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滅金國、抗蒙古的南宋猛將,你不知道他的人生結局有多悲涼

2020-12-25 秦嶺一白

嶽飛北伐,孟安帶著兒子孟林千裡投軍。韓侂胄北伐,孟林的兒子孟宗政屢立戰功。

宋金風雲激蕩六十年,半壁河山淪為棄土。老孟家卻靠著三代人的拼搏奮鬥,從失地流民逆襲成將門世家。

然而嶽飛的拼命換來慘死,老韓的人頭充當求和道具被送往敵國,這些又仿佛暗示著大宋名將的悲涼結局。

當孟家爺孫一步步踏入權力漩渦中心,從毛毛兵升級為滅金抗蒙的統帥,等待他們的終極命運會是什麼?

一升一降的法門,或許是常人永遠跳不出的迷陣。

1195年,南宋正式啟動「慶元黨禁」項目。

韓侂胄和趙汝愚聯手擁立宋寧宗,接著卻又在慶功會上當眾翻臉,革命友誼瞬間變成你死我活的爭鬥。

老韓是奪權派,將趙狀元一黨貶往山區搞扶貧。理學精英們集體被按在地上摩擦,朱熹更被斥為「偽學魁首」。

臨安城雞飛狗跳,千裡之外的棗陽縣虎虎生風。

身披鎧甲的孟宗政正在操練士兵,看著一個個光膀男兒呼呼哈嘿,他邊走邊喊: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技能訓練結束後,老孟召集全體人員開大會。他在會上強調棗陽和襄陽的戰略關係,以及城防工作的重要性。

這時,有人衝進來喊道:你媳婦生了,又是個帶把的!

孟宗政回到家裡,看見三個兒子圍著小弟弟轉圈,臉色頓時無比陰沉。

老大!你的十公裡往返跑完沒?老二!你的五百個鉛球扔完沒?老三!你的兩千個伏地挺身做完沒?

兒子們齜牙咧嘴的出去了,老孟掏出一對小型啞鈴塞在嬰兒手裡,樂呵呵地說:來,這是爹給你買的玩具。

這位排行老四的小男嬰,就是將來要和嶽飛齊名的孟珙,即便目前只掌握哭喊技能,精通吃喝拉撒睡。

俗話說「寧欺老莫欺少」好像不太道德,卻正是對生命力的未知恐懼,因為時間可以讓命運充滿各種變數。

老孟沒工夫搞可行性分析,他的帶娃理念向來是:挺直幹,不要慫。

在彪悍家風的薰陶下,孟珙按照鐵人三項世界冠軍的標準茁壯成長。經常是剛剛放下小奶瓶,就得抱起大鐵餅。

然而,老孟家四代人的成功經驗,勸退過無數幻想成功的人。

1206年,韓侂胄倉促之下出兵北伐。陸遊很激動,寫下人生汙點的《南園記》。楊萬裡很激憤,寫完指責遺書後氣絕身亡。(見秦嶺一白.陸遊楊萬裡篇)

好些年沒有打過國戰,南宋各界人士心思迥異。只有常年荷爾蒙爆棚的軍營,執行紅頭文件堪稱雷厲風行。

孟宗政帶著兵馬糧草上路,妻兒匆忙趕來送行,他很罕見地朝著兒子們笑道:訓練別偷懶,我回來要檢查的。

城東頭的二傻子都知道: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

起初,宋軍長驅直入收復不少地方,同時也激活了古老而猥瑣的奸細行業,據說金國按照每條五毛的價格收購。

老韓用人失誤打了幾次敗仗,輪到金兵揮鞭南下衝到大散關。四川一把手直接跪地投降,還向金國討要蜀王稱號。

羞憤交加的韓侂胄想起了辛棄疾,軍事指揮權的任命書還沒有送到,那位68歲的老人已經在屈悶中抱憾而逝。

他臨死前還在高喊:殺賊!殺賊!

大宋再次敗了,敗的一塌糊塗。

老韓硬著頭皮還要繼續打,皇后和史彌遠都快急瘋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連法治進行時欄目都不一定敢播。

韓大宰相照常上朝打卡,半道被人拖進小樹林砍死。割下腦袋後還塞滿冰塊保鮮,八百裡加急送給金國求和。

一顆頭顱不值錢,只是嘉定和議的打臉贈品罷了。

金宋為伯侄之國。歲幣銀、絹各三十萬,犒軍錢三百萬貫。送主戰大臣韓侂胄首級。

孟宗政帶著打殘的隊伍回城,身上的血跡和塵土結成硬塊。將士們一雙雙呆滯的眼神,全然沒有出徵時的豪情。

闊別近兩年的家人重逢,老孟勉強擠出一絲苦笑。看著孟珙忙前跑後展示胸大肌,他卻忍不住長嘆一口氣。

我那些弟兄們,當真又是白白戰死了嗎?

宋朝自太祖以下,員工們比老闆還操心國事。

趙方鎮守邊關近十年,發現一條隱藏的食物鏈。他繪製出極為準確的進化圖譜,連夜通知孟宗政等人開會。

趙方:各位先聽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趙範:還有壞消息嗎?趙方:我們處於食物鏈的底端。趙葵:好消息是啥?趙方:金國會被蒙古天天暴揍。扈再興:跟咱有啥關係?趙方:保費上漲、邊關多事...孟宗政:挺直幹,不要慫!

經過趙方多次舉薦,孟宗政升任鈐轄並駐守襄陽。他從失地流民裡大肆招兵,組建出剛猛勇毅的「忠順軍」。

孟家四兄弟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常年混在父親的軍營裡修煉技能樹,練出來的八塊腹肌可以夾死蚊子。

孟宗政盯著這批新兵蛋子,仿佛聽到棗陽弟兄上陣前的調侃:如果戰死了,就怨自己生在這如火如荼的亂世吧!

1214年,金國被蒙古打的拼命求和。

金宣宗向成吉思汗交完天價保費,就將國都從北京搬到開封。南宋趙家人聽聞後,集體跪在太廟哀嚎兒孫不孝。

皇城是你們蓋的,皇陵是你們修的,我們卻不敢常回家看看啊。

金國皇帝的屈辱感,和九十年前的大宋一模一樣。

金宣宗掏幹家底補交保費,蒙古不開發票就算了還窮追猛打。南宋見此形勢,單方面宣布停止續交保費。

你特麼連自己都保不住了,還有臉來我這收保護費。

1217年,金宣宗猶如吃了大力金剛丸般勇猛。在拼命抵擋蒙古鐵騎南下的困境中,還能抽出兵馬南下攻宋。

一切就像趙方所說的那樣,襄陽成為迎敵主戰場。孟宗政翻身躍上戰馬,帶著部下和四個兒子衝進烽火狼煙。

那一年,孟珙22歲,這位將門虎子開始聚合所有人的目光。

戰前會議上,孟珙認為金兵定會偷襲樊城,建議老爹在河岸邊設下伏擊圈(金人果至,半渡伏發,殲其半)。

首戰大獲全勝,趙方通知孟宗政去救援棗陽。這仗打的天昏地暗,宋軍被金兵切割成一坨坨的小豆腐塊。

孟珙清掉身邊的小怪,部下指著遠處喊道:快看,那個老將的戰力好高啊,一人單挑十個金兵也不落下風。

孟珙頓覺豪氣幹雲,衝著那人高呼:對面的兄弟姓甚名...靠!那是我爹(珙望敵騎中有素袍白馬者,曰吾父也)。

急麾騎軍突陣,遂脫宗政,以功補進勇副尉。

1219年,完顏訛可率領二十萬人馬攻打棗陽。

金兵突破一層層防線,在城外稀稀拉拉的整理隊形。孟珙站在城樓上抄起弓箭,接連射翻好幾個反應慢的。

孟宗政挑選忠順軍骨幹人員,讓孟珙帶去搞側面偷襲。搶完糧食器械又砸了鍋碗瓢盆,金兵迫不得已而退兵。

破砦十有八,斬首千餘級,大俘軍器以歸,以功升下班祗應。

趙方一個勁地拍老孟肩膀,誇讚他家老四前途無量。在戰功業績和老趙的舉薦下,孟珙當上從九品的承信郎。

沒錯,孟珙前兩次玩命換來的職位,其實連個品級都沒有。

此後四年,孟家父子在荊鄂戰區全年無休。從戰事規模遞減的規律來看,金國應該被蒙古揍得褲子都掉了。

1223年,孟宗政病死在工作崗位上。這位徵戰一生的邊關猛將,贏得百姓發自內心的敬重(死之日,邊城為罷市慟哭)。

孟珙準備守孝三年,領導卻著急的說:你也不瞅瞅當前的國際形勢。

1224年,宋理宗和金哀宗同時繼位,比拼誰比誰能多一口氣。

武仙叛金降蒙,金哀宗真心請他回國。孟珙在家守孝,宋理宗誠意請他上班。有本事的人,果然走哪都被人惦記。

孟珙接管父親組建的「忠順軍」,另兼任京西第五副將、神勁軍統制,然而職稱等級才是正九品的忠翊郎。

他已經嗅到蒙古鐵騎四處屠城的血腥味,將忠順軍分為三部日夜操練,還在棗陽根據地大搞軍工建設。

三年後,成吉思汗病死六盤山。拖雷按照遺囑滅了西夏,造成宋金蒙三缺一的死局,牌桌上的氣氛好尷尬。

有開場就有謝幕,誰會是下一個滾出牌桌的人?

孟珙修建平堰工程,引河水跨過九座丘陵。開鑿八十三丈的通天漕,灌溉出十萬頃良田,每年收糧十五萬石。

忠順軍在業餘時間養馬,官府免費發放草料(軍民分屯,年收十五萬石。忠順軍家自畜馬,官給芻粟,馬益蕃息)。

屯糧練兵、練兵屯糧...,孟珙忙著儲備戰略物資時,他的母親病逝了,史書對此記載只有「丁母憂」三字。

那些偉大的母親們,在古代常常連個名字都沒有。

1231年,36歲的孟珙在家守孝,三路蒙古大軍狂揍金國。

蒙軍在三峰山大敗金兵主力,金哀宗帶著大臣連夜逃往蔡州,白華更是將親兒子甩給元好問(見秦嶺一白.白樸篇)。

金國已經慌不擇路了,武仙決定要向南宋開炮。他準備搶佔四川地區,好讓金哀宗天天能吃上麻辣燙。

孟珙笑噴了:京西兵馬鈐轄、棗陽軍駐札、忠順軍統帥,你以為老子這麼多頭銜是用來充門面的嗎?

武仙派天賜打頭陣,孟珙一戰乾死五千人。武仙轉而攻打呂堰,孟珙二戰俘虜三萬人。武仙退守馬登山,孟珙三戰擊殺小元帥。武仙逃向岵山,孟珙四戰搶奪糧草輜重。武仙部下投降,孟珙敲鑼打鼓熱烈歡迎。

武仙落敗後逃進深山,孟珙帶著搜救隊進山收網。部將們覺得陰雨天視線不好,擔心領導中了金兵埋伏。

孟珙翻身躍上戰馬,豪氣沖天的說道:進兵不可緩,此雪夜擒吳元濟之時也(見秦嶺一白.韓愈篇)!

武仙正躲在山洞裡烤地瓜,倉促之下被打的無力還手。他穿著毛毛兵的衣服趁亂跑路,從此成為失蹤人口。

珙降其眾七萬人,獲甲兵無算。還軍襄陽,轉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統制。

武仙失蹤的消息傳開後,最開心的還是蒙古人。

蒙軍圍攻蔡州兩個月,死傷無數卻連城牆都摸不到。老在外面晃悠的武仙被幹掉了,主帥塔察兒長舒一口氣。

他極力邀請南宋入局打輔助,最好多帶點裝備和紅藍藥水。大家齊心協力拿下蔡州城,早日實現霸服的偉大目標。

南宋朝廷開會討論三天,得出的結果是:我們特麼的該咋辦?

當年被遼國人欺負,北宋便和金國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合力滅掉大遼,金國人卻反手就是一招靖康之恥。

現在跟著蒙古消滅金國,鬼知道吃完會不會又被甩。自身實力不夠強大,選擇依附對象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金國:你能再幫我一次嗎?南宋:我做夢都想弄死你!蒙古:沒問題,我們弄死他!金國:我死了,你也活不了!南宋:他說的是不是真的...蒙古:你覺得呢?嗯哼?

塔察兒見南宋遲遲沒有動靜,又發消息說:金哀宗隨時會餓死,你們不來就沒機會報仇啦,徽欽二帝那個慘呀。

去他娘的!先讓老子弄死完顏王八再說!

金兵阻攔宋蒙兩軍會師,被孟珙打的丟盔卸甲(珙鼓行而前,金人戰敗,追至高黃陂,斬首千二百級)。

宋軍在蔡州城外安營紮寨,蒙將奔盞跑來要見孟珙。他想看看幹掉武仙的南國勇士,靠的是實力還是運氣。

兩人帶著隨從打獵,時刻觀察對方的架勢。翻譯人員還沒反應過來,他兩就當眾拜把子(珙與射獵,倴盞喜約為兄弟)。

最高級的身心交流,往往並不需要過多語言闡述。

但是戰局進展不順,經常氣的奔盞嗚哩哇啦。金國面對宋蒙聯軍異常堅挺,啥樣的招數姿勢都能擺出來。

城樓上有弓弩箭陣,城牆外有柴潭河水。金兵時而扮成美女誘敵,聯軍剛追到城下就被滾油澆頭(號人油砲)。

看著金國困獸猶鬥般的瘋狂,孟珙莫名擔憂襄陽會不會也這樣,畢竟蒙古的地盤實力比金遼合體還要強大。

太祖說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見秦嶺一白.趙匡胤篇)!只是風水輪流轉,輪到南宋扮演南唐的角色。

孟珙回過神來,朝著奔盞說道:已窘矣,當盡死而守,以防突圍。

孟珙帶著宋軍衝上蔡州城,又打開西門招呼蒙軍入城。兩軍匯合後殺向皇宮,完顏承麟直接被剁成肉餡。

金哀宗的屍體燒的黑不拉幾,孟珙抽刀砍成兩段送給蒙軍(珙與倴盞分守緒骨,得金諡寶、金銀印牌有差)。

金國終於亡了,南宋這口惡氣終究是出了。

朝廷給孟珙加封一大堆頭銜,職稱也漲到從七品的武功郎。還通知他馬上回襄陽設防,不要探討地盤分割問題。

孟珙帶著殘活的宋軍撤離,奔盞帶著幾位隨從趕來相送。兩人一路上沒有說話,臨別前僅僅道了聲各自珍重。

一個是隨元太宗徵戰的悍將。一個是力守南宋門戶的猛將。性情相投,不分國籍種族。各為其主,必有生死對決。

宋理宗的心情比孟珙還鬱悶,河南皇陵埋著七位北宋先帝。一百多年沒敢過去掃墓,墳頭草恐怕都兩丈高了。

太常寺剛成立北上掃墓小組,蒙古大軍就邀請南宋出兵。雙方通過幹一炮的方式,解決河南地區的歸屬問題。

卿大夫們嚇得不敢去,孟珙親自護送才算把墳上了(眾畏不前,珙選精騎疾馳,晝夜兼行與二使至陵下,成禮而歸)。

那一年,完成滅國大戰的孟珙剛剛39歲。

同年,南宋搶奪河南地區失敗,徹底和蒙古撕破臉皮,自此邁入悲壯而慘烈的抗蒙時代。

孟珙一直在襄陽練兵,還抽調兩萬精銳組建鎮北軍。宋理宗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喊來孟珙發表個人看法。

理宗:卿名將之子,忠勤體國,破蔡滅金,功績昭著。孟珙:此宗社威靈,陛下聖德,三軍將士之勞,臣何力之有?帝問恢復大計。珙:願陛下寬民力,蓄人材,以俟機會。帝問和議可否。珙:臣介冑之士,當言戰,不當言和。

1236年,孟珙調守黃州。中路蒙軍狂攻蘄州,朝廷命令孟珙火速救援,蒙軍主帥得知消息後轉頭攻打襄陽。

這支隊伍就是當年滅金的蒙古漢子,塔察兒、奔盞們並不是顧忌兄弟情誼,而是沒有把握能打贏孟珙。

既然各為其主,你我就不單單只是你我了吧。

蒙軍集中火力攻打襄陽,隨州、荊門、郢州守將棄城逃跑,情急之下又喊孟珙回去守門(眾謂無逾珙者)。

孟珙白天讓士兵搖旗吶喊,晚上點亮數十裡地的火把,蒙軍低頭核算人數時被衝殺的七零八落(破砦二十四,還民二萬)。

此戰一舉扭轉長江中遊的局勢,孟珙升任鄂州諸軍都統制。

1237年,蒙古再次南下攻宋。

眼見蒙軍氣勢洶洶而來,蘄州、舒州守將第一時間溜了。光州守將跑路都嫌累,直接大開城門投降了。

蒙軍收整三個州的彈藥,一股腦全部砸向黃州。守將王鑑被打的眼冒金星,苦苦支撐時好像看見援軍來了。

是他!是他!就是他(珙入城,軍民喜曰吾父來矣)!

孟珙在城樓上搭建作戰指揮部,打退蒙軍後連殺四十九個逃跑兵將,又把皇帝賞賜的金碗銀筷分給重傷人員。

宋理宗器重、眾將士敬佩、老百姓愛戴,孟珙被任命為京西湖北安撫制置使,相當於南宋中部戰場的主帥。

張俊收復郢州。賀順收復荊門。劉全收復樊城。...

宋軍逐漸搶回荊襄地區,朝廷的賞賜一趟接一趟送來。孟珙卻以只嘉獎他一人為由,拒絕在收貨單上簽字。

宋理宗幽怨的說:有功不賞,人謂朕何?三軍勳勞,趣其來上。封爵之序,自將帥始,卿奚辭焉?

孟珙按照戰功大小排序,還對皇帝說:襄、樊為朝遷根本,今百戰而得之,當加經理,非甲兵十萬,不足分守。

千裡之外的臨安回復道:數額太大,能不能便宜點?

1239年,蒙軍號稱八十萬殺向四川。

孟珙趴在地圖上研究數日,憑靠當年的合作經驗和沙場徵戰直覺,料定蒙軍會經施、黔二州穿越湖湘。

他在峽州、歸州、施州、澧州接連布防,蒙軍每到一處就會迎接一次炮火洗禮,被轟的找不見回家的路。

這場大埡寨之戰讓南宋揚眉吐氣,蒙古軍迫不得已撤回夔州。

孟珙提交「藩籬三層」戰術,要在長江上遊設立三道防線。宋理宗聽的光知道點頭,連四川戰區也交給他打理。

45歲的孟珙受封寧武軍節度使,這比唐朝節度使的含金量高多了。南宋開國百餘年,只有嶽飛、畢再遇獲此頭銜。

曾祖父是嶽飛手下的毛毛兵,孟珙卻能和嶽武穆並肩而立,他不禁想起父親常常說的話:挺直幹,不要慫!

於是,孟珙派人去鄧州燒了蒙軍的木頭,又派人去蔡州燒了蒙軍的糧草,然後才帶著人馬前往四川視察。

沒船又沒糧,還賴著不走等過年啊!

四川主將和二把手鬧彆扭,兩人天天寫奏章抨擊對方。

孟珙掄起蒲扇大的巴掌,說道:國事如此,合智並謀,猶懼弗克,而兩司方勇於私鬥,豈不愧廉、藺之風乎?

接下來,孟珙幹出一系列打仗以外的事情。

設立賞罰規定,考核各部官吏業績。大力治水屯田,分地發糧安置流民。統計戰死人員,建閔忠祠年年祭拜。創辦書院武堂,收容各地流亡士人。

珙釐蜀政之弊,為條班諸郡縣,曰差除計蜀,曰功賞不明,曰減克軍糧,曰官吏貪黷,曰上下欺罔。

當然,孟珙對打仗老本行也沒有絲毫懈怠。

召集淮地三百武人,組建寧武軍。招降回鶻兩百壯士,設立飛鶻軍。靖州賽良造反,打到就地飛升。淮東遭受兵禍,派兒子去平叛。

1242年,蒙古大軍進攻三川,孟珙命令各地將官死守工作崗位(不許失棄寸土)。

梁棟以城中缺糧為由,從開州一路小跑溜進夔州。孟珙逮住之後手起刀落,嚴厲打擊棄城逃跑的歪風邪氣。

蒙古發生內亂而撤兵,孟珙升為檢校少保、進封漢東郡公。

孟珙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襄陽地區形勢嚴峻。朝廷送不來足額的錢糧和兵馬,還喜歡躺在炕上瞎指揮。

樞密院命令五千人駐守安豐,孟珙服從了。又要分派三千人駐紮齊安,孟珙發飆了。

隔一水耳,須兵即度,何必預遣?先一日則有一日之費,無益有損,萬一上遊有警,我軍已疲,非計之得也。

餘玠去四川上任,順道拜訪孟珙。老孟知道當地缺糧又缺兵,硬是擠出六千人馬和十萬石糧食送給他。

孟珙開始抱怨:朝廷未之思耳,彼若以兵綴我,上下流急,將若之何?珙往則彼搗吾虛,不往則誰實捍患。

這一場場硬仗,真是越來越難打了。

1246年,蒙古的河南地區負責人聯繫孟珙,直截了當表明自己想投降。

孟珙:你這簡歷不好看啊!範用吉: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孟珙:你是金人,金國亡後投降大宋。範用吉:生在金國,但心繫大宋。孟珙:身為南宋守將,為何又投降蒙古?範用吉:水土不服,吃不慣大米飯啊。孟珙:那為何又想重回大宋?範用吉:還是你們這裡好撈錢啊。孟珙:你憑什麼?範用吉:就憑這一車的機密文件!

孟珙統帥南宋三分之二的邊關防線,深知各大戰區的軍需物資短缺,範用吉的投降可以帶來拳拳到肉的反攻。

為規避吃完被甩的投降風險,老範想要皇帝蓋章的保證書。

孟珙覺得這不算事,踏破鐵鞋也搞不來的軍事情報,如今不費功夫就能弄到手,二傻子都知道點頭同意。

但是,宋理宗拒絕的很乾脆(珙白於朝,不從)。

或許,趙宋的老毛病又犯了。怕惹毛蒙古人,招來更猛烈的報復。怕主戰派崛起,皇室被綁在戰車上。怕孟珙勢力大,威脅到皇帝的權威。反正還能維持,朕死以後,管他娘的。

孟珙千裡奔馳入京匯報,卻連個拒絕的理由都沒聽到,不禁仰天長嘆: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

這位徵戰一生的猛將瞬間衰老了,他不知道自己出生入死是為了什麼,只為留下滿身的傷疤和病痛嗎?

孟珙憤而提交辭職報告,宋理宗毫不猶豫地批准了,連一句挽留的客氣話都沒說,更別指望辦場歡送會。

那一年,孟珙才51歲。

宗澤氣死後,嶽武穆扛起反金大旗。嶽飛被殺後,韓世忠捧起佛老典籍。(見秦嶺一白.宗澤韓世忠篇)

孟珙也學起了韓世忠,還自稱為「無庵居士」(焚香掃地,若蕭然事外。其學邃於《易》,亦通佛學)。

秦嶺一白送土蜂蜜時,孟珙還拿出新寫的詩詞。這位看似超然灑脫的老將軍,眼神裡終究潛藏著落寞和不甘。

有生必有滅,無庵無可說。

踢倒玉崑崙,夜半紅日出。

居家半年後,孟珙傷病發作而死。宋理宗特賜一千兩銀、絹作為喪葬費用,追贈少師後又改為太師,諡號「忠襄」。

20年後,忽必烈下令圍攻襄陽。

長達6年的襄陽保衛戰,沒有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只有鬥蛐蛐的奸相賈似道、15萬軍民的奮力支撐。

襄陽城破了,南宋也就亡了。

相關焦點

  • 南宋名將滅金國,傳說他姦污了金國皇后為宋朝皇室報仇,是真的嗎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的南宋名將只有嶽飛,但是實際上南宋末年還有一位名將,他滅掉金國一雪靖康之恥,隨後在蒙古進攻時,不僅成功抵抗了蒙古的入侵,還收復了襄陽,他就是被譽為機動防禦大師的孟珙。孟珙(1195年——1246年)南宋戰神,滅金抗蒙的名將,《宋史孟珙傳》記載,孟珙出身軍事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嶽飛的部將,父親也是當時的抗金名將。南宋名將滅金國,傳說他姦污了金國皇后為宋朝皇室報仇,是真的嗎1246年(淳祐六年)九月,在孟珙去世前夕,遺表朝廷以賈似道代替自己的職位,從此將蒙宋防線正式移交於賈似道手中。繼孟珙之後,賈似道成為南宋對抗蒙古入侵的中流砥柱。
  • 南宋的曼斯坦因——被埋沒的一代名將、機動防禦大師孟珙
    而且他非常重視情報工作,極擅用計,絕不浪戰。紹定六年,蒙古人對金國展開最後的決戰,但是戰況一度不利,便派出使者邀宋一同滅金。此事在南宋朝廷中一度引起爭議,趙方之子、時節制鎮江滁州兵馬的趙範就堅決反對聯蒙。金哀宗也派人與宋交涉,言辭其實非常有道理:「(宋)今乘我疲敝,據我壽州,誘我鄧州,又攻我唐州,彼為謀亦淺矣。大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於我。
  • 他是南宋第一名將,年少從千軍萬馬中救出父親,長大後還滅了金國
    南宋最有名的將領,非嶽飛莫屬,「嶽母刺字」、"莫須有",這一幕幕經典都充斥在我們的腦海裡,熱血沸騰。然而,嶽飛終究沒能一雪靖康之恥。「長江後浪推前浪」,嶽飛沒能完成的夙願,在他死後80年,他部下的後人替他完成了一生的夢想,此人就是孟珙。孟珙的曾祖父、祖父都曾是嶽飛的部下。
  • 金國最後一戰多慘烈?絕望金國僅剩孤城,人間地獄如何看此戰便知
    一、滅國之戰蒙古滅金之戰規模宏大,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子窩闊臺、拖雷兩代人,花了20多年才把金國這個龐然大物給吞滅。蒙古大軍雖然人數少,但都是精兵強將,以一當十。成吉思汗在1211年首次攻打金國,就上演了10萬鐵騎打敗45萬金兵的奇蹟。之後蒙古鐵騎每次開戰都是以少勝多,金國損兵折將,相繼放棄了上京和中都,國土不斷向南萎縮。
  • 嶽家軍後代孟珙:打敗金軍一雪前恥,戰功無數被稱南宋戰神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提到南宋大概就是這個感覺吧。北宋在"靖康之亂"滅亡以後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當時南宋聯合蒙古討伐金就出現這一員大將:孟珙。孟珙字璞玉,號無庵居士,被稱為"南天擎國一柱"。當時蒙古國侵入金朝,金國是節節敗退,被迫遷都汴京,當時南宋見此就拒絕向金進貢,金對此舉非常憤怒,就多次發動戰爭,不管兩邊作戰的危險程度,企圖補回從蒙古造成的損失,孟珙在這場戰亂中成為了京湖戰場的將軍。
  • 比肩嶽飛的名將孟珙:如果沒有他,歷史上會多一個叫"南金"的王朝
    到了蔡州之後,被蒙古人搞得焦頭爛額的金哀宗向臣下問計,讓大夥討論討論如何才能抵擋瘋狂的蒙古鐵騎。群臣們面面相覷,都不知道如何是好。這個時候,新晉恆山公武仙站了出來,拋出一個天大的計劃,足以讓金朝絕地逢生。「當年耶律大石入中亞建立西遼,我大金也完全可以換個地方從頭再來。」武仙指的這個地方,就是天府之國的四川。武仙的計劃聽起來很完美。
  • 金敗之時蒙古對其殘忍殺戮,滅宋時為何善待宋人?
    公元1233年之時,宋朝與蒙古軍聯手滅金,此時南宋派出大將孟珙與蒙古軍將領塔察兒匯合,與其率領的蒙古大軍將金哀宗圍困至蔡洲城中,次年順利破城。按照蒙古軍一直以來的徵戰慣例,攻城之後是要進行屠城的,也就是將城中老少婦孺及敵軍全部殺死,以除後患,但是在耶律楚材的極力勸說之下,蒙軍將領決定只殺金國宗室之人。滅金之後蒙古軍又轉而對南宋展開攻勢,不久南宋滅亡,但是在擊敗了南宋之後對其宗室之人卻沒有進行任何的殺戮,這到底是為何?這一點還要從蒙古軍對金人如此殘忍的做法開始分析。
  • 金國攻滅北宋後結局如何?南宋君臣聯合蒙古計,令女真人幾乎滅族
    這場戰爭的慘敗,直接導致開封淪陷,北方河山悉數被金國佔據,新建立起來的南宋王朝只得偏安一隅,再也沒能回到中原故土。「靖康之恥」無疑是漢民族歷史上一大劫難,給當時的宋朝人民帶去了沉重的苦難。而對於金國所造就的如此奇恥大辱,新生的南宋王朝又是如何報復的呢?想要知道這一點,則需了解「靖康之恥」的來龍去脈。
  • 同樣是被蒙古滅國,為何金國皇室遭到屠戮,南宋宗室卻被善待
    此戰,蒙古大軍統帥拖雷趁著大雪之際,偷襲金軍大營。金國軍隊則因為戰前準備不充分,慘遭蒙古鐵騎斬殺殆盡,大將完顏陳和尚、張惠等人更是先後戰死或被俘殺。 經此役,金國軍隊死傷大半,再也無力回天。
  • 蒙古滅金大決戰,只求自保的南宋如何變成了神助攻?
    (南宋時期地圖)南宋在戰爭末期直接派兵參戰。紹定六年,孟珙先攻擊盤踞唐、鄧一帶的武仙,徹底斷了金朝入川割據的後路,導致完顏守緒困守河南,無路可逃。同年農曆十一月,南宋又派孟珙出徵,並以兵糧贊助前線蒙古大軍。宋蒙聯軍此後一年合兵攻略金朝各地,並攻破金朝最後據點蔡州。宋軍作戰還算英勇,孟珙取得了蒙軍的認可,並在戰後分得了部分戰利品,還帶回了金哀宗的屍骨。
  • 此人和嶽飛是同朝的名將,被譽為文武全才,在滅金戰役中戰功赫赫
    此人和嶽飛是同朝的名將,被譽為文武全才,在滅金戰役中戰功赫赫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鶴軒帶你看歷史」的小編,歷史上,孟珙也是一代名人。雖然他不如嶽飛出名,但他的成就也不亞於嶽飛。他發明移動戰術創造了一個歷史先例,這是南宋所有將軍都無法比擬的成就。
  • 這個南宋皇帝,滅了金國,卻害苦了大宋
    宋理宗趙昀[yún],在位四十年(1224年—1264年),是南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有學者認為,他與北宋的宋仁宗頗為相似,都在位多年、待人寬厚、推行過改革、打過對外族的戰爭,但不同之處在於,宋理宗一朝的腐朽程度遠遠超過宋仁宗時期。時代的陣痛不一定可怕,面對蒙古騎兵的步步緊逼,南宋內部的沉淪才是最致命的溫柔刀。
  • 蒙古滅金時,金國為什麼往河南跑,而不回女真人的老家東北?
    先明確一下,雖然通常說蒙古滅金,可實際上如果沒有聯合南宋,蒙古滅金不會那麼輕鬆容易。準確一點的描述,是蒙古加上南宋南北夾擊才滅亡了金國。蒙古、南宋和金國打了好幾十年,總的來說是蒙古崛起,想取代原先的霸主金國成為話事人,南宋則是和金國自靖康之恥開始世代仇恨,選擇了與蒙古結盟。
  • 盤點南宋時期真正的6大名將,韓世忠能排第三,王堅位列第五
    雖然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弱小無助的一個王朝,先後受到強大的遼國、金國和蒙古帝國侵犯,但南宋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只能被動的防守,無法採取有效的反擊,故而有「弱宋」之名。
  • 南宋對蒙金的態度不斷變化,最終選擇了統一蒙金
    ——馬克思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167字,閱讀約5分鐘王夫之評價南宋聯蒙滅金的歷史說:"通金滅遼而失中原,通元滅金而失江左"。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要知道,蒙古滅金始於嘉定三年(1210),止於紹定六年(1233),歷時23年。
  • 一戰讓蒙古隕落一位大汗——盪氣迴腸的「釣魚城之戰」
    (孟宗政的兒子孟珙後擔任京西湖北路安撫制置使等官職,在滅金、抗蒙的歷次戰役中表現非常突出,是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機動防禦大師」、功業可堪與嶽飛相媲美的民族英雄,關於他的事跡,已經獨立成文) 加入忠順軍的王堅以勇猛而又富有計謀著稱,屢立戰功,後來逐漸成為方面軍統帥孟珙麾下的得力幹將。
  • 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蒙難,百年後金國滅亡,南宋是如何向金國復仇的?
    文丨笑傲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宋朝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統一王朝,他以高度繁榮的經濟和文化水平聞名於世,但是同時與之相對的卻是非常孱弱的軍事力量。在三百多年的宋朝歷史中,少有對外戰爭勝利的時候,大多不是失敗就是求和。
  • 最風流的南宋皇帝,滅了金國,卻害苦了大宋
    宋理宗趙昀[yún],在位四十年(1224年—1264年),是南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有學者認為,他與北宋的宋仁宗頗為相似,都在位多年、待人寬厚、推行過改革、打過對外族的戰爭,但不同之處在於,宋理宗一朝的腐朽程度遠遠超過宋仁宗時期。時代的陣痛不一定可怕,面對蒙古騎兵的步步緊逼,南宋內部的沉淪才是最致命的溫柔刀。
  • 金國最後一年過得多慘?宗室嬪妃被擄,最後一戰兩位皇帝雙雙戰死
    悲壯的蔡州之戰,成就了金國女真最後的倔強——雙皇戰死,無一投降;城破兵盡,力戰枯竭……那麼,金國這最後一戰究竟有多慘烈?宋蒙聯軍到底花了多大代價才終於雪得"靖康恥"呢?然而,打敗了三峰山金軍主力的蒙古人並不急於攻城。此時指揮蒙古大軍的拖雷十分清楚:蒙古士兵雖能在野外輕鬆殲滅金國大軍,但攻城卻不是擅長。與其強攻,不如和開封城展開一場消耗戰。而這個"拖"字訣,也最終拖垮了開封。
  • 射鵰英雄傳中,南宋為何不趁著金國衰敗,北伐中原收復失地?
    射鵰英雄傳中,女真人建立的金國與偏安一隅的南宋對峙了一百多年,誰也沒有完成天下的統一,最終雄踞草原大漠的蒙古迅速崛起,以摧枯拉朽之勢南徵北戰、東伐西討,將曾經強盛無比的金國打的苟延殘喘,已經到了滅亡的危急關頭。或許有人會問,南宋和金國是一對世仇冤家,那麼在蒙古攻打金國之時,南宋為何不趁機揮師北伐,收復失地一雪當年的靖康之恥呢?其實這要從當時南宋和金國的關係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