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曉曉第42篇原創文章
看完這部電影,我跟老公走出電影院,迎面是一個很大的噴泉,噴泉在夕陽的映照下像起舞的少女。一群孩子圍在噴泉的周圍,有的被父母抱在懷裡,有的在噴泉旁嬉戲打鬧。
陽光是最最溫柔的樣子,水滴反射出的光芒似乎要灼傷我的眼睛,耳朵裡是孩子們的笑聲,我突然有些淚目,那一刻我深刻的感受到其實平行時空一直都在,只是我們不自知罷了。
這部電影不是一部輕鬆的電影,我去看的時候觀影者不多,過程中大家一直很安靜,直到放映結束,黑暗中燈光亮起,卻遲遲沒有人起身。安靜的空間裡一聲又一聲的嘆息響起,片刻之後,人們默默地起身,擦擦眼睛,離場,然後走進電影院外的陽光裡。
我想不止我一個人覺得恍惚,畢竟電影中所呈現的生活以及我們真實所處的生活是如此的不一樣。
雖然這是一部沉重的電影,但我仍極力推薦大家去看。
我一直認為,一部好的電影一定能讓人產生某種平時難以覺察的情緒、思考和感觸。而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是壓抑之後的感恩,是妥協背後的對抗,是習以為常之下的反思。
其實只要能帶給人們一點醒悟就算是一部好電影了,而這部電影卻可以帶給我們這麼多珍貴的感受和思考,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出類拔萃的電影。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是由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劇情片,原名叫做《迦百農》,在國內上映時改成了一個更加具有中國味的名字:何以為家。
但我更喜歡「迦百農」這個名字。
迦百農是《聖經》中耶穌發跡的地方,據稱耶穌開始傳教時,便遷居此地。導演娜丁·拉巴基曾在採訪中解釋了該片名,她說迦百農在法文和英文中都解釋為亂和不規則的意思。導演還曾說大家看完了這部片子便會知道這個詞的意思。
我是看完了電影才知道原來這部影片的原名叫做「迦百農」。這個名字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這部電影表達的內容以及給人的感受就是「亂」和「不規則」,令觀影者看完之後內心極度的複雜。
大家即便沒有看過這部影片,應該也見過這部影片的宣傳海報。
一個小男孩,帶著不甚明媚的笑容。再配上影片名字《何以為家》,我們大概都能猜到影片主要是講什麼。
這個小男孩叫做贊恩。他和他的父母是敘利亞逃亡到黎巴嫩的難民,他們沒有正式的身份,生活極其的困難和混亂,靠一些坑蒙拐騙的事情勉強維持生計。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家庭仍然生了很多的小孩。(直到影片結束,我也沒搞清楚這對父母究竟有多少孩子,總之是覺得家裡到處都是孩子。)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小男孩贊恩很是成熟,他甚至在自己妹妹第一次來例假的時候,可以很妥善地幫妹妹洗染血的內褲,幫妹妹偷衛生巾,甚至教妹妹如何使用,只為了不希望父母發現妹妹已經性成熟,他擔心父母會把妹妹賣掉。
然而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無論贊恩如何阻攔,父母還是賣掉了妹妹。贊恩也因為對父母的怨恨而離家出走了。
贊恩離開家之後遇到了一個在遊樂園打工的清潔女工,這個女工也是非法移民,有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贊恩開始幫助女工照顧她的寶寶,暫時在女工家裡落腳了下來。這段時期,贊恩感受到了少有的家庭的溫暖。
後來贊恩有一次回到家中,卻發現自己的妹妹已經死去了,贊恩在悲憤之下捅了妹妹的丈夫一刀,被送進了監獄。在監獄裡贊恩得知母親竟然又懷上了一個孩子,他在絕望之下把父母告上了法庭。
當法官問贊恩要控告他父母什麼罪名的時候。贊恩回答說:我要告他們生下我。我想讓那些無法養活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
我想這也是影片名「何以為家」的由來。
很多關於這部影片的影評都是在講人窮就不要生孩子,父母應該承擔起應有的養育責任。
誠然,這一定是這部影片想表達的重要的一個點。但是絕對不是唯一的一個。
正如影片原名《迦百農》一樣,這部影片講的是社會秩序的混亂,是混亂的社會秩序導致的人生活的混亂。
我們是該指責贊恩的父母為什麼要生那麼多的孩子,甚至在自己的女兒被xx致死的時候,竟然又懷上了新的孩子。
我們是該指責贊恩的父母為什麼生了孩子,又不好好地養他們、照顧他們、教育他們,甚至還要把自己的親生女兒賣與他人,只為能減輕一點生活的負擔。
我們是該指責贊恩的父母只給了孩子基本的生存,而從來不曾給他們正常的生活。
而最該指責的是贊恩的父母從來不曾反思過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們就像是腦袋裡被寫好了一道程序的機器人,他們只會這樣的生存,也只能教會自己的下一代這樣的生存。
確實贊恩的父母有無數的地方值得被指責。但是,讓我們再多問一句,就一句,是誰在贊恩父母的腦袋裡寫好了程序?是誰讓他們把自己的孩子推向悲慘的命運而不自知?
這個問題細思極恐。
贊恩的父母在法庭上講的一段話。我認為極其令人動容。
他們說:
我就是這樣被養大的,我有什麼錯? 我要是有的選,我會比你們所有人都好! 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 如果你在我的處境,你可能早就死了!
在小男孩贊恩的角度,他指責自己的父母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在他那個年齡,他還看不了太多太遠。他能看到的就是父母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但這部影片展現的哪有那麼簡單,這也是導演的野心和大膽之處。
這部影片實際上是對整個社會問題的挑戰!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贊恩的父母從小就在這種社會環境中長大,甚至贊恩的爸爸在提到贊恩妹妹去世的時候還說:他怎麼知道(妹妹會死)?別的女人也是十幾歲嫁人,仍然活的好好的,他不知道這個會要人的命。
是的,他不知道,因為贊恩身上所經歷的一切,他都經歷過。我們可以想像,不僅贊恩的父母經歷過這一切,他父母的父母也許也經歷過這一切。
我們再看回到贊恩本身,他是個好孩子,他成熟、他有愛、他勇敢。可是在生活上,他也只能沿襲從父母那裡學來的,賣一種類似毒品的藥水來維持生活。甚至在走頭無路的時候,贊恩為了自己能夠偷渡到挪威,不惜把幫助他的清潔女工的孩子約納斯賣了出去。
這個時候的贊恩,又跟他的父母有何不同呢?
在一成不變的社會問題下,悲劇只會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當然這個話題太大了,社會問題的解決談何容易。但暴露出來永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希望有一天國內也可以拍出這樣的電影。
為了影片更加真實,導演全部選用了真實的難民來參演。影片結束後,小男孩贊恩的飾演者在劇組的幫忙下,真的移民到了嚮往的挪威,有了帶門的屋子。
贊恩的飾演者到了另外一個平行時空,但原來那個時空還在,那個時空裡的人們還在停滯不前。
- 感謝你閱讀我的文章 -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呦!❤️
王小波先生說:不管社會怎樣,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叫葵曉曉,沒什麼別的大本事,只會過好自己的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