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版《深夜食堂》剛一問世,就被咆哮的網絡輿論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速度釘在了爛劇恥辱柱上。
它到底有多爛?
豆瓣評分很直觀地反映了這點,2.3分的超低分,幾乎刷新了國產影視劇新紀錄。
要知道,豆瓣是一星(2分)起評,換言之,如果每個人都給一星,那平均分也就是2.0。所以《深夜食堂》的2.3,已經非常逼近數學上的極限低分了。
這在原版《深夜食堂》9.2的高分面前顯得更為扎眼、丟人。
其實最初宣布要翻拍《深夜食堂》時,很多日劇迷還是持觀望態度的,原因大概有二。
一是飲食這個切入點使得改編的空間非常大,日本有美食,中國也有,如果能用心本土化,完全可以拍出與原版不同、真正能喚起中國人味覺記憶的心靈故事。
二是黃磊,在大家心裡有氣質,有演技,有廚藝——那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他親自導演的《麻煩家族》豆瓣評分會只有4.7——這部「災難片」也是翻拍自日本電影,中招的是山田洋次的名作《家族之苦》。在很多人眼裡,黃磊是成熟、可靠、溫暖的人設呀。
結果華語版《深夜食堂》第一集出來後,所有曾經寬容地抱過一絲希冀的人們,此刻臉上應該都是火辣辣的——他們原先期待過的大排檔、烤串、涼皮、小龍蝦並沒有出現,倒是堂而皇之植入廣告的老壇酸菜方便麵潑了原作粉一臉。
熟悉日版《深夜食堂》的劇迷很容易看出,頭兩集的故事是改編自日版第三集的「茶泡飯三姐妹」,只不過原版中三姐妹愛吃的不同口味的茶泡飯,在中國版中變成了齊刷刷的老壇酸菜牛肉麵。
中國版「泡麵三姐妹」
不僅如此,劇中所有能放東西的架子上,都放滿了桶裝泡麵、瓶裝可樂、保鮮膜之類,牆上花花綠綠的廣告比菜單更醒目十倍,不禁讓人要問,這究竟是良心飯館,還是和諧號餐車?
如此生硬的廣告展示,讓我明白了電視劇拍得像屎不是最壞的事情,更壞的是屎裡有毒。
看著黃磊拆開桶裝方便麵(毫無成本觀念)、把調料包擠進鍋(廚師的尊嚴呢?)、最後從一個寫著廣告商名字的小罐裡挖出兩坨酸菜放在面上(真的不是在諷刺三姐妹是老酸菜?),那種被製作方和贊助商聯手愚弄的感覺足以讓每一位觀眾出離憤怒。
其實,中國的夜宵文化中不乏泡麵的身影,無論是茶餐廳的出前一丁,還是麻辣燙裡的必備主食,都可以拿來做文章。但是深夜跑到店裡讓老闆幫你煮桶裝泡麵?是家裡沒有熱水嗎??
更別說,這還是一家敢把一瓶啤酒、五個小香腸以30塊錢賣給道上小哥的黑店。這泡麵要賣多少錢,簡直不敢想像;這泡麵收了多少錢,更加不敢想像。
原版中,三姐妹對茶泡飯各有偏好,一個愛吃梅子味的、一個愛吃鮭魚味的、還有一個愛吃鱈魚子味的,三人不同的口味象徵著她們不同的價值觀,儘管一度爭吵,但最終她們在食堂老闆的建議下嘗試了彼此愛吃的口味,藉此引導出三人的和解。
以食物暗示人物關係原是三姐妹故事中最妙的一著,製作方不顧社會環境的不同、依樣畫葫蘆地照搬了日版的很多內容,包括劣質cosplay般的人物造型,卻對真正的精髓之處輕易篡改,著實讓人痛恨。
同樣學不去的,還有原作中那種淡然又讓人微微觸動的人情味。在中國版《深夜食堂》中,三姐妹首先被貼上了「傻白甜」「女博士」「愛馬仕」的粗暴標籤,然後編劇安排她們在路邊光著腳丫,邊喝酒邊痛訴愛情經歷,最後又哭又笑、舉杯歌頌友情。
觀眾看到的不是市井裡平凡人的碰撞與溫暖,反倒像極了《小時代》裡所展示的塑料閨蜜情。吳昕浮誇的演技讓人尷尬,以至於黃磊本該是溫柔守望的目光,怎麼看都像是憐憫智障的眼神。
當然,如果你覺得頭兩集已經爛穿天際、不能更爛的話,三、四集會告訴你,其實頭兩集拍得已經很貼近生活了。
第三、四集改編了原版第二集「貓飯女」的故事,原本說的是一個沒名氣的演歌歌手來店裡吃飯,被老闆推薦給另一位做音樂的常客,終於走紅,然而她生了重病,死前最後來店裡吃了一碗「貓飯」,不久便故去了。
日版中,這個故事只花了20多分鐘來講述,人與人的相逢、人生的起落、溫存與悵惋,通過大量留白來傳達給觀眾。中國版單集時間已經長達45分鐘,就這樣還要拖兩集,恨不能將原版的空白處全部填滿。
徐嬌飾演的「貓飯女」
刻意的煽情,就像如同劇中加了色拉油的油膩魚鬆飯一樣令人難以下咽。
豆瓣的2.3分,其實不是對這部電視劇的製作水平的評價,國產影視劇糟糕的實在太多,大多數都讓人提不起興趣。這次之所以網絡沸騰,是因為所有人都在表達一種被強烈侮辱的憤怒感受。
在日飯和原著粉眼中,這部電視劇當然是對安倍夜郎、松岡錠司、小林薫的侮辱;在普通人看來,它甚至是對中華美食和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侮辱。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內容
《異形:契約》是本世紀最好的一部好萊塢商業電影
男神李雷和女漢子韓梅梅?這部電影讓我懷疑自己用的教材不對
《新木乃伊》全方位淪陷,因為每件事都沒有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