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鱈魚子茶泡飯
食材清單
主料:大米飯(涼米飯也可以),狹鱈魚籽(明太子),玄米茶;
輔料:海苔絲,白芝麻(熟);
調料A:鹽,醬油;
其他:清水。
備料:鱈魚子化凍之後,將外面的一層薄膜去掉(這一步也可以省略,看個人喜好)。
烹飪步驟
步驟1:將玄米茶加清水,用小火煮開後待用。
步驟2:米飯盛入碗中,堆成小山狀;撒上點鹽,淋上一些醬油;撒上白芝麻和海苔絲,最後放上鱈魚子。
步驟3:煮好的玄米茶湯倒入碗中,沒過米飯的2/3處即可。
小貼士
① 開始的時候鹽和醬油可以少加點,後面淡了還可以再加,而且鱈魚子本身也有鹹味哈。附-《「鱈魚子」與「明太子」小知識》
「明太子」與「鱈魚子」嚴格來說是兩種不同的食材(對於原料的處理方式不一樣),但是簡單來說其實是一個東東,因為都是明太魚的魚籽,是韓國料理和日本料理中的重要特色原料。
明太魚(Alaska pollack) 的本名是狹鱈,屬於鱈形目鱈亞目鱈科狹鱈屬的 1種。之所以有「明太」的叫法,其實是因為朝鮮民族稱這種狹鱈魚為明太魚(朝鮮語:명태어),所以直接被音譯成了「明太」,反而比本身的「狹鱈」的名稱使用的更加普遍了。
這種魚是生活在江海兩水中的魚類,主要產自朝鮮半島和俄羅斯,是朝鮮族最喜愛吃的一種菜餚,尤其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明太魚。再說一下「明太子」的叫法,其實就跟日本吃貨有關係了,這背後有許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源自於日本的明治時代。據說,當時的會津藩士之子樋口伊都羽到了當時的朝鮮元山從事漁業,他發現當地的漁民只會將「明太」這種鱈魚的魚身曬成魚乾,魚子則是棄置不用,不免感到可惜。因為日本人本身有食用魚籽的傳統,所以他也開始思考如何將這種魚籽變成一種商品。再後來,他嘗試著在生魚籽當中加入辣椒粉等調味料提味去腥,結果大受歡迎。因為是明太魚的魚籽,所以就稱呼為「明太子」。此外,因為這裡用的的辣味調料是「(七味)唐辛子」,所以也稱作「辛子明太子」。客官,賞個茶錢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