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號公司」(ID:yhgs_2018),作者:劉章號,36氪經授權發布。
可能最適合拍新《鹿鼎記》的演員是楊超越。
因為越是經典,越需要超越。
張一山到底行不行?
這是最近社交圈熱議的話題,因為一部評分創年度新低的金庸劇的「熱播」,主演張一山被連番群嘲。
先不管張一山到底行不行,出品新《鹿鼎記》的新麗傳媒恐怕已經先行涼涼了。
閱文集團(00772.HK)2018年「禮聘」新麗傳媒,聘禮155億元。
公告發布次日,港股上市的閱文集團股價重挫17個點,接近2017年上市時的發行價55港元/股。
甚至連同一天發布的半年報利好都沒能鎮得住場子,2018年上半年閱文集團總收入達22.83億元,經營盈利達到5.67億元,同比增長142.2%。
彼時的網文江湖,閱文可以說是「隻手遮天」。
旗下擁有700萬創作者,佔據中國網絡文學作家份額近九成。時任閱文CEO的吳文輝大可居高臨下站在網文的金字塔頂,傲然一聲: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可惜好景不長,今年4月底閱文因與網文作者的合同風波引發「55斷更節」,部分作者出走,同時也使得閱文的人氣開始下滑。
原以為此事過後,閱文在2020年就「渡劫已畢」。
然而並沒有。2018年埋下的「雷」因為一部被群嘲的金庸劇,可能再一次爆發,即使不在今天,也離明天不遠。
新麗傳媒很想出來辯解,自己並不是那顆「雷」,就像新《鹿鼎記》的導演接受採訪說張一山是「當之無愧的演技扛把子」。
《慶餘年》爆火的時候,新麗傳媒可也是受到市場熱捧的「角兒」,自然也是閱文眼中的「小甜甜」。
在2020年半年報中,閱文集團的董事會主席報告裡還專門提到「新麗傳媒播出了《慶餘年》等多部爆款電視劇」,作為推動付費閱讀行業向前發展的佐證。
付費閱讀向前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打造大IP,影視劇改編是最為直接且可以看到預期的常規操作,對標「漫威」的閱文自然也希望在這一賽道冒出點水花。
尋找一個好的拍檔很重要,閱文尋覓良久看上了新麗。
畢竟當初的新麗傳媒還是影視劇製作的頭部公司之一,技能樹也基本點滿,旗下業務除了電視、電影、網劇製作,還涉足了發行、娛樂營銷、藝人經紀等領域。
說起來,此前新麗在影視江湖中也是自立一派的話事人。先後出品過《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火鍋英雄》,而且還是以小博大的行家裡手,小製作卻賺了大票房。
影視劇是一個燒錢的行當,看看新麗傳媒拍新《鹿鼎記》的布景就知道了,棚內拍攝遠多於戶外造景,用行業大V的話說就是「從一個包房轉入另一個包房」,為什麼?省錢啊。
所以2012年新麗傳媒謀划起了上市,準備讓大A股的「韭菜」來接盤,不過由於股權變動夭折。
同時,市面上關於新麗傳媒資金鍊緊張的風聲也一度傳來,甚至被質疑財務造假。
又過了三年,到了2015年12月,新麗傳媒二度闖關IPO,卻被證監會問詢與第二大股東光線傳媒之間是否存在業務競爭、關聯交易等利益衝突情形。
是非題答錯,零分。
二次上市,新麗傳媒再度折戟。
但是新麗傳媒並不甘心,畢竟當年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唐德影視、慈文傳媒都輕鬆過關上市成功,沒道理新麗傳媒不行啊。
2017年6月,新麗傳媒第三次遞交IPO招股書。可是二股東光線傳媒竟然半路撂挑子了,將其持有的27.64%股權,作價33.17億元轉讓給了騰訊,清空離場。
自然,第三次上市再度落空。
但是抱上了「大腿」騰訊。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很快,騰訊的就當起了「中介」起來,將新麗傳媒「介紹」給了控股的閱文集團。
2018年10月,新麗傳媒以不超過155億元的身價「委身」閱文集團,正式被後者收入囊中,從而補上了閱文大IP閉環的一環。
金庸劇向來被視為挽狂瀾於既倒的力作。
然而TVB珠玉在前,翻拍劇集口碑撲街者不勝其數。
2014年陳妍希、陳曉版本的《神鵰俠侶》,其出品方為於正所在的東陽歡娛,因為陳妍希圓潤的造型被稱為「小籠包」版小龍女,令金庸迷大呼失望。
2018年光線傳媒也來蹚渾水,拍攝丁冠森、薛昊婧、丁禹兮主演的《新笑傲江湖》,更是毀劇不遺餘力,將劇情改為東方不敗為女一,與五毒教主藍鳳凰組CP。結果自然是不受觀眾待見,豆瓣評分僅有2.6分,創下金庸劇最低分。
雖然翻拍金庸劇,翻車無數,但是都知道這是大IP,書迷眾多,誰拍都能「紅」,哪怕是黑紅,流量至少有了。
一向主打流量牌的影視劇製作自然明白箇中道理。
新麗傳媒在新《鹿鼎記》之前也是奉獻過很多部優秀作品的製作公司,諸如《白鹿原》這樣的正劇,也有《懸崖》《風箏》這樣的諜戰大戲,還有《慶餘年》這樣的大IP劇。
從過往經驗來看,新麗傳媒的製作團隊不應當會犯下如此低級的失誤,將一部經典的金庸劇翻拍成一部「猴戲」。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個理由,可能就是新麗傳媒太想贏了,以至於忘了拍劇的初心。
新麗傳媒為何如此心急?
還是得回到閱文身上來。
別看2018年以155億元對價賣給了閱文集團讓新麗傳媒血賺,但背後的業績壓力並沒有減輕,反而更重了。
根據收購時達成的業績對賭協議:閱文集團要求新麗傳媒在2018、2019、2020三年期間,每年淨利潤不低於5億元、7億元及9億元,即合計21億。
然而過去的兩年,新麗傳媒都未能如期完成業績對賭。2018年,新麗傳媒淨利潤3.24億元,佔承諾利潤的64.8%;2019年,新麗傳媒淨利潤5.49億元,佔承諾利潤的78.4%。
等到2020年,也就是三年業績對賭的大限之年,新麗傳媒的日子更加不好過。根據閱文集團半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新麗傳媒錄得收入約1.29億元,淨虧損9710萬元。
半年時間,讓新麗傳媒上哪去找2020年承諾的9億元淨利潤?
如果加上上半年的虧損,是接近10億元淨利潤;如果再算上2018、2019年「欠下」的缺口,則又更多了。
作為影視劇製作公司,最大的利潤來源就是爆款劇集,然而新麗傳媒在最近三年的優秀作品卻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從2017年的《妖貓傳》《悟空傳》《羞羞的鐵拳》三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到2018年僅剩下一部劇《如懿傳》,再到2019年唯一爆款《慶餘年》,新麗傳媒能拿到出手的劇已經越來越少。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新麗傳媒要強勢推出新《鹿鼎記》,為的就是搏一把,希望藉助金庸劇大IP之力起死回生,補上欠下的「窟窿」。
如此看來,比起張一山,新麗傳媒倒更像韋小寶,更愛賭,更敢賭。
然而,這一把賭輸了。
張一山毀了韋小寶,也毀了新麗傳媒,更毀了閱文大IP閉環的設想。
預計到新麗傳媒2020年的表現將會低於預期,閱文集團毫不猶豫的表示,將觸發收購協議條款下新麗傳媒管理團隊作為賣方的獲利計酬代價的調減。而有關收購新麗傳媒的商譽及商標權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一定程度也牽累閱文集團整體業績。
中期報告顯示,閱文集團2020年上半年實現總收入32.6億元,同比增長9.7%;同期淨虧損33.1億元,同比下降941.9%,而2019年同期淨利潤則為3.9億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最該討伐張一山的倒不是金庸迷,而是投資者。
不過投資者要討伐的明星太多了,恐怕一時半會還忙不過來。
11月20日在愛優騰播出的《情深緣起》就改編自張愛玲的《半生緣》,也是擁有許多書迷的小說,但是剛剛播出幾集,就群嘲不斷:
顧曼楨魁梧壯實,我估摸著三個祝鴻才才擒得住她;顧曼璐活像獨霸王一方的上海灘大姐蔣欣、劉嘉玲分別飾演原著中的顧氏姐妹,卻由於反差太大令觀眾一時難以接受。
而且此劇的導演比新《鹿鼎記》的導演更大牌,是大名鼎鼎的楊亞洲,可見有時候演員也好,導演也好,都無法保證一定會出一部好片,劇本再好也沒用,金庸、張愛玲的小說都帶不動。
2020,宜讀原著。
聽說,馬思純和彭于晏的《第一爐香》也正在趕來的路上,或許是下一個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