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30日,椎·劇場《洪水》的「閨蜜之夜」只要母女或閨蜜一同來看《洪水》的觀眾,都可領取特別折扣,享受500元兩張(原價380元)、380元兩張(原價280元)的半價優惠。
活動當日僅限穿母女裝/閨蜜裝的兩位一同領取,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 或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處即可購買。
廢棄的泳池、堵死的窗戶、遍地的垃圾、壓低的天幕,《洪水》中的「家」,色調是哥德式的,室內一片敗破潦倒的景象映射出戲中角色母女三人的內心。兩個分離多年的姐妹和她們有些神志不清的母親共度一晚,她們有著各自的心思和回憶,但相同的是她們孤獨又恐懼。
殘缺的家庭是一場災難,洪水來臨時,各個缺口被擊潰,壓迫感、無力感、仿佛有足以吞噬一切的力量。
回憶是一場洶湧而至的《洪水》。
而《洪水》講述的卻不僅僅只是關於「孝」與家庭的故事,它關注生活悲劇下的「生還者」。
父親始終沒有出現,但他就像一場洪水,席捲了母女三人的人生,過境之後,只剩殘骸。腐爛的、敗壞的身體和精神,受害者之間劍拔弩張的恨意,用來掩蓋一片荒蕪的放浪形骸。
每個角色在痛楚中相愛,又因為愛而把彼此推離——理解太難了,理解不是救贖的附屬品,「你不用知道」「你不該回來「「我是為你好」……全都是二次傷害。
母親不敢反抗,姐姐無以逃離,妹妹無法理解、甚至回到家都不在家裡住……束縛她們的,究其根本,是母親的恐慌和臆想,是姐姐的酗酒和狂躁,是妹妹的孤獨和脆弱……是自己。
恐懼像一隻巨大的怪獸,長著血盆大口,將人逼進角落。可我們卻始終無法逃離。無法逃離自己。
舞臺上,戲中角色將矛盾放大到極致,三人相互傷害、彼此捅刀,令這齣戲變得好看。
而矛盾的另一層處理,是三人對於「父親」結局的自我理解,三人用情緒和邏輯一層一層剝開真相,母親必須向自己催眠自己殺了丈夫(這個她一直想做卻不敢做的行為),妹妹躲在「我當時還小「「我只記得一點」背後,而姐姐,受傷最深的姐姐,被捆在絕望的母親身邊,被反覆侵害,找到了救贖的路卻無緣踏上,最後,還要目睹了有罪之人脫身乾脆甚至幸福安樂。
如果僅僅只是要講述一個禽獸對家庭的毀滅,大可不必動用90分鐘。《洪水》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母女三人從逃離到面對,從隔閡到打破的過程…...
並沒有治癒,不存在治癒,但她們之中,年輕的生命體,開始面對了:當姐姐開始不再用髒話來溝通、語氣恢復成熟冷靜;當妹妹不再否認,不再美化關於父親的記憶,姐妹二人開始為母親去安排一個更得體的終老,那種因為沉重而扭曲的彼此的愛,終於有了疏通的跡象。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件好事。
《洪水》曾被外媒稱讚為「一部黑暗而巧妙的澳大利亞式哥特風格代表作」的作品。而在導演Moira看來,該劇不僅有著對於人性的深入刻畫,同時具有極強的黑色幽默。
所有角色相互交談、爭吵、爭執的方式,會讓觀眾莞爾,你說這是幽默,又在這樣的關係中和角色身上仿佛能看到他們自己或者身邊的家庭關係的影子。
這場戲舞臺上沒有一個男性角色,可是無論是父親還是丈夫都在這個故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交織複雜的關係也正是該劇最大的看點,母親和女兒、姐姐和妹妹之間都有著讓我們每個人心領神會的情感上的共鳴,在這樣的關係中,在這樣的角色身上,觀眾仿佛也能看到自己或者身邊家庭關係的影子。
而《洪水》的舞臺設計蘊含著各種象徵意義。
這個家是一個被荒廢的、排乾了水的、骯髒雜亂的遊泳池。打開窗簾看到的依舊是破舊的池底磚,往前幾步是漫上來挾裹著垃圾的髒水,頂部一角的天烏雲遍布,又隱隱透著血色,雜草沿邊瘋長,壁爐也是廢棄多時充滿穢物的模樣——想要毀掉自己的生活,沒什麼比生活在垃圾場更加直接有效的了。絕望在這種誇張的凌亂中具象了。
這一版本姐姐的角色依然由蘇麗扮演,但是細節上卻有了許許多多的改變,總體感受和前一版很不一樣。
此次對手的變化也給了蘇麗全新的感受。媽媽的扮演者厲冰和妹妹的扮演者楊子奕都與她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她們每個人性格都不一樣,新的對手給予你新的刺激,(厲冰和楊子奕)和之前演員的節奏很不一樣,根據她們的節奏再去接,去想應對的表演方式,會碰撞出很多新的東西來。」
《洪水》排練現場
「在排這部戲過程中,心理幾道坎都過了,老太婆總罵人,滿臺飆髒話。」說完她大笑,回憶起昨天的排練,導演親自上陣教她罵人的手勢,她雖然理解,但平時不罵人的人要突然如此粗鄙很不習慣,排練時總是引起全場笑翻。「我總是問導演能不能換詞,導演說不行,除非用同等強烈的詞,按照中國人理解,有些詞有特定的含義,讓人總覺得媽媽怎麼可以這麼罵自己的女兒?但是依舊按照這個劇本,表演上需要跨越這道障礙。現在我比過去自如一點了,相信到公演那天,很多熟悉我的人一定會看傻掉。」厲冰老師在提到這件事的時候,有種小孩子似的驕傲和自豪,下巴微微上揚狡黠地一笑:「現在劇組都很欣賞我們三個『瘋女人』」。
每個人也許都會經歷生活中的無力與無奈,正如明知洪水即將來臨,你卻無法阻擋,也無處可逃。就好像劇中的三個角色設定,媽媽的放棄背後是對生活的恐懼與留戀、姐姐的放逐背後是內心無限的煎熬和無奈、妹妹的放鬆背後是無法面對的親人和真相,而無論是懦弱、冷漠還是勇敢、善良,在現實面前它們都終將被淹沒,這種感覺相信不同年齡的觀眾都會產生不的思考。
回憶的真相猶如我們面臨的處境一樣,猶如洪水般淹沒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讓每個人都無處安放更無處可逃。
- END -
《洪水》
這裡,全是逃避
演出時間:2018年9月27-30日 19:30
演出地點:上海大劇院·別克中劇場
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即可購票
故事發生在某鄉村一處坐落河邊的廢棄農場。這裡殘破不堪,到處散發著末日般的氣息、黑暗和汙穢。年邁的母親和大女兒共同生活,離家22年的小女兒突然登門造訪,從大城市回到家中,突然發現母親像瘋了一般訴說著她親手殺了自己的丈夫……幽閉的空間漸漸被上漲的洪水和腐爛的味道吞噬。隨著小女兒不停地追問,謎團層層揭開。原來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在與記憶的洪水搏鬥……
《The Flood》是澳大利亞著名編劇Jackie Smith代表作品之一,榮獲澳大利亞特裡克•懷特編劇獎,並衝擊7項澳大利亞戲劇大獎,包括Cabaret Award傑出貢獻獎、《蘇格蘭周日報》「最熱門節目」,澳大利亞藝術理事會劇院獎、澳大利亞綠屋獎等。
為了保證作品對文本的精準表達和完美再現最佳劇本,本次中文版《洪水》的排演特意邀請曾經執導過該劇澳大利亞版本以及首版中文版的導演Moira Finucane再度來華,與中國的三位實力派演員——厲冰&蘇麗&楊子奕,以一個新的陣容,一同為中國觀眾獻上這部經典作品。
* 註:文中為18年5月《洪水》受邀「2018靜安現代戲劇谷·名劇展演」版本劇照,演員 顧豔&蘇麗&李崢,劇照攝影 尹雪峰。
導演:Moira Finucane
作品種類多樣,從卡巴萊歌舞到藝術特展,從戲劇到文學,從迪廳到美術館,從博物館到音樂會,她創造出一個個難忘的意象,讓人們從中探索人性、自由、權力與欲望。她在祖國澳大利亞被譽為「國寶」,她的作品被譯為12種語言,在15個國家的藝術節上展演,她曾獲得15項戲劇獎項,包括6項澳大利亞綠屋獎、派屈克·懷特編劇獎,並衝擊7項澳大利亞綠屋獎,Cabaret Award傑出貢獻獎,《蘇格蘭周日報》「最熱門節目」,澳大利亞藝術理事會劇院獎等。
主演:厲冰
表演、導演藝術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上海電視臺節目主持人。代表作品:《洛河鎮的兄弟》、《希望》、《信客》、《長在紅旗下》、《再婚家庭》、《千年之戰》、《涉外保姆》、《人民利益》。
主演:蘇麗
第七屆電影頻道數字電影百合獎優秀女演員獎;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新人獎提名;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表演獎;第五屆中國話劇「金獅獎「表演獎等。代表作品:《獵魔》、《回家》、《家在南三條》、《青年近衛兵》、《娘》、《我在天堂等你》、《老兵》等。
主演:楊子奕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代表作品:影視《五妹》、《幸福陷阱》、《回家》、《國殤》、《別對我說謊》、《安與安尋》《藍蝶迷案》、《佳期如夢》、《亂世情緣》、《浮塵下的槍聲》等。話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三體》、《黑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