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大姨,1956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是媽媽六個兄弟姐妹中最年長的一位,那個年代的典型特徵在大姨身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烙印:
很小便熟練掌握家務、自動背負起照顧弟弟妹妹們的職責、把上學識字的機會留給更小的弟妹、到了適婚年齡則由父母一手包辦結婚、在新的家庭繼續勤懇與莊稼為伴、將兩兒一女養育成人後各自奔著前程高飛、只剩糟糠之夫攜手共度晚年……
就是這樣一個被眾人看來沒文化、大字不識、一輩子蝸居在甘肅老家偏遠小村子的所謂「文盲」,卻在去年受我媽之邀來北京旅遊時,為我這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所謂「文化人」扎紮實實地上了一堂人生課。
短短三天的相處時間,大姨面對這個陌生大城市的新奇事物,不經意間所發的感慨、以及聊天時不加修飾的直言直語,都蘊含著最樸實的人生哲理和最簡單的生活態度,深深觸動了我,好似在人生迷宮中突然找到了關鍵機關般欣喜,如獲至寶。
我暫且將它們稱之為「大姨語錄」,回憶整理如下。
-貳-
01
早上出發逛景點的路上,
碰到送孩子上學的父母、老人,
我:「家長真辛苦,早上送晚上接,怕孩子丟了。」
大姨:「啊,這些孩子可真可憐啊,
早晚都被押送在兩點一線,咋跟犯人一樣啊……」
02
八達嶺長城的旅遊文創商店內,
大姨氣憤地朝我吐槽:
「他們為啥要把毛主席的頭像印在杯子上?
還印了那麼多去賣錢,太不尊重主席了!」
03
我:「大姨,要是走不動了我們就去坐纜車。」
大姨一臉不屑:
「懶車?聽起來是專門給懶人坐的吧,
我才不坐呢!我要自己走。」
04
逛商場路過一家價格昂貴的復古品牌,
大姨:「真是奇怪,以前被大家瞧不起的老款式,
結果現在倒成了你們口中時尚的新式樣了。」
05
我:「大姨,這個牌子的衣服穿上特別顯氣質。」
大姨:「人啊,只不過是掛著乾淨衣服的架子而已,
真有氣質就不需要用衣服來顯了。」
06
過馬路時,大姨突然好奇地抓著我問:
「你快看,那個女娃過馬路還在看手機,
這手機裡到底有啥看頭,
難不成比命還重要?」
07
我:「大姨,剛剛飄過去的是輛跑車,貴著呢。」
大姨用同情的眼神望著那輛車:
「跑車?跑長途的車還是跑短途的車?
看起來又小又矮,裝不了多少人,
估計跑一趟也掙不了幾個錢吧!」
08
大姨:「我聽說大城市的人,要還很貴的房貸?」
我:「嗯,現在還貸很正常,要還好幾十年呢。」
大姨:「哦,那搞不清楚你們是住在房子裡,
還是被囚禁在貸款裡了……」
09
大姨望著我隱隱露出的白頭髮道:
「你們城裡人啊,年輕時拼了命掙錢,
以後卻拿攢下的錢去支付那麼貴的醫藥費,
圖了個啥呢?
你們可真是為了防止生病而存錢,
結果卻把自己折騰病了。」
10
路上跟一個定居北京的同學微信聊天,
我一臉羨慕:「我這同學在北京有房有車有兒。」
大姨安慰我道:
「孩子啊,那也僅僅是生活的一種而已,
為什麼大家喜歡誇讚其中一種而貶低另一種呢?」
11
我:「大姨,還有時間,我再帶你去個地方吧。」
大姨:「夠啦夠啦,風景看多少是個夠啊,
已經看得很多了,多到足夠我活著的時候回憶了。」
-叄-
可能有人會說大姨「無知」,她的有些「落後」觀念與「先進」都市是那麼格格不入,但是我卻像發現了一枚閃著耀眼光芒的璞玉,將她的思想安置在我心房的一個小小角落,時不時拿出來觀賞品位。
我有時候不禁會想:那些最渺小最卑微的人,即使一輩子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而且目不識丁,說不定其中也有天才,就像大姨一樣,在背負一道道烙印的同時,身上卻依然有某種積極的獨創性,儘管它微不足道,但確實存在。
她的思想太原始了,但又與她那粗獷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清澈、寧靜、偉岸。
冰心曾說:如果你簡單了,那麼這個世界也就簡單了。
希望大家以簡單的智慧、完勝複雜的人心。
| 註:尊重原創,如需轉載到其他平臺,請聯繫作者授權;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