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何以為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無國何以為家?

2020-09-05 Canace域

電影《何以為家》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有人說,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同時,也有人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還好,這個影片不描繪時代的塵埃,更不評判還在行進著的歷史,只是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身上的點滴故事,卻更感覺到真實,這苦難似平淡,卻更深沉。

12歲男孩起訴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什麼是生育權?

該電影由法庭的審判作為一個基本的時間線,在其中不斷穿插主人公的過去故事和回憶重新勾勒小男孩贊恩的苦難生活。

法庭開頭這一句:「因為我要起訴我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直擊人心。

對於生育權百科上是這樣講的:

公民的生育權是一項基本的人權,公民的生育權是與生俱來的,是先於國家和法律發生的權利。作為人的基本權利,生育權與其他由憲法、法律賦予的選舉權、結社權等政治權利不同,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剝奪的。

但是,有些孩子,卻因此很不幸,生來就丟失了很多權利。沒有身份證明、無法上學、甚至無法去醫院看病。他們來這世界走一遭,卻像從來不曾來過一般。

至於為何贊恩會有這樣的起訴,讓我們看一看這個12歲的男孩是怎樣成長的?

這裡的孩子這樣長大:他們吸菸、製毒、在荒亂的街道肆意奔跑……

贊恩一家生活在黎巴嫩的貧民窟中,這裡的孩子很「自由」。不需要上學,玩鬧起來有一大幫的孩子,整個街道都是他們的遊樂場。他們奔跑、嬉戲,或許只有這時候,他們還算個孩子。

12歲的贊恩在雜貨鋪幫忙,這瘦小的身軀,卻很能幹活。時常拖著與他差不多重量的煤氣瓶,穿梭在狹窄擁擠的街道,去給附近的居民送運安裝。

家裡的人都沒有正經工作,這家庭的生計,大部分就落在贊恩這瘦弱的肩膀上了。

贊恩和妹妹們的地攤,正在賣自製飲料

這裡的孩子對煙是定當不會陌生的,甚至是有點兒小兒科的。

贊恩的父母就靠著製毒送進監獄賺點錢。贊恩會依著配方,到各家藥店單獨開某一種藥,然後在家裡進行加工。而這毒就浸泡在衣服中,借著向監獄送衣服的時機,將毒販進監獄。

你覺得他們幹毒品販賣這個勾當罪大惡極嗎?在這裡,似乎算不得什麼。

贊恩和妹妹以及雜貨店的老闆

雜貨店的老闆很喜歡贊恩的妹妹,總是在贊恩打工回家之際,給她帶點兒小零食。贊恩的父母與老闆大概早就達成默契了,等到小姑娘來了月經,就把她送過來。

贊恩在某天早晨發現了床上的血跡,教導妹妹這是什麼,要怎麼處理,並且叮囑一定瞞著父母。12歲的哥哥贊恩,如此早熟而又細心呵護妹妹。

所有人都叫他「小大人」,現在聽來真的是一個令人心酸的稱呼。

但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年僅11歲的妹妹被強行送到了雜貨店老闆家裡。贊恩沒有來得及帶妹妹逃離這個家,逃離她的命運。

這就是贊恩的家庭和他所生活的世界。

妹妹被帶走了,贊恩也一個人從家裡出來,他大概是想要另一種生活的。對這命運,他是不會輕易屈服的。也許,他以為他能改變什麼。

絕境之下求生存:善意終將消磨殆盡,我成了最討厭的自己

贊恩從家裡跑到了海濱小鎮,在這裡他遇到了善良的女工,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

但她的境況也很差,工作時將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偷偷放在廁所裡。她住在一個小棚子裡,並且假的身份籤證即將到期,而她要買偽造的身份卻沒有足夠的錢。

儘管拉希爾自己的境遇也很糟糕,但她卻仍帶了這個可憐的小傢伙贊恩到自己家裡,跟她們一起吃睡。

可以提供假身份的「人販子」

拉希爾沒有合法的身份,她的孩子自然是不能上戶口的。這個孩子是不能有名字的,自然不會被政府承認的。

「人販子」提出只要拉希爾交出孩子,便可以給她身份證明,只是屢次遭受拉希爾的拒絕。

拉希爾從某種程度上,與贊恩一樣。善良、倔強,而不會輕易認輸的。因此,他們才能夠相互理解、信任吧。

或許,在拉希爾這個簡陋的棚區中的日子,是小贊恩最溫暖的一段時光吧。短暫而美好。

拉希爾不久便因為證件過期被抓了,12歲的贊恩和一個2歲的孩子又該怎樣生存呢?

一開始,贊恩還能靠著家裡的剩餘物資勉強弄出兩人的吃食。但很快,什麼都沒有了。連水龍頭裡的水都是快沒有了的,還是殷紅的顏色。

生存是第一位的,贊恩從這裡開始變「壞」了。

他拖著的滑板是從兩個小孩子手中搶過來的,他從口袋裡翻到了父母製毒的配方,也依樣畫葫蘆開始做這個他稱之為「馬曲多」的飲料。

他都為了生活這麼拼命了,但依然沒辦法帶著2歲的孩子好好生存。

他們住的地方被房東鎖了,東西全被扔出來了,他存屋裡的錢也沒了下落。那賣「飲料」的法子,早就使他成為被「搶劫」的對象。

在食物救濟站,他通過編造的故事領到了奶粉。大概是沒有水的,贊恩給孩子餵的是幹奶粉,小孩子還是很愛笑,贊恩卻更絕望了。

一個12歲的孩子,卻有那樣的眼神。有點兒絕望,卻又波瀾不驚的。那是一個成人也很難有的眼神,深深刺痛心臟。

他大概無路可走了。

他最後還是將孩子給了「人販子」,他說有一個好人家要收養這孩子。但真的相信嗎?

贊恩想要到瑞典去開始新生活,人販子說可以辦到,但需要證件。

贊恩回到家想要找身份證明,但他從來都沒有這個東西。這個世界沒有能證明他的存在。

與此同時,他發現了她的妹妹因懷孕血崩而死,醫院是不收治沒有身份證明的人的。

贊恩出離憤怒,他拿刀捅了那個雜貨店老闆。

贊恩過去的故事到這裡就清楚了,影片重新回歸到法庭之上。

無國何以為家|作為被告的父母:只要能養我的孩子讓我去犯多少罪都行

贊恩的故事和經歷深深的刺痛了我們的心,這樣的父母確實是令人憤怒的。

但,所有人都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贊恩的父母是這樣說的。

贊恩的母親說,「只要能養我的孩子讓我去犯多少罪都行。」

我相信這是她發自肺腑的話,她一定想給孩子更好的,但她能給孩子的只有水和糖。她一定也想讓妹妹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但像他們這樣的家庭怎麼能有一份好姻緣?

也許她以為,送給雜貨鋪的老闆,是最好的選擇吧。

贊恩的父親這樣講,「別人都說不生孩子日子就沒指望。」

有時候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那麼窮還要生那麼多孩子呢?或許這就是原因吧。

窮人何嘗沒有努力過、嘗試過、奮鬥過,但都最終是失敗了吧。因為你不得不承認大部分人是平庸的,一個生來貧窮的人,一個身處戰亂逃難來到黎巴嫩的難民家庭,是很難改變他的命運的。

生這麼多的孩子,對孩子而言是他們是極端自私的,極其不負責任的。但對父母而言,孩子也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是他們明明已經絕望中,撲呼一閃的小火苗,是那一丁點兒他們存在的意義。

沒有孩子,或許也已經沒有了他們吧。

他們是孩子的罪人,而社會和國家是施加於他們的罪惡之獄。

願每一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贊恩拍攝身份證照

影片的最後還是以溫暖收尾。

拉希爾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贊恩終於可以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身份證明。這個微笑放到影片當中實在催人淚下。

這是一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我們的主人公一家正是從敘利亞戰爭中,逃難來到黎巴嫩的。

現實中贊恩一家在挪威安家了,他將重新開始一個幸福的人生。

終於跟過去告別。

然而,還有多少孩子,是承受了這份不幸,但沒有接收到這份幸運的。

如果許願真的有用,惟願世界和平。願每一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譯文:孔融被逮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才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孩子依舊在玩琢釘戲,一點也沒有恐懼的樣子。孔融對前來逮捕他的差使說:「希望懲罰只限於我自己,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這時,兒子從容地上前說:「父親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不久,兩個孩子也被抓了。
  • 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8分,為啥不是更高,因為看完它我感覺好壓抑,難受,為啥不是更低,因為它是一部好作品。影片很像講述底層生活的紀錄片,前兩天我們這邊一群大人在矯情地慶祝六一兒童節,而今天看完電影才發現,地球的那邊,有些孩子從來沒有過兒童節。
  • 覆巢之下無完卵,蝴蝶姐姐步羅志祥後塵,處境艱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身為羅志祥旗下藝人,蝴蝶姐姐的處境之艱難跟羅志祥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周揚青的爆料中,蝴蝶姐姐正是那個跟羅志祥長期保持著不正當關係的藝人之一。對此足以導致一劍封喉的猛料,蝴蝶姐姐不但沒有任何辯解,而且還十分乾脆地向周揚青表達了誠心的道歉。這句道歉間接證明了周揚青所言皆是事實,從此蝴蝶姐姐身上多了一個插足別人感情的壞女人標籤。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覆巢之下無完卵:世界新冠病毒肆虐,南美雨林土著也面臨致命風險
    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地區,」黑人土著聯邦河流協會的總統馬裡維爾頓·巴雷特(Marivelton Bare)在談到這個距離馬瑙斯三天航程的偏僻地區時說。「衛生系統不穩定,我們這裡有孤立的部落。」在興古工作的公共衛生醫師說,麻疹、天花和流感等急性、高傳染性疾病長期以來一直在「摧毀」土著社區,對巴西100多個孤立的群體構成了特別的威脅。
  • 電影《何以為家》:生存之下,質問生存
    作者:影評叫獸電影《何以為家》自上映以來,口碑爆棚,被譽為「眼淚收割機」。黎巴嫩女導演拉巴基以她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呈現了一個發生在黎巴嫩貧民窟中的敘利亞難民的故事。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打動很多人,是因為它的故事,還有它的設置,影片的整個藝術表現手法很像紀錄片,卻比紀錄片更加精確到位,雖然電影沒有刻意煽情,但是影片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能夠做到情到深處直擊人心。《何以為家》又名《迦百農》,早在引入國內之前,就於當年年初闖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的質量之高毋庸置疑。
  • 電影《何以為家》:悲歌為少年而鳴
    這一幕出現在電影《何以為家》中。當十二歲的少年贊恩站在法庭堅定陳詞:「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贊恩的父母羞憤難當。面對律師的詰問,贊恩的母親滿腹委屈地咆哮:「如果我有選擇權,我會做得更漂亮!」顯然,被兒子指控的父母不僅委屈,而且憤怒。
  • 《何以為家》|生而無愛,何以為人?
    前陣子看了一部電影,《何以為家》。豆瓣評分9.1,影片真實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在和平的國家的小孩實在是不能想像那些為了生存苦苦掙扎的同齡人的生活。影片中的贊恩這個十二歲難民家庭的孩子,他表現出的早熟和聰明,讓人感到的卻是心痛。贊恩的飾演者並不是職業演員,而是真正的敘利亞難民。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觀影《何以為家》
    生活就是個潑婦,我原以為我們會成為好人,受人愛戴,但上帝並不希望我們被愛,他希望我們是別人家的髒抹布。」說完這段話的贊恩,平靜地扭頭對法庭上的媽媽說:「你現在懷著的孩子也會成為我這樣。」贊恩這樣說,是因為數天前,他11歲的妹妹薩哈因為被父母強行嫁人後懷孕流產而死亡。這是一個孩子對大人世界的控訴,可是這個世界上哪一個孩子的世界沒有被大人玷汙?
  • 《何以為家》,生而不養是為罪
    生而不養,何以為家?——電影《何以為家》文/小曹今天小曹看了一部電影,叫《何以為家》,原本以為這是印度拍的,因為感覺生活條件很差,而且孩子很多,後來了解是黎巴嫩的難民區。由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電影《何以為家》上映9天票房超2億元,並以8.9分的評分登頂一周口碑電影排行榜首位。
  • 【讀書】戰火之下,何以為家?豆瓣9.0,一部想安利給全世界的電影
    影片《何以為家》一開頭就足夠衝擊和震撼。這部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電影,以近乎紀錄片的形式,樸實冷靜地講述了一個敘利亞男孩的悲慘故事——不是賣慘,是真慘。在回家取證件的時候,得知妹妹因為懷孕大出血死掉了,贊恩憤怒之下拿刀捅了「妹夫」,被抓進了監獄。於是有了電影開頭法庭上的一幕。
  • 電影《何以為家》:孩子是父母的,家庭是社會的
    我一直認為,一部好的電影一定能讓人產生某種平時難以覺察的情緒、思考和感觸。而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是壓抑之後的感恩,是妥協背後的對抗,是習以為常之下的反思。》這部電影是由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劇情片,原名叫做《迦百農》,在國內上映時改成了一個更加具有中國味的名字:何以為家。
  • 小河 · 電影推薦|沒愛,何以為家
    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何以為家》的劇情。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 何以為家
  • 以《何以為家》為例,解讀導演娜丁·拉巴基創作背後的思考與情感
    何以為家海報導演從一個家庭悲劇入手,利用孩子對父母的控訴,父母在法庭上的申辯為基礎,再以寫實的環境渲染手法,帶動情緒,使觀眾得以窺探難民生存,這一全球性的問題。何以為家劇照《何以為家》中的人們,他們生活在黎巴嫩,也同樣生活在迦百農這個混亂、無序的地方。
  • 《何以為家》[劇情]歐美電影百度雲在線觀看資源
    電影何以為家的獲獎情況: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第71屆坎城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提名) 娜丁·拉巴基第76屆金球獎 電影類 最佳外語片(提名) 談談《何以為家》的幾個譯名吧,很有意思。第一個,直譯的《迦百農》。很多人說這個其實比《何以為家》更貼近電影的靈魂和文化內核,確實沒錯。
  • 電影《何以為家》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
  • 何以為家,惟有真愛
    《何以為家》見面會這是一首國人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歌曲,歌詞揭示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主題:有父母眷愛的孩子,才有幸福的童年生活。而去年在我國熱播的黎巴嫩、法國、美國聯合製作的社會題材劇情片《何以為家》,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個簡單而又不平凡的道理。
  • 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1我要控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句話開始,拉開了電影《何以為家》的劇情。
  • 在全球獲得極佳口碑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
    2019年4月當影片在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參展時,觀眾們都評價這部電影為「眼淚收割機」,諸多國內電影人也鼎力推薦。 在電影《何以為家》中所有演員本人的個人經歷都與影片角色非常貼近,哪怕是作為背景的群演,都是真實生活在那裡的當地人,因此,影片中所呈現出的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真實連續性可以說真實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
  • 今日電影推薦-《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中文名稱: 何以為家 主演:贊恩·阿勒費亞、Yordanos Shiferaw 外文名稱:Cafarna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