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黃大仙,原來大有來頭!

2021-02-13 香港通

香港有個地鐵站叫黃大仙。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每天黃大仙香火不斷,說起黃大仙,香港不僅無人不知,而且還有著百萬信徒。


香港無線電視還曾於1986年拍攝劇集《黃大仙》,由鄭少秋飾演黃初平,謝賢飾演反派「飛龍太子」。

不過你是否想過,在香港人人都知道的黃大仙,到底什麼來頭?在修煉得道之前,黃大仙究竟是誰?又是哪裡人呢?

香港的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


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大仙,另亦有供奉儒、釋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該建築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同時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

香港人在黃大仙祠中供奉的黃大仙有什麼來頭?他原名是什麼?又是哪裡人呢?


黃初平像 『列仙酒牌』

黃大仙修煉得道前的原名為黃初平,生於浙江金華。黃大仙以東晉會稽郡金華縣「叱石成羊」的傳說而著名。

這個傳說的故事大意為:黃初平少年時在浙江金華山放羊,於15歲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華洞內石室修仙。

其兄黃初起四處尋找初平,都沒結果。40多年後卻在一位善卜的道士指示下,在金華洞內找到黃初平。

初起追問當年羊群下落,初平就叫他往東面的山頭處找。初起四處找不到羊,初平就走到山頭大聲呼喚。眼前的白石竟然應聲昂首而起變成羊群。初起因此也起了修道之心,於是辭別親人,與初平一起修煉去了。

他們食松脂茯苓等,結果煉得「坐在立亡」,「日中無影」,雖500歲,而有「童子之色」。他們後來回鄉,見親戚鄰都死盡了,於是回山修煉,隨即得道成仙。

黃大仙在香港

生於浙江金華的黃初平,是如何在修煉得到後,將黃大仙的信仰傳至香港的呢?

1897年間,一位名叫梁仁庵的師爺聯同友好在廣東番禺扶乩遣興,他偶然得到黃初平降乩教導「普世勸善」,自此就成為了黃大仙的信仰者,奉黃大仙為仙師,入道成為道侶,獲賜道號「傳道」。


根據史料,1898年農曆八月廿三日,即黃大仙的寶誕,菩山道侶就開乩請求擇地建觀,普救百姓,在黃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廣東第一間供奉黃大仙的祠觀,在翌年農曆的五、六月間,在廣州花埭(花地,位於芳村)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在破舊立新、徹底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廣州市內許多廟宇寺觀都遭受破壞,普濟壇的廣州黃大仙祠亦不例外。


1915年,梁仁庵道長父子兩人,攜帶黃大仙畫像至香港繼續弘道,並在1921年於九龍竹園村創立普宜壇(嗇色園)。黃大仙信仰自此在香港有蓬勃的發展,甚至傳播至東南亞及美加等一帶。

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梁仁庵道長 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鍾,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


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政府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黃大仙的祠廟及道壇都沒有供奉黃大仙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反而是簡單、平面的畫像。這是因梁氏避亂南來,為求方便,因此舍塑像而帶畫像。這種折衷的做法卻成了香港黃大仙信仰的最大特色。

追尋黃大仙最初的足跡


若要追尋黃大仙最初的足跡,那便需要從香港來到浙江金華。而金華黃大仙祖宮,則是整個黃大仙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據萬曆,康熙《金華府志》記載:從五代錢武肅王建造赤松廟開始,民間在金華山建廟築觀祀奉黃大仙蔚然威風。不過,自「寶積觀」因鹿田水庫建設而沉於水底後,金華山便再無祀奉黃大仙聖靈的道觀。


1996年9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成金華山黃大仙祖宮(簡稱祖宮),祖宮座落在雙龍風景名勝區,居鹿田湖畔,披皇嶺仙境,海拔562米,佔地7.9公頃。

祖宮有三奇:一是雨奇、二是音奇、三是靈籤出奇,被中國道教界和港澳社會尊寵5000年中國史最大道觀和3000萬海外華人的祖祠社壇,現由全真華山派三十一代清純子道長擔任住持。

香港與金華的現代緣分


黃大仙得道於浙江金華,黃大仙信仰則依託香港,從金華走向了世界。而浙江金華在作為了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之後,也帶入了不少香港元素。在這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不少港劇的拍攝地——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橫店鎮的橫店影視城。


自1996年以來,橫店影視城興建了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等大型現代化攝影棚。除了《尋秦記》、《金枝欲孽》等古裝港劇在此拍攝,影視城中的香港街更是完整地體現了香港風格。


香港街的整個布局利用荒野坡地優勢設計,分布著皇后大道、香港總督府、維多利亞兵營、滙豐銀行、上海公館、和翰園等十九世紀香港中心城區的眾多街景。這裡30多座象徵英國殖民統治的歐式建築,構成了當時香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維多利亞城」。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內地人選擇赴香港旅遊,了解香港文化。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地旅遊資源被不斷挖掘、更多內地城市選擇在香港舉辦旅遊推介,越來越多的香港人也選擇在節假日北上旅遊,體會不一樣的文化,當然這其中即包括了尋根的黃大仙信徒,也包括了想去影視城一探港劇究竟的遊客。

或許,這便是兩座城市延續了百年的緣分吧。

讓你成為通曉香港的人

最受華人歡迎的香港資訊平臺

搜羅香港萬象,只為精彩呈現!

知曉香港事,關注香港通!

相關焦點

  • 香港有黃大仙祠
    香港有個地鐵站叫黃大仙。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每天黃大仙香火不斷,說起黃大仙,香港不僅無人不知,而且還有著百萬信徒。香港無線電視還曾於1986年拍攝劇集《黃大仙》,由鄭少秋飾演黃初平,謝賢飾演反派「飛龍太子」。不過你是否想過,在香港人人都知道的黃大仙,到底什麼來頭?
  • 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有著百萬信徒
    香港有個地鐵站叫黃大仙。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
  • 香港是李嘉誠的 黃大仙才是香港民眾的
    憤懣不平的市民開始把矛頭指向地產霸權,有人在公開場合大罵「李嘉誠」是魔鬼,人們再無法從他們身上看到香港夢的影子。 香港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富豪和黃大仙不是一回事,如今的香港已是「李嘉誠們」的,只有黃大仙才是香港民眾的。 這些年總有人把香港內地的矛盾核心,定性為民主議題,例如一人一票的訴求。
  • 香港黃大仙祠vs廣州黃大仙祠,到底大仙「身在何方」?
    △香港黃大仙祠黃大仙,原名黃初平,別名赤松子。1915年,黃大仙再次降乩梁仁庵攜帶黃大仙的畫像到香港繼續弘道。其後在黃大仙的啟示下,選中了九龍城竹園村附近一山開壇建祠。新祠於1921年7月建成,於是便有了今天香港的黃大仙祠。黃大仙信仰從此就在香港蓬勃發展,並傳播到東南亞及美加一帶。
  • 香港人為何信奉黃大仙?還有個「黃大仙區」
    香港人信奉「黃大仙」的程度在在港人的口頭禪裡就可見一般:「有求必應找黃大仙」。
  • 香港「黃大仙」受惠自由行 15年內地香客成主流
    中新社香港6月25日電 題:香港「黃大仙」也受惠「自由行」 15年內地香客成主流  中新社記者 梁今  馳名粵港澳的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在香港回歸後香客依然絡繹不絕,香火甚至比回歸前更鼎盛。  「眾所皆知,嗇色園黃大仙祠求籤是『有求必應』,國內外的旅客均慕名而來,2009年入園人數約有400多萬人次,而2011年已經超過600萬入園人次,當中約有七成以上為內地及外國遊客。」  在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管理黃大仙祠的嗇色園主席黃錦財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說,已有逾90年歷史的黃大仙祠在香港回歸後轉變很多,特別是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後,佷多內地人前來參拜。
  • 香港黃大仙交友婚戀留言板
    需要發布交友、婚戀信息的請在底部點擊「寫留言」,進行留言 簡介:香港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非政權性地區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2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是一座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佔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區。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
  • 香港媒體求籤黃大仙:香港猴年連得三支下下籤
    昨天(2月4日)是立春,香港人再次展現了他們對求籤算褂的痴迷。香港媒體東方日報網今日(2月5日)在頭條位置放置新聞,東方報業集團於立春之時到黃大仙祠求籤算褂,黃大仙卻接連指點香港三支下下籤,為歷年最差預示。東方日報網感嘆:經濟寒冬未回暖,政治紛爭擾不停,羊年香港諸事不順,原本猴年象徵靈活、有轉變,卻連遭三支下下籤。一位樓堪輿學家寄語港人,猴年要自求多福。
  • 金華山上的古老傳說:黃大仙在此成仙,九天玄女在此煉丹
    有一次在三清堂附近幹活的道士,發現那裡出現了異樣,一群雞正在追一個圓溜溜放光芒的小丸子,怎麼追也追不到。道士追上去,終於被他拿到了,只見是一顆橘色閃閃發亮、瑩潤如玉的仙丹,他就放在三清前面的香奩當中,正當準備食用的時候,仙丹變成一隻蟾蜍從指縫中溜走了。
  • 黃大仙算命
    就是黃大仙靈籤算命香港黃大仙廟的起源黃大仙信仰在1915年由普慶壇的創建人——梁仁庵道長傳入香港,其後蓬勃地發展。香港著名的黃大仙祠就是供奉他的,終日香火不斷。黃初平,晉朝丹溪人。十五歲時他去放羊,有個道士見他本性善良,把他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中,收他為徒。一學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黃初起一直都在尋找他,經過這麼多年都沒找到他。
  • 香港黃大仙祠——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
    位於九龍區黃大仙地鐵站旁。始建於1921年,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黃大仙(赤松子)是中國道教神話故事中的一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的神仙,據祠內《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公元328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地區蘭谿市,15歲開始學道,40年後修煉成仙。
  • 鬥魚迎來黃大仙首秀,即興熱身操戲份滿滿,網友評論亮了!
    和手遊一起火起來的,不僅有王者榮耀KPL等職業聯賽,還有許多優秀的手遊職業選手和人氣主播,提起手遊界的大主播,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者榮耀張大仙了,不管是遊戲操作還是直播風格都很不錯。但是最近十分火爆的黃大仙,可謂是佔盡了風頭!根據鬥魚官方放出的消息,黃大仙將在7月20日入駐鬥魚直播開啟首秀,那麼這位大仙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 香港黃大仙祠小攻略,求姻緣事業必去的許願聖地
    哈嘍大家好,我是大純,這幾天和男朋友一起來香港啦,錄了一個vlog,我宇哥真的是全程高冷臉。
  • 你知道黃大仙的起源嗎?來這裡逛一下黃大仙祖宮就都知道了
    擺渡車停好車,下車進了上面的牌坊,就算到了黃大仙景區了,路邊是一排小攤,原來這裡可以吃午飯的啊,看來在仙瀑洞吃早了,還是應該到這裡吃飯,稍微好一點兒。一排路邊攤走過去,就看到依山而建的黃大仙祖宮了。黃大仙祖宮,程光瓦亮啊,嶄新一片啊,最上面國旗高高飄揚,沒有一點兒違和感。
  • 黃大仙算命看事算卦佔卜
    香港黃大仙廟的起源黃大仙信仰在1915年由普慶壇的創建人——梁仁庵道長傳入香港,其後蓬勃地發展。香港著名的黃大仙祠就是供奉他的,終日香火不斷。黃初平指著白色的石頭說:「就在那兒」,並喊:「羊起來」於是白石頭都站起來變成山羊,有數萬頭。初起驚訝不已,便跟初平學道。他們倆個都成仙了。黃大仙是香港九龍東黃大仙區的區名來源,前身為九龍十三鄉之一的竹園[1],泛指今日從慈雲山以南、九龍城寨及新蒲崗以北、橫頭磡以東及牛池灣以西一帶,包括有舊日的竹園和鄰近的多個公共屋苑,例如:鳳凰新村、天馬苑等。
  • 香港的「冰室」,原來大有來頭!
    你永遠不愁在遍地美食的香港找不到吃的,而就有這麼幾家餐廳,它們的食物並不出眾,卻總有遊客慕名而去,連各種明星都忙著光顧。
  • 壓死黃大仙的兄弟 你小心
    北方的黃大仙和南方的黃大仙完全不是一回事。南方的黃大仙是真正修煉成仙的人,北方的黃大仙是修煉成精的畜生——就是「黃鼠狼」。南方的黃大仙傳說,在港澳臺、東南亞等地流傳比較廣。很多地方都建有黃大仙祠。其人名叫黃初平,傳說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黃大仙。常看香港TVB劇的,應該有印象。裡面經常會提到一個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傳說求籤十分靈驗。
  • 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黃大仙像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他是在這個特別的宗教環境中才出生的呢?這就要來探求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啦!如果說到道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張三丰,王重陽,呂洞賓,張道陵等神人。對於黃大仙其實國內的人了解的相對還是少了一些,那麼黃大仙是誰呢?其實他的真名叫黃初平,後世稱為「黃大仙」,他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浙江金華蘭溪黃湓村就是它的出生地,據說他原來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隨後在宋代被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黃初平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黃大仙,故號稱為「赤松仙子」。中國民間流傳其法力高強,能夠點石成金。
  • 赤松子(黃大仙)
    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與他一起隱遁出世。到了高辛氏統治時,他又出來從當雨師布雨,現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 關於赤松子還有一個典故,相傳很久以前有兄弟倆,一天弟弟在天台山放羊,遇到一位道人,道人帶他到石室山,修煉四十年,其間,哥哥四處尋找,後遇見道人,知道了弟弟的去處,兄弟倆重新在天台山相聚,悲喜交加。
  • 香港黃大仙東頭邨設流動採樣站 當局稱儘量協助受影響居民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黃大仙東頭邨設流動採樣站 當局稱儘量協助受影響居民中新社香港12月15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特區黃大仙東頭邨貴東樓近日暴發疫情,出現9宗確診病例,特區政府15日起在該邨設流動採樣站,提供免費病毒檢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