,我們能夠探索的更遠,能夠做出很多領先的,能夠引領這個行業的發展。

那麼最後我再一次誠懇的對於在WAX事件中受到傷害的用戶我表示道歉!雖然我們做了賠付,但是我認為給大家帶來的心理上的傷害以及時間的傷害,我覺得不是簡單的一個賠付能夠彌補的,所以我再次給大家道歉。謝謝大家!


(最後一段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段話,因為一個資深區塊鏈從業者能夠思考與舊經濟的借鑑點,思考行業完善以及世界新經濟體,從語氣的堅定以及火幣現在所做的,我真不認為是在敷衍。並且在決定百分之百賠付之後還能意識到 「心理傷害無法用賠付彌補」,態度和真誠度是有的。對於即將結束的2017,雖然「一個小目標」出去了,但起碼在反思中,開啟完善自我的新一年也未嘗不是好事。)


插播一個題外:直播期間,金色財經的帳號刷禮物刷的遭到很多人吐槽,但是從另外一個層面,大家都知道金色財經的杜老闆本身和李林就是好友,也曾經是火幣網聯合創始人,我們就從心理學層面分析,這些人在圈子裡都是要面兒的,如果火幣真的要在wax事件上搞貓膩,一旦丟人,連圈內的好友也會跟著一起被牽連,物以類聚,從杜均處理七部委事件之後的域鏈問題,就知道,這也是一個非常注重好口碑主兒。當然,你如果不贊同,就當我沒說。


另外,直播期間有現場回答了幾個尖銳的問題,其中有人提到:

火幣審核過程很嚴格和漫長,都要臨上線了,增加十倍。不管它技術多強,這項目非常不靠譜。你們火幣溝通的過程中,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嗎?一看就是一個很不靠譜的團隊,他怎麼能運營有這麼大一個電商網站,難以置信。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李林回答:技術出身未必嚴謹,不認為wax擅長嚴肅的金融活動,而是工程師文化。不夠嚴謹,並不能證明不靠譜。事情發生以後還是很有誠意的。按道理我賠了這麼多錢,我沒理由給它說好話。


     對這個問題可以一併和前文提到的異議點一起分析。

首先這樣的說法太過極端和粗糙,「一看就是個壞人」「一看就有問題」,但凡有「一看就」,多少有點兒偏激,當然,我不贊同這種觀點或許是我一家之言。我們試圖找到另一種聲音,這是一位該事件之後沒有人云亦云的普通的投資者,投資人這麼多,但人微言未必輕,只看話裡是否有點道理:(部分截圖)

 


     

當然,雖然wax官網上的確也申明了,可是我們查看了發現,這麼重要的事情,在官網的首頁居然沒有顯示,而需要翻n多頁?再有,wax團隊以為全世界都會看他們的推特?起碼知道還有很多中國人不可能上Twitter。這也是出海企業在面對信息的傳遞過程中,應該深深思考的障礙點。



最後的最後,

 

對於火幣Pro在WAX事件中的處理,我不想再多說,但是對於整個區塊鏈行業,我希望它發展得越來越好,而不是半路死掉。另一層面理解大眾媒體的口誅筆伐和火幣的事件說明會,讓我想起羅振宇曾經專門有一期節目講過,善意的初衷,結果未必那麼良好。由於社會事務和個人事務,最大的區別,就是因果關係極其複雜。所以,不能一味地用惡意動機揣測,用結果去判斷別人善良與否,往往也是不嚴謹的。

 

2009年1月3日,

中本聰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

挖出了首批50個比特幣。

並且在創世區塊中,寫下了: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財政大臣站在第二次救助銀行的邊緣」


這句話成為了當天《泰晤士報》頭版頭條。


然而

九年過去了,

我們沒有看到任何人在那裡需要救助,

(在中本聰眼裡他們尚且還會救助)


遺憾地看到了我們自己很多互相踩踏的短視行為,

一個新興的平臺、行業、先行者

需要的是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成長

如果做不到救助

起碼做到

不去誤解


最後,對投資者說,

正確投資品種的選擇是

在別人還未深刻領悟的時候,

用合適的價格買入,

並在自己的寂寞、別人的懷疑中等待升值

 


作者:馬火(區塊鏈人)

關注始源科技旗下內容產品「區塊鏈人」專欄以及小程序「B

lockChainer」

點擊「閱讀全文」,查看其它專欄

相關焦點

  • 火幣早報:灰度2020年Q3旗下產品資金流入達10.5億美元
    Tarbert預計這種轉變不會立即發生,可能需要「數十年之久」。對於涉及DeFi項目或由DeFi項目發行的資產如何適用於證券或商品法,Tarbert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指出這可能取決於數字合約的用途和代幣的分配方式。
  • 火幣打響年末「公鏈戰」,Heco如何逐鹿2021?
    其中,以三大交易所為代表。9月,幣安上線幣安智能鏈主網,主打DeFi,並推出1億美金扶持計劃。同期,OKEx旗下公鏈OKChain更名為「OKEx交易鏈」(OKExChain),同樣瞄準 DeFi。近期,火幣重磅推出了Huobi ECO Chain (Heco)生態鏈。
  • 幣友大遷徙,火幣、幣安、OKEx「分道揚鑣」
    牛市進行時背後,近期卻飛起了多隻交易所黑天鵝,BitMEX CTO被捕、Coinbase被要求暫停保證金交易、OKEx一度暫停提幣、火幣高管被傳協助調查、庫幣交易所被盜……一系列猝不及防的事件,讓交易所的競爭開始進入一個新時期,隨著走入戰略規劃的十字路口,傳統三大開始「分道揚鑣」。
  • 三大所比特幣交易趨勢對比,火幣、幣安、OKEX誰能笑到最後?
    在OKEX恢復提幣相關消息傳出的時候,業內人士就在估摸,OKEX的用戶是會保持淡定,還是心有餘悸的群體性提幣甚至引發擠兌,如今看來,OKEX比特幣的流出高峰主要發生在恢復提幣首日,OKEX的比特幣儲備還比較充足,即使大量用戶提幣仍然未發生擠兌事件。那麼這些從OKEX提出來的幣最終流向哪裡了呢?
  • 畢志飛怒斥徐崢事件:一個圖名一個為利,買單的卻是大眾
    他和知名導演徐崢之間往日無讎近日無冤,為何怒火中燒耿耿於懷,刨黑底、造話題、向協會打小報告,一副欲除之而後快的感覺。嫉妒。有網友認為。畢志飛除了學歷、頭銜很嚇人外,作為娛樂圈從業者竟然沒有什麼代表作,這一點十分確信。其微博認證為導演、演員,作品《逐夢演藝圈》(豆瓣評分2.0分),大家一點都不認識。於是有好心網友扒出畢志飛的相關身世。
  • 遊戲鼻祖雅達利Atari與NFT之王WAX的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龍紋劍的啟示:遊戲相關NFT是剛需傳統遊戲道具也頻頻發生問題,以「龍紋劍」事件兒為例。這一切的成績讓WAX有了「NFT之王」的美譽。WAX 的NFT合作夥伴包括許多著名的品牌和知名人士。例如William Shatner(參演經典美劇星際迷航,貓眼作品664部, https://shatner.wax.io),The Topps Company(目前唯一與MLB籤訂合同的棒球卡製造商),以及即將合作的日本Capcom公司(曾推出街頭霸王等知名遊戲)。
  • CoinTiger交易所陷盜幣疑雲:誰為丟失的4億PTT買單
    也就是說,在這起涉及4億PTT的被盜事件中,有1.2億流向了市場,另有2.8億得以控制。 此後,CoinTiger表示已經在二級市場進行回購,將「自己買單」來彌補持倉用戶的1.2億PTT損失,另外對PTT項目方提出「映射新幣」的計劃,建議PTT項目方對合約進行升級,並按照用戶持倉將已鎖定的2.8億PTT資產映射到新幣種中。
  • 《肖肖落葉》為「粉絲行為,偶像買單」買單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非常好奇是誰想到的毒詞條,一旦成立,將是一個簡單好用到可怕的害人的輿論利器。227事件小試牛刀,便讓肖戰、粉絲乃至整個社會,為它買了半年的單,貌似仍未付清。如果可以繼續推而廣之,實而踐之,那就想讓誰買單就讓誰買單,想開多大的單就開多大的單,簡直不要太爽。「粉絲行為,偶像買單」,想讓誰買單就讓誰買單,只要尊稱你一聲「偶像」。如今偶像並不需要持證上崗,粉絲更是隨口一表即可,人人可以互為偶像和粉絲,人人可以「被偶像」、「被粉絲」。
  • 火幣可能已經死了
    和徐明星事件如出一轍,火幣李林和朱家偉也疑似涉及原公安部長TF案件,至今仍在失聯狀態中,自從杜均接手火幣之後,火幣內憂外患,不僅自家火腿變質,更是連連拔網線收割用戶。比特幣勢頭高漲,但火幣可能偷偷的已經死了。
  • 誰來為茅臺70周年大慶典暴跌買單?
    有一款酒,茅臺建國70周年大慶典,茅臺藏酒圈神一般的存在,不為其他,因為他是茅臺,因為他少。80—120萬一瓶,價格是隨便喊。 突然朋友圈全部在發,一下子價格就跌下來了。朋友圈都有人明價138888。 一瞬間跌了幾十萬——70周年大慶典。
  • 火幣七爺:打造首個「幣圈雙十一」Prime Day背後故事
    比如說TOP和NEW,我們是基於私募價、某些小交易所上線的價格,或者是在場外已經形成的有一定這個範圍認可的價格,火幣在這個價格基礎上,要求他的早期投資人以一個很低的價格、很低折扣,把他持有的Token轉讓給HT持有者。這個前提是火幣之前應該收的上幣費,現在不收了,我們讓項目方打折,把這個利益讓給火幣的用戶,這樣一來,火幣用戶可以以很低的價格來搶有價值的Token。
  • 數百篇對幣安、火幣的黑稿如蝗肆虐,誰是幕後推手?
    >近期,熊大幾次接到對某平臺的匿名爆料,也接到微信陌生人主動拋來的「橄欖枝」,要投放一篇攻擊某平臺的稿件。儘管熊大拒絕了誘惑,但是沒過兩天,熊大就發現這些料已經被加工成文上線了。 這篇文章後來成為了區塊鏈行業的一個爆文。發稿的北緯31度在作者的落款處也清楚暗示:這是投放的稿件。
  • 範冰冰真心以對,換來的卻是背棄,誰來為這場戀情買單?
    只是,她這次的事件實在嚴重,國家不同意,觀眾不買帳,網友不接受,所以導致她的事業一直停滯不前。更多的網友表示,範冰冰不值得同情,雖然她的復出之路很坎坷,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犯下的錯買單!
  • 火幣新任CFO出爐 原嘉楠副總裁張麗擬擔任
    吳說區塊鏈獨家獲悉,火幣新任CFO出爐,擬由原嘉楠副總裁張麗擔任,目前上市公司公告尚未發布。近期火幣創始人、CEO李林邀請她加入火幣。 吳說區塊鏈獲悉,嘉楠方面表示,張麗女士辭任公司副總裁職務。嘉楠公司董事會主席張楠賡先生表示:「感謝張麗女士長期以來為公司做出的貢獻,並祝其未來事業順遂。」
  • 綠色和平:日本福島核洩露誰來買單?
    想像一下,在一塊介於過去和未來的陰霾之地苟延殘喘……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去向保護核工業的不公平的體制問責吧,他們讓核工業不為自己的失誤買單。這個可笑的體制名叫「核責任」。讓核工業承擔責任一個具有風險的工業如核工業應該為自己造成的損害買單,就像大石油公司應該為漏油負責一樣。但是核工業被保護起來了。
  • 誰來為Ta們被偷走的人生買單?
    而比這更殘酷的是:誰被擺進超市,誰被扔進庫房,資本早以安排的明明白白。15日,MBC《PD手冊》揭露了韓國當下最頂級的選秀節目造假。練習生們往往選擇了比同齡人更艱苦的青春:小小年紀離開家人到首爾過集體生活,兼顧學業的同時起早貪黑泡在練習室,為控制體重不敢吃頓飽飯……本以為只要足夠努力、足夠惹人喜愛、足夠迫切,這舞臺必定有一束光打到身上來。
  • 你們跟風的Prime,其實是火幣CEO餐桌上的牛排
    在公布TOP Network消息後不久,火幣全球站CEO翁曉奇在朋友圈分享。Prime,不僅有「精華」「初期」之義,還代指最頂級的牛排,火幣這次跟風幣安,推出的類似玩法,其實已經在暗示:只有少數牛肉能被烹飪,只有少數人能夠品嘗到。
  • 誰來為愛情買單
    流逝的歲月,沾染上了世事的無常,牽你的手,我讀懂了陽光的溫暖,放手後的感覺裡沒有遺憾,說真的,我是在徹底的欺騙自己的情感。一條路,擱淺了光陰的風華,一段情,承載著多少次風雨的洗禮。我用憂傷的眸光為愛情作著最後的祭奠,你的微笑如孤飛的蝶,肆意的飛舞在我的指尖,一場愛情,猶如一場痛徹心扉的劫難,揉進生命裡的文字,總在某一個氤氨的角落裡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 火幣已上線限時優惠點卡兌換 所得200萬個HT將鎖倉1年
    7月10日,火幣全球站官網公告表示已上線200萬個HT等值限時優惠點卡兌換。限時點卡兌換價格為面值的3.5 -5 折,有效期為3年,且僅支持使用HT兌換。據悉,此期火幣響應HT社區希望火幣官方銷售折扣點卡和官方增持HT的建議,宣布啟動HT增持和推出限時優惠點卡兌換,此為試運行第一期,後期視效果追加期數。提供兩種點卡優惠方案根據公告,為提高用戶的交易體驗,降低用戶交易成本,火幣面向全平臺用戶推出了兩個點卡優惠方案。
  • 【慈谿楊梅show】原來你的英文名叫Waxberry!
    楊梅節來自海內外的吃客遊客會衝著楊梅來慈谿走走瞧瞧。  筆者認為今日可以視為「慈谿城最佳外交禮品」的莫非楊梅和青瓷這兩樣,青瓷是欣賞之物,而楊梅是可食之物。面對國外來客和城內老外對楊梅的垂青和厚愛,身為慈谿人,沒有理由不好好向海外友人推介下咱慈谿的特產水果楊梅。很多人會誤把楊梅翻譯成草莓的英文Strawberry,大凡學過點英文的慈谿人都對草莓的翻譯比較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