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突發中風,左手險殘疾,誰說腦血管病僅是老人「喪命鍾」?

2020-12-24 騰訊網

腦血管病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腦血管性疾病的總稱,包括我們常說的腦梗、中風等都屬於腦血管病。

很多人認為,只有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才會得腦血管病。

實際上並非如此,只要留意新聞,我們不難發現,經常都會有中青年因為各種原因突發腦血管病,甚至導致不幸猝亡。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腦血管病,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玉生教授。

張玉生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擅長腦血管病、頭痛、神經免疫性疾病等神經系統疾病。

連續一個月熬夜打遊戲

15歲初中生突發中風

據媒體報導,廣西15歲的初三學生小斌(化名)此前因為左側無法動彈、口角歪斜被緊急送院檢查,結果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小斌竟然中風了!

原來,此前一個月,小斌對父母謊稱上網課,其實都躲在房間瘋狂打遊戲,幾乎通宵達旦,每天最多只睡兩個小時,飲食也極不規律,往往只是喝些飲料、吃些零食果腹。

接診醫生稱,小斌之所以年紀輕輕就中風,主要是因為作息、飲食嚴重不規律,營養攝入不足、休息不夠,導致他血壓降低,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腦組織缺血缺氧,最終導致中風的出現。

所幸的是,由於送院及時,小斌並未有生命危險。

而病發後原本幾乎難以動彈的左手,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其活動功能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相信對今後生活能力不會帶來太明顯的負面影響。

中風、腦梗、腦出血

到底有什麼區別?

新聞中,我們不難看到類似「中風」、「腦梗」、「腦出血」等名詞,它們都屬於腦血管病嗎?它們有什麼不同?

腦血管病的分類方式有多種,最常見按病理可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腦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它們症狀略有相似,但病因卻不盡相同。

大家常說的「中風」,其實學名是腦卒中,屬於畸形腦血管病,其中又包括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腦梗和腦出血都是腦卒中的不同類型。

也就是說,腦梗是中風的一種類型,中風(卒中)又歸屬於腦血管疾病。

不管是腦梗還是腦出血,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都越早越好,這就需要我們及早發現它的症狀。

張玉生教授介紹說,腦血管病的症狀不盡相同,可以說是因人而異,但也有一定共性,

「最常見的表現包括頭痛、視物模糊、黑矇、視物重影、單側手腳活動障礙或麻木、口齒不清、吞咽困難、行走不穩、神志不清、昏迷等。其中出血性腦血管病症狀更多見為頭痛、噁心嘔吐、神志不清、肢體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點擊播放 GIF 0.2M

高死亡率、高致殘率

腦血管病能治好嗎?

2017年有調查數據稱,我國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為149.4/10萬,佔總死亡的20.2%,是我國居民壽命年損失、縮短生命長度的病因之首。

除了高死亡率外,腦血管病還具有高致殘率的特點,約70-80%的患者可能留下一定的後遺症,引起殘疾。

這不禁讓人擔心,腦血管病這麼可怕,它能治好嗎?我們怎樣才能逃出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雙重夾擊?

總的來說,張玉生教授認為,腦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都要做到越快越好。以腦梗死為代表的缺血性腦血管病而言,發病後的黃金4.5小時十分重要,也就是說,「時間就是大腦」。

「出血性腦血管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等,如果能及時明確病因並進行幹預,防止顱內血腫擴大或清除顱內血腫等,對患者恢復尤其重要。而腦梗死發病後如果患者能在4.5小時內及時到醫院就診,採用靜脈溶栓等方法將堵塞的血管打通,患者神經功能將顯著甚至完全恢復。還有腦動脈血栓堵塞大血管的患者,如果能在發病24小時內(時間越早越好)經過血管內機械取栓術,患者神經功能也是有希望完全恢復的。」

如何預防腦血管病?

兩級預防要做好

對所有疾病來說,都是預防勝於治療。針對腦血管病,我們可以通過兩級預防進行防控。

一級預防

常見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包括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抽菸、酗酒、缺乏運動等。

一級預防控制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讓擁有這些危險因素的人群不要發病。

這時候老年人需要進行健康篩查,並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肥胖等卒中高危人群進行針對性預防。

針對房顫等高風險人群,一般評估後需要口服抗凝藥物來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

二級預防

主要預防腦血管病患者復發。

患者需要更加積極地對高危因素進行控制,比如合併腦動脈狹窄患者可行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術或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等手術預防

曾發生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患者積極應用抗血小板、抗凝、他汀類等藥物

針對出血性腦血管病,合併有腦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等患者,應儘可能及早進行手術幹預。

此外,積極鍛鍊控制體重以及均衡、清淡的飲食,都預防腦血管病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編輯:何詩雅

今日話題

對照心腦血管疾病的某些前兆,自測下看你自身有出現過哪些症狀?

A 經常胸悶、氣短或壓氣感覺

B 經常出現頭暈、目眩或運動不靈活等表現

C 突然出現乏力等表現

相關焦點

  • 85歲老人中風,危在旦夕,30分鐘「搶回」生命!中風3個徵兆,早發現能...
    85歲的謝大爺出院了,他行走自如,說話流暢。誰能想到,20多天前他因為中風被緊急送到醫院時,半身不遂,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生命危在旦夕。據家屬描述,那天早上7點8分,突然發現謝大爺倚靠在門邊,右半邊身體無力,走不了路,連話也說不出來。
  • 東莞一男子熬夜打麻將,突發中風後險些喪命
    在此過程中,他突發中風,所幸搶救及時,挽回了性命。 熬夜打麻將,他險些丟了性命 吳先生今年62歲,平日裡喜歡邀請好友一起打麻將。2020年12月19日晚,他和好友一起熬夜打麻將。過了12點,他突然感到力不從心,好友發現他的眼球向左歪斜,無法講話,右側肢體出現了完全癱瘓的狀態。
  • 「中風」並非毫無預兆,身體出現這幾個表現,提示腦血管疾病來臨
    「中風」疾病第一眼看,仿佛是一種和被風吹有關係的疾病,但實際上中風是腦血管疾病,臨床將其稱為「腦卒中」。該疾病是中老年人高發的腦血管病,其包括了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個種類。有數據統計表明,我國每年新發的中風患者就多達了200萬人。
  • 27歲小夥通宵打麻將突發病 不會動不能說稍後暈倒
    昨日記者採訪發現,突發心腦血管病的年輕患者可不少。    「最近每天病房都會接收到6、7名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新患者,還有不少老年患者。氣溫多變、過節應酬多、壓力大,是導致心腦血管病房爆滿的三大原因。」煙臺市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煙臺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梁輝說,17日煙臺山醫院心腦血管專家門診一天接診量是55人,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才24歲,與平時相比,患者數量增加了30%左右。
  • 突發腦卒中怎麼辦?
    突發腦卒中怎麼辦?由於病的發生是腦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發病突然、難以預料,因此西醫稱為腦血管病,又叫做「腦血管意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腦卒中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45歲以下的青年人發病率在逐漸上升。我國卒中現狀——每年新發病例250萬, 每12秒鐘就有1位卒中新發患者,每21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每年死於卒中150萬,2/3留下殘疾。
  • 從奪命書生到掃地僧誰也沒躲過!人生下半場,學好這堂中風保命課
    1999年鮑方在廣西拍攝《茶是故鄉濃》外景時突然中風入院,一度陷入長達三個月的昏迷,也由女兒代為宣布息影,開始了多年的修養期。2006年鮑方去世,享年84歲。名人尚且如此,對於普通人,中風更是件殘酷的事,可以在一瞬間就讓你一切盡失。70歲的菊珍(化名)原本是愛說愛笑、喜歡張羅的老人,是社區老年運動的骨幹,還是老年舞團的領舞人,經常組織老人們參加文娛活動。
  • 周星馳搭檔「如花」突發腦中風!醫生提醒:夏季中風高發又兇險
    最近有則消息,現年59歲的周星馳愛將「如花」李健仁不幸於去年(2019年)在深圳中風,半身癱瘓!在夏天氣候炎熱的情況下,流汗比較多、體內水分流失比較快,這會讓血液變得黏稠而誘發腦血管堵塞。另外,冷氣造成的室內外溫差,也容易造成血管收縮,所以發生中風的機率並不比冬天低。
  • 62歲大媽晨練突然倒下,半身癱瘓!醫生:老人冬天出門記好這幾點,能...
    每年臨近冬至時節,數九還未開始,卻進入了腦血管病高發期,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症狀或已確診腦血管病的老人更要提防起來、高度警惕,當心腦中風盯上你! 二.老人說話不利索 警惕可能是中風先兆 「中風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驟然而至也」。 腦中風,在醫學上還被稱為腦卒中,它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腦出血」和「腦梗死」。
  • 冬季高發病小知識:中風能治好嗎?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
    本人之前就有高血壓,最近血壓總是不穩定,會不會中風啊?中風能治好嗎?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朋友吃的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可以吃嗎?」中風作為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雖然與年齡、原發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病、心臟病等)、不良生活習慣(吸菸、飲酒等)等因素密切相關,但是由於冬季天氣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易導致血管收縮,因此一直是中風的高發季節。
  • 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月微講堂: 腦血管的篩查與防治
    上期我們提到腦卒中可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兩種,今天的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月微講堂,邀請到了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血管病中心趙瑞副教授,為大家介紹腦出血的相關知識和篩查與防治。腦出血俗稱腦溢血。
  • 8個危險信號提醒你遠離中風,一張健康地圖要藏好
    70歲的菊珍(化名)原本是愛說愛笑、喜歡張羅的老人,是社區老年運動的骨幹,還是老年舞團的領舞人,經常組織老人們參加文娛活動老人兩年前突發中風,後因搶救不及時,偏癱在床。同時出現手抖、說話不利索、吃飯喝水容易嗆咳的後遺症。出院後老人身邊離不了人,外出需要依靠輪椅,再也不能翩翩起舞。原本事事要強、處處優秀的老人因此陷入沮喪,變得少言寡語,不喜歡和他人聊天,也多次拒絕別人的外出邀請。菊珍的女兒坦言,母親好像變了一個人,整個人的精氣神都被抽走了。這種滋味如苦酒入喉,燒灼著自己,咽不下又吐不出。
  • 76歲老人中風後奇蹟般的快速康復
    患者接受銀針針灸治療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敏)76歲的劉子文平時身體很健朗,然而有一次的突發情況,令所有家人都始料未及。劉老自50多歲退休以來,身體一直很好,除了有點輕微的風溼性心臟病,幾乎沒有生過病。偶爾一點小感冒,多喝水、吃點藥也就好了。沒想到她會忽然出現這麼嚴重的情況。在醫院臥床治療了50多天後,劉老的病情依舊沒有太大起色。在其康復的過程中,經人介紹,劉老被轉入婁底市中醫醫院的特色科室——針灸推拿康復科。
  • 39歲患者突發腦梗 36分鐘緊急溶栓見奇效
    患者梁平(化名),男,39歲,主訴「突發左側肢體無力伴言語含糊90分鐘」急診入住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劉彥峰主任遂帶領溶栓團隊立即啟動「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經快速評估及詳細檢查發現,患者左側肢體偏癱肌力3級、運動性失語,NIHSS評分9分,急查頭顱CT排除了腦出血,頭顱DWI(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檢查提示:右側基底節區新發腦梗死,符合靜脈溶栓治療。
  • 《腦中風報告》中風是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第一原因,農村更嚴重!
    中風想必大家都知道,不但會導致患者失語偏癱、半身不遂、喝水嗆咳等等後遺症,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而且給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痛苦。《中國腦卒中報告》:腦卒中仍是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因,且農村腦血管病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城市居民。
  • 腦血管造影術——診斷腦血管病的「金標準」
    如果你發生了腦血管病,神經科的醫生會建議你做腦血管造影術。這種手術可以非常精準的看清你腦部每一個血管的形態學變化,包括動靜脈血管的走形、位置、分布、狀態、粗細變化、腦血流的循環時間變化等等。他在1927年發明了腦血管造影術,這種手術經歷了近100年的時間考驗一直沿用至今。1926年Moniz在經歷了15隻狗的實驗後,才清楚的顯示狗的腦血管影像。後來他想弄清楚人腦血管的影像,不得從解剖研究所,把頭從屍體上切下來,裝在盒子裡,開車送到很遠的一家有放射科的醫院,做完實驗在把頭部送回研究所。
  • 「24歲姑娘,熬夜熬到中風」:晚睡1小時和徹夜通宵,差距究竟有多大?
    24歲姑娘,因經常熬夜,不幸中風。 熬夜怎麼會和中風扯上關係? 中風不是老年人才會患的病嗎?
  • 福州89歲高齡老人心臟裡裝「保護傘」,從此遠離中風
    福州89歲高齡的李大爺,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多年老年病,同時還伴有房顫。房顫可使腦卒中(俗稱「中風」)的風險增加5~7倍,同時,房顫所引起的腦中風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復發率的特點。事實上,老人已經中風過一次。
  • 有效防治高血壓,遠離「腦血管意外」
    南京市中醫院腦病科王敬卿主任介紹,腦卒中相當於中醫的中風,是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腦組織功能或結構損害的疾病,其病理基礎是腦動脈粥樣硬化,而高血壓是促成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動脈粥樣硬化處,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以及某些大動脈血栓脫落可造成腦動脈栓塞,這些情況可導致腦供血不足或腦梗死。
  • 「如花」扮演者李健仁中風,中風為什麼這麼高發?不針灸可以嗎?
    最近,有消息稱李健仁中風,導致右側肢體偏癱,言語障礙。為什麼中風這麼高發?中風病的高發跟人們的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相關。能直接導致中風病發生的疾病有高血壓、血脂過高和血糖過高,就是糖尿病,這三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高」。「三高」是怎麼形成的?首先,遺傳因素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 16歲男生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醫!這10個身體信號要注意了
    16歲男生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醫!高考在即高三學子突發腦溢血被緊急送醫6月28日上午,臨近高考深圳某中學一名16歲高三學子,在學校備考期間突發腦出血,被送進深圳恒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