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惟有真愛

2020-09-24 樂顏水玉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何以為家》見面會

這是一首國人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歌曲,歌詞揭示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主題:有父母眷愛的孩子,才有幸福的童年生活。而去年在我國熱播的黎巴嫩、法國、美國聯合製作的社會題材劇情片《何以為家》,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個簡單而又不平凡的道理。

《何以為家》(又名《伽百農》)這部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與201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非英語電影提名的劇情片,故事情節不算複雜。

影片一開始的鏡頭就是,12歲的黎巴嫩男孩贊恩作為原告走進法庭,被告是他的生身父母,因為父母雖然給了他生命,卻無力撫養孩子。

因為家裡很窮,父母無法承擔撫養包括他和他的弟弟妹妹的生活費用,孩子們因此不能獲得合法的身份證件,無法讀書,也無法去看病。作為家裡的長子,他不得不承擔起家務重任,以幼小稚嫩的身軀去打工賺錢。而他們的父母,在家庭陷入如此貧困的窘境中,仍然不斷生育孩子,使這個家庭越來越深地陷入生活的困境。

當贊恩的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他終於忍無可忍,離家出走。他遇到了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他們相依為命,相互扶持,勉強度日。即便是這樣,贊恩依然沒有擺脫生活的磨難。

贊恩走投無路,只得去法庭起訴生身父母,這看上去不可思議、不合人倫的舉動,卻戳中了很多觀眾柔軟的心,很多人邊看邊流淚,對主人公的悲慘遭遇給予了深深的同情。同時,對這部深刻反映了黎巴嫩社會現實,揭示底層人民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生活的影片給予好評。


事實上,像讚恩這樣的孩子,在黎巴嫩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由於戰亂等原因,那裡的人們持續生活在動蕩和貧窮之中,贊恩父母那樣的普通百姓,既沒有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又不懂如何撫養教育孩子,孩子如何生活,怎樣長大,他們自顧不暇,孩子只能如路邊的野草,自生自滅。

雖然由於身處那樣一個動蕩不寧的社會環境裡,贊恩的父母有生活和生存的無奈,卻也無法推脫在給予孩子們以家庭的溫暖,對孩子們承擔起撫育、教育方面的責任。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像讚恩父母這樣的家長,說他們自私、只管自己及時行樂,那是說輕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配為人父為人母,因為他們不懂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的磨難,會對其一生的成長帶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並從根本上改變他們未來的人生軌跡。

盧梭說過,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既然你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要承擔起愛他們,養育、教育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何以為家,惟有真愛。

相關焦點

  •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中國人對酒的研究與運用,可謂爐火燉青。自從有了酒,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們演繹出無數的精彩故事。「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酒幌子」,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於是,就有了武松酒後伏虎的壯舉,魯智深醉打山門的英雄氣概,劉姥姥醉臥怡紅院的千古笑談……
  • 《何以笙簫默》:真愛是一場不願將就的等待
    這時,何以琛寄養家庭的妹妹何以玫向趙默笙宣戰,要與她公平競爭搶何以琛。趙默笙去向何以琛求證,卻得到了他冷酷的回應。傷心的趙默笙聽從父親安排去了美國。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七年。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富家女趙默笙,喜歡攝影。不經意間遇到了在樹下看書的法學院大才子何以琛,趙默笙對何以琛一見傾心,她拍了照片還強詞奪理說:「我好好的在這裡拍照,你怎麼跑畫面裡來了?」何以琛看了看她,打算走了,趙默笙又說:「你怎麼走了?」何以琛說:「你不是要拍照嗎?我把風景還給你。」何以琛真的轉身走了,趙默笙又追著說:「好了,我承認我在偷拍你。」
  • 何以「窮臺」?惟有...
    有些人還舉出漳州地區曾經放著自己的水果不買,優先進口臺灣貨,以示大陸這邊對臺灣鄉親是多麼的仁愛及關愛,大有「以後若不買你們的蔬菜瓜果,看民進黨何以連任,看你們何以臺毒」的怨念。 對此,我深切感到,有些聲音反覆用高音喇叭講,講的次數多了,聽眾就誤以為是真理,這不好。今天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更應該是一個信息和觀點通暢表達的時代,我們絕對不應該偏聽、偏信。
  • 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何以為家
    家,不在於大小家,因愛而生承載著歡聚與孤獨陪伴你,保護你見證你的成長與成熟有些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而在另一方面,「母親」總是不斷出現違反程序設定的人性,真可謂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當然,從劇中的細節來看,「母親」可一點都不弱,她和「父親」不一樣,並不是家庭服務人造人,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戰鬥型人造人)。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而在另一方面,「母親」總是不斷出現違反程序設定的人性,真可謂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當然,從劇中的細節來看,「母親」可一點都不弱,她和「父親」不一樣,並不是家庭服務人造人,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戰鬥型人造人)。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
    文 |阿阮編輯 | 晏疏離圖片源自於網絡我們對於家的定義是什麼?家是一個溫暖而令人嚮往的地方,家本身就會給予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家的庇蔭下成長。《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是根據贊恩的真實經歷而拍出來的。我們無法想像,在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一群人:活著就是一種奢望。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敘利亞。年僅12歲的贊恩,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一個搖搖欲墜混凝土高層建築中長大,他是家裡的長子。
  • 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影片名叫何以為家,我也想問,何以為家,何以為人,何以為父母?這世界上有一種爸媽,從小疼愛你到大,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努力奮鬥、省吃儉用給你最好的一切,在他們眼裡你是小公主小王子,你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夢,他們寧可自己粉身碎骨也不願你皺一下眉頭。
  • 馬小鹽:《迦百農》之問,從何以為家到何以為人
    五一小長假之後,榮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電影《迦百農》(中譯片名《何以為家》),一時引起人們的熱議。其實比起《何以為家》這個片名,我個人更喜歡原片名《迦百農》。導演娜丁·拉巴基就曾在訪談裡言,迦百農這個詞,在英文和法文裡都有亂和不規則之意。中譯片名卻將這「亂和不規則」縮減進小小的家之核殼。
  • 楊過等小龍女10年,何以琛等趙默笙7年,所謂真愛是否存在?
    這樣苦等一個人,算不算真愛,在金庸的筆下,絕對算。2.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願意將就。——《何以笙簫默》這句話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至少代表了,心中的那個她被偏愛,被堅定的選擇。趙默笙遠走異國7年,何以琛一直保持單身,並且痴痴地等待,直到趙默笙再次出現,對方像冰塊一樣融化。
  • 小河 · 電影推薦|沒愛,何以為家
    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 何以為家十二歲的贊恩跟家人一起生活在一個狹窄擁擠的房子裡,家有六七個孩子。贊恩發現妹妹薩哈來了月經初潮後,害怕父母會儘快把她嫁給別人當童妻,把薩哈拉到衛生間裡為她洗內褲,去商店偷衛生巾給她用,為了不讓妹妹當房東的童妻,想帶妹妹逃跑。
  • 何以為家,一篇不算影評的影評
    我向來認為,真正打動人心的可能不會讓當事者有太多的情緒立刻就表達出來,比如我看到還珠格格中小燕子被圍棋社老闆痛打,看到這個場面就要痛哭流涕,而看何以為家並沒有讓我痛哭流涕。一部分原因是我覺得我不能感同身受,沒有遇到那樣的艱難的境地自然不能百分百體會人物的複雜感受。
  • 何以琛和趙默笙都婚禮了,你的何以琛在哪?
    何以琛和趙默笙的婚禮註定要羨煞無數人,結婚美照與結婚鑽戒大曝光!(模里西斯海灘何以琛送佐卡伊sunshine項鍊表白,sunshine項鍊最近成為真愛信物)你我都期待何以琛和趙默笙這樣的愛情,但似乎你我都不相信會有這樣的愛情。
  • 何以為家?這支品牌片給出了最溫暖的答案
    一個人走得再遠,家永遠是心靈的港灣,是靈魂的寄託。但同時,我們也難免會和家人有爭執,有誤會。關於家的一道道難解的辯題,到底該如何解?從平安人壽的平安財富金瑞(2021)年金保險年度品牌片《家的辯題》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觀影《何以為家》
    生活就是個潑婦,我原以為我們會成為好人,受人愛戴,但上帝並不希望我們被愛,他希望我們是別人家的髒抹布。」說完這段話的贊恩,平靜地扭頭對法庭上的媽媽說:「你現在懷著的孩子也會成為我這樣。」贊恩這樣說,是因為數天前,他11歲的妹妹薩哈因為被父母強行嫁人後懷孕流產而死亡。這是一個孩子對大人世界的控訴,可是這個世界上哪一個孩子的世界沒有被大人玷汙?
  • 《何以笙簫默》何以琛和趙默笙為對方守住漫長寂寞,值得他的成全
    因為他覺得他們倆都那麼傻,為對方守得了漫長寂寞,是真愛無疑。應暉把趙默笙和他那段有名無實的婚姻的始末告訴了何以琛。何以琛回去以後才終於肯面對她不在他身邊的7年,聽她說起在美國的生活,還有她的父親,然後解開了心結。
  • 惟有種菜-中新網
    惟有種菜 2014-05-15 16:25:1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即使把農藥吃下肚,也惟有靠客人自己的肝和腎去排毒了。  所以常上館子點青菜,以為健康,往往踩中地雷。  至於吃素,也不比吃肉衛生多少。因為素菜清淡,廚子怕炒不出味,一定落重油鹽醬料,吃得多,中了招也不曉得。  朋友同席大嚼,滿桌菜餚,通常最後都把青菜素菜吃光,只剩下肉,無人問津。以為吃得健康,誰會想到在館子吃青菜,更不健康。
  • 何以為愛何以為家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地位有多高,而是夫妻是否和睦,家是否溫馨。什麼是夫妻?夫妻本為一體,想要站得穩,想要走得遠,彼此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雖然平時會有吵鬧和分歧,但是終究會朝著共同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夫妻之間,平凡而不平靜,一輩子爭吵,一輩子寬容,一輩子忍耐,相扶到老,這才是夫妻。
  • 這部豆瓣8.6,才應該叫做「何以為家」
    給出角色不知道的信息,可以讓觀眾變被動為主動,這才符合丹尼斯·維倫紐瓦想讓觀眾成為探索者而非只是吃瓜群眾的理念。得知真相後的珍妮和西蒙自然是難以接受的,《焦土之城》是一齣悲劇,更準確點說應該是慘劇。母親的經歷充滿著無盡的痛苦,可能很多人看完電影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母親想讓兒女知道,自己的痛苦回憶?
  • 重溫《何以笙簫默》:何以玫足夠優秀,為何何以琛不選她?
    時隔幾年,重溫《何以笙簫默》,還是和當初一樣認為「千年修得何以琛」,因為何以琛這個人物實在塑造得過於完美,在現實生活裡基本上是不會存在的。我們都知道,在劇中何以琛與趙默笙闊別七年才重逢。何以琛等了趙默笙整整七年!而何以琛身邊一直有個人美聲甜的「妹妹」何以玫默默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