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質量是如何測量出來的?科學家給出了幾種方法,每種都實用

2021-01-20 天文在線

行星是巨大的天體,所以在物理上稱它們的重量是幾乎不可能的,我們並沒有像一個地球或木星大小的秤。因此,實現這一任務的唯一方法是通過理論方法來測量。聽起來有點難……有多少求知慾強的人自願承擔這個宇宙任務?

圖解:木星的大小比太陽小一個數量級(×0.10045),但仍比地球大一個數量級(×10.9733),大紅斑大約有二到三個地球大(數量級相同)。

這個理論方法由物理學組成。事實證明,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幾乎完全取決於地心引力。

科學的方法

當你站在秤上面時,秤測量的是地球引力對你的引力有多大,而地球引力的大小不僅取決於你的體重,還取決於地球的重量。行星越重,它的引力就越大,所以科學家可以通過測量地球對另一個物體的引力來測量地球的重量。

圖解:萬有引力使行星按照自身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轉

首先,我們來確定地球的質量。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告訴我們,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它們的質量之積除以它們質心之間距離的平方成正比。為了簡化計算,我們假設它們的地理中心是它們的質心(星體最大質量存在的點)。

既然我們知道地球的半徑,我們就可以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來計算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即,它在地球表面的重量,用地球半徑作為距離變量。

測量質量

通過觀察行星引力對衛星軌道的影響,可以計算出行星的重量。行星和衛星之間的引力取決於這兩個物體的質量和它們之間的距離。行星越重,引力就越大。

計算出行星與衛星之間的距離以及完成一次公轉所需的時間後,就可以很容易地計算出行星的重量。誰能想到,用數學和物理就能如此簡單地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測量外太空物體的任務呢?

圖解:兩個物體互相吸引

行星質量是對類行星物體質量的測量。太陽系內行星通常以天文系統單位來測量,以太陽質量(M☉)為質量單位。在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中,對於大型氣態巨行星的測量,通常以木星的質量(MJ)為單位;對於較小的巖石類類地行星,通常以地球的質量(M⊕)為單位。

圖解: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大小的比較。

太陽系內行星的質量是編制星曆表的一個調整參數。計算行星質量的方法有三種變化:

如果這顆行星有天然衛星,它的質量可以用源自於克卜勒第三定律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來計算,其結果包括行星和衛星的質量。所以早期便可以以太陽質量為單位測量木星的質量。

行星的質量可以從它對其他行星軌道的影響中推斷出來。1931年至1948年,這種方法的錯誤應用導致了對冥王星質量的錯誤計算。

可以使用從空間探測器軌道收集的影響數據來測量。例如,前往外行星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和前往水星的信使號宇宙飛船。

圖解:信使號攝得的水星照片,這一個地區從未被水手10號探測過,距離水星地面約為27,000公裡(17,000英裡)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可以給出合理的近似值。例如,對於在自身軸上旋轉得非常快的潛在矮行星瓦盧納,和矮行星哈默亞,通過一些計算,我們可以限制物體的密度。因此,如果知道物體的大小,就可以確定質量的極限。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sciabc-土星使者LT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何測量地球的質量?
    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著引力,也就是牛頓所說的萬有引力,在地球上地球與其它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就是我們常說的重力。測量地球這種事情人類很早就在做,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人用非常巧妙的方法測量出了地球的半徑,但對於如何測量地球的質量卻毫無頭緒。
  • 時間是如何測量的?科學家給出了5種方法,看完後恍然大悟
    我們如何測量時間?相對於古代的第一批鍾如今的鐘表有多精確?秒的定義又是什麼?我們中大部分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們有權利去檢測時間的推移,有權利在任何時候都知道到下一個預約為止還剩多少時間,或者能夠與世界另一邊的人們達成時間一致。當然,情況並非總是如此。我們如何測量時間?相對於古代的第一批鍾如今的鐘表有多精確?秒的定義又是什麼?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儘管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行星並不相似,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圍繞著一顆恆星運行。 但茫茫宇宙間,還可能充滿了神秘的「流浪行星」,它們的引力不受任何恆星的束縛。
  • 「行星九」是顆柚子大小的黑洞嗎? 科學家有方法甄別了
    科技日報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提出一項新計劃,希望藉助未來的「時空遺產調查」(LSST)望遠鏡找到所謂的「行星九」,並一勞永逸地證實或證偽其是否為一顆原初黑洞。
  • 接地電阻測量的幾種方法
    接地電阻測量的幾種方法1. 兩線法條件:必須有已知接地良好的地,如PEN等,所測量的結果是被測地和已知地的電阻和。假如已知地遠小於被測地的電阻,測量結果可以作為被測地的結果。原理是在輔助地和被測地之間加上電流,測量被測地和探測電極間的電壓降,測量結果包括測量電纜本身的電阻。  適用於:地基接地,建築工地接地和防雷接地。接線:S接探測電極,H接輔助地,E和ES連接後接被測地。3. 四線法基本上同三線法,在低接地電阻測量和消除測量電纜電阻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時替換三線法。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行星能有多古老?
    行星能活多久?人類發現127億歲的行星,科學家如何確定它的年紀 宇宙中天體的年齡一般都以「億歲」作為計量單位,那麼你聽過的年齡最大的行星有多古老呢?
  • 最實用:手鐲、手鐲圈口測量方法,收藏備用
    現在網購如此便利,那當我們在家時如何進行準確的測量呢?下面給大家介紹最實用的測量戒指、手鐲圈號的辦法,可以輕鬆算出自己需要購買什麼尺寸的手鐲或戒指。一、尺子測量法:只需要準備一把普通的直尺或是一根軟尺,用來測量手掌的寬度和周長。然後,我們將得到的數據與尺寸對照表進行對比,就能夠得出適合自己的手鐲尺寸啦。
  • 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意外
    其實冥王星最初被選為行星也是有很大的爭議的,一部分科學家認為這顆星球不符合行星的特點,比如,一般來說行星的周圍會圍繞著很多顆小行星的,這些小行星統稱為天然衛星,而冥王星的身邊卻有4顆衛星,這是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冥王星符合太陽系行星的理由,但另一部分的科學家則認為冥王星已經快要脫離太陽的掌控,同時冥王星的形狀也並不完全是球狀類型的,只不過衛星和探測器拍到的冥王星看似比較橢圓而已,不過這一理論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或藏有外星生命
    關於外星生命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近日一顆新發現的流浪行星為探索外星生命帶來新希望。據外媒報導,波蘭華沙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差不多的「流浪行星」正在銀河系飄蕩,該星球還有可能隱匿著外星生命。
  • 太陽系行星規模增加三倍!那些系外行星都是通過什麼方法被發現?
    太陽系行星規模增加三倍!那些系外行星都是通過什麼方法被發現?在美國航天局標誌性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射10年後,候選外行星Koi(克卜勒的目標)4.01被確認為10年來發現的第一顆外行星。在克卜勒-1658b被證實之前,許多科學家認為Koi4.01是一個假陽性的存在,它應該和海王星差不多大,並且會繞著一顆比太陽大的恆星運行。但是克卜勒收集到的大部分數據都與這些設置有偏差。正是由於克卜勒望遠鏡提供的新信息,科學家們開始重新審視和思考這顆恆星。克卜勒-1658b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是2600光年。
  • 科學家最新理論:它就是「第九大行星」!
    它們普遍有兩個相同點,而且都非常詭異,那就是它們軌道的離心率和傾角。 為了解釋這些奇怪的現象,不同的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且看起來似乎都非常有道理。其中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持這個觀點的科學家認為:在海王星以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天體,其引力非常強大,擾亂了柯伊伯帶小天體的運行,導致它們的軌道出現詭異的現象。
  • 已確認比鄰星的第二顆行星
    Credit: ESO迄今為止,大多數系外行星是被我們用凌星法發現的,其原理是當行星通過恆星前方時,靈敏的儀器會檢測到恆星的亮度下降從而判斷存在行星。但這種方法僅在這些行星與我們的觀測位置呈一條直線時才奏效。不同於大多數系外行星,科學家們是通過視向速度法發現比鄰星的兩顆行星的。
  • 扭曲的恆星光揭示了科學界已知的最小的流浪行星
    自由漂浮的行星在被強大的引力擾動從它們的出生地拋出後,開始了它們任性的旅程。事實上,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可能已經失去過這樣一顆行星,大約40億年前,木星就將一顆新形成的行星拋入了太空深處。大多數流浪行星預計不會特別大,行星形成理論認為它們的質量在0.3到1個地球質量之間,儘管它們可能包括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 天文小科普:尋找行星之旅
    從我們有記憶開始,課本就告訴我們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關於冥王星有一個存疑點—它與前八顆行星都不類似。在冥王星前面先是四個內部是巖石的星體,然後是四個非常巨大的氣態星體,這兩者之間是小行星帶,而位於最後的冥王星是一個寒冷、孤獨的冰世界。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了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行星軌道,這顆氣態巨行星在距離地球300光年的南十字座,也是其恆星HD 106906周圍唯一發現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是因為其在遠離恆星的位置上才被科學家關注,最初發現這顆行星時一度認為其軌道正在脫離恆星,在通過14年持續觀測後才確認了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手鐲尺寸的測量方法
    四種測量手鐲的方法,但因為四種方法各有不足之處,最好儘可能的每種方法都試一下,多測幾次然後求平均值。這樣更準確一些。就算量出來同樣大小尺寸,也會 因每個人手骨的軟硬和年齡不同而不同,手的體力勞動做得多的人一般手骨和肉都會更結實,尺寸相應要放鬆些,年齡大的一般也比年齡小的手骨硬些,反之亦然。
  • 科學家在基因組尺度上測量出DNA力學
    科學家在基因組尺度上測量出DNA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4:55:19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aekjip Ha小組在基因組規模上測量了DNA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