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這支品牌片給出了最溫暖的答案

2021-01-07 首席品牌家

有人說,走遍天涯覓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回到家裡就發現它了。

一個人走得再遠,家永遠是心靈的港灣,是靈魂的寄託。但同時,我們也難免會和家人有爭執,有誤會。

關於家的一道道難解的辯題,到底該如何解?從平安人壽的平安財富金瑞(2021)年金保險年度品牌片《家的辯題》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01

三個辯題、三段故事

告訴我們何以為家

第一題:店鋪轉讓

開火鍋店創業失敗的小周,打算把店鋪轉讓出去。然而在中介的努力下,依然無法轉讓到自己滿意的價格。

就當他打算降價轉讓時,有人按照原價接手了。但看到接手人,小周才知道,這是自己的父親。

退休的父親,決定和小周一起,把火鍋店繼續開下去。

第二題:喬遷之喜

處理好小周業務的中介陳先生,此時接到了母親的電話,他要去幫母親搬新家。

新家的環境很好,房子很大,窗明几淨。母親表示很喜歡這個新家。陳先生還把家鄉的土帶了過來,防止母親水土不服.。

就在我們以為陳先生是把母親接到家裡照顧時,才發現,這個新家,其實是養老院。

第三題:高考志願

給陳先生送完合同的張經理,收到了快遞送達的消息。

張經理換下工作制服,穿上了一套遊戲裝備,找到在網吧打遊戲的女兒。當我們以為張經理要阻止女兒打遊戲,其實她是來向女兒道歉的。

粘好的錄取通知書,支持女兒報考電子競技專業,當母女兩個相擁而泣時,我們知道,此前的爭吵和誤解都已經煙消雲散。

大結局:老店新生

在大結局裡,小周的火鍋店重新開張了,生意紅火。

張經理和女兒,陳先生和母親,他們也不約而同地來到了火鍋店,享受著和家人團聚的快樂。小周和他的父親,在忙碌地照顧客人。

在《家的辯題》三個故事的結尾,平安人壽分別向我們提出了三個辯題:

當家人創業受挫,你會支持嗎?

當父母想用自己的方式養老,你會支持嗎?

當孩子對自己未來教育的選擇和你不同,你會支持嗎?

看完這個大結局,我想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了一個答案。就好像片子最後的那段文案:

不管未來面對什麼難題,家人,永遠是能撐住我們的人。家人的支持,永遠是讓我們內心無比踏實的力量。何以為家?彼此支持,方為家。

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難,要解決多少難題,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便有了戰無不勝的信心和希望。

就好像出現在大結局的火鍋店,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意象,它讓三個故事中所有角色得以重逢在一起,也讓家人之間的心靠得更近,更在這個寒冷的冬日,給每一位觀眾帶來了溫暖和感動。

02

在劇情反轉和

走心故事中,和用戶共情

想要做好品牌營銷,就要學會講故事。但如何用一個故事感動用戶,對品牌來說同樣是一個難題。

特別是在品牌都追趕微電影營銷、情感營銷的大潮下,層出不窮的品牌故事,也讓消費者有了審美疲勞。

但平安人壽的這支品牌微電影,能給人發自肺腑的感動。

一方面,片子中的三個故事,都非常的樸實無華。

在道德經中,老子在說到「道」的至高境界時,提到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強調的是化有意為無意。

結合自身體驗,我想我們也能感知到,那些含蓄的、不刻意煽情的品牌故事,往往更容易讓人感動。

《家的辯題》中,創業故事、父母養老、高考志願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很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而且在情感處理上,片子中人物的情緒點也都是點到為止,不使勁地催淚,卻足以讓人與每一個角色共情。

另一方面,平安人壽通過劇情反轉,撩撥觀眾心弦。

儘管在情感處理上非常細膩,不露痕跡,但是在劇情安排上,《家的辯題》則有出人意料的反轉。

願意原價接手店鋪的人是小周的親生父親,陳先生母親喬遷的新居是養老院,穿著遊戲裝備向女兒道歉的張經理,這些劇情設定都給觀眾帶來了驚喜,讓觀眾在觀看時情感有一定的起伏波動,不至於太過沉悶。

情感處理上細膩含蓄,劇情安排上鋪墊驚喜。如何講好品牌故事,平安人壽用這支《家的辯題》,給了我們非常優秀的示範。

03

讓品牌藏於故事背後

將理念融於情感共鳴

作為一個品牌片,品牌的露出、理念的傳達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作為品牌一方的平安財富金瑞(2021)年金保險,在整個片子中幾乎是隱身的,完全把品牌露出的時間讓位於故事的敘述。

但這並不影響品牌價值理念滲透到用戶心智中。

從《家的辯題》的整個品牌故事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家的重要性,家人支持的重要意義。而平安人壽的價值主張則是:創業、養老、教育,平安財富金瑞,規劃財富未來,給家更多支持。

再回顧《家的辯題》中的三個故事,其實與創業、養老、教育都一一對應。平安人壽在讓用戶意識到家人支持的重要性之後,把自己的角色放在了「給家更多支持」的角度,並沒有把自己擺在高於家人的位置,但卻同樣凸顯出品牌對一個家庭的重要地位。

沒有誇誇其談,沒有自命不凡,但正是這樣走心的營銷訴求,能讓用戶感受到平安人壽的真誠,增強對品牌的信任感和依賴感。

相比於「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品牌故事,很顯然,平安人壽的這支品牌片,更關注的是用戶的需求,在意的是溫暖的傳遞。這樣的情感營銷,才能夠真正打動人心,震撼心靈。

相關焦點

  • 這支巨量引擎品牌片告訴我們,務實才是最高級的浪漫
    而在生意背後,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答案,是浪漫。我們把這支片子,給一些圈裡的朋友看了看,也採訪了下他們的觀後感。這個表面上是個做內容、搞技術的平臺,這一次用它的這支品牌片,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整體來看,這支短片在基於真實案例的基礎上,通過一天的10個時段,交代了10個場景下的10個故事。這些故事中有普通老闆娘、有技術開發師、有營銷創意人,也有普通企業或城市生活中的個體縮影。
  • 2020藝考熱點即評素材,華為這支品牌片給匯總了……
    華為2020品牌片《在一起,就可以》滑動查看【短片文案】你知道腳下的土地已經是前線嗎?華為品牌片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用先提出問題、挑戰再給出答案的方式,來充分調動觀者的情緒,讓傳播更加深入人心。緊接著,短片中選擇了5個不同的群體告訴我們答案:無論是農民、餐館老闆、白領、校長和程式設計師,他們都在盡力地渡過難關,用勇氣和信心奮力前行。而短片後半部分則呈現了大家「在一起」而創造出的的巨大力量。只要大家一起向前,就沒有害怕,之後要一起向前,也就有了方向。
  • 網易雲上線2020品牌片,太治癒了!
    ▼那個天天黏在身後的小尾巴慢慢長大了如果說孩子終將遠行作為父母能夠做的就是在他羽翼未豐時給他更多力量這支宣傳片《萌芽》是網易雲音樂 2020 品牌片,呈現了一位媽媽養育女兒的動人日常,讓大家一起見證了一個孩子的成長,以及媽媽對孩子深深的牽掛。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
    文 |阿阮編輯 | 晏疏離圖片源自於網絡我們對於家的定義是什麼?家是一個溫暖而令人嚮往的地方,家本身就會給予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家的庇蔭下成長。《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是根據贊恩的真實經歷而拍出來的。我們無法想像,在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一群人:活著就是一種奢望。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敘利亞。年僅12歲的贊恩,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一個搖搖欲墜混凝土高層建築中長大,他是家裡的長子。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該劇尚未完全給出答案,密特拉教徒與無神論者之間的戰爭或許只是表象,因為單純從第二集的戰鬥畫面來看,雙方之間展現出的武力及戰鬥力,並不足以毀滅地球。而在另一方面,「母親」總是不斷出現違反程序設定的人性,真可謂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當然,從劇中的細節來看,「母親」可一點都不弱,她和「父親」不一樣,並不是家庭服務人造人,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戰鬥型人造人)。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該劇尚未完全給出答案,密特拉教徒與無神論者之間的戰爭或許只是表象,因為單純從第二集的戰鬥畫面來看,雙方之間展現出的武力及戰鬥力,並不足以毀滅地球。而在另一方面,「母親」總是不斷出現違反程序設定的人性,真可謂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當然,從劇中的細節來看,「母親」可一點都不弱,她和「父親」不一樣,並不是家庭服務人造人,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戰鬥型人造人)。
  • 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何以為家
    家,不在於大小家,因愛而生承載著歡聚與孤獨陪伴你,保護你見證你的成長與成熟有些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
  • 何以為家,惟有真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何以為家》而去年在我國熱播的黎巴嫩、法國、美國聯合製作的社會題材劇情片《何以為家》,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個簡單而又不平凡的道理。當贊恩的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他終於忍無可忍,離家出走。他遇到了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他們相依為命,相互扶持,勉強度日。即便是這樣,贊恩依然沒有擺脫生活的磨難。
  • 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影片名叫何以為家,我也想問,何以為家,何以為人,何以為父母?這世界上有一種爸媽,從小疼愛你到大,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努力奮鬥、省吃儉用給你最好的一切,在他們眼裡你是小公主小王子,你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夢,他們寧可自己粉身碎骨也不願你皺一下眉頭。
  • 《何以笙簫默》為什麼何以琛和默笙7年感情不變?答案其實很簡單
    所以很多人深陷於《何以笙簫默》中的何以琛,深深羨慕七年後仍然保持初衷的趙默笙。可以說他們兩人身邊,其實都有更多更大的誘惑:優秀如何以琛,律師界的青年才俊,鑽石王老五,多少漂亮多才的女人願意以身相許。趙默笙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平凡普通,可是她自帶的光芒足以溫暖到身邊每一個人。像應暉那樣殺伐果決的男人,見過的世面並不比何以琛小,卻也為趙默笙所折服。
  • 《何以為家》|生而無愛,何以為人?
    前陣子看了一部電影,《何以為家》。豆瓣評分9.1,影片真實還原了黎巴嫩底層社會的現狀。在和平的國家的小孩實在是不能想像那些為了生存苦苦掙扎的同齡人的生活。影片中的贊恩這個十二歲難民家庭的孩子,他表現出的早熟和聰明,讓人感到的卻是心痛。贊恩的飾演者並不是職業演員,而是真正的敘利亞難民。
  • 抖音直播首支品牌片來了
    上抖音搜6個出鏡的主播,你會發現,他們並不是當下抖音直播上最火的頭部主播,粉絲幾十萬到百萬不等。旅遊、健身、美食、音樂是非常大眾的門類,覆蓋面廣,手工藝是個性類別的展示,而公益則能兼顧企業的社會責任。仔細分析,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抖音直播緊緊圍繞著「真實、多元、有用」三個品牌價值關鍵詞去精挑細選的這6個直播現場。
  • 小河 · 電影推薦|沒愛,何以為家
    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 何以為家十二歲的贊恩跟家人一起生活在一個狹窄擁擠的房子裡,家有六七個孩子。贊恩發現妹妹薩哈來了月經初潮後,害怕父母會儘快把她嫁給別人當童妻,把薩哈拉到衛生間裡為她洗內褲,去商店偷衛生巾給她用,為了不讓妹妹當房東的童妻,想帶妹妹逃跑。
  • 《何以笙簫默》:面對默笙何以琛言語傲嬌,但這些細節卻讓人心疼
    默笙聽他這麼一說,內心有點失落,而且七年時光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原本就沒有勇氣繼續這段感情的默笙語出驚人:「我結婚了,三年前,在美國」。何以琛一聽內心受到暴擊啊:「趙默笙,我是瘋了,才會讓你這樣踐踏。」最最精彩的片段要屬何以琛生病出院,何以枚告訴了她這些年何以琛是如何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一直等下去,原來那個我曾經愛的和我愛的男孩一直在原地等我,這給了默笙極大的勇氣,於是她跑去以琛家,當何以琛打開門想徑直走進去的時候,她拉住了何以琛的衣角,聲音低到塵埃裡:「你還要不要我!」何以琛說了句:「放手」,就慌忙地跑去了窗戶邊,潛臺詞是讓我靜靜,如果不是心裡放不下直接關門大結局就好。
  • 人生如寄,何以為家?
    電影《秋天的童話》西西的書中,「家」是一個長久的主題。《候鳥》《織巢》《我的喬治亞》《哨鹿》,紛紛洋溢著她溫情的閃光。中秋來臨前,看看這些溫暖輕盈的文字,好像一場團聚的預演。「我們這一輩,的確從小就身不由己,隨著父母為了這樣那樣的原因遷徙,在遷徙裡艱苦地、緩慢地長大。
  • 何以為家:父母是世上最容易的職業,因為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
    父母是世上最容易的職業,因為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贊恩在監獄裡通過電話熱線,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控訴自己的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家,並將他們告上了法庭。贊恩說到,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鏈子,管子或皮帶。我聽過的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婊子的兒子」,「滾,你這個垃圾」,對於贊恩來說,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一雙鞋子值錢。
  • 【阿里國際】阿里巴巴國際站全新品牌片《時差》正式發布!
    世界很大,大到有 24 小時的時差,這個世界又很小,小到只要你跨出一步,就能無時差擁抱整個世界。
  • 驚奇發現《溫暖的弦》和《何以笙簫默》4大雷同之處
    相似一:《何以笙簫默》男主角:何以琛(鍾漢良飾演),女主角:趙默笙(唐嫣飾演),電視劇的名字各取了2位主角名字中的字,組成了《何以笙簫默》,從此何以琛和趙默笙就有了不可分割的命運;《溫暖的弦》男主角:佔南弦,女主角:溫暖,電視劇的名字取了兩位主角的名字,暗示了2位主角之間不可分割的命運;溫暖的弦,佔南弦不是任何人的,他永遠是屬於溫暖的;相似二:趙默笙在大學校園對何以琛一見鍾情
  • 馬小鹽:《迦百農》之問,從何以為家到何以為人
    五一小長假之後,榮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電影《迦百農》(中譯片名《何以為家》),一時引起人們的熱議。其實比起《何以為家》這個片名,我個人更喜歡原片名《迦百農》。導演娜丁·拉巴基就曾在訪談裡言,迦百農這個詞,在英文和法文裡都有亂和不規則之意。中譯片名卻將這「亂和不規則」縮減進小小的家之核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