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氣象工作者親歷了這一段《山海情》!

2021-03-01 中國氣象

很多人都不會想到,扶貧劇有一天也會成為「爆款」。

同樣很多人也想不到,在一部劇結局後,會連續掛在「熱搜」上好幾天。

《山海情》做到了。

《山海情》的故事還得從1991年講起。寧夏回族自治區為西海固貧困地區老百姓能吃飽肚子,實施「吊莊移民」政策,把一部分人,從山裡頭搬遷到銀川附近的平原,開荒拓土,發展生產,建設新的家園。

而在故事背後,2001年12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閩寧鎮正式成立,二十多年來,從幹沙灘到金沙灘,氣象工作者積極融入,為閩寧精準脫貧默默貢獻著氣象力量。

「前幾集那滿天的黃沙,讓我覺得身臨其境、歷歷在目。」

寧夏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李福生想起上世紀90年代初,他畢業後被分配到永寧縣氣象局參加工作的日子。

那時候寧夏大風天氣多,賀蘭山下植被稀少,風吹沙石跑可真不是臺詞。

起初,移民們的心裡,都有《山海情》裡大有叔的顧慮:

政府老說未來未來,未來這個好,未來那個好,未來是啥,未來就是還沒有來嘛,啥時候能來,誰又能知道呢?」

隨著第一批移民在這塊土地上艱難創業,挖地坑、住窩棚,蓋房打井、篩土平田,建設引黃灌溉揚水站,戈壁灘開始長出了農作物。

村落拔地而起,各項設施陸續配備到位,閩寧村也升級成為閩寧鎮。

如今的閩寧鎮,良田萬頃,綠化覆蓋率達35%,曾經「胡風怒卷黃如霧」的賀蘭山下荒灘,成了名副其實的「金沙灘」。

1997-2020年時序衛星影像清晰記錄下閩寧鎮從戈壁荒灘到塞上小鎮的變遷。

 

而在這一過程中,氣象部門在閩寧鎮西側賀蘭山建設的2套地面增雨煙爐、1個人工增雨防雹作業點,使該區域人工增雨和防雹能力大幅提升,為閩寧防護林種植建設和綠化建設提供了保障,閩寧鎮周邊的自然環境,也越來越好。

「福建連續三年,每年給咱西海固的扶貧投資一千五百萬,用在重點扶貧上。」

電視劇裡,隨著張主任飯桌上的一番講述,馬得福看到了閩寧村未來。

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扶貧工作安排,閩寧村要儘快開展科技扶貧,發展庭院經濟。陳金山專程來請著名的福建菌草專家——凌一農教授出山,讓出不去打工的人在家種蘑菇。

「要是有了這個東西部合作的政策,那我們玉泉營未來的發展就不得了了,那未來真的來了。」

而現實中,發展菌菇種植哪那麼容易,氣象條件給當地人帶來了不少挑戰。

李福生記得,1999年,移民剛開始發展菌菇種植,就遭受了一場風災。

「得知閩寧村的菇棚被大風掀了頂,我們二話不說騎著自行車,來到距縣氣象局40公裡的閩寧村,詳細調查災害成因和受災情況。」

那時候,移民開發區能接收到天氣信息的只有一部像收音機一樣的天氣警報接收機,而辦公場所離村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的土路,等消息傳到移民的耳朵裡,風沙已過,只剩下遭受損失的老百姓流淚滿面。

「當時,我們心裡很不是滋味,就覺得要是預報預警能再快一些,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就能保住了。」

經過幾年的發展,永寧縣氣象局布設了17個區域自動站,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逐步建立了簡訊、電子屏、大喇叭等氣象預警發布渠道,有效解決了氣象信息發布「最後一公裡」的難題,完善農村防災減災體系。

閩寧精準脫貧氣象服務網實現預警信息靶向發布。

如今,氣象部門將建檔立卡戶、扶貧幹部、扶貧產業相關負責人納入手機簡訊平臺、微信群,針對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及時提供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和生產指導建議。

「我們閩寧鎮,擁有世界釀酒葡萄生長所需的全部優質條件,我們的緯度好、日照時間長、降水量小、日夜溫差大、沙土裡含的礦物質非常豐富、透氣性好。懂酒的人都知道,美酒佳釀,七分靠種,三分靠釀,所以說我們閩寧鎮的葡萄酒,那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山海情》大結局裡,馬得福為賀蘭山東麓打call,向世界推介寧夏的葡萄酒。

如果說凌教授帶領村民種蘑菇,讓他們脫貧致富,閩商老闆建起的葡萄酒莊園更是直接將經濟發展帶了起來。

現實中,氣象部門的「葡萄氣象服務中心+葡萄基地+首席專家」的氣象示範服務,為當地發展葡萄酒產業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每年,寧夏氣象部門都會給釀酒葡萄量身定製年份報告,將這一年的釀酒葡萄生長經歷的陽光雨露進行總結分析,為提升葡萄酒的品牌價值錦上添花。

     

「圍繞閩寧鎮葡萄酒脫貧產業發展需要,2017年,我們組建了寧夏釀酒葡萄氣象服務中心,聯合扶貧企業立蘭酒莊建設了釀酒葡萄氣象野外試驗示範服務基地,租用葡萄氣象野外試驗田200畝。」銀川市氣象服務中心主任郭曉磊說。

2020年9月,釀酒葡萄氣象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開展葡萄採收期氣象服務調研。

釀酒葡萄氣象服務中心會針對釀酒葡萄種植基地產前、產中和產後生產管理需求,精準對接需求;首席農業氣象專家定期進企業開展釀酒葡萄關鍵生長期、病蟲害、防霜、防凍等氣象服務保障工作。「這些都是我們葡萄酒生產的重要保障力量。」寧夏志輝源石酒莊生產部技術負責人毛雪說。

近兩年,寧夏釀酒葡萄氣象服務中心完成了扶貧企業葡萄酒的氣候品質認證,給葡萄酒貼上氣候好產品標籤。

永寧縣氣象局對口幫扶的建檔立卡戶李向紅說:「現在鎮上的葡萄種植基地面向建檔立卡戶招工,一個月工資能拿到2700元,種葡萄讓我們致富的底氣更足了。」

從蒼涼走向美麗,從貧困走向富裕,閩寧鎮從無到有、從窮到富,見證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巨大成就,探索出了易地搬遷扶貧的新路子。

而劇中人物搬離的西海固,也實現了綠色轉身,摘掉「苦瘠甲天下」的稱號,打造出了「天高雲淡、綠水青山」的生態名片。

圖為衛星拍攝的固原市西吉縣。衛星影像來源:天地圖

《山海情》劇末,走出大山的年輕人們又回到故土,過去的土石山松濤陣陣,鳥語花香。


事實上,近十年,西海固地區的生態持續向好,寧夏南部山區降水增加明顯,植被覆蓋度呈上升趨勢。

六盤山地形雲野外科學實驗基地的建設為六盤山區雲水資源開發及生態修復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臺。

目前,當地政府大力發展林草產業。固原市氣象局業務科科長馬國濤就負責著林草氣象服務的對接工作:建林草氣象監測站,開展水熱指標影響下新樹種、新草種的氣候適宜性分析研究,評估區域氣候變化對固原植被覆蓋的影響等。

山川換顏,水土重生,塞上處處是江南的願望,正在實現。

《山海情》的故事已經落下帷幕,而閩寧鎮的故事還在繼續,氣象服務也在繼續。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祝福所有為祖國建設奮鬥的人!

圖片來源:《山海情》影視截圖、新華社思客、中國氣象報寧夏記者站等

相關焦點

  • 《山海情》:無私情誼 山海為證
    「電視劇《山海情》展現了人在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中所具有的能動性,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其創作著力於對人物的塑造。山代表寧夏,海代表福建,正如片名一樣,這是一場福建和寧夏的『戀愛』,兩省區相互協作,共展宏圖,結下深厚情誼,也體現了劇中人物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家鄉的熱愛,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信念。」寧夏演藝集團話劇院副院長李瀚林說。
  •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我們說民族風情、地域風情就是局限在某一個地方獨特的文化和氣象,就稱之為風情,是這個地方獨有的一種民俗。「風尚」就是開風氣之先。「風氣」「風俗」兩相激蕩而後成為「風尚」。風尚就是一個時代文化的最前沿——風俗往往是我們文化恆定的傳承——風尚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文化向前發展的創新的一塊。比如說「這棟建築好時尚啊!」這個「時尚」就是風尚。
  • 我們的「山海情」
    我利用春節假期的時間,觀看了脫貧影視劇《山海情》。     《山海情》這部影視劇以閩寧鎮的發展歷程為創作命題,展現了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的政策背景下,福建和寧夏兩地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描繪出一幅雄厚壯闊的脫貧故事畫卷。劇中鮮明的角色,樸實的方言,真實的情感,獲得廣泛共情。
  • 《山海情》隨感
    3天,追完了《山海情》,很久沒追劇了,身體還真有點兒吃不消,因為又哭又笑的,情感也透支了。網上對於《山海情》是好評如潮,導演和團隊以及過往作品免不了又被拿出來科普一番,作為孔笙導演的老粉絲,我們笑笑,看劇就好。此劇的好,立意、題材、故事、團隊……無一不是恰到好處,多一分則用力過猛失之矯作,少一分則隔靴搔癢流於表面。
  • 《山海情》原型人物現身
    「故事」「鄉土」「生命力」……都是《山海情》的「催淚點」。《山海情》原名《閩寧鎮》,「閩」取自福建,「寧」取自寧夏。劇中的情節不是根據哪一本小說改編的,而是在寧夏西海固發生過的真實故事。在《山海情》中,大學教授凌一農是幫助閩寧村發展菌草和菌菇栽培產業的福建專家。
  • 假如,範閒是氣象工作者! | 《慶餘年》的「氣象腦洞」
    那麼,如果穿越者範閒是一位氣象工作者,在古代,他能做些什麼呢?假如要從收藏有現代科技產物的「神廟」中攜帶一樣東西,在不考慮能源、損耗的情況下,他會帶什麼呢?關於這個腦洞,我們請來了編輯部的幾位小編一起討論:如果不考慮性別、階級等因素,作為一個氣象工作者穿越到古代,在不同的時代可從事的職業還是挺多的。
  • 全民追劇《山海情》的原型人物現身:原來是他們!
    她,就是《山海情》中吳月娟的原型人物。1997年3月,林月嬋第一次來到寧夏。當時,閩寧兩省區既沒有直達火車,也不通航班,她坐著汽車,顛簸了三天才到。在《山海情》中,大學教授凌一農是幫助閩寧村發展菌草和菌菇栽培產業的福建專家。
  • 《山海情》一個真正值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
    最近播放的《山海情》講述的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經歷者才深有體會。在這部劇中有一個讓人十分尊敬的人物,那就是麥苗他爹,一個鄉村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這條路上他才真正稱得上是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 山海情八大美女演員人物排名分別有誰 山海情女演員誰最美
    那麼,山海情八大美女演員排名!山海情女演員誰最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山海情八大美女演員排名!山海情女演員誰最美?1、姚晨  姚晨在《山海情》裡飾演的是一個扶貧女幹部,氣質氣質捏得死死的!能把吳月娟演得這般靜氣又充滿張力,姚晨肯定花了大功夫琢磨角色,越是配角、越是戲份少,要驚爆,越能見表演真功夫。毫無疑問,姚晨沒有掉價,保住了「江湖」席位。
  • 氣象工作者風雪中放氣球,這是什麼梗?
    天氣冷了大家出門前往往都會關注一下天氣情況而在這每天「陰晴冷暖」
  • 年度大戲開播,《山海情》引熱議!
    《山海情》第一幕就埋下一個戲劇衝突:湧泉村一夜之間從政府安排的移民地點玉泉營跑回來七戶人家。大學剛畢業的馬得福被借調到吊莊站幫忙,他的任務就是把村裡的人追回去。跑回來的人七嘴八舌:「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大風三六九,小風天天有。」「把咱這夥人,吊到那去幹啥去了,就是給蚊子改善夥食去了。」順口的方言,生動的表情,這衝突就顯得頗接地氣。
  • 正午新劇《山海情》1月12日接檔《大江大河2》登陸浙江衛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山海情》(原名《閩寧鎮》)即將登陸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作為「美好時代劇獻2·美好犇騰而來」第二部,接檔《大江大河2》從1月12日起每天19:30播出。
  • 演《山海情》面黃肌瘦彎腰駝背,「土」到認不出
    演《山海情》面黃肌瘦彎腰駝背,「土」到認不出近日影后陶紅在自己的短視頻社交帳號上,發布了一則乾飯動態。視頻中陶紅面黃肌瘦,頭髮蒙塵,看起來像是剛從荒郊野外回來的。她身著紫色上衣,灰色褲子,有些土氣的造型和以往的形象大為不同,她的粉絲在留言區紛紛評論,"大姐咋瘦成個這樣"。而在視頻中陶紅也直言,快餓死了,說自己在土裡折騰了一天,把自己餓壞了。
  • 被《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嬌》圈粉了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脫貧攻堅劇《山海情》自上周開播後,不僅保持著較高的收視與熱度,更於1月18日在豆瓣網開出了高達9.2的分數。因國家廣電總局的大力推進,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待播的重大題材劇已有40餘部,並因接地氣、新視角等特點逐漸成為市場寵兒。
  • 《山海情》開播了!郭京飛黃軒雞同鴨講,觀眾卻表示好笑又心酸
    《山海情》開播了 1月12日的時候,由黃軒領銜主演的《山海情》終於開播了!而目前為止已經播出了4集。僅僅只是一個開頭,《山海情》就因為劇情和演技而登上了熱搜,獲得了一致的好評,這幾乎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的一個開局,因為《山海情》的內容和演員陣容都深得人心。
  • 《山海情》是一部可視化的回憶錄
    最近,熱播劇《山海情》火了,有人說《山海情》是一部艱苦奮鬥史,這其中寫滿了「扶貧人」的無私奉獻和「脫貧者」的勤奮勇敢,人物形象不僅立得住,還能深入人心。可是我卻想從另一個角度去說,那就是每一集的劇情發展,都使我回想起自己當年的生活情景。可以說,《山海情》是一部可視化的回憶錄。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在《山海情》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帶有一個「水」字!
  • 從《過春天》到《沉默的真相》《山海情》,26歲的黃堯出道4年3部代表作
    【從《過春天》到《沉默的真相》,再到《山海情》,26歲的黃堯4年3部代表作】 真正的脫貧攻堅劇《山海情》
  • 《山海情》到底好看在哪兒?
    但《山海情》最區別於同行的地方在於,通過故事先行的方式,忠實地描繪了扶貧攻堅的難度,包括扶貧路上的每一個誤區。但在《山海情》中,他們卻很憤怒,很抗拒。當他們到達新的安置點時,發現自己的家還沒有完工,沒有電。他們有59戶人家,但當地電力局拒絕為不到60戶人家供電。
  • 看完《山海情》隨感
    最近一部《山海情到了2010年,「得福哥」再次回到老家工作,想說的重點是這一段。那個時候的老家還是很窮吧,估計還是整個市唯一的貧困鄉了吧?我想這種難,應該是好多種「難」的集合吧,一種是類似於在為村民通電,差一戶就是通不上的情況下,一遍遍去供電所軟磨硬泡,又不敢和普通人一樣著急罵人,這是辦不成事兒的難。怎麼辦,只能忍著呀!聽說,我們鄉的「得福哥」為了跑修路款,也同樣有在省城的一些部門的門口蹲守,難倒一定程度也會流淚的艱難經歷。每一個基層工作者特別是扶貧幹部都太難了。
  • 《山海情》出品方正午陽光定下的「潛規則」,原來是因為劉燁
    《山海情》出品方正午陽光定下的「潛規則」,原來是因為劉燁繼《大江大河2》之後播出,開年大戲《山海情》讓正午陽光打了一個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