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為何信奉黃大仙?還有個「黃大仙區」

2021-02-07 魅靈書城


香港人信奉「黃大仙」的程度在在港人的口頭禪裡就可見一般:「有求必應找黃大仙」。每年正月初一,港民爭上頭注香,萬人空巷,電視直播,堪為盛舉。最有特色者為求籤問卜,許多專業解籤相師及風水相師為人們指點迷津,其中不乏內地大學哲學系教師去港謀生者。




黃初平,又名皇初平,俗稱黃大仙,自號「赤松子」,列仙班玉帝勒詔,姓崇、名壘,號司天。據《 赤松山志》 記載:其兄初起乃長子,是為「大皇君」。黃初平生於東晉成帝年間為次子,是為「小皇君」。


關於黃大仙來歷現今有四種說法:金華黃初平說、東莞黃野人說、下邢藍石公說、傳說中神農時的雨師。其中以金華黃初平說最為可信。據《金華府志》 載:東晉皇初平,丹溪人(今浙江省蘭溪縣黃湓村)。牧羊遇道士,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兄初起尋之四十餘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見,「後還鄉,其族盡亡,乃去。初平別號赤松子云。」


傳說黃大仙是金華人的最好實證是在金華北山早在晉代即建有的最早的黃大仙祠——赤松觀祖廟。而晉代著名理論家、醫學家葛洪《神仙傳》和南宋道士倪守約《赤松山志》中關於黃大仙的記載也印證了此種說法。




但是無論哪種說法,我們基本可以判定黃初平是先成仙於民間,然後才被輯入道教典籍中成為道教徒宣傳其宗教的工具,而其人物形象是老百姓在口頭傳承的過程中則依照民眾的意願對這一形象進行反覆加工的結果。


黃初平「顯於東晉,上祖皆隱德不仕」,其出生並非名門望族,而是出生在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且善根深厚的布衣之家。


黃初平《自序》 曰:「予少家貧,炊糖不繼」。十五歲是黃初平生平的重要轉折點,被其師「赤松子」引人金華山石室,傳授秘旨,服食,辟穀之術,丹藥長生良方,其性完全陶醉於山水之間,超然物外,絕棄世塵,精研丹法,積公德累善行,時覺四十年,黃初平已得道成仙。


後黃大仙雲遊各地,做了許多警惡除奸,普濟勸善的好事,深得民心,被世人尊奉為財神、吉祥之神、萬能之神。




黃初平在道教中地位顯赫,影響深廣。海內外僑胞視其為中國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有史料記載,我國古代的許多帝王對黃初平都頂禮膜拜,古吳越的錢鏐王,宋代的宋哲宗、理宗、徽宗,明代的明太祖都為黃初平有過詔書或頌詠的記載。宋哲宗、理宗兩位皇帝就先後誥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應」。


作為道教神仙、區城性的顯神,他過去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受到特別的祀奉,專門供奉黃大仙的祠廟晉代就有浙江省金華市北山的赤松祠。而在近現代主要興盛於嶺南地區,如廣州市芳村區花地、博羅縣羅浮山、香港竹園村和南海市西樵山。


而其中又以香港黃大仙廟最為著名,亦稱「金華分跡」,這座祠廟大概已有80 多年的歷史。在英殖民經濟時期大多數港人崇奉黃大仙,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曹聚仁先生也說:「港九奉祀的大神,黃大仙代替了張巡、許過,也超過了天后、馬祖。」可見黃大仙在當時民眾中的影響。




香港人信奉「黃大仙」的程度在在港人的口頭禪裡就可見一般:「有求必應找黃大仙」。每年正月初一,港民爭上頭注香,萬人空巷,電視直播,堪為盛舉。最有特色者為求籤問卜,許多專業解籤相師及風水相師為人們指點迷津,其中不乏內地大學哲學系教師去港謀生者。


最有意思的是將黃大仙與六合彩、馬會等行業聯繫起來,並專門設立了相應的機構,深刻地打上了商業文化的烙印。在今天,「黃大仙祠」還成了香港一個重要人文景點,並帶動了一系列相關職業的發展:香火生產、算命、手工藝品製作等。後來黃大仙祠廟並隨著華僑的足跡流入東南亞地區,甚至漂洋過海到了歐美一些國家。被當地華人奉為神明,立廟祭祀,香火極盛,美譽僑仙。


黃大仙香火的興盛,近來赤松觀祖廟的恢復建設、以及各方信眾不遠萬裡來到金華赤松觀尋找仙源,從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他在人們的心中不再只是一位神仙,而是海外華人華僑尋求民族文化的「根」,這種神仙信仰既有民族的凝聚力,又揪合著對祖國深深的愛。


黃大仙事跡的廣泛流傳,祠廟的日益興盛,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中國文化發展已久,其中多攙有鬼怪現象,因而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華人僑胞一般多信鬼神。《禮祀· 祭法》 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這些被稱為「神」的,都能被百姓拿來祀奉。




二是在我國古代,以至近現代,多的還是貧農階層。這個階層的百姓除了要解決自身的衣食住行以外,難有其力再去解決病痛等其他的災難,而黃大仙因被傳為能醫善藥,普善救世,另外他還是「牧羊之孩」,和貧農階層的老百姓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深知百姓黎民的疾苦,所以百姓也就很容易拿他當自家的「神」了,供奉他民眾當然也就求之不得了。


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百姓樂善好施的性格符合黃大仙的一生為人。黃大仙總是行事慈善為懷,解除人間苦難,為民造福,有求必應。其傳說故事《引虎救人》、《仗義取銀》、《懲貪官》等許多故事都體現了上述的精神。如此看來,百姓供奉黃大仙,一來是敬佩他的善良人格;二來也是為了將這種高尚風格代代相傳下去,不使失卻。


關於黃大仙的事跡傳說很多,其中以其「叱石成羊」流傳最廣。傳說講述:黃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路遇道士,見其性善,便將他帶至金華山石室中。其兄初起,尋找初平多年,未獲音信。一日,在市中見一道士,和顏悅色,即向前問卜日:「我有一弟名初平,因命牧羊,失之四十餘年,不知是死是活,請道長告之。」




道士日:「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定是你的弟弟無疑。」初起聽後非常高興!即隨道士去風初平,果然相遇,悲喜店畢,問羊何在,答雲,「在山東」。兄往視,但見白石,不見羊。平曰:「羊在耳兄自不見。」平乃往,言:「叱!叱!羊起!」於是白石皆起成羊數萬頭。初起見後,又驚又奇,非常欽佩日:「弟今得道成仙,兄能學否?」初平答日:「只要誠心善學,便可得道矣!」


初起即棄妻室,留住在金華山石室中,隨初平學道,服松脂、茯苓,不久亦修練成仙,行走於日中,看不見影子,有返老還童之色。至百歲,兄弟倆回歸家鄉,村貌全非,親族不識,只得返回山中,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魯班」。今蘭溪黃湓村的「二仙井」,傳是當年黃初平兄弟倆所鑿。另有唐朝本觀道士舒道紀有詩為證:松老赤松原,松間廟宛然。人皆有兄弟,誰得共神仙。


傳說「叱石成羊」的故事是很有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現象,是個具有鮮明個性的人文資源。明萬曆年間,「赤松羊石」便已成為金華十景之一,歷代名賢雅士紛紛接蹱而來,受到文人的傳頌而千古流芳。




 黃大仙的傳說故事「叱石成羊」原汁原味,非常生動、感人。這些傳說不僅反映了老百姓樸素的美醜愛憎觀念,也反映了他們對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認識。中國是神仙的國度,仙人在中國為最受崇拜者。而羊在我國是財富的象徵,「羊」與「祥」諧音,因而羊是吉祥之物。仙人把石頭變成羊,顯然與點石成金同義。


「叱石成羊」是最富有黃大仙特色的法術。把山羊變化成山石,按黃初平的說法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為百姓做好事。金華、蘭溪一帶為丘陵地形,適合養殖山羊,但每日需放牧於山坡,費時頗多,若能任其生長,數量既會增多,又不必費心勞碌,豈不大好?


而能把山石化成山羊,其中寄託著人們對則富的期盼也未可知;另外「叱石成羊」也表明修成正果,功德圓滿的意思。而圓滿是所有中國人所期盼和追求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許「叱石成羊」會因人而異給我們留下更多的回味思索與寄託。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逍遙之外,神仙都有哪些日常工作?


一個神仙的名字,被民間叫錯了幾千年!


古代帝王難道真的都是神仙下凡嗎?


神話故事 | 妖魔鬼怪|奇聞異事


這裡除了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耳熟能詳的傳統神話,還有許多你所不知道的上古神話、上古神器、上古神獸、妖魔鬼怪、未解之謎、歷史揭秘等。



相關焦點

  • 香港黃大仙祠vs廣州黃大仙祠,到底大仙「身在何方」?
    倫家決定試試那招:「明天一起去黃大仙走一轉~求個福吧!」「而且,還因為這裡的黃大仙太有名九龍半島一大片區都命名為「黃大仙區」呢~說起黃大仙,肯定第一時間想起香港啦~」1915年,黃大仙再次降乩梁仁庵攜帶黃大仙的畫像到香港繼續弘道。其後在黃大仙的啟示下,選中了九龍城竹園村附近一山開壇建祠。新祠於1921年7月建成,於是便有了今天香港的黃大仙祠。黃大仙信仰從此就在香港蓬勃發展,並傳播到東南亞及美加一帶。
  • 香港有黃大仙祠
    香港有個地鐵站叫黃大仙。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每天黃大仙香火不斷,說起黃大仙,香港不僅無人不知,而且還有著百萬信徒。在修煉得道之前,黃大仙究竟是誰?又是哪裡人呢?香港的黃大仙祠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
  • 黃大仙算命
    就是黃大仙靈籤算命香港黃大仙廟的起源黃大仙信仰在1915年由普慶壇的創建人——梁仁庵道長傳入香港,其後蓬勃地發展。香港著名的黃大仙祠就是供奉他的,終日香火不斷。黃初平,晉朝丹溪人。十五歲時他去放羊,有個道士見他本性善良,把他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中,收他為徒。一學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黃初起一直都在尋找他,經過這麼多年都沒找到他。
  • 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有著百萬信徒
    香港有個地鐵站叫黃大仙。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
  • 香港黃大仙交友婚戀留言板
    需要發布交友、婚戀信息的請在底部點擊「寫留言」,進行留言 簡介:香港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非政權性地區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2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是一座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佔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區。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
  • 香港的黃大仙,原來大有來頭!
    香港有個地鐵站叫黃大仙。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每天黃大仙香火不斷,說起黃大仙,香港不僅無人不知,而且還有著百萬信徒。香港無線電視還曾於1986年拍攝劇集《黃大仙》,由鄭少秋飾演黃初平,謝賢飾演反派「飛龍太子」。不過你是否想過,在香港人人都知道的黃大仙,到底什麼來頭?在修煉得道之前,黃大仙究竟是誰?又是哪裡人呢?
  • 黃大仙算命看事算卦佔卜
    香港黃大仙廟的起源黃大仙信仰在1915年由普慶壇的創建人——梁仁庵道長傳入香港,其後蓬勃地發展。香港著名的黃大仙祠就是供奉他的,終日香火不斷。黃初平,晉朝丹溪人。十五歲時他去放羊,有個道士見他本性善良,把他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中,收他為徒。一學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黃初起一直都在尋找他,經過這麼多年都沒找到他。後來在街市上看到一個道士在佔卜,黃初起就問他弟弟在哪裡?道士說:「金華山有一個放羊的小孩,姓黃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聽到之後,立即跟道士到金華山尋找。兄弟相見後悲喜交集,哥哥問弟弟道:「羊在哪裡?」
  • 香港是李嘉誠的 黃大仙才是香港民眾的
    儘管香港街頭報刊亭的雜誌封面,總是充斥著富豪們揮金如土的生活、糜爛放縱的情史,市井街頭,哪個富豪賺了多少錢,永遠是茶餘飯後最熱鬧的談資。但是市民心裡卻並不仇富,豪門八卦歸豪門八卦,香港人願意相信的是他們也有可能被財富突然砸中而改變命運。 就算沒有「表妹」幫忙發家致富,香港人不還有馬會博彩和黃大仙靈籤嗎?
  • 「黃大仙」原為放羊的牧童 被道士帶走修煉成仙
    其中最著名的有八個,稱為「八公」。劉安是漢武帝的叔叔,但兩個人關係很差,原因是:1、漢武帝信奉儒術,劉安尊崇黃老,兩人南轅北轍;2、漢武帝推行削藩,劉安的勢力越來越強。  這個時候,「八公」中恰好有一人得罪了劉安,懷恨在心,於是向中央誣告劉安謀反,漢武帝順手推舟,下詔逼他自盡。  改編後的故事:劉安一心修道,一次來了八個神仙。劉安拜他們為師,學習煉丹術。
  • 香港「黃大仙」受惠自由行 15年內地香客成主流
    中新社香港6月25日電 題:香港「黃大仙」也受惠「自由行」 15年內地香客成主流  中新社記者 梁今  馳名粵港澳的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在香港回歸後香客依然絡繹不絕,香火甚至比回歸前更鼎盛。  「眾所皆知,嗇色園黃大仙祠求籤是『有求必應』,國內外的旅客均慕名而來,2009年入園人數約有400多萬人次,而2011年已經超過600萬入園人次,當中約有七成以上為內地及外國遊客。」  在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管理黃大仙祠的嗇色園主席黃錦財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已有逾90年歷史的黃大仙祠在香港回歸後轉變很多,特別是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後,佷多內地人前來參拜。
  • 赤松子(黃大仙)
    在熊熊烈烈的猛火的燃燒中,他本人的身體就隨著煙氣的上下而上下,終於脫胎換骨,成了仙人。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崑崙山,住在西王母的石頭宮殿裡。他還能隨著風雨忽上忽下戲耍。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與他一起隱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統治時,他又出來從當雨師布雨,現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
  • 壓死黃大仙的兄弟 你小心
    北方的黃大仙和南方的黃大仙完全不是一回事。南方的黃大仙是真正修煉成仙的人,北方的黃大仙是修煉成精的畜生——就是「黃鼠狼」。南方的黃大仙傳說,在港澳臺、東南亞等地流傳比較廣。很多地方都建有黃大仙祠。其人名叫黃初平,傳說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黃大仙。常看香港TVB劇的,應該有印象。裡面經常會提到一個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傳說求籤十分靈驗。
  • 「創作開運禮」大年初二黃大仙祠許願祈福者絡繹不絕,都說靈驗
    大年初二,全家人開車來到黃大仙祠,總以為武漢疫情估計來的人不會多、沒曾想人山人海香港鼎盛。外國遊客團車直接停在黃大仙寺,不可勝計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在神像前上香許願。上香的人雖然多,但次序非常好,大家自覺排隊,一會功夫就進入黃大仙主廟。
  • 香港黃大仙祠小攻略,求姻緣事業必去的許願聖地
    這次來香港其實就是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拜黃大仙。說真的,不用你們說,我也承認自己是一個迷信女孩,每年都來拜兩次黃大仙,要說到底有沒用,我是覺得有用的,因為每一次來許願都能夠差不多實現。當然可能和我努力有關係,但我還是謝謝保佑給了我好運氣,已經強烈把黃大仙祠推薦給身邊的眾多好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香港黃大仙小攻略吧。
  • 香港媒體求籤黃大仙:香港猴年連得三支下下籤
    昨天(2月4日)是立春,香港人再次展現了他們對求籤算褂的痴迷。香港媒體東方日報網今日(2月5日)在頭條位置放置新聞,東方報業集團於立春之時到黃大仙祠求籤算褂,黃大仙卻接連指點香港三支下下籤,為歷年最差預示。東方日報網感嘆:經濟寒冬未回暖,政治紛爭擾不停,羊年香港諸事不順,原本猴年象徵靈活、有轉變,卻連遭三支下下籤。一位樓堪輿學家寄語港人,猴年要自求多福。
  • 香港黃大仙祠——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
    位於九龍區黃大仙地鐵站旁。始建於1921年,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黃大仙(赤松子)是中國道教神話故事中的一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的神仙,據祠內《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公元328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地區蘭谿市,15歲開始學道,40年後修煉成仙。
  • 黃大仙祠,廣州那的啊,不要搞錯了
    很早就聽說去香港旅遊,有個地方非去不可,那就是黃大仙祠。但是,小夥伴們不要激動,今天帶來的不是香港黃大仙祠,而是羊城廣州黃大仙祠!其實在廣州,拜黃大仙的習俗一樣很盛行。黃大仙祠位於芳村,別說找不到,你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前往。當到達附近時,就能看到很多售賣祭品的,看來還真是比較旺啊。
  • 你知道黃大仙的起源嗎?來這裡逛一下黃大仙祖宮就都知道了
    話說從仙瀑洞出來,就中午了,周圍也沒有吃飯的地方,就仙瀑洞門口有個地攤,可以吃盒飯,反正二三十塊錢,湊合吃了一份盒飯,再坐上景區擺渡車,往回走一段,就到了黃大仙景區。整個黃龍洞景區如下圖所示,仙瀑洞在右上角,仙瀑洞的山下是黃大仙祖宮。
  • 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黃大仙像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他是在這個特別的宗教環境中才出生的呢?這就要來探求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啦!如果說到道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張三丰,王重陽,呂洞賓,張道陵等神人。對於黃大仙其實國內的人了解的相對還是少了一些,那麼黃大仙是誰呢?其實他的真名叫黃初平,後世稱為「黃大仙」,他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浙江金華蘭溪黃湓村就是它的出生地,據說他原來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隨後在宋代被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黃初平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黃大仙,故號稱為「赤松仙子」。中國民間流傳其法力高強,能夠點石成金。
  • 道教的黃大仙就是黃鼠狼?黃大仙表示:我冤枉啊我!
    在這裡小道要說一下黃大仙,拜師學藝是好事,但是要跟家裡人打個招呼啊,因為他一聲不吭就失蹤了,他的哥哥黃初起一直都在尋找他,但是尋找多年都無果。黃初起驚訝不已,便向黃初平學道,後來他們兄弟倆個都成仙了,黃初平別號「赤松子」,雖然並沒有黃大仙在民眾中這麼有名氣,但是也受一方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