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逃生》是2019年的一部火爆的韓國災難動作片,影片描述了一個韓國家庭在遭遇毒氣蔓延的恐怖襲擊時,由家中待業的兒子以及他的老同學酒店副經理二人,利用在攀巖中學到的逃生技巧和應急救援知識拯救了眾多生命、最後彼此幫助拯救自己的故事,劇情精彩詼諧,過程驚險刺激。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片中多處涉及防火、防毒、高層樓宇救援、危險化學品運輸等多方面的應急管理知識。
為此,市應急局執法總隊四支隊黨支部專門組織全體黨員集體觀看了這部影片,共同研討片中出現的安全隱患問題,交流應急管理知識,提出今後的工作設想。
作為影片的推介人,我有自己的直觀感受,這部電影中描述的一切災難的源頭是那輛運輸不明有毒氣體的壓力罐車,片中該車被恐怖分子駕駛到了市中心,並故意釋放毒氣。這對於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危險化學品運輸管控工作具有一定的啟示。
我國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五章專門對危險化學品運輸做出了明確規定——「通過道路運輸劇毒化學品的,託運人應當向運輸始發地或者目的地縣級公安機關申請劇毒化學品道路運輸通行證。」
如果是影片中出現分分鐘就可奪人性命的劇毒化學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那麼《條例》也指出:申請劇毒化學品道路運輸通行證,託運人應當向縣級公安機關提交品種、數量、出發地、目的地、行駛線路…等多方面的材料,縣級公安機關應當自收到前款規定的材料之日起7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決定。予以批准的,頒發劇毒化學品道路運輸通行證。
所以,只要我們對於危險化學品運輸環節上嚴格管控,就不會出現影片中那種有人把如此危害巨大的壓力罐車開到繁華市中心製造恐怖事件的情況了。
電影裡男女主最後能逃出毒氣煙霧,主要是男主急中生智,去地鐵站裡找到了備用的防毒面具濾芯,雖然這是電影,但這至少說明在韓國的地鐵站裡,是配備了一定數量的防毒面具的。
現實中,韓國地鐵裡的確能看到裝滿類似電影裡那樣防毒面具的應急物資櫃,這些都是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拿來使用的。
地鐵是相對人員集中、且較為封閉的環境,如果發生火災或毒氣蔓延,那麼防火面罩或防毒面具就是最有效的保命工具。
我認為高層樓宇天台的安全出口應該算是我們忽視的一個問題。
影片裡反映出,韓國首爾的高層寫字樓天台,絕大部分都是處於鎖閉狀態的,這可能是出於人身安全的考慮。
但是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天台的確是一個可以逃生的場所,尤其是高層樓宇,當樓體的地面出口被火災、地震等災情堵住時,唯一能讓人安全離開的地方就是天台了,所以影片也是這麼設計的。
但在我們的日常檢查中,也發現很多樓宇的頂層天台是不開放的,在執法實踐中,只要標明「安全出口」的地方,就不能被鎖閉,但是現在絕大多數高層樓宇,為了避免管理上的麻煩,索性不將通往天台的門設為安全出口,但這樣等於減少了一個緊急逃生通道,這方面如何改善,應該是值得我們應急管理部門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如果預警信號發布的不夠精準,普通民眾如果整日接到與自己無關的預警信息,就會麻痺大意。
電影一開始滿屋子吃飯的人都接到了地震災害通知,但是大家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對這種預警信號毫無反應。事實上,在韓國,電信公司的確經常給手機用戶發布災害預警,其中絕大部分不會對大多數人的生活造成影響, 長此以往人們就對這種預警產生了「狼來了」的心理,當真的危險發生時,人們就會對此無視。
電影裡反映的已經是韓國的普遍現象,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災害我們應該發布全民預警,聯繫到我們的工作,是否也應考慮縮小手機預警信息發布範圍,如何實現提高預警信息發布對象的精準度,是不是也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呢?
影片裡毒氣蔓延時,酒店裡除了男女主比較冷靜,其他人都慌亂了,連要把受傷的姐姐抬走,都手忙腳亂,幸虧女主具備應急救援知識,用拖把和墩布很快地就製作了簡易的擔架,這才讓姐姐順利轉移。
還有遇到危險,女主第一時間手動按響警報器、引導客人疏散等等…這些都是平時開展應急演練的效果。如果平時生產經營單位都能定期開展逼真、有效的應急演練,那遇到危急時刻肯定也會減少傷亡和損失。
去年剛剛入職的原澤潭發言表示,企業負責人對安全工作的責任心是特別重要的!
電影裡本該負有主體責任的是酒店經理,但這個酒店大老闆的兒子被塑造成平時作風散漫、毫無責任心、遇事推卸責任、遇危急情況先逃跑的反面角色。
相比於電影,我們的生活中,各企業負責人關於安全管理方面就有更為明確的要求。2019年7月開始施行的《北京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85號)就清楚地寫明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並且必須履行各項職責。
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就是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影片裡那個經理的行為如果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必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與他相對應,電影裡女主的做法就十分令人欽佩,也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災難發生時,她臨危不亂,做出了幾次極為重要判斷和關鍵動作,比如前面提到的按響警報、疏散客人、製作擔架救人,還有,面對洶湧而來的毒氣,她第一個反應讓大家都去樓上天台避難;
直升機來救援時為了吸引視線,她先想到讓大家一起用手機發光求救,還跑下樓手動操作酒店霓虹燈發SOS信號,也正因為這個動作,她錯過搭乘救生欄離開;這個時候她說的「讓客人先走是我的職責」,然後又吐露心聲「其實我也好想上去」,以及第三次有直升機救援,她卻把機會讓給了被困在學校補習的孩子們…這種有擔當、顧大局、捨己為人的動作,既有對人性光輝的閃耀,也更加真實可信,著實讓人感動!
藝術高於生活,影片中發生的故事我們在生活中大概率不會遇見;但藝術源於生活,影片帶給我們的啟發、提示和警醒卻引人深思,令人警醒。對於全社會來講,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我們每一名應急人兢兢業業,腳踏實地走好長徵路,也需要千千萬萬的普通市民,提高應急意識,儲備應急技能,培育健康心理,打造應急管理的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