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育人路上,家長不越位,教師不讓位,學生不錯位

2021-01-09 北京教育播報矩陣

2020年,「全民雞娃」「教育內卷」「工作996」這些熱詞,引發無數父母的共鳴。在這樣的焦慮之下,孩子們的超前學習越來越多,作業越來越難。新的一年,如何做一個更好的父母?家校如何配合?各位家長記住下面這6句話,受用終身。

01

沒有家庭配合,教師的努力會大打折扣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沒有家長的支持,也難以成功,因此說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教育者。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同樣也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老師和家長是同一出發點上的隊友,每句話、一顆心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學業有成。

父母的養育滋養了孩子的心靈,老師的教育發展了孩子的學識,有著共同的責任與使命:讓孩子成才。家長和老師這對隊友,需要信任與配合,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肩並肩,一起走。老師通常是站在中立和客觀的角度在看待學生,而家長偶爾會帶有親情的因素。當家長對老師產生不信任,也會導致孩子不信任老師,即使才能再出眾的老師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無效的,這無疑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傷害。

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樹,父母的愛和教育就是根基,而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就是枝幹,雙方配合才能開出賞心悅目的花朵。信任老師應該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家長和老師一條心,這是我們教育好孩子的基礎。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明白,家長和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02

正確對待孩子犯錯很重要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每一個錯誤都可以成為生命的轉折點。世事無常,我們無法替孩子安排完美的人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懂得從自己的錯誤中找到出口,開創新局面,而不是畏懼哭泣。

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待孩子犯錯的錯誤方式,那將是生命中隱伏的悲傷。如果孩子犯錯後,得不到包容與接納,只有批評與指責,他們在未來更難以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過錯,更傾向於隱瞞過錯。這會讓孩子一直處在恐慌中,逐漸變得膽怯而自卑,戰戰兢兢,看父母臉色行事。

同樣,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過度的嬌慣、放縱更是會害了孩子。不要以年齡、偶然等藉口幫孩子逃避錯誤,孩子除了需要正確引導,也需要在錯誤中成長。縱容孩子的小錯,日積月累,慢慢就會凝積成明天的大錯,甚至也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掙扎坐起的嬰兒,蹣跚學步的孩童,都是在不斷犯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後,才最終學會了奔跑,這是孩子人生中必經的歷程。

03

平時不聞不問,考差了大發雷霆是大誤區

學習的主體雖是孩子,但是家長卻是孩子學習路上最好的幫手。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尤為重要,在這個時期,請家長千萬不要再說「沒時間,要工作」,再忙也請抽出一點時間來,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進度。面對他們的壓力,陪他聊聊天,談談心,幫助孩子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面對他們的拖延,家長更要及時鞭策他,適當地催促一下,讓他有點緊迫感。

家長的有效陪伴,就是對孩子學習最大的支持。家長也不能只享受孩子優秀的果實,卻不給予付出,這種付出不僅僅指的是家長為孩子創造的良好環境,為孩子進行的學業投資,更多的是指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陪伴和鼓勵。同樣,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孩子取得高分,高興慶祝時,家長也要避免孩子沾沾自喜,在孩子偶然失利時,陪他接受成績,一起查缺補漏,此時的教訓、怒火都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讓你和孩子變得越來越遠。

家長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不要讓考試成績成為親子關係的試金石,只需要一點鼓勵、一點耐心,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近了,溝通也會變得更加順暢。

04

教育是徵服而不是降伏

孩子成長過程中,對自我的認知絕大多數來自最親密的人,尤其是家長的評價。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對話、理解,利用家長「權威」對孩子進行指揮,只會讓孩子逐漸遠離你。

當父母和孩子在某件事上發生爭執時,父母總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甚至會用威脅的手段來強迫孩子改變主意。「我這都是為你好」「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聽我的錯不了」「我生了你,你就得聽我的」……這些看似很有道理但又不太講理的說辭是最令孩子反感的。

父母應該徹底拋棄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說教的父母架子,變居高臨下為與孩子平等相處,這樣,孩子才能變得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從和父母「對著幹」變為愉快合作。

05

除了學習,還有很多素質值得家長們注意

孩子第一要務是學習,在學習中尋找到自己理想,用知識鋪墊自己去往未來的路。但有些比分數更重要的,家長們不要忘記。

第一,身心健康,處在青春期,特別是到了高中以後的孩子是非常情緒化的,負面情緒也非常多。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積極朝著好的方向進行引導。同時也要記得鼓勵孩子參加運動,散步、打球、舞蹈... ...都能讓孩子紓解壓力的同時,還能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第二,正直勤勉,孩子可以成績低,但絕對不能做一個撒謊、作惡的人,成績不能代表一切,而優秀的品行才是讓孩子受益終生的。不思進取,將會永遠原地踏步,井底之蛙註定無法理解鴻鵠之志,培養孩子做一個勤勞的人,讓每一步走得踏實,走得有意義。

第三,獨立的能力,獨立,才是孩子一生最強大的軟實力。孩子不應該是躲在溫室裡的花朵,他們應該像野外的植物一樣,去經歷與病蟲、風雨的殊死搏鬥。只有經歷過嚴寒酷暑的考驗,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只有父母放手,孩子才會長出獨立的翅膀,漫步雲端。

06

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你也不必苛責自己

可愛的家庭,並不是聚集了一群完美的人,而好的父母,也是有缺點的人。孩子身上展現出的舒展個性、積極態度,就可以證明不完美,一點都沒耽誤成為好父母。請你相信自己的獨特之處自有它的價值,你散發出來能量讓家裡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要試圖成為一個完美的父母,你應該給孩子塑造的榜樣是:面對人生中的不完美的那種優雅從容坦蕩的風範。我們追尋的不應該是完美,而應該是完美的愛!也許你想做完美父母的初衷是為了愛孩子,然而實際上追求完美卻是「無條件的愛」的敵人,會讓你與愛漸行漸遠。

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斷成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家長學習做父母的過程,不要責怪自己,對於孩子而言,你就是最棒的父母。

總之,還要記住最後一句話,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越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老師在學生教育中的讓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的錯位,是在給未來挖深坑。在教育路上,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師像老師,學生像學生,教育才是成功的。

轉載丨中國教育報 教師E家

圖片 | 攝圖網

責編丨王曉軍 主編 | 雷 玲

相關焦點

  • 李細田:以「詩外功夫」助推家校協同育人
    顯然,這種狀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和全面發展等都極為不利。問題的背後是家校協同育人過程中關係的扭曲和責任的錯位。為此,很多教師對家長們都予以友情「提醒」,而實際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不少家長依然是置若罔聞、我行我素。
  • 家校共建合作育人——馬陵中學高三年級召開家長委員會成立大會
    -09-28 01:48:11 來源: 生活的盛會 舉報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密切聯繫
  • 人民日報談家長群變味:應理順家校關係,家長與老師的角色要擺正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
  • 教育路上,最大的不幸是:家長越位,老師讓位,學生錯位(新學期,請耐心看一看)
    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越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在教育路上,家長、老師、學生應各司其責,各安其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師像老師,學生像學生,教育才是成功的!所以,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從小就要正確引導,萬萬不可「越位」,事事包辦,該走的路,讓孩子自己走。但現在,不僅戒尺消失了,老師管教學生的權利,也逐漸消失了。班上有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他教育了好幾次,但學生都不聽。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跑到學校裡來找老師麻煩,更是告到了教育局。雖然最後真相大白,老師沒有受到懲罰,但是他學乖了,以後再也不用心管學生了,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四川青神中學:「家校攜手合力,優化育人環境」
    中國網12月22日訊(黃舉洪)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與家長聯繫,促進家庭與學校合作,優化育人環境,近日,四川省青神中學召開了2023屆家長委員會工作會。會上,青神中學副校長陳學兵致歡迎辭,闡述了成立家長委員會的重要性,強調家長委員會是家校共育的平臺,是學校聯繫廣大學生家長的橋梁和紐帶。
  • 老師布置作業被家長指手劃腳,家校溝通新教師應有怎樣的家教指導力
    這件事給奉賢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教師王秀明很大啟發:教師有無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能力的強弱不同,體現出的家校共育效果完全不一樣。缺乏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很可能導致家校關係緊張,甚至惡化,不利於合力育人。 以教師參與家校合作和溝通為例,目前在教師群體中,尤其是85後、90後青年教師,欠缺家庭教育專業指導力。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和依靠,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大河網特聯合鄭州市教育局開展「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報導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宣傳好的經驗和做法,營造積極、健康、共贏的家校共育氛圍,引導家庭、學校、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
  • 家長學校育人路 示範引領鑄品牌——山東省濟南第三十四中學家校...
    什麼是家長學校?什麼又是家校合育?山東省濟南第三十四中學給出的答案是:家長學校是開展學校教育、家長教育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重要組織形式。長期以來,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升辦學質量為核心,以爭創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為目標,依託濟鋼高中教育集團,以科學定位、特色發展為準則,著力在文化立校、民主治校、機制強校、開放辦學等方面下功夫,在優化學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上做文章,營造了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學生同努力、共成長的良好局面。
  • 基教典型經驗⑦泰安岱嶽:構建1234新機制打造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模式
    一、創建一個品牌,開啟協同育人新徵程全區把創建家校社共育作為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載體,成立領導小組,制訂實施辦法,並將創建工作作為教育綜合督導的內容之一。通過專家講座、社會實踐、座談交流、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的線上、線下活動,開闢家校社協同育人品牌建設專欄,成立「和美家庭、幸福岱嶽」公益講師團,為家長教育子女提供理論指導。
  • 老師為什麼要叫家長批改作業?答案在這裡(教師家長值得一看)
    在當前的教育下,有人調侃到,現在的義務教育非常的牛,不僅讓學生學一遍還要讓家長學一遍。現在存在一個現象,學生的作業教師要求家長批改;學生的值日需要家長們做;學生做作業需要家長來監督完成等等。教師方面,什麼事情都需要家長來協助完成,不清楚自己的職責,教師也希望家長多關心關心孩子。家長方面,孩子放到學校是老師的事情。這裡牽扯出來的問題是家校共育的問題,一個孩子的教育,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來完成。
  • 東營區:打通家校社「經脈」 共譜育人「新生態」
    「東營區創新『家長學校』實施路徑,以『閃亮的講臺』品牌為統領,探索機制、陣地、隊伍、載體『四融』工作法,從幫助樹立正確的教子觀念,到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再到提高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能力,進而推動社會和諧、長治久安,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孩子實際、滿足家長需求、增益教育事業、利於社會治理的普惠性家庭教育服務體系,構築起新時代家校社協同育人『新生態』。」東營區婦聯主席剛憲珍介紹。
  • 家校共育‖同心育人 共助成長——北極小學召開期中家長會
    :賈雅)為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協調發展,進一步增進家校之間的聯繫,更好地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11月13日下午,城關鎮北極小學召開了家長會。 此次家長會,學校領導在全體教師會上作了詳細部署,班主任準備有針對性的材料,製作課件,邀請家長,布置教室
  • 部分地區代改作業喊停,家長與老師各有心聲,家校合作才是雙贏
    一直以來,老師給學生改作業是很自然的事。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教師逐漸開始讓家長來批改作業。教師的這種舉動從2018年以來就開始了,多省的老師就讓家長改起了作業,這一做法也讓不少家長怨聲不斷。最近就有多個省教育廳針對這項事件發文,受到家長熱烈支持。通知當中明確指出老師要親自改作業,不能讓家長和學生代勞。在很多人看來,教育孩子是老師主要的責任。
  • 忠縣:以情育人提升孩子心智素養
    忠縣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項目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全縣從開展有效教學、加強制度建設、營造校園氛圍、密切家校合作4個維度整體推進,開展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以校本教育改革促進有效的教與學,以民主自律的柔性管理保障項目實施,以情感氛圍的創建實現環境育人,以家校社有機結合匯聚育人合力……多向性實施,不僅讓社會情感學習理念更深入人心,同時也助推了學校教育質量的全面發展。
  • 「退出家長群」背後,是異化的家校關係
    近年來,家長群所引發的家校矛盾日益突出。上述視頻中家長的言辭雖然激烈,卻真實地反映了部分家長的真實感受——家長群的存在,給家長增添了諸多壓力與苦惱,成為家校矛盾的觸發點。  作為一種家校溝通的方式,家長群本來旨在解決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不到位的問題,同時幫助教師更好地指導家長協助實施家庭教育,搭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
  • 家校連心溫情十足,以愛之名攜手共進
    >為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繫,推動家校共育,促進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和理解,12月以來,合肥一六八中學高一年級積極組織班主任和黨員教師展開家訪活動。高一年級共有學生一千七百餘名,不同的成長環境、成長經歷使得學生的精神面貌特點鮮明、學習情況也各不相同。為增強家訪的實效性,老師們在家訪前精心選擇家訪對象,互相交流受訪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日常表現。向家長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
  • 老師迎檢沒空,功課還靠家長教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當下,家庭作業花樣多、家長承擔多重角色,成為普遍現象,引發許多家長不滿。是什麼讓家校分工邊界不清?學校和家庭各自應該承擔怎樣的教育責任? 在網絡論壇中,一些諸如「老師有什麼權力安排家長打掃衛生」「批改作業明明是老師的本職工作」「老師被家長慣壞了」的聲音不斷放大,家校矛盾愈發突出。 形式主義任務下沉,教師也無奈 一些教育專家指出,當前家校合作存在學校教育「越位」的問題,即校園將自身承擔的教學工作轉嫁給了家庭,給家長「布置作業」。
  • 升學e網通精品課程入駐合肥市教育雲平臺 為家長提供科學的育人指導
    長期以來,合肥市教育局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和家校共育工作,去年出臺的《進一步加強家校共育工作的意見》便將「共同辦好家長學校、開發家長學校課程」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提升家庭教育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教師節」黃坤:以德立校 以孝育人
    「我兒子很孝順,他在外面工作很忙,做不了吃的給我,回來的路上都會買起來!」黃坤的母親鄧書英說。在家是好兒子的黃坤,在學校他以德立校以孝育人,讓雨朵中學成為周圍有名的孝順中學。新生開學第一周,有的學校軍訓,黃校長卻在第一周規範教育,教育孩子懂禮貌,守規矩。
  • 時光不語 靜待花開——巷子口鎮舉行家校共育活動
    12月11日以「時光不語 靜待花開」為主題的巷子口鎮家校共育活動在楓坪小學禮堂舉行來自巷子口中學的初三學生、學生家長、教職工等共計500多人參加活動。全體師生和家長認真觀看了《匠心育人,臻善致遠》宣傳片,全面了解巷子口中學的辦學規模、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資力量、主要成績等。下午兩點,在莊嚴的國歌場中活動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