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初,瑪妮到韓國旅遊之際,專門去看了今年韓國暑期檔的現象級黑馬。
它「黑」到什麼程度呢?
一個履歷為零的新人導演,帶著兩個不算大電影咖的演員,創造了939萬觀影人次(韓國總人口5000萬),目前位列韓國本土電影年度票房第三。
這匹黑馬,就是——
《極限逃生》
要說《極限逃生》的劇情,其實並不複雜。
男主角李永南,一個遊手好閒的無業游民。
明明是年紀輕輕的大學生,卻因為找不到工作,吃喝拉撒全靠啃老,窩囊地就連外甥在朋友面前都假裝不認識他。
不過要說永南是個廢物倒也不盡然,他還有一個沒什麼卵用的特長,攀巖。
每天的巔峰時刻,就是一大早在小區玩單槓練臂力,為退休老奶奶們免費表演360°高難度轉體。
在母親七十大壽之際,永南和姐姐籌辦了一場生日會,這個心機boy特地選定了宴會場地,大學暗戀學妹儀珠工作的酒店。
永南和儀珠同為攀巖社的學員,大學時,他曾向儀珠告白卻被十動然拒,對此耿耿於懷的永南故意製造了一場尷尬的巧遇。
沒想到再度重逢,自己只是個無所事事的屌絲,對方卻已經事業有成,當上了酒店副店長。
裝逼不成反被打臉,窘迫的永南只顧著不爽,尚未察覺外面的城市,已經變成了一座煉獄。
因被公司炒魷魚,一位化學家故意報復社會,在街頭投放了特製毒氣。
頃刻間,毒氣迅速蔓延,街上的市民吸入毒氣後立馬皮膚潰爛,並感覺呼吸困難,嚴重者甚至瞬間窒息而亡。
永南一家剛出酒店,就被撲面而來的毒霧逼退,無路可走的他們只好返回酒店,逃到天台等待救援……
《極限逃生》是標準的7分爆米花電影,劇情簡單、主角開掛,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出彩的設定。
但就是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不僅在本土拿到了高票房,也在文青扎堆的豆瓣上獲得了接近8分的高分。
歸根結底,本片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懂得揚長避短。
《極限逃生》的最大短處,是它的劇本。
從劇情上來說,本片可以說是劇本粗糙,只要你一動腦,就會發現處處都是bug,化學家報復社會的動機刻畫、政府機構的拯救方案、毒氣的最終化解方法……
要嘛是沒了下文,要嘛是毫無邏輯的處理方式,基本上除了兩位主角,其他劇情都像是縹緲的空中樓閣,經不住細想和推敲。
這麼大的bug,導演會沒有發現嗎?
他發現了,並採取了一種「蹭熱點」的方法來放大電影的爽感,減少劇情bug造成的不適。
所謂的「蹭熱點」,就是「拿來」一系列類型片的做戲方法。
如果你看過《迷霧》、《摩天營救》、《碟中諜》、《徒手攀巖》等電影,一定會發現本片中充滿了對它們的模仿。
電影一開始是標準的喜劇,李永南一邊是蠢萌的運動肌肉男,一邊是又慫又挫的大齡廢柴,失戀了在街上哭,被欺負了只敢找父母姐姐發脾氣。
這樣的設定,一方面是用笑料吸引住觀眾,另一方面是鋪墊本片的情感核心,「英雄成長」。
《極限逃生》之所以用前半個小時來鋪墊永南被家人、朋友看不起的憋屈、被女神拒絕的悲慘,都是為了刻畫人物弧光,即永南從廢柴到英雄的成長,家人朋友也從看不起他到尊重他、女神從拒絕他到愛上他的轉變。
外甥對永南的態度,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伏筆。
進入主線劇情後,劇情開始不斷疊加類型片元素,首先藉助《迷霧》這樣的災難片框架,讓一群人被未知的毒霧困在房頂,以此製造危機感,調動觀眾情緒。
然後當所有觀眾都以為這群人要開始人性博弈時,劇情突然蛇皮走位,拐向了《徒手攀巖》這樣的體育競技片。
於是,《徒手攀巖》+《暴力街區》的詭異融合版就這麼出現了。
被困在房頂無路可走的永南和儀珠,為了逃出毒霧包圍正式開啟攀巖模式,兩人瞬間化身奧運選手,親身教學了一場城市版攀巖跑酷指南。
沿著高樓外牆的裝飾物攀樓,徒手爬上千米天台都是基本操作——
通過樓間繩索,在城市上空連爬帶滑地移動——
最後在林立的高樓之間來一個信仰之躍——
如果你碰巧恐高,相信一定會全程夾緊膀胱,腳趾頭抓牢地面。
更刺激的是,逃生路上不斷還有新危機等著他們,比如防毒面具失效了、繩索掛不住了、毒霧被抽風機吸上天台了……
從災難片到體育片,再加上喜劇段子的摻雜,我們根本來不及思考劇情的合理性,只能讓腎上腺素接管理性思考,隨著電影節奏的加快,感官刺激不斷提升。
所以,即使劇情有明顯bug,但只要劇情刺激、節奏流暢、人物弧光完整,就能夠保證觀眾給出好評。
近十年來,韓國類型片越拍越出彩,爆款越來越多,也成為了不少國產片對比和翻拍的對象。
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韓國類型片的成功之謎到底是什麼?
從《極限逃生》身上,就能清晰看出韓式爆款類型片的套路:類型混血、節奏流暢快速、小人物的反抗逆襲。
類型混血是韓國類型片異軍突起的最大原因,好萊塢在電影創作上構建了一套成熟的商業片模式,韓國電影人則把這套模式學到極致,並創作出一種新的混血類型。
以2015年的《暗殺》為例,它用抗戰片的新瓶去裝犯罪片的舊酒,二者恰好形成敘事節奏和情感核心的優勢互補。
《暗殺》在上映後票房大爆,也讓類型片的混血和雜糅開始成為主流。
後來的《猖獗》是宮鬥加喪屍、《與神同行2:因與緣》是奇幻加歷史,還有不久前網紅的《惡人傳》,是警匪加黑幫。
第二點,韓國電影快速的節奏則是韓國從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學到的敘事技巧。
韓國電影雖然一直在模仿好萊塢,但在製作成本不及的前提下,它們只能取長補短,削弱類型片中的大場面,用快速的節奏感去填補爽感。
就像《極限逃生》,後半段的故事進程越來越快、越來越瘋,但觀感也越來越爽。
這也算是韓國電影從香港電影中移植來的「盡皆過火,儘是癲狂」。
今年韓國電影的兩部「極限」,可以說都從香港電影中汲取了精髓:
《極限職業》學到了浮誇的搞笑,《極限逃生》複製了瘋癲的節奏,相同點則是敘事極為流暢、成熟,沒有一處旁枝。
第三點小人物的反抗逆襲,則是韓國電影的本土標籤。
通過對好萊塢和香港電影的博兩家所長,韓國電影重新整合出一種新的混血類型片,但在表達上,它又是偏韓國的。
社會性是所有韓國電影不曾缺少的重要主題,人性道德是一方面,法律法規是另一方面。
除了《小委託人》、《素媛》、《熔爐》這些改編自真實故事的社會向劇情片,甚至連《釜山行》這樣的喪屍片,都會涉及到韓國政府的陰暗。
在本片中,雖然沒有涉及到嚴肅的社會話題,但也有關於當下社會的閒筆,比如李永南的待業窘境、泛濫的直播文化,不需要過多著墨,就能保證劇情的接地氣。
花式類型片混搭、爽快的敘事節奏、接地氣的社會性,這就是包括《極限逃生》在內的所有韓式爆米花電影票房口碑成功的原因。
《誅仙》電影票電子兌換券
中獎名單
@大Wall-E❤ | @張豔
@不系之舟 | @巳已
@清清濁濁 |@News
恭喜以上幸運鵝
電子兌換券將通過後臺私信
請各位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