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愁在遍地美食的香港找不到吃的,而就有這麼幾家餐廳,它們的食物並不出眾,卻總有遊客慕名而去,連各種明星都忙著光顧。它們隱匿在港味十足的市井小巷,被老香港稱作「冰室」。
冰室擁有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可以算得上是香港一種標誌性的文化。從街頭大排檔到遍地茶餐廳,它們的淵源從何而來,又走向何方?
香港早期20年代就出現了大排檔,多位於平民旺區街頭。當時的港英政府會專門發放小販牌照,又分為「大牌」和「細牌」。在粵語中,「細」就是小的意思。因此,二十年代後的香港大街小巷上出現了持有大牌牌照的固定小販和持有細牌拍照的流動小販。無論街頭巷尾都能發現它們的蹤影。這些私人排檔的服務對象多為基層大眾,價廉物美是基本原則。大排檔提供的食品種類繁多,從粥粉類、車仔面、碟頭飯到各類小菜都有,後來更加入了仿西式食品。第一杯香港絲襪奶茶就是在大排檔誕生的。
由於社會發展,六十年代開始,香港的公共屋屯陸續建成,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需求也相應提高。飲冰(冷飲品)也開始流行起來,於是規模較小、能於室內用膳的冰室、咖啡室陸續出現,專門提供奶茶、咖啡、紅豆冰等飲品及輕便小食;起初只做早午餐和下午茶,晚市前就會關店,後來為了迎合客人需要才加入飯食。冰室被認為是茶餐廳的前身。
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政府停止發放新的大排檔牌照,這段時期其實是冰室的全盛時期。而貴為飲食天堂的香港,人種多且來自世界各地、東西匯聚的食物種類自然多樣化。品種較為單一的冰室美食儘管更為地道、更具港味,但大大小小的冰室需要升級轉型,以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因此,茶餐廳出現了。將大排檔的地道食品加入各種地方美食元素,「中式西式」、「燒味焗飯」以及傳統冰室的美食應有盡有。茶餐廳本擁有最具香港特色的食肆,如今也可以說是「爛大街」了。
隨著時代轉變,如今的新式茶餐廳多數以集團連鎖式經營,一來有利集資擴展,二來方便管理,鋪面換上新裝修,衛生清潔程度也相對提高。一些旺區分店的服務時間更延長到凌晨,成為很多宵夜客的選擇。有趣的是不論如何演變,奶茶仍舊會被用作招徠,因為一杯好味的奶茶正是一件茶餐廳的靈魂。
如此看來,冰室已經被遍地的茶餐廳所取代,如今正宗的冰室僅存十餘家。乍一聽,不懂的人以為冰室只是個吃冰的地方。實際上,冰室從早到晚都供應除飲品以外的小食正餐,就連下午茶夜宵都不放過,幾乎沒有空蕩蕩的時候。因此,住在附近的居民十分偏愛這些老冰室,一個人去也能吃得樂呵。
一到飯點,一間50平米甚至都不到的空間裡擠滿了落座的客人,此起彼伏響著「唔該唔該」。點單喊了五六次都被視而不見,低頭吃一口就和拼桌的陌生人頭撞頭,陳舊的推拉門外還排著長隊……這些場景在香港市井的狹小冰室再常見不過了。
提到香港美食,大多數人自然就會想到蛋撻。港式蛋撻不同於西式做法,於2017年被美國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選為全球美食第22名。除此之外的菠蘿油、各種厚多士,都是地道的港式茶點。還有法蘭西多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厚吐司。香港的師傅會用不太新鮮的白麵包或將方包的邊皮切掉,把搭配的醬夾在兩片麵包中間,再浸入加了牛奶的雞蛋汁內,放入平鑊半煎炸成金黃色,上碟後加上牛油塊,讓多士的餘溫把它溶掉,再淋上糖漿或是煉奶,這就是西多士。
不過,對於香港人而言,這些通通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就是一杯合適的飲品。如果說酒吧的靈魂是調酒師,咖啡店的精髓是咖啡師,那麼冰室的關鍵就是水吧師傅。據說在早期冰室,水吧師傅因不想浪費當日剩下的茶,便利用它衝制奶茶。由於製作過程中並沒有加入冰塊,飲用時就可免於溶冰的情況,就算放久了也不會影響凍奶茶的濃度。這就是為什麼港式奶茶的口感遠比內地好得多的原因。
奇怪的是,來到冰室就餐的人都困惑於一個問題:為什麼加冰的凍飲都需要另加2港幣?這是因為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港尚未流行製冰機,一般人只可以到冰室喝凍飲,或者用家中冰箱製作(首先,要買得起)……食用冰塊主要來自經銷商從外地入口,或是餐廳自製,同樣增加開支消耗,因此冰室叫凍飲要加錢的習慣已成為常態,仍沿用至今。
中國冰室位於香港旺角廣東道,保留著60年代創始時的風格,牆面由色彩斑斕的小方塊磚砌成,是TVB港劇和電影的熱門取景地。傳統的花紋瓷磚與地板紙皮石圖案是舊式食肆常見的裝修組合,現在已經成為老香港的經典裝飾。突出的冰室招牌不放過任何一個顯眼的位置:臺上企牌、玻璃下的菜單、大字報貼堂、粉筆黑板或是在牆上手寫等,每間食肆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
必點推薦:咖央西多士、鴛鴦冰
華星冰室香港冰室陣營中的後起之秀,儘管不夠老,但卻足夠有出名的噱頭。狹窄的卡座空間,靠背貼滿了麻將圖案,牆上也密密麻麻貼著很多明星的籤名照。來到這裡的客人常在等餐時對著牆上的籤名照一個一個辨認,時不時還驚喜地叫出來:「哇,他也來過!」據說,陳奕迅最愛這裡的香滑炒蛋。
以最經濟的方法運用餐牌上每一寸空間,大大小小的字體、密密麻麻的排版,以功能、款式分類,把能點的菜式都傾巢而出。倘若你落座後一時半會兒點不出來,那麼什麼都想吃的後果就是……服務態度有點兇的老夥計會很不耐煩!不過,臨走前落下了東西,老夥計還會打趣地說「要留下送給我嗎」?
必點推薦:校長多士、奶油豬仔包
華嫂冰室餘文樂從小吃到大的冰室。來到這裡一定要吃餘文樂同款菠蘿油,烘的微暖鬆軟的菠蘿包夾著一片厚牛油片,麵包本身的溫度融化了冰牛油,再加上番茄片和半熟蛋,這樣改良過的菠蘿油遠比其它冰室的冰火菠蘿油味道更為驚豔。
看看華嫂的菜單就能看出門道,這是一家將地道卻十分簡單的港式美食進行過改良的冰室,食物搭配更為花哨,品種也較其它冰室更豐富。對於年輕人而言,華嫂冰室既承載著老香港的回憶,又擁有多樣的美食選擇。但華星和華嫂,真的不是一對。
必點推薦:招牌菠蘿包、番茄雞翼豬扒通粉
來源:界面新聞
聲明: 觀點及內容僅代表原文出處,不代表香港通平臺立場。如內容版權及觀點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儘快聯絡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聯繫方式:hkknowing@qq.com
讓你成為通曉香港的人
最受華人歡迎的香港資訊平臺
搜羅香港萬象,只為精彩呈現!
知曉香港事,關注香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