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冰室」,原來大有來頭!

2021-02-06 香港通


你永遠不愁在遍地美食的香港找不到吃的,而就有這麼幾家餐廳,它們的食物並不出眾,卻總有遊客慕名而去,連各種明星都忙著光顧。它們隱匿在港味十足的市井小巷,被老香港稱作「冰室」。

冰室擁有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可以算得上是香港一種標誌性的文化。從街頭大排檔到遍地茶餐廳,它們的淵源從何而來,又走向何方?

香港早期20年代就出現了大排檔,多位於平民旺區街頭。當時的港英政府會專門發放小販牌照,又分為「大牌」和「細牌」。在粵語中,「細」就是小的意思。因此,二十年代後的香港大街小巷上出現了持有大牌牌照的固定小販和持有細牌拍照的流動小販。無論街頭巷尾都能發現它們的蹤影。這些私人排檔的服務對象多為基層大眾,價廉物美是基本原則。大排檔提供的食品種類繁多,從粥粉類、車仔面、碟頭飯到各類小菜都有,後來更加入了仿西式食品。第一杯香港絲襪奶茶就是在大排檔誕生的。

由於社會發展,六十年代開始,香港的公共屋屯陸續建成,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需求也相應提高。飲冰(冷飲品)也開始流行起來,於是規模較小、能於室內用膳的冰室、咖啡室陸續出現,專門提供奶茶、咖啡、紅豆冰等飲品及輕便小食;起初只做早午餐和下午茶,晚市前就會關店,後來為了迎合客人需要才加入飯食。冰室被認為是茶餐廳的前身。

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政府停止發放新的大排檔牌照,這段時期其實是冰室的全盛時期。而貴為飲食天堂的香港,人種多且來自世界各地、東西匯聚的食物種類自然多樣化。品種較為單一的冰室美食儘管更為地道、更具港味,但大大小小的冰室需要升級轉型,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因此,茶餐廳出現了。將大排檔的地道食品加入各種地方美食元素,「中式西式」、「燒味焗飯」以及傳統冰室的美食應有盡有。茶餐廳本擁有最具香港特色的食肆,如今也可以說是「爛大街」了。

隨著時代轉變,如今的新式茶餐廳多數以集團連鎖式經營,一來有利集資擴展,二來方便管理,鋪面換上新裝修,衛生清潔程度也相對提高。一些旺區分店的服務時間更延長到凌晨,成為很多宵夜客的選擇。有趣的是不論如何演變,奶茶仍舊會被用作招徠,因為一杯好味的奶茶正是一件茶餐廳的靈魂。

如此看來,冰室已經被遍地的茶餐廳所取代,如今正宗的冰室僅存十餘家。乍一聽,不懂的人以為冰室只是個吃冰的地方。實際上,冰室從早到晚都供應除飲品以外的小食正餐,就連下午茶夜宵都不放過,幾乎沒有空蕩蕩的時候。因此,住在附近的居民十分偏愛這些老冰室,一個人去也能吃得樂呵。

一到飯點,一間50平米甚至都不到的空間裡擠滿了落座的客人,此起彼伏響著「唔該唔該」。點單喊了五六次都被視而不見,低頭吃一口就和拼桌的陌生人頭撞頭,陳舊的推拉門外還排著長隊……這些場景在香港市井的狹小冰室再常見不過了。

提到香港美食,大多數人自然就會想到蛋撻。港式蛋撻不同於西式做法,於2017年被美國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選為全球美食第22名。除此之外的菠蘿油、各種厚多士,都是地道的港式茶點。還有法蘭西多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厚吐司。香港的師傅會用不太新鮮的白麵包或將方包的邊皮切掉,把搭配的醬夾在兩片麵包中間,再浸入加了牛奶的雞蛋汁內,放入平鑊半煎炸成金黃色,上碟後加上牛油塊,讓多士的餘溫把它溶掉,再淋上糖漿或是煉奶,這就是西多士。

不過,對於香港人而言,這些通通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就是一杯合適的飲品。如果說酒吧的靈魂是調酒師,咖啡店的精髓是咖啡師,那麼冰室的關鍵就是水吧師傅。據說在早期冰室,水吧師傅因不想浪費當日剩下的茶,便利用它衝制奶茶。由於製作過程中並沒有加入冰塊,飲用時就可免於溶冰的情況,就算放久了也不會影響凍奶茶的濃度。這就是為什麼港式奶茶的口感遠比內地好得多的原因。

奇怪的是,來到冰室就餐的人都困惑於一個問題:為什麼加冰的凍飲都需要另加2港幣?這是因為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港尚未流行製冰機,一般人只可以到冰室喝凍飲,或者用家中冰箱製作(首先,要買得起)……食用冰塊主要來自經銷商從外地入口,或是餐廳自製,同樣增加開支消耗,因此冰室叫凍飲要加錢的習慣已成為常態,仍沿用至今。

中國冰室

位於香港旺角廣東道,保留著60年代創始時的風格,牆面由色彩斑斕的小方塊磚砌成,是TVB港劇和電影的熱門取景地。傳統的花紋瓷磚與地板紙皮石圖案是舊式食肆常見的裝修組合,現在已經成為老香港的經典裝飾。突出的冰室招牌不放過任何一個顯眼的位置:臺上企牌、玻璃下的菜單、大字報貼堂、粉筆黑板或是在牆上手寫等,每間食肆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

必點推薦:咖央西多士、鴛鴦冰

華星冰室

香港冰室陣營中的後起之秀,儘管不夠老,但卻足夠有出名的噱頭。狹窄的卡座空間,靠背貼滿了麻將圖案,牆上也密密麻麻貼著很多明星的籤名照。來到這裡的客人常在等餐時對著牆上的籤名照一個一個辨認,時不時還驚喜地叫出來:「哇,他也來過!」據說,陳奕迅最愛這裡的香滑炒蛋。

以最經濟的方法運用餐牌上每一寸空間,大大小小的字體、密密麻麻的排版,以功能、款式分類,把能點的菜式都傾巢而出。倘若你落座後一時半會兒點不出來,那麼什麼都想吃的後果就是……服務態度有點兇的老夥計會很不耐煩!不過,臨走前落下了東西,老夥計還會打趣地說「要留下送給我嗎」?

必點推薦:校長多士、奶油豬仔包

華嫂冰室

餘文樂從小吃到大的冰室。來到這裡一定要吃餘文樂同款菠蘿油,烘的微暖鬆軟的菠蘿包夾著一片厚牛油片,麵包本身的溫度融化了冰牛油,再加上番茄片和半熟蛋,這樣改良過的菠蘿油遠比其它冰室的冰火菠蘿油味道更為驚豔。

看看華嫂的菜單就能看出門道,這是一家將地道卻十分簡單的港式美食進行過改良的冰室,食物搭配更為花哨,品種也較其它冰室更豐富。對於年輕人而言,華嫂冰室既承載著老香港的回憶,又擁有多樣的美食選擇。但華星和華嫂,真的不是一對。

必點推薦:招牌菠蘿包、番茄雞翼豬扒通粉

來源:界面新聞

聲明: 觀點及內容僅代表原文出處,不代表香港通平臺立場。如內容版權及觀點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儘快聯絡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聯繫方式:hkknowing@qq.com

讓你成為通曉香港的人

最受華人歡迎的香港資訊平臺

搜羅香港萬象,只為精彩呈現!

知曉香港事,關注香港通!

相關焦點

  • 香港的黃大仙,原來大有來頭!
    香港有個地鐵站叫黃大仙。黃大仙站附近有個黃大仙祠。每天黃大仙香火不斷,說起黃大仙,香港不僅無人不知,而且還有著百萬信徒。香港無線電視還曾於1986年拍攝劇集《黃大仙》,由鄭少秋飾演黃初平,謝賢飾演反派「飛龍太子」。不過你是否想過,在香港人人都知道的黃大仙,到底什麼來頭?在修煉得道之前,黃大仙究竟是誰?又是哪裡人呢?
  • 香港懷舊冰室一路走一路懷舊
    香港冰室,流行於六、七十年代,是以喝紅豆冰、吃雪糕為主的食店,也是香港早期土炮下午茶時光的地方,被視為茶餐廳的前身。香港現在剩下來的冰室已經不多:廣成冰室、中國冰室、榮華冰室、華南冰室、祺森冰室、...不出十家。
  • 冰室,才是香港飲食的靈魂所在
    直到有一天,我誤打誤撞走進了一家冰室。我才知道,之前自己對香港飲食的理解,有多大的誤差。冰室,才是香港飲食的靈魂之所在。於是,我開始了每天至少一間冰室的打卡之旅。一杯凍奶茶,一份小點心。開心到起飛!茶味濃,奶味也濃,不甜,有特殊清香。接下來,就跟彩鳳老師一起來感受一下香港的冰室吧!① 萬芳冰室
  • 情人節和「現男友」香港約哪裡?「冰室,當然是冰室!」
    「冰室,冰室啊!」有人說,冰室是香港茶餐廳的前身,是一種流行於1950至1960年代主要售賣冷飲、雪糕及沙冰等冷凍食品的飲食場所。到了香港,就一定要去冰室裡坐一坐,代表香港逝去的情懷!香港現在也有很多新開的新式冰室,儘管新潮中有點復古、乾淨、以及可以復刻出來讓大家可以拍照的點。這些都比不上舊式冰室的那種渾然天成的歷史與地道感。
  • 香港那些讓人心甘情願排隊的冰室!
    說到冰室,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但是提起茶餐廳,大家就有所了解。 最近在香港,一個專售鮮奶的老字號品牌在香港港島西營盤開設了第一家茶餐廳「十字冰室(Cross Cafe)」。重新掀起了香港的懷舊冰室風潮。
  • 香港這家新開的茶餐廳,想要找回傳統冰室文化
    冰室是香港最市井的文化,出現在無數的香港電影和電視劇中,陪伴香港人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而於 1960 年代初開始出品的香港本地「十字牌」樽裝牛奶距今也已有了 50 多年的歷史。最近,這個專售鮮奶的老字號品牌在香港港島西營盤開設了第一家茶餐廳「十字冰室(Cross Cafe)」,請來了香港本地的設計團隊 Studio UNIT 操刀店鋪設計。這是「十字牌」牛奶在香港開出的首家「十字冰室」,從名字便不難看出,整間店鋪都是以「十字牌」牛奶為主角。
  • 順德離1971的香港,只有一個九龍冰室的距離.
    我想回到1971年到香港的街頭走一走,想到那年的冰室坐一坐。最想是去吃一吃那經典的西多士,奶茶。來這裡吧,情懷和美食都有。雖然是叫九龍冰室,但其實是一家經典的香港茶餐廳。店裡的每個角落都很有老香港的感覺。
  • 一直沒有離開香港的舊冰室
    近年來,復古潮興起,北上廣深的茶餐廳、冰室越開越多,早餐吃個ABC餐,中午一碟燒味飯,下午嘆杯奶茶,簡單得來又舒服。與此同時,香港卻有一批舊茶記冰室在不斷結業,尤其是冰室,剩下不到20間而已。大半個世紀裡,冰室見證了香港不同年代的人和事,今期,半島君帶你走一走這些舊冰室,它們有的是港產片的御用場景,有的很神秘,有的設計很漂亮...在這裡,時間真的好像停止了。
  • 十字冰室讓你走進六十年代的香港
    然而,隨著城市商業化的快速發展, 冰室正在消失,很多時候也已成為當地人的回憶。但是,在香港經典鮮奶品牌Trappist Dairy眼中,冰室需要保持下去,且應該隨著城市的變化與人們口味的變化而不斷進化。
  • 八卦一下餘文樂的香港口味——華嫂冰室
    第一:點解叫「華嫂冰室」?    這裡的話我們先給大家看看華嫂冰室的菜單吧,其實香港的餐廳或者像這類冰室他們有個特點,那就是做東西做的很精,意思就是他們主打就是那幾樣東西,永遠都是做的好吃的。    這裡大家可以看到,元朗本店是不是很破,我想和大家說是的,很破,就是建在村子裡面的,大家對香港的印象一般都是高樓大廈、石屎森林這樣的,沒有想到香港還有這樣的一面吧,而且華嫂冰室所在的村子,還有「丁權」這一說,「丁權」是香港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 香港特色推薦:華嫂冰室
    很早就在餘文樂的 Instagram 中留意到他經常對一家茶餐廳推崇備至,而這家茶餐廳正是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華嫂冰室」。說到華嫂冰室,就像訪港旅客心中的翠華,只不過訪港旅客換成了本土香港居民。觀塘分店
  • 香港探店|港式懷舊冰室推薦
    80後、90初的一代人,都有過一段迷戀香港電影的少年時期,港片裡反覆出現的冰室形象都曾在我們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 逐漸消失的香港冰室,卻藏著最地道的港味!
    香港歷來素有美食天堂之稱,大家都知道香港的茶餐廳最出名,但提到冰室可能就比較陌生, 其實冰室就是茶餐廳的前身。   冰室,香港最市井的文化標籤。 香港冰室中的老字號店,開店年齡幾乎橫亙半個世紀,不多見於繁華街道,相反卻藏匿角落,偏安一隅。
  • 這家新天地冰室常年人人人氣爆棚,堪稱香港冰室爆款收割機!
    被認為是茶餐廳前身的冰室,隨著社會變遷,從原本只售賣飲品、三文治,逐漸加入常餐和粉面等主食,而元朗冰室就是憑著地道的港味佔據魔都人的胃,每到飯點,總是人人人。香港巷陌小店的拉閘門、復古綠的皮革座椅、經典粵語歌曲的BGM,在這用餐時間仿佛穿梭回1980年代。
  • 傳承經典老香港味道!刷爆朋友圈的太哼冰室終於拔草啦!
    傳承經典老香港味道!刷爆朋友圈的太哼冰室終於拔草啦!有一個吃貨朋友的好處,就是經常會被安利各種平價特色美食。最近又挖到了一家、藏中大地鐵站附近的「太哼冰室」的港式茶餐廳,老闆為了還原老香港的味道,原材料都是從香港那邊採購的。
  • 全球唯一星巴克冰室,裡面藏著70年代的香港
    對於香港人來說,冰室是小時候的回憶,小時父母說帶你去冰室就很開心,特別是炎熱的夏日,學生哥學生妹最愛光顧這裡,三五成群的,談著小戀愛。一直覺得冰室是個神奇的地方,而香港中環有家星巴克更神奇,竟將傳統的港式冰室和濃鬱的咖啡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建造者說:「當初的一見鍾情,有了這般美好的改變。」雖然這真的是星巴克,但它裡面藏著一個70年代的香港冰室。
  • 擠一擠香港的老冰室,感受一下港味情懷
    你永遠不愁在遍地美食的香港找不到吃的,而就有這麼幾家餐廳,它們的食物並不出眾,卻總有遊客慕名而去,連各種明星都忙著光顧。
  • 這些越老越有味道的茶餐廳與冰室,安慰了每一顆香港胃
    文化、潮流、時尚元素都日新月異地更新著,卻唯有地道的粵港美食越老越有味道。這裡不僅聚集了香港的人情味,也多年來承載了最市井、最接地氣的港式生活。從《月滿軒尼詩》到《到香港旅行》,你大概也會注意到街道上那些「茶餐廳」和「冰室」的招牌。它們往往有著好記的名字,在斑駁著時光痕跡的老舊氛圍裡,來的熟客都是幾十年的老街坊,甚至不少明星都在這裡從小吃到大。
  • 最老牌的香港十字牌,開了間最時髦的冰室
    臺灣作家舒國平曾經這樣形容過香港冰室: 「你在中環或尖沙咀這類炫亮之區不易見著,在陳舊灰暗的老商區後巷背街倒可偶一見之,有懷舊癖者正好可藉此尋幽搜古一番。」 冰室就像是個微型社會,是現實故事的縮影,甚至是香港文化的最佳詮釋。
  • 香港「中國冰室」關門了!曾經港片最愛取景地!有你的回憶嗎?
    受香港局勢影響,過去半年來旺角部分店鋪租金已大跌四成,儘管如此,但租金依然是香港餐廳經營中最重要的成本之一。中國冰室附近一家金田地產的負責人表示,參照地段租金估算,目前冰室月租起碼在20萬,不排除此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