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的決勝點是馬爾他島,可沙漠之狐為何卻放棄了進攻馬爾他?

2020-12-28 天川歷史

眾所周知,北非戰場的決勝點不在北非的沙漠上,而是在於雙方誰先能得到補給。這一點上德國的非洲軍團是先天吃虧,因為他們的補給十次有九次在海上被英國人送進了大海裡餵魚。也是因為補給的不暢通,所以隆美爾領導的非洲軍團老是無法取得戰略勝利。如果要解決這樣的情況,非洲軍團在一開始就應該奪取馬爾他。但為什麼直至非洲軍團陷入劣勢之前,隆美爾都不曾考慮這一點呢?

一、初到北非的非洲軍團

初到北非的隆美爾,所面臨的局面只能用一地雞毛來形容,因為義大利人輸的實在是太慘了點。彼時的義大利軍隊士氣全無,在經過了英國人的羅盤行動之後,義大利人輸的差不多是連褲衩都不剩下了,義大利的大軍已經灰飛煙滅,他們寶貴的「的黎波裡」也快被在阿蓋拉構築防線的英國人打下來了。如果英國人這個時候發動攻擊的話,那麼除非上帝戴著鋼盔親自來參戰,否則義大利人就只能被趕下大海了。

而初到北非的隆美爾手裡有什麼呢?基本上什麼都沒有,因為他的部隊還遠在德國本土和義大利呢,滿打滿算也沒幾個人被送到北非來。和他差不多一起到的部隊,就只有一個偵察營和一個戰防炮營。就靠這點兵力的話,估計連給英國人塞牙縫都不夠。但是沒有選擇的隆美爾只能盡力的將這些部隊部署到前線去,以期他們能夠在關鍵地點糊弄住英國人。至少這些部隊也要聯合義大利部隊,一起給他爭取更多時間,等待更多德國部隊的抵達。

幸運的是,隆美爾和義大利人提心弔膽,那邊遠在倫敦的邱吉爾卻送了一個神助攻,他要求韋維爾把部隊送到希臘去抵抗德國人,而補充給韋維爾的就都是一群水貨部隊了。面對這樣的局勢,韋維爾被迫放棄了後續的進攻計劃。

這樣一來的話,隆美爾的迴旋餘地就大了不少,可以等待自己援軍的抵達。1941年3月11日,德軍第五裝甲團的12輛坦克抵達的黎波裡港,如果再加上義大利艾略特裝甲師的80輛坦克,隆美爾已經湊出了200輛坦克可以用於進攻。

韋維爾此時根本不相信隆美爾能夠發動攻擊,因為韋維爾覺得隆美爾的兵力十分薄弱。但韋維爾絕對想不到的是,隆美爾也覺得韋維爾的兵力十分脆弱。於是隆美爾現在3月31日對英軍發動了攻擊,擊退了梅爾沙隘道的英軍,緊接著開始了4月的「昔蘭尼加」突擊,英軍被打的丟盔棄甲,仿佛重演了之前他們收拾義大利人的那一幕……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扮演了義大利人的位置。丟盔棄甲的英國人一路逃到託布魯克要塞,在這裡建立起了防禦,而對隆美爾的考驗也就此到來了。

二、難啃的託布魯克

此時英國人縮進了託布魯克構築防禦,隆美爾的大軍已經包圍了託布魯克要塞。但此時對於隆美爾而言,攻打託布魯克是個非常要命的問題。雖然說大部分的英國人都已經退回到昔蘭尼加,根本無法立刻支援託布魯克這個戰略孤點。可隆美爾的兵力也不夠強大,至少不足以攻克託布魯克要塞,更不足以消滅裡面的英國守軍。而且要命的是,託布魯克要塞本身十分堅固,這完全歸功於義大利人在把託布魯克丟給英國人之前,把這裡建設的太過結實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義大利人就把託布魯克建設成了一個要塞,不僅擁有鐵路,還有完善的公路網絡和港口,並且有利比亞東部最大的機場——距離託布魯克港15英裡外就是哈爾法機場。在距離市中心大約14公裡的位置,義大利人修建了長達50公裡的環形要塞。之所以是環形要塞,是因為這裡的地勢平坦,若不採取這種布防方式,把那些制高點都囊括其中,恐怕是沒有什麼安全感的。而南面則是懸崖峭壁,將大沙漠和託布魯克分割開來,形成了一道屏障。

再說說防線本身,該死的義大利人分出了兩道防線,第一道是由150個水泥結構的地下堡壘組成,堡壘和堡壘之間還有反坦克壕溝以及炮位,雖然沒有完整修好,卻也足以發揮作用。地堡和地堡之間的外圍地域則是由塹壕和鐵絲網組成。

第二道防線則是位於第一道防線後,是位於託布魯克市區裡的,大體結構和第一道防線相當。另外中心城區的所有建築都已經要塞化,配備有射擊口和作為掩體的胸牆,並且有四座用花崗巖構築的大型堡壘。

如果這麼看的話,以隆美爾現在的兵力去硬碰託布魯克要塞,實在不是一個明智之舉。這些防線雖然部分地段沒有完工,卻也十分堅固。缺乏重武器的非洲軍團如果強攻託布魯克,那麼必然會造成己方的劇烈傷亡。

這對於手頭缺兵少將的隆美爾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可如果不去進攻託布魯克的話,那麼隆美爾就必須放棄現在控制的區域,退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班加西一線。這就意味著他必須放棄眼下部分的戰果,這一結果是隆美爾難以接受的。但假如不去打託布魯克,那麼隆美爾就只能去選擇攻打馬爾他島了。

三、無法抵達的馬爾他島

事實上,因為北非戰場存在有鐘擺效應,所以雙方的進攻距離都是十分有限的。這一點對於現在的隆美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寫照,除去兵力上的不足,物資的匱乏更是限制隆美爾的發揮,沙漠裡漫長的補給線讓他的物資消耗劇烈,前進到一定距離就必須後退。

這也是隆美爾急於拿下託布魯克的原因,因為一旦拿下託布魯克,他就可以利用當地的港口獲取補給品,從而趁著英軍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一舉攻下埃及這個戰略要地。

可是眼下的難點在於,因為託布魯克要塞的阻礙,以及英軍在此地頑強的防守,隆美爾恐怕很難奪下託布魯克要塞。放棄攻擊託布魯克的話,那麼隆美爾就必須選擇率兵攻打馬爾他島了。如果打開地中海的地圖,我們不難發現,馬爾他島扼守地中海航道,是英軍在地中海上的一顆釘子。基本上來說,任何從義大利出發的運輸船隊,一旦被馬爾他守軍發現,英軍的地中海艦隊就會迅速出動,將這些運輸船統統擊沉到海裡去。

也因此,無論是德國的希特勒,還是義大利的墨索裡尼,這二位軸心國領袖都曾經計劃,一旦北非的局勢穩定下來,他們就立刻攻下馬爾他島,確保自己的運輸船不會再被打進海裡餵魚。可是對於隆美爾而言,他實在是不希望去攻打馬爾他島。這是因為馬爾他島的地形非常古怪,適合登陸的位置很少,且都在英軍控制之下。

而如果強行登陸的話,部隊必然遭受慘痛的損失。另一方面,部隊進攻時還必須承受馬爾他島旁邊的戈佐島的攻擊,戈佐島的炮臺擁有四門380毫米火炮,雖然比較老舊但是仍舊極具威力,強攻不是個好選擇。

更重要的是,隆美爾手頭的兵力實在是不多,他的部隊要在5月底才能如數到達,即便如此也僅僅只有第5輕裝師和第15裝甲師的部分部隊。隆美爾很清楚,如果他貿然調走了自己的部隊,那麼他的命運就不會比韋維爾好多少,因為韋維爾絕對會立刻在援軍抵達後立刻殺過來,而義大利人是根本擋不住韋維爾的。如果隆美爾把部隊都去打馬爾他,那麼韋維爾十之八九會立刻殺過來的。因此,是否要去打馬爾他,也成了隆美爾內心的一個難以選擇的難題。

四、馬爾他還是託布魯克

拿下馬爾他和託布魯克各有好處。如果拿下馬爾他的話,那麼就可以解決自己部隊的後勤問題,起碼可以確保自己部隊的航道是安全的,至少大部分時間是安全的。但反過來說,如果拿下了託布魯克,那麼隆美爾就能趁著德國空軍壓制馬爾他和保護航道的機會,在託布魯克獲取足夠多的補給,然後一鼓作氣的衝向埃及,趁著英軍未能站穩腳跟時,一舉奪下埃及。換句話說,兩個選項都是極具誘惑力的。

但如果從失敗所面臨的風險來看,攻擊馬爾他的風險,遠遠要高於攻擊託布魯克的風險。先說馬爾他島,馬爾他孤懸海外,如果要攻擊馬爾他島,部隊就必須展開一次兩棲登陸作戰,而德國在地中海沒有海上力量,隆美爾的部隊也不適合進行登陸作戰,故此必須完全依賴與義大利陸軍和海軍。

可是義大利海軍難以戰勝英國地中海艦隊,而義大利陸軍的戰鬥力又十分存疑。進攻的失敗機率過大,而且隆美爾也不能保證如果攻擊馬爾他,那麼韋維爾是否會調遣英軍在北非發動反擊。

更重要的是,為了進行這樣的兩棲登陸作戰,所需要的物資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單單依靠義大利自己是肯定不夠的。如果隆美爾選擇從德國國內調來資源,那麼德國陸軍總部就必然要卡隆美爾的脖子,因為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對於德國陸軍的任何海外作戰,都是持反對態度的。(就這一點而言,隆美爾可沒少在給他妻子的信裡抱怨)而德國此時本身也在考慮對蘇聯發動進攻,參與了南斯拉夫和希臘兩場戰役的部隊,已經開始回調至東線。這樣一來,隆美爾就更不容易獲得他所需的資源了。

可反過來說,攻擊託布魯克的風險可就小的多得多。這不僅僅是因為攻擊託布魯克的話,隆美爾只需要投入自己現有的兵力就好。更關鍵是託布魯克一帶地勢十分平坦,隆美爾的部隊可以從容的發動攻擊,縱然英軍開始發動反擊。隆美爾也可以利用自己裝甲部隊的機動能力逃離。

換句話講,縱然攻擊託布魯克失敗,隆美爾也可以讓自己的部隊從容的撤離託布魯克,免於被英軍增援部隊殲滅。而如果拿下了託布魯克,隆美爾也可以趁勢進攻埃及。如此看來,進攻託布魯克要塞,就成了隆美爾當下最好的選擇。

結語

最終,隆美爾還是放棄了攻擊馬爾他島,因為攻擊馬爾他島的風險,遠遠高於隆美爾攻擊託布魯克的風險。所以隆美爾花了些功夫說服了希特勒和墨索裡尼,讓他們相信進攻馬爾他是沒有必要的,只要進攻託布魯克就行了。這一舉動或許讓非洲軍團和隆美爾免於眼下的失敗,但是在未來,他們將承受一次更慘痛的失敗。只不過就當時隆美爾所面臨的環境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了。

參考文獻:《北非戰場》

《第三帝國系列:非洲軍團》

《隆美爾戰時文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相關焦點

  • 北非的決勝點在哪?不是埃及的開羅,而是地中海的馬爾他島
    如果提起北非戰役,就不得不說起隆美爾和他的北非軍團。在北非軍團初到北非時,隆美爾僅用很少的兵力就擊敗了韋維爾,迫使英軍大幅度的後退。但從此之後,戰線就在反覆的搖擺。因為隆美爾始終匱乏用來進攻埃及的補給,原本應該送給隆美爾的補給,也都被英國人一個一個擊沉到了海裡。其中導致隆美爾補給嚴重不足的關鍵,就是馬爾他島。
  • 英屬馬爾他:英國控制地中海的重要據點
    馬爾他群島是地中海中部的一個群島,面積僅有316平方公裡,處於歐非兩大洲之間,戰略地位重要。馬爾他群島距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不到100公裡,是二戰時英國控制地中海,對抗義大利的重要據點。那麼英國是如何殖民馬爾他群島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法軍入侵馬爾他
  • 「沙漠之狐」隆美爾為何能在戰後得到同盟國的客觀評價?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的德國陸軍元帥,姑且不論政治立場,單就從軍事角度而言,他擔得起「名將」二字,被人稱為「沙漠之狐」和「帝國之鷹」。就連英國首相邱吉爾,也不得不承認「隆美爾是一位偉大的將軍」。為了嘉獎他的功績,希特勒授予隆美爾「騎士十字勳章」,使之成為了首位獲此殊榮的師長。而正當德國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之際,作為軸心國同盟的義大利也想撈點便宜,墨索裡尼將目光對準了北非。雖然惹不起德國人,但英國人絲毫不怵義大利,在北非戰場把義大利軍隊打得哭爹喊娘,毫無招架之力。
  • 「高盧雄雞」挑戰「沙漠之狐」,15日苦戰擊退隆美爾的沙漠風暴
    自從二戰時期納粹將魔爪伸向北非土地的時候,隆美爾開始成為了北非戰場上盟軍心中的夢魘,隆美爾作為二戰時期德國最出色的將領之一,利用自己對戰役超高的理解和精密狡猾的排兵布陣,讓在北非戰場作戰的盟軍損失慘重,隆美爾也因此得名"沙漠之狐"。
  • 「沙漠之狐」隆美爾
    他就是在進攻西歐的戰爭中名聲鵲起的埃爾溫·隆美爾。希特勒把一本印有英軍奧康諾中將照片的英國雜誌遞給他。原來早在1940年6月10日,即法國投降前10天,義大利就對英法宣戰,並出兵北非,進攻英屬埃及和索馬利亞。可是參戰不到半年,意軍卻連遭慘敗,損失了10個師。為此,希特勒任命隆美爾為德國的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挽救敗局。隆美爾告退時,希特勒用滿懷希望的目光看著他,向他點頭致意,並緊緊握著他的手。
  • 希特勒堅決除掉「沙漠之狐」隆美爾,但卻給了他國葬待遇
    作者:張遠年原題:《為什麼隆美爾元帥會在二戰還在進行之時自殺身亡?》埃爾溫·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著名的軍事家和陸軍將領。因為在北非戰場的功績,被譽為「沙漠之狐「。這樣一位名將,為什麼會在二戰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時,就早早的服毒自殺了呢?
  • 「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今天我們把目光從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的加納,往北移動穿過加納,經過非洲廣闊的熱帶草原地區,進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並穿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來到蔚藍的地中海海域,到地中海中部海域,來介紹第39個國家,「地中海心臟」馬爾他:風景秀麗的地中海島國,為兵家必爭之地。
  • 冷門小眾旅遊勝地——馬爾他,了解一下!
    馬爾他位於南歐的共和制的一個微型國家,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臟」之稱,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官方語言為馬爾他語和英語,首都瓦萊塔(Valletta)。馬爾他亦是大英國協和歐盟的成員國。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數人信奉基督新教和東正教。馬爾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丘陵起伏,間有小塊盆地,無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
  • 位於地中海的「馬爾他島」是一個怎樣的島嶼,會有颱風影響嗎?
    馬爾他島位於地中海的中部地區,距離北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的距離大約為90千米,往西距離非洲的突尼西亞大約280千米,往南距離利比亞大約333千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地中海東西部,以及南北部地區海上交通的要衝之地,所以馬爾他島被稱為「地中海的心臟」。
  • 小而美的地中海島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馬爾他創造了無數美景
    大家好,我是媚媚,今天小編我要帶大家走進一個地中海的小島國,這裡雖然小但是很美,而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馬爾他創造了無數美景,是不是很想好好地去看這個馬爾他呀,那就一起去吧。看到《權力的遊戲》的觀眾一定對馬爾他很熟悉,也很嚮往,馬爾他是一個擁有「地中海心臟」的國家,它坐落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和北非之間,面積僅有316平方公裡,人口約43萬。都城瓦萊塔古風猶存,古城裡的街道風景如畫,黃白色的石灰巖建築像3D迷宮一樣充滿了城市。藍色的洞穴就是其中最壯觀的一處。
  • 「沙漠之狐」隆美爾和「英國重劍」蒙哥馬利哪個更厲害
    兩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赫赫有名的軍事指揮官,堪稱一代名將,一位被譽為「沙漠之狐」,一位被譽為「英國重劍」。一直以來,人們對兩人的軍事才華始終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隆美爾更厲害,有人認為蒙哥馬利更強。那麼兩人誰更厲害呢?小編認為,很可能還是隆美爾更厲害一些。
  • 73年前英軍血戰阿拉曼 犧牲1.35萬人擊退沙漠之狐
    「正義之勝」記者探訪埃及阿拉曼英軍墓地  從埃及最大港口亞歷山大一路向西大約200公裡,在蔚藍的地中海和炙熱的撒哈拉大沙漠之間,有一個小鎮叫阿拉曼。73年前,異常慘烈的阿拉曼戰役中,大英國協軍隊付出犧牲1.35萬人的代價,擊退「沙漠之狐」隆美爾指揮的法西斯軍隊,二戰北非戰場就此迎來轉折。5月中旬,「正義之勝」採訪組來到了這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小鎮,尋訪二戰北非戰場的遺蹟。
  • 二戰時,「沙漠之狐」隆美爾和「英國重劍」蒙哥馬利,誰更勝一籌
    兩位都是二戰戰場上的著名軍事指揮官,可以說是一代名將,分別擁有「沙漠之狐」和「英國重劍」的稱號,人們始終對二人的軍事能力存在質疑,有人覺得隆美爾更勝一籌,有人覺得蒙哥馬利的技高一籌,那這二人究竟誰更出色?我覺得,隆美爾可能更強大。讓我們先談談蒙哥馬利。蒙哥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並以成功掩蓋敦刻爾克撤退而聞名。
  • 別了 馬爾他的藍窗
    在美劇《權力的遊戲》第一季中,龍之母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與馬王卓戈卡奧舉行了婚禮,婚禮的取景地正是在馬爾他佐戈島著名景點、自然奇觀「藍窗」一帶。
  • 血戰阿拉曼——隆美爾與蒙哥馬利的決死較量
    而隆美爾的輝煌戰績也令英國人聞風喪膽,畏懼地稱他為「沙漠之狐」。就連英國首相邱吉爾也在英國下院發出這樣的感嘆:「一個勇敢而老練的對手在同我們作戰,雖然我們雙方在戰爭浩劫中相互攻殺,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如果任由隆美爾的攻勢繼續下去,德軍就會奪佔埃及,席捲中東,從南面包圍蘇聯,最後與日本軍隊在印度洋上會師。如果這樣,那大英帝國就只能屈膝投降了。
  • 10條圖鑑,幫你1秒get馬爾他精華
    它最初成立於1099年,在馬爾他島的這段時間,是馬爾他騎士團的鼎盛的時期。馬爾他騎士團也影響了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 既然提及馬爾他騎士團,就不得不提馬爾他首都瓦萊塔。它是由馬爾他騎士團第49任大團長拉·瓦萊特著手建立,並以之名命名的城市。
  • 二戰中,隆美爾全權指揮進攻蘇聯,是否有成功的勝算?
    隆美爾是二戰時期非常優秀的一位指揮官,他的指揮藝術高超,被人們稱為「沙漠之狐」。在希特勒上臺前,隆美爾只是德國軍隊中的一名中層軍官。 法國戰役期間,隆美爾率領的第7裝甲師平均一天行進50英裡,首創了使用高射炮攻擊坦克的戰法,第7裝甲師在戰後被稱為「魔鬼之師」,這種首創式的作戰方式也讓隆美爾成了德軍名將。 法國戰役結束後,隆美爾被派往北非幫助義大利盟友抵禦英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