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影視行業:6家上市公司已賣身,2家面臨退市風險,16家虧損

2021-01-09 騰訊網

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影視行業是雪上加霜的一年,本來就還沒從資本寒冬裡爬起來,又遇上新冠疫情,雙重打擊下,很多公司真的垮掉了。

中小微公司並沒有對外披露財務狀況的義務,如今過得再怎麼慘,也無法知其詳細。所以我們只能把研究對象聚焦到上市公司,這約20家頭部公司,代表了行業內最強的生產力,它們都不好過,那些成千上萬個中小微公司的近況可想而知了。

就上市公司來看,資金鍊危機疊加業績虧損,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更艱難的,因為活不下去或被迫還債,已經賣身易主。還有最悲劇的,曾經苦苦奮鬥上市,一時風光無限,如今觸及政策紅線,不得不面臨退市風險。

·退市——

整個影視行業總共約20家上市公司,2019年已經退市了一家,叫DMG印紀傳媒,曾因參與出品《鋼鐵俠3》《環形使者》而名噪一時。今年,可能繼續退市幾家,其中風險最大的是長城影視和當代東方。另外,中南文化、鼎龍文化、歡瑞世紀、北京文化等也面臨危機。

梳理退市前,我們先了解一下A股的退市規則。原先,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要退市,在經營方面,得連續虧損三年以上。在虧損的第二年被*ST,也即退市風險警示,俗稱「戴帽」。虧損的第三年先暫停上市,停牌後第一個半年如果扭虧為盈,可以申請恢復上市,如果還繼續虧損,才執行退市程序。創業板是連虧三年直接退市。

2020年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在這個最新的「新規」裡,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被取消,且變更為一年觸及財務類標準即*ST,連續兩年觸發財務類標準即終止上市。取消原來單一淨利潤和營收指標,新增組合指標,即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

新規生效實施前未被暫停上市的,財務類退市指標以2020年年報作為首個起算年度進行規則適用。

退市新規更嚴了,但同時也讓有些公司喘了一口氣,甚至可以說是「絕處逢生」。

比如創業板上市的華誼兄弟,2018年、2019年已經連續虧損兩年,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3.26億元,2020全年虧損的概率很大,如果按照舊規,連續三年虧損即退市,華誼2020年的業績壓力就非常大,這可能也是它疫情後趕著上映《八佰》的原因。但是新規實施後,即使2020年淨利潤虧損,但如果營收高於1億元(華誼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1億元),仍然安全。即使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2021年還有一年扭虧為盈的機會。

但對其他營收跟不上的公司來說,風險依然很大。從前三季度財報來看,歡瑞世紀、北京文化、長城影視三家公司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如果2020年報也是這樣的結果,就會被*ST,如果2021年報還是這樣,就會被退市。

另外,還有「1元退市」的交易類指標,即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人民幣1元,就會被退市。此前被退市的印紀傳媒就是觸發了此指標。長城影視的股價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低於1元。當代東方的股價為1.20元,已經往1元靠近。

新文化的股價為2.85元、鼎龍文化的股價為2.58元,歡瑞世紀的股價為2.22元,文投控股的股價為2.04元,中南文化的股價為1.88元,都是低於3元的超低價股,在註冊制大背景下,如果不能用業績證明實力,被加速拋棄的可能性很大。

總結來看,長城影視很可能今年就會觸發交易類指標被退市,當代東方同時面臨「1元退市」風險及被*ST的風險。中南文化、歡瑞世紀、北京文化面臨被*ST的風險。

其他公司如文投控股、新文化、金逸影視、幸福藍海、唐德影視、上海電影,2020前三季度淨利潤都是虧損的,且營收都不高,只是在1億元的紅線之上,全沒超過3億元。華錄百納淨利是正的,但營收低於1億元。

·賣身——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不少影視公司,雖然殼還在,但「主子」早就不是原來的主子,甚至有些核心創作團隊都已經離散。這就需要重新評估,因為影視行業是一個創意性行業,最核心的資產除了影視版權,還有管理人及創作團隊本身。

在過去困難的兩三年裡,已經有六家上市公司易主,有的是民資接盤國資,有的是國資接盤民資,有的是民資接盤民資,還有的是破產被拍賣。但不管是誰接盤,當下看,都是暫時砸在手裡了。除非,已確認現在就是底部,未來能反轉走好。

美的集團少帥接盤華錄百納

早在2018年,影視行業剛掉頭向下的時候,原央企背景的華錄百納就完成了賣身。

華錄百納是電視劇領域的老牌公司,出品過《漢武大帝》《媳婦的美好時代》《王貴與安娜》、《雙面膠》、《紅樓夢》(新版)、《黎明之前》等電視劇。

華錄百納原控股股東是華錄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下屬央企中國華錄集團的子公司。2018年,華錄百納試水「混改」,轉手給民企,接盤方是美的集團的少帥何劍鋒。截止目前,何劍鋒實控的盈峰控股集團持有華錄百納17.61%股份,為控股股東,何劍鋒個人持有5%股份。華錄資本控股退為第二大股東,持有7.90%股份。

何劍鋒當時接盤17.55%股份,約1.43億股,單價12.63元/股,合計約20億元。如今,華錄百納股價為4.48元,總市值約41億元,處於歷史底部。這筆交易,國資委是及時止損,何劍鋒是被深套。

在經營方面,華錄百納2018年巨虧34.17億元(包括商譽減值),2019年盈利1.14億元,2020前三季度盈利3500萬元,只能說還勉強活著。

慈文傳媒「賣身」江西省國資

另一家電視劇大戶慈文傳媒的易主發生在2019年。在股價一路下跌,高質押頻頻觸及平倉線的壓力下,原實控人馬中駿選擇了賣掉公司解燃眉之急,轉讓了15.05%股份給江西省出版集團全資子公司華章天地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為新的實控人。

截止目前,華章投資持有慈文傳媒20.05%股份,馬中駿持有9.24%股份,退為第二大股東。

當時15.05%股份(7148萬股)的轉讓單價是13元/股,總價約9.29億元。現慈文傳媒的股價是5.86億元,總市值27.83億元。華章投資被深套。

新文化易主金融界人士

上海電視劇大戶新文化的易主同樣是因為資金壓力。

在2019年7月,為了緩壓,新文化轉讓了6.89%的股份給張賽美控制的拾分自然(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使其成為第二大股東。

之後,新文化擬以定增方式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不超過1.3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6億元。張賽美實控的三家公司全部認購。如果認購完成,這三家公司將持有新文化12.93%的股份,加上此前拾分自然的持股,張賽美控制的四家公司將合計持有新文化19.82%股份。

但定增至今沒有落實。

在這漫長的等待中間,新文化再次向拾分自然轉讓股權,並且委託表決權。在此次股權轉讓後,拾分自然持有新文化的股權比例升至8.88%,擁有新文化17.38%的表決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楊震華變更為張賽美。楊震華的持股降為5.02%,位列第二大股東。

張賽美是金融界人士,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此後在海通證券投資銀行部、併購及資本市場部、投資銀行管理部、戰略規劃部等任管理職位,並擔任過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海通創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新文化曾出品過《龍鳳奇緣》《天涯歌女》《兄弟門》《紅玫瑰黑玫瑰》《大唐雙龍傳之長生訣》《潛伏在黎明之前》《亮劍之雷霆戰將》等劇。前幾年因入股周星馳的公司,參與投資了《美人魚》,在電影圈博了不少關注度。去年,又因搭上了李佳琦所在的公司美腕(上海)網絡科技公司,為其提供客戶及整合營銷方案,在資本圈火了一陣。

但這些都沒有實打實的體現在業績上。2019年,新文化虧損9.48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1.75億元。目前股價2.85元,總市值只剩下23億元。

浙江廣電成唐德影視實控人

曾因擁有趙薇、範冰冰這樣的明星股東,在資本市場上風光無限的唐德影視,也在影視行業下行的這幾年扛不住了,由於資金壓力大,實控人吳宏亮不得不在去年轉讓公司求生存。

接盤方是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實控的浙江易通和東陽市財政局實控的東陽聚文。唐德影視通過轉讓以及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最終要讓浙江易通獲得29.90%股份,以及41.19%的表決權,成為新的控股股東。讓東陽聚文獲得9%股份。而吳宏亮的持股比例降為12.82%。

交易已經獲得批覆,轉讓的股份完成了過戶,浙江廣電已經成為唐德影視的實控人。接下來,就是走流程,等定增落地,兌現更多的股份。

唐德影視從2018年開始業績虧損,2018年淨利潤為-9.27億元,2019年淨利潤為-1.07億元,2020前三季度淨利潤為-8370萬元。資產合計19.67億元,負債合計19.16億元,所有者權益僅5135萬元。

原實控人吳宏亮的股份全部處於質押狀態中。

公司股價跌到了接近歷史新低,目前為5.92元,總市值24.80億元。

驊威文化、中南文化也已易主

另外,前文提到的鼎龍文化,其前身是驊威文化,後被杭州鼎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入主,實控人變更後,更名成了鼎龍文化。

中南文化原控股股東是中南集團,因其破產,股份被司法拍賣,江陰澄邦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有限合夥)接手。澄邦企管的控股股東為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因此,江陰高新區管委會成為*ST中南實際控制人。

·虧損——

最後我們再看看整個影視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

轉折是從2018年開始的。2016年、2017年,20家影視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合計分別為86.55億元、87.17億元,2018年變為-68.12億元,2019年變為-154.18億元,這雖然也有巨額商譽減值的影響,俗稱「財務洗澡」,但主營業務虧損也是實打實的。

2020年前三季度,20家影視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合計為-58.87億元,這其中沒有水分,全是虧出來的。20家公司中,除了4家微盈利,其餘16家是虧損的。其中,盈利最多的是華策影視,淨利潤為2億元。虧損最多的是萬達電影,淨利潤為-20.15億元。

唯一一家在這幾年裡沒有虧損過的公司是光線傳媒。

在2020金雞影展期間舉辦的中國電影投資大會高峰論壇上,光線總裁王長田感嘆影視行業這兩年真的很難過,很多影片沒有錢去投了,很多電影公司也沒有人去投了。他覺得原因是影視行業之前對資本太不好了,導致整個行業遇到了資本危機。影視行業的人應該吸取教訓,建立一種觀念,就是感謝資本和善待資本,要懂得給資本以信用和增值,要想著從市場上賺錢,而不是想著賺資本的錢。

相關焦點

  • 舉步維艱的影視行業:16家虧損,6家賣身,2家面臨退市風險
    就上市公司而言,資金鍊危機與業績虧損疊加已成為普遍現象。更難的是,因為活不下去或者被迫還債,他們出賣了自己,轉手了。還有最悲慘的,曾經掙扎著要上市,但現在觸及到政策的紅線,不得不面對退市的風險退市——整個影視行業總共約20家上市公司,2019年已經退市了一家,叫DMG印紀傳媒,以參與製作《鋼鐵俠3》 《環形使者》而聞名。
  • 抱上騰訊大腿單日股價暴漲20% 唐德影視為企鵝影視定製3.6億古裝劇
    2月7日晚,唐德影視發布「重大合同」公告,唐德影視就一部古代傳奇題材影視劇集與上海騰訊企鵝影視籤署了《影視劇集定製合同》,企鵝影視作為劇集的投資方和出品方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來了:10大要點,除了ST,還有55家公司存風險
    七,對於股票已暫停上市的公司,在2020年年報披露後,仍按照此前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判斷其股票是否符合恢復上市條件或觸及終止上市標準,並按照規則規定的程序實施恢復上市、終止上市;對於股票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司,在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前,其股票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
  • A股退市拉響警報,78家公司或被×ST
    截至4月20日,A股累計有1431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年報,其中已有56家公司表示在2019年出現虧損,佔比3.91%。與此同時,退市風險股也進入了關鍵階段,唱著「就當是一場夢」A股吊車尾們終於要「醒了還是很感動」了。
  • 影視「打工人」:15家公司前三季均虧損
    近期,20家上市影視公司第三季度財報披露完畢。前三季虧損的影視公司多達15家,其中萬達電影虧損高達20.15億位居首位,主打電視劇業務的華策影視則盈利2.03億元。第四季度和賀歲檔不僅是各公司業績翻盤的最後希望,同時也關係多家影視公司的前途命運,如若連續兩年虧損,萬達電影就將會「被ST」,而華誼兄弟也面臨著將被退市的風險。
  • 面臨戴帽或退市風險 多家上市公司業績不夠賣房來湊
    文章稱:年末突擊交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保殼交易,通過資產交易、調整會計處理等方式試圖避免退市。以保殼為目的的交易,主要是試圖「量身定製」,規避諸如淨資產為負、淨利潤連續虧損、營業收入不足1000萬元等退市風險情形。具體形式有通過土地、房產、股權等各類資產出售實現處置收益,購買子公司增加並表資產或利潤,以資產投資入股確認重估收益,以及通過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調節利潤等。
  • 必勝客也撐不住了,300家店將永久關閉,900家店面臨「賣身」
    餐飲行業「關店潮」正在全球上演。 短短的一個月間,繼吉野家、星巴克和麥當勞宣布了關店消息,全球知名披薩品牌必勝客也未能倖免,報導稱,多達300家美國必勝客門店即將永久關閉,900多家門店將陷入「賣身」境地。 相比之下,必勝客在中國市場則幸運得多。
  • 4家豬企躋身營收TOP10,萬達電影現身虧損隊伍
    就歸母淨利潤而言,37家企業在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了盈利,佔比86.05%;6家實現虧損,佔比為13.95%,且虧損幅度動輒以千萬級論。截至2020年10月16日,已有部分企業預計將會出現高達數億元、十數億元的巨額虧損。  根據各公司披露的預告淨利潤,最多將有122家企業虧損達到億元級(預告淨利潤下限),最多16家企業虧損超十億元(預告淨利潤下限)。
  • 退市新規下的影視行業:華誼命好 歡瑞、北京文化遭重
    新浪財經訊 12月15日,影視行業盤面走出了分化行情,萬達電影(002739,股吧)、華誼兄弟(300027,股吧)開盤一度直奔漲停,而北京文化(000802,股吧)、歡瑞世紀(000892,股吧)(維權)分別收跌1.06%、5.23%,本就不富裕的股價雪上加霜。今天「冰火兩重天」的行情,或許與12月14日晚間新公開的退市新規有關。
  • 萬達華誼金逸都虧損!6600多家影視機構倒閉,今年電影業太難了
    貓眼調研顯示,國家電影局下發低風險地區影院復工通知後,90%的受訪者願意回到影院。觀眾對電影院的熱情似乎更為高漲了,有網友直呼「我要報復性消費!每天看一部!」 據貓眼數據,全國低風險地區影院復工前三天票房超1300萬元,復工首周全國超5000家影院恢復營業,復工率超43%,累計票房突破1.08億元。
  • 退市新規增多條「紅線」 7家房企將臨「生死劫」
    根據wind數據統計,以2019年年報為標準,觸級「紅線」的企業達51家,其中29家是ST股,22家非ST股,營收最低的是唐德影視,其2019年營業收入-1.15億元,同比下降130.9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88.49%。那麼新規之下,A股是否會出現退市潮,對市場和投資者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 退市新規下的影視行業:華誼命好 歡瑞、北京文化遭重創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12月15日,影視行業盤面走出了分化行情,萬達電影、華誼兄弟開盤一度直奔漲停,而北京文化、歡瑞世紀分別收跌1.06%、5.23%,本就不富裕的股價雪上加霜。今天「冰火兩重天」的行情,或許與12月14日晚間新公開的退市新規有關。
  • 虧損、停擺、股價下跌……24家影視公司發布半年報
    2020年9月9日刊|總第2574期 資本市場早已有了準備,2020年上半年影視行業各大公司的總體基調是虧損與下滑,即便偶爾出現幾個「開掛」選手,也改變不了行業整體慘澹的事實。
  • 中國股市30年,第一股飛樂音響面臨退市風險
    2018年淨利潤巨虧32.95億元,2019年預虧15.74億元,兩年淨利潤連續為負值,且2019年末的淨資產可能為負,根據上交所規定,飛樂音響股票在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後將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營業,國內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誕生至今,已發展成1640隻股票、總市值達32.28萬億元的市場,而作為老八股之一、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上海飛樂音響卻在上市而立之年迎來退市大考,讓市場格外關注。
  • 24家影視傳媒公司發布「最難」半年報 19家淨虧損 救命錢來自線上
    實現盈利的5家公司為光線傳媒、華策影視、捷成股份、視覺中國、*ST鼎龍,其中華策影視、捷成股份上半年淨利超1億元。相比之下,2019年上半年,這24家傳媒公司中僅8家淨利為虧損,其餘16家均實現盈利。每經記者注意到,對於今年營收下降、淨利虧損,多家公司均在財報中提及疫情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電視劇公司、網際網路視頻平臺,今年上半年,電影公司和院線公司受衝擊更為明顯。
  • 20年輝煌,如今面臨退市預警,拉夏貝爾和她的冒險家
    1998年邢加興創立的拉夏貝爾,在2017年擁有9448家門店,成為中國女裝第一股。然而到了2019年拉夏貝爾當年關店4391家,虧損達20.52億元。今年(2020年)7月1日起,拉夏貝爾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拉夏」。
  • 退市新規下哪些公司有被「ST」的風險?
    三季報顯示,吉艾科技2020年1-9月營業收入虧損1006萬元(因特殊原因),扣非後淨利潤虧損4.46億元。而公司進一步預計2020年全年業績為虧損。若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的事實,導致公司已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財務指標實際已觸及退市風險警示情形的,則在公司披露行政處罰決定書後對公司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在此之後披露的首份年度報告如顯示公司觸及強制退市財務類指標的
  • 美女董事長「跑路」,大股東瘋狂套現44億,這家上市公司面臨退市
    又一家上市公司面臨退市!繼中弘股份和*ST雛鷹以及*ST華信這三家「面值」退市,今年的第四家已經出現了。印記傳媒已經連續18個交易日面值低於一元,目前股價0.61,無力回天,根據深交所規定,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就面臨退市。
  • 虧損40億的華誼兄弟否認調節利潤 多家影視公司商譽大幅減值
    原標題:虧損40億的華誼兄弟否認調節利潤,多家影視公司商譽大幅減值   近日,部分影視傳媒類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
  • 燦星文化IPO被否,影視公司上市還是「老大難」?
    據IPO日報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4日,在證監會行業分類的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製作業中,已有25家上市公司正式發布了2020年度業績預報。其中,20家上市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為虧損狀態,數量佔比達到80%。且虧損最多的上市公司萬達電影虧損近70億元,但盈利最多的上市公司華數傳媒盈利還不到10億元,差異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