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初五迎財神:熱鬧勝過初一,買條鯉魚送元寶

2021-01-18 澎湃新聞
初四初五迎財神:熱鬧勝過初一,買條鯉魚送元寶

仲富蘭/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

2017-01-30 19:26 來源:澎湃新聞

在上海舊俗中,相傳在正月初四這一天財神要下界巡視,因此正月初四有「財神出巡」活動,即抬著財神塑像沿街出巡。

上海的「財神出巡」活動在清代已經初具規模,又以上海城隍廟最為熱鬧。當時《申報》報導:「正月初四日,上海城隍廟前財神出會。此財神白面黑鬢紅袍,即財帛司也,而俗談以為即五路財神,不知五路則五神,此一神,非五路也。神高六七尺,坐顯轎,執事鹹備。初四夜財神出會,此風他處所無」。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隨著日軍侵佔上海,上海的「財神出巡」活動因而停止,從此未再恢復。

正月初五為「財神日」,為儘早迎接財神,舊時民眾一般於正月初四夜間即在家祭拜財神、燃放爆竹等,也有到城隍廟等寺廟叩拜、燒香。20世紀90年代以來,正月初四到寺廟迎財神的民眾越來越多。

據文獻記載:「是以上海每至元月四日之夜,通宵達旦,終夜不眠,爆竹之聲,不絕於耳,蓋無不欲財神之光臨也」。《老上海》又載:「五日迎接財神於初四晚舉行之」。為了順應信眾祭拜財神的需要,自2001年起,上海城隍廟於正月初四夜舉行隆重的接財神儀式。21時左右開始讓香客進入,23時進行迎接財神的法會儀式。儀式持續40分鐘左右。

民國年間,上海流行的一首《新年十日歌》這樣唱道: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財神,處處放吉鞭,五路正神當中坐,招財利市分兩邊,斤頭蠟燭煌煌亮,齊供羊頭元寶魚,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辦至矣,嗚乎,哪有千萬財神爺,分身到你店堂裡。

正月初五是「財神日」,俗稱「五路財神日」。對於「五路財神」,民間流傳著多種不同版本,一般認為有「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幹、範蠡,「武財神」關羽,「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準財神」劉海蟾。

按照老上海習俗,為迎財神,各店家在客堂正中掛上五張財神爺的神祇像,在店門兩側懸掛貼有店名的紙燈籠。供桌上圍上繡花的紅綢桌圍,桌上或供三牲,或供五牲(除豬、雞、魚外,再加上羊肉、牛肉);或用粉制元寶,叫「糖元寶」,以討「招財進寶」之意。迎財神時,掌柜就率領全店店員向財神像行三叩禮,然後走到街頭放鞭炮,在鞭炮聲中,各商店紛紛把店門打開,歡迎顧客進門。這時,店中夥計有的搖算盤,有的敲秤盤表示歡迎,響聲一片。

財神統「財」,人人有關,尤商家開業為財,故他們的慶祝最為起勁。上海早就是東南繁華的大商邑,商肆隨處可見,初五慶祝之特別鬧猛也就可想而知了。爆竹此起彼伏,闔城轟響,聲震百裡,且連續不斷,其聲、勢之烈竟過於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連不住聲,財神忙煞共爭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忽聞吉語聽來切,元寶一雙金鯉魚。」上海傳統民俗中,為迎接財神,用極活潑的鮮鯉魚作為元寶魚是不可缺少的。鯉魚諧音「利餘」,正如「最是痴心供祭品,鯉魚恰近利餘音」。因此,在老上海,初五前一天,就有人擔魚在街巷叫賣,稱為「送元寶」。

新中國成立之初,接財神作為一項鋪張浪費的迷信活動遭禁止,1970年代末逐漸恢復,1990年代後,隨著上海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文化事業的全面推進,許多著名的宗教活動場所相繼恢復開放,上海市民對財神的信仰恢復到1949年以前的水平。

民國年間,上海流行的一首《新年十日歌》這樣唱道:年初五,夥友要吃開張酒,酒酣快猜拳,五對八馬不離口。有個朋友聊下去,有個朋友要分手,來來去去各自忙,來者心歡喜,去者心悲傷。勸君莫悲傷,以後須要巴巴結結爭個好面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春節民俗,迎財神,老上海故事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南塘老街初五「迎財神」挨家挨戶送「元寶」(圖)
    )一大早,南塘老街關聖殿門口,鑼鼓聲聲、金獅舞動,這是一年一度的迎財神日。  老寧波人都知道,從年初一到年初四,除茶坊、酒肆、雜貨店等俗稱「長生店」的商號照常開業外,一般都要到年初五接過財神,才開門營業。因此這一天被稱為「財神日」,也叫「五穀財神日」。  上午8點半許,記者來到了關聖殿門口「尋熱鬧」,「祭財神」儀式正式開始。關公被奉為民間的「武財神」,初五敬奉這位誠信忠義的財神爺,寓意來年福報圓滿,財富圓滿。
  • 大年初四,扔掉窮接財神,呆在家迎灶神
    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一、扔窮從初一到初三,家家戶戶每天不是走親訪友就是人來客往,難免有剩飯剩菜。到了初四,全家人要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飯後全家一起進行室內大掃除並將垃圾扔到院中,意為"扔窮"。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夥計,分發紅包。
  • 搶紅包摸元寶 臺灣初四迎財神
    搶紅包摸元寶 臺灣初四迎財神   臺灣大年初四迎財神,中南部的有不少廟宇都舉行了應景的儀式,發紅包、發錢母,讓信眾沾喜氣添財運。  廈門衛視駐臺記者 蘇暢:過春節,兩岸民眾都有迎接財神的習俗,在大陸,我們是選擇大年初二這一天來迎接財神爺,而在臺灣的習俗中,則是在今天大年初四,來迎財神。
  • 初五「迎財神」 「財神爺」上街送「金元寶」
    2014年2月4日,在杭州清河坊商業街區,「財神爺」向沿街的商戶送上「金元寶」和「支票」。當日是農曆正月初五,杭州清河坊商業街區舉行開市迎財神活動,一幫由藝術團演員扮演的「財神爺」與「福祿壽喜」等幾路「神仙」,為街區商戶和遊客送上「金元寶」、「金條」和「支票」,一派熱鬧景象。
  • 初四 「接神日」,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初四「接神日」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準備迎神在有些地方,說不定還能看到村民們抬著各路神仙的雕像「嘿呦嘿呦
  • 賀旺年年俗七日譚⑦ | 元寶滾進不滾出……迎財神的正確姿勢,聽聽...
    過了初一之後,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年俗,但最為講究的,是正月初五的迎財神、接財神。   元寶滾進不滾出  不動針線不掃地  過去南京人接財神的時間,一般是初五,大家都要搶著把財神迎回家,頭一天晚上,也就是初四夜裡就要放鞭炮,誰家放得響,財神就會到誰家。
  • 初五迎財神!可是你連財神有哪些都不知道?做好這些趕走一年窮運!
    一手拿元寶,一手拿劍,民間盛傳:"賜福鎮宅,唯尊鍾馗;拜請鍾馗,中榜奪魁;供奉鍾馗,驅邪祛惡,護福積財,添祿增壽"。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 迎財神與送窮鬼
    舊時嘉禾一帶,不管集鎮鄉村,每年農曆正月初四晚上至翌日凌晨,有接路頭迎財神習俗。
  • 初五迎財神!做對這幾件事,趕走一年窮運!
    人們在這天挺忙的,要迎財神、開市、「趕五窮」。按老講究,一早鞭炮要霹靂巴拉響不停,家裡頭呢人人打掃衛生,寓意把窮氣掃地出門,驅邪、避災、祈福。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送窮!接財神!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 王者榮耀迎財神習俗是哪天 迎財神習俗對應日期
    王者榮耀迎財神習俗是哪天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迎財神習俗對應日期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迎財神習俗對應日期是哪天?
  • 2020年正月初五接財神,大年初五迎財神祝福語
    3春節初五,五路財神來運財,東南西北中,財運聚你家。祝你住在黃金屋,遍種搖錢樹,盛放幸福花,結滿富貴果,處處都是聚寶盤,條條大路通財路!4財神到,恭喜發財笑開顏,福到運到財氣到,財運亨通從此有,敬過財神福滿倉,喜從天降好運來,財源滾滾樂開懷,今年定會發大財!
  • 正月初一迎財神!
    ,不過正月初一也是極佳的迎財神的時間。2017年丁酉雞年的正月初一是(新曆2017年1月28日)乙卯日,今日財神方位在東北方,故2017迎接財神或祭拜財神應當朝向財神方位(東北方)。     所以2017年雞年春節正月初一的「寅時」、「卯時」、「巳時」、「申時」、「亥時」,是家宅、公司和店鋪開門迎接財神的最佳時間,祭拜財神也宜在這些時辰進行。
  • 2020大年初五迎財神祝福語精選,正月初五迎財神發朋友圈的祝福語
    財神下凡來報到,層層好運將你繞。你已被堵得無路可逃,只得眼睜睜地看著:財運滾滾來,薪水漲得高,枕頭墊鈔票,不笑也得笑!正月初五財神日,祝你好運一路俏!正月初五財神日,我送你:一根金條樂逍遙,兩個元寶哈哈笑,三枚鑽石前途照,四顆瑪瑙無煩惱,五串珍珠身體好。祝財神日財源滾滾,大吉大利!
  • 大年初四,扔掉窮接財神,乖乖呆在家迎灶神,願新年安康!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內容,今天是2019年1月28日,農曆新年初四,在這裡先祝福大家三陽開泰,四季發財!農曆正月初四,是迎接財神灶神的日子,也希望這一年能夠安康幸福!在古代的傳說中,農曆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中的「羊日」,而且我們常說的三陽開泰,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徵!
  • 正月初五,接財神嘍~我接到了!你接對了嗎?
    正月初五,大家一起接財神,第一時間把財神帶回家!正月初五迎財神,恭祝您財源廣進,富貴滿堂!所以人們就在正月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馬上回去。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迎接財神的到來。另外,在許多地方,除夕夜是要請祖宗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 吳地風俗- 正月初五接路頭...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也是最典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民俗節日。節日喜慶氣氛濃烈,前後要持續一個月。整個春節從陰曆十二月二十三送灶神開始,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結束,前前後後會出現多個高潮。然而,蘇州地區鞭炮放得最多的並不是大年夜,而是正月初五。從初四夜裡到初五凌晨,整夜的炮仗年年要勝過大年夜,鞭炮聲一家比一家放得響。誤將路神當財神正月初五一大早人們都搶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
  • 2021迎財神的正確打開方式
    子時寅時卯時每年的臘月24日送神日,包括財神在內的諸神返回天庭過年,並向玉皇大帝賀拜年,初一凌晨眾神下屆人間。初一凌晨吉時需要在家中的神位前接財神,或是吉方設壇拜請接財神。燒香用品:主要就是香燭、紙錢,以及元寶等燒香用品。  疏文:接財神用到的疏文,各個方面都要保證規範性,不要隨便湊合。可以花點錢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否則可能會冒犯到財神,給自身的財運帶來巨大的打擊。
  • 正月初五接財神,這樣做最吉利!
    「破五」這一民俗時至今日,就演化成「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初五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圖吉利,人們以各種方式迎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大年初五零時零分,人們就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
  • 正月初一到十五老輩子人都在幹什麼你知道嗎?
    ♡年初一賀新歲、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赤口日。年初四接財神、 年初五破五、 年初六送窮出門 。年初七慶人日 、 年初八不回家 、 年初九九皇誕 。年初十打春去 、初十一請子婿 、 初十二點新燈、初十三上燈日、 初十四接灶神 、初十五看花燈。年初一賀新歲。大年初一是農曆新一年的開始,大家辭舊迎新,都漲了一歲。
  • 破五迎財神!原來年初五還藏著這麼多的故事!
    年初五啦!年初五啦!年初五啦!春節期間又一個重磅的日子——迎財神的日子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