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徐晃作為曹操派來的援軍,為何能夠長驅直入?

2020-12-23 鮮花暢談歷史

襄樊之戰,是把關羽的名聲推到巔峰的一戰。此戰中,關羽率兵奪襄陽、圍曹仁於樊城、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一度逼得曹操想要遷都。

相對於關羽這樣揚名已久的大前輩來說,徐晃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個後輩。但是,這只是關羽的戰績過於耀眼而已,徐晃實際上來說也是一個實力不俗的武將。在建安二年的時候,徐晃棄楊奉投曹操,先後跟隨曹操打過徐州之戰、官渡之戰、冀州徵伐、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徵伐、夏侯淵平定涼州之戰,以及漢中之戰等重要戰役。

從徐晃參與的這些戰役來看,其完全是一個久經沙場的經驗老將。而且在這樣戰役中,徐晃每一次都有很不錯的表現,深得曹操的器重。同時,徐晃的武藝水平也不差,曾和許褚大戰五十餘合而不分勝負。

所以說,以徐晃的這些戰績來看,又怎麼可能是一個沒啥戰績的武將?而若要說像關羽襄樊之戰、趙雲長坂坡之戰,以及黃忠定軍山之戰等戰役才算得上是大場面,大戰績的話,在三國眾多武將中,又有哪幾個?

那麼,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徐晃作為曹操派來的援軍,為何能夠長驅直入呢?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其一,將帥不同心。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不久便奪取了襄陽。這個時候,隨軍司馬王甫便不同意繼續前進,而是建議鞏固戰果,提防江東,但被關羽拒絕了。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看到關羽被曹魏的弓弩手射傷右臂時,關羽麾下的那些將領便曾多次建議關羽撤軍,暫回荊州休養再做打算。但最後,關羽還是一意孤行。

所以說,在這個時候,雖然這些將領沒有違背關羽的命令,但實際上已經對這場戰役有了倦怠之心了。

其二,心疲力怠。襄樊之戰,從公元219年的八月左右打到十二月份,在這四個多月的高強度作戰中,雖然前期荊州兵的士氣如虹,而且又是打了不少勝戰,但實際上,這些士卒都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整。

而且,在這個時候的關羽又被射傷右臂,再加上樊城久戰不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情況下,士氣逐漸回落也是在所難免的。

其三,魏吳聯盟,荊州丟失,無疑是晴天霹靂。關羽所率領的士卒,差不多都是荊州兵,他們的根基都在荊州。而荊州被東吳所奪取,這無疑是晴天霹靂,讓這些士卒心神搖晃,無心作戰。

再說,關羽的軍隊是孤軍深入的,而且打下的那些城池還未能夠完全地消化。這個時候,魏吳聯盟,以及荊州丟失的消息傳開來,關羽一軍肯定是危機重重。

其四,徐晃的謀略。徐晃可不是簡易之輩,在奉曹操的命令南下救援曹仁之後,在攻打偃城的時候,並沒有採取正面作戰,而是聲東擊西和攻心為上。徐晃一方面讓徐商和呂建打著他的名號,正面去攻打關平,一方面親自帶兵走水路偷襲四冢。

此外,徐晃還散布荊州已被東吳拿下的消息,很大程度上的打擊荊州兵的士氣。

所以說,徐晃是憑本事作戰,而關羽這一支孤軍深入的荊州兵,在魏吳聯盟之後,失敗也是時間的問題。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的徐晃,為何對趙雲膽戰心驚,對關羽卻主動挑戰?
    雖然這裡面有赤兔馬的加持,可是關羽的武力要高於徐晃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關羽千裡走單騎回歸劉備麾下後,再次與徐晃交手就已經是襄樊之戰的時候了。在這場戰役中,關羽先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險些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後來曹操派徐晃率領優勢兵力前去解圍,關羽和徐晃得以在多年後再次見面。
  • 水淹七軍
    水淹七軍,大家都很熟悉。故事發生在公元219年,那是庚子年的前一年,己亥年。這場戰爭,關羽生擒于禁,大敗曹仁,力斬龐德。關羽的人生達到了人生巔峰。故事本身我不多說,羅老師在《三國演義》中費了不少筆墨。我只想簡單聊聊通過這場戰爭,找到對投資的幫助。
  • 成語長驅直入,是曹操用來誇讚這位勇將的,他曾正面擊敗關羽
    襄樊之戰,是關羽一生中的高光時刻,也是終焉之戰。  提到這一戰,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是水淹七軍、白衣渡江、敗走麥城這些事件。  將這三個事件串聯在一起,便構成了襄樊之戰的整體進展,一場由盛轉衰的歷程。  白衣渡江,可以視為這場戰役的轉折點。
  • 樊城之戰徐晃贏關羽的原因是什麼?
    樊城之戰徐晃怎麼會贏關羽東漢末年的建安二十四年秋,當時關羽圍樊城。漢水突然暴漲,曹魏軍于禁所領的七軍被洪水淹沒,全軍覆沒,關羽率軍將包圍樊城,並且日夜急攻。城內的曹仁被圍困,糧食慾盡,樊城旦夕不保,岌岌可危。
  • 【三國猛將傳】樊城之戰 徐晃究竟是如何戰勝的關羽
    東漢末年的建安二十四年秋,當時關羽圍樊城。漢水突然暴漲,曹魏軍于禁所領的七軍被洪水淹沒,全軍覆沒,關羽率軍將包圍樊城,並且日夜急攻。首先,徐晃贏關羽的第一個因素是徐晃的兵力多於關羽。當時徐晃手下的士兵多為新兵,其實是難以與關羽領導的軍隊爭鋒的,所以徐晃當時進陽陵坡去駐紮,等待援軍。援軍到了,徐晃才開始進攻。
  • 樊城之戰,徐晃究竟是如何戰勝佔盡優勢的關羽?
    東漢末年的建安二十四年秋,當時關羽圍樊城。漢水突然暴漲,曹魏軍于禁所領的七軍被洪水淹沒,全軍覆沒,關羽率軍將包圍樊城,並且日夜急攻。首先,徐晃贏關羽的第一個因素是徐晃的兵力多於關羽。當時徐晃手下的士兵多為新兵,其實是難以與關羽領導的軍隊爭鋒的,所以徐晃當時進陽陵坡去駐紮,等待援軍。援軍到了,徐晃才開始進攻。
  • 關羽敗走麥城,這兩人任選一個,都可以救出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北攻樊城,曹仁堅守,不敢出戰,曹操派于禁督七軍救援樊城,遇到秋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于禁被擒,龐德被殺。 隨即,曹操採用司馬懿和蔣濟的建議,勾結孫權,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隨即兵敗。
  • 揭秘關羽怎麼死的,關羽之死的真相
    那麼關羽怎麼死的呢?身為一代名將又為何而死?接下來為你揭秘關羽怎麼死的。1、關羽孫權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 關羽的揚名之戰「水淹七軍」,淹的是哪七軍?究竟淹死多少人?
    此戰中,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打的曹操這批增援部隊全軍覆沒,震驚華夏。不過也有很多人好奇了,關羽水淹七軍,淹的到底是哪七軍呢?究竟淹死了多少人呢,為何就能夠震驚華夏?水淹七軍襄樊之戰是緊接著漢中之戰的又一場大戰,漢中之戰時,劉備於正面擊敗曹操,沉重的打擊的曹操勢力。
  • 關羽為何獨享「威震華夏」之美譽?
    晉劇名家武凌雲飾演的關羽   三國時代,猛將如雲。呂布、張遼、孫策、馬超等,無不戰績彪炳、勇冠四方。論威名、武力、戰績,應該不遜於關羽。那麼,《三國志》為何僅稱關羽「威震華夏」呢?    「威震華夏」的評語,出自關羽的最後一場戰役——北伐襄樊。
  • 精彩「水淹七軍」故事情節
    曹操派曹仁從旱路奪荊州,東吳從水路奪荊州。  劉備知道曹、孫聯合要攻荊州,向孔明求助,孔明說∶「讓關羽起兵先取樊城,敵軍在膽寒之餘,自會瓦解。」於是劉備讓前部司馬費詩為使,攜帶詔命到荊州見關羽。  關羽出城迎接了費詩,關羽對黃忠被封為五虎將之一,有些不快,費詩苦心勸說,關羽才接受了印綬。
  • 【品論三國】關羽VS徐晃,兩位好友曾有過幾次交鋒?
    為後來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嘉靖元年序本第十六卷第一則 "關雲長大戰徐晃")中,關羽稱"徐晃與吾故舊"、徐晃稱".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的追敘舊日交情埋下伏筆。在戲曲和民間傳說中有"閱軍校刀"的故事,講的是曹操操練士兵,關羽和徐晃比武,徐晃佩服關羽的刀法,關羽向徐晃傳授春秋刀法的事情,以此可見徐晃與關羽的交情。
  • 關羽,「威震華夏」,那短促又頂天立地的輝煌
    當日諸葛亮《隆中對》道:「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說穿了:到劉備取下漢中之後,諸葛亮構思的鉗形攻勢,眼看可以開展了。於是:關羽帶領荊州之軍,向宛洛去了,而且打得很成功:把曹仁圍在了樊城,水淹七軍破了于禁,斬了龐德,逼得曹操要遷都了。當時的關羽,正所謂「威震華夏」,這是他個人,也是劉備政權的巔峰時刻。
  • 身為久經沙場的名將,于禁為何會遭關羽水淹七軍?答案一目了然
    關羽「水淹七軍」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篇章。按照小說的描述,當于禁率領七軍兵臨樊城城外後,關羽利用七軍在低洼處紮營的致命缺點,放火將七軍淹沒,生擒了七軍主帥于禁和先鋒龐德,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其聲望也達到了巔峰。那麼,小說中這一精彩篇章是否為歷史的真實呢?這其中又有哪些疑問呢?
  • 【仙商人講故事】長驅直入
    劉備的大將關羽用重兵圍住了襄陽,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陽毗鄰的樊城,處境相當困難。    曹操派大將徐晃率軍去樊城解圍。徐晃老謀善算,暫不將部隊直接開到樊城,而在稍遠之處駐紮下來,然後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與曹仁取得聯繫。  不久,曹操組織的十二路兵馬趕到,與徐晃會合,打算和曹仁內外夾擊關羽。
  • 關羽張郃許諸夏侯淵徐晃,五大猛將圍毆龐德,為何佔不到便宜
    然而就有這樣一個人,面對關羽等人毫無畏懼,甚至可以與之一戰,那就是西涼勇士龐德。而關羽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諸,五大猛將拿不下龐德一人,龐德的實力到底有多強悍?接下來就以演義當中的描述為範本,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先來看一看龐德在演義當中面對這五人的戰績。說起龐德,許多人對他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水淹七軍,關羽擒于禁,斬龐德這一事件當中。
  • 徐晃解圍樊城,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獻城投降——關羽(八)
    話說在徐晃帶領十二營的大軍與關羽對陣之時,曹操派往江東的挑唆孫權偷襲荊州的使者回到了曹操處,帶回來了孫權的密信,說:立即派兵西上襲擊關羽
  •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看到魏國兵制才恍然大悟
    文/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看到魏國兵制才恍然大悟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關羽的水淹于禁七軍,歷來頗受爭議,原因是水淹七軍不是靠實力對決,乃是藉助天時地利而成就的——在漢水暴漲的情況下,關羽派遣水軍,駕駛著大船,將于禁被洪水逼到高地無處可逃的七軍全部俘虜。
  • 當關羽遇到張遼、樂進、于禁與徐晃
    ——之前樂進負責荊州方面,但到合肥後,與張遼、李典等七千人屯合肥。沒升職。——曹仁屯在漢水北的樊,而非漢水南的襄陽。防守重心明顯後撤了。這意味著啥,也不難猜。關羽vs曹仁+于禁。公元218年十月,曹魏的宛城守將侯音反了。曹仁回來討平,繼續鎮著樊城。之後的記載,就很皮裡陽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