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甲狀腺結節都是「好結節」,在B超檢查中就能夠判斷良惡性,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結節屬於「懷疑結節」,那麼怎麼確定這些「懷疑結節」是「好結節」還是「壞結節」呢?方法是穿刺。穿刺,全稱叫做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目前是一項較成熟的醫學診斷技術,是唯一可以鑑別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非手術方法。但是一提起穿刺,不少人總會毛骨悚然,除了害怕,還擔心穿刺萬一碰到癌細胞,會不會不小心把癌細胞「弄破」而導致擴散呢?這個問題也是臨床醫生做穿刺前最多被問到的問題。細針穿刺怎麼做的?當發現「懷疑結節」需要穿刺時,臨床醫生會用比抽血針更細的穿刺針,刺入患者頸部,並抽取甲狀腺病變部位的細胞,製成病理塗片,由病理科醫生做出細胞學診斷並發布病理報告單。
由於檢查發現的甲狀腺結節通常較小,因而甲狀腺結節穿刺也常常需要在B超圖像觀察下進行。但是不管怎樣,穿刺就像打針一樣,整個過程也就只需要幾分鐘而已。
那麼,穿刺針會不會導致惡性腫瘤發生局部種植性轉移呢?醫學專家認為不會,理由如下:
1.進行腫瘤穿刺的針頭較小,對正常組織和腫瘤的創傷很小;
2.進行穿刺檢查的時間不會很長,診斷結果很快就可以得出馬上採取治療,一旦確診後甲狀腺癌後,短期內會手術治療;
3.超聲引導下穿刺,穿刺部位一般遠離較大的血管,造成癌細胞入血的機會很小;
4.機體免疫功能差的情況下才容易發生種植轉移,甲狀腺癌多較溫和,出現影響免疫功能的情況少;
國際權威的紐約斯隆凱特林紀念醫院已經開展甲狀腺細針穿刺80餘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醫院開展穿刺50餘年,都尚沒有癌細胞經穿刺擴散的病理報告。所以換句話說,穿刺造成癌細胞擴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我們在這裡可以放心的告訴大家,穿刺是安全的,並且也是必要的。
延伸閱讀:
什麼情況需要進行細針穿刺?
在超聲檢查過程中,對於符合下列情況的結節建議進行細針穿刺:
直徑大於10 mm的實性低回聲結節。
超聲檢查懷疑囊外生長或頸部淋巴結轉移的任何大小的甲狀腺結節。
兒童或青春期有頸部放射線接觸史的患者;甲狀腺乳頭狀癌(PTC)、甲狀腺髓樣癌(MTC)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MEN2)患者的一級親屬;有甲狀腺癌手術史者;在無任何幹擾因素的情況下所測降鈣素水平升高者。
當直徑大於5mm,小於10mm,但超聲檢查發現有與惡性病變相關徵象[低回聲和(或)邊界不規則、呈細長形、有微小鈣化或結節內血流信號紊亂]的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