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巡禮:中國智慧彰顯澎湃力量

2020-11-17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中國智慧」彰顯澎湃力量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巡禮

ARJ21飛機

長江三峽大壩

「新海旭」

飛騰晶片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10日在京召開。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油氣開採、交通運輸、土木建築、生態環保等覆蓋國計民生發展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了集中展示和表彰。從大國重器到偉大工程,從基礎研究的成果湧現到高新技術的產業突破,科技創新的豐富成果彰顯了「中國智慧」的澎湃力量。

 大國重器

造島神器「天鯨」入海 國產客機高原入雲

 代表項目

● 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

● ARJ21噴氣支線客機工程

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是海洋資源開發、航道港口建設等重大任務和工程的「國之重器」。從疏浚航道、吹填造陸到碼頭建設……在工程建設領域,疏浚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2000年之前,我國的大型挖泥船主要依靠國外進口,相關核心技術長期被西方國家壟斷和封鎖。為此,以上海交通大學為首的科研團隊聯合各方力量,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攻克了挖掘破碎、可靠定位、遠距輸送、總裝集成等設計製造「卡脖子」問題,在「挖得快」「定得穩」「排得遠」「系列化」等關鍵技術上收穫了諸多創新成果。

2004年,大型絞吸挖泥船「航絞2001」開啟了中國自主設計建造大型絞吸挖泥船的序幕;2006年建成的「天獅號」,標誌著中國掌握了鋼樁定位核心技術;2010年建成的「天鯨號」,成為當時亞洲第一的超大型自航絞吸挖泥船;2019年啟航並開赴遠海進行「一帶一路」港口建設的「新海旭」,標準疏浚能力達每小時6500立方米,標誌著中國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聲名遠揚的「填海神器」到助力「一帶一路」的疏浚旗艦——如今,中國年疏浚量已超過16億立方米,疏浚能力躍居世界第一,是少數幾個能夠自主開展大規模吹填造陸和航道疏浚工程的國家之一。

噴氣客機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皇冠」,對科技和產業帶動效應極大。中國是航空運輸大國,噴氣客機卻長期依賴進口。研製大飛機,是國人的夢想,也是創新型國家的標誌工程。

ARJ21是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自主集成並投入商業運營的噴氣客機;第一次走完了國產噴氣客機研製、取證、運營的全過程,構建了民機全壽命周期技術體系,突破安全性、高原經濟性、駕駛艙工效、全系統集成等技術難題,是民用大飛機項目的探路者,為後續C919飛機的研製奠定了基礎。

ARJ21飛機的多項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全機災難事件概率優於國際同類飛機1個數量級;在典型高原機場,ARJ21可以滿客運營,能夠適應我國西部和北部地區機場起降條件和複雜航路越障要求,而國外同類飛機需減客50%以上……

如今,ARJ21飛機各項性能指標不斷優化,航班量、航班正常率、航班收益水平等指標持續提升。2019年10月,ARJ21飛機首條國際航線開通;到2021年,預計將有超百架ARJ21飛機交付給航空公司。未來,ARJ21有望成為我國航空的主力機型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名片。

偉大工程

三峽工程保長江安瀾 中東採油促「一帶一路」

代表項目

● 長江三峽樞紐工程

● 中東巨厚複雜碳酸鹽巖油藏億噸級產能工程及高效開發

三峽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工程。自蓄水以來,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補水、生態等巨大綜合效益全面充分發揮,有力推動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在建設之初並無成熟技術可利用,必須進行自主創新、克難攻堅。從構想、勘測、規劃、論證、設計、施工到運行,經過了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上萬名科技人員參與了三峽工程的科技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樞紐總體布置和樞紐工程、巨型水輪發電機組國產化、工程運行和生態保護、工程管理等方面解決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

力保長江安瀾——三峽工程建成以來,兩次經受了比1998年更大的洪峰考驗,保障了長江中下遊1500萬人口、2300萬畝良田的安全。發展「綠色動力」——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位居世界之首。打造「黃金航道」——三峽工程建成後,高峽出平湖,徹底結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宜昌至重慶通航條件極大改善,為長江經濟帶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三峽工程是中國人的百年夢想,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工程。三峽工程的建設形成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峽品牌,走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在世界能源版圖上,中東地區位置重要。目前,中東石油可採儲量佔全球的42.7%,石油產量佔全球的34.5%,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由此成為國際石油巨頭必爭的市場。

與此同時,中東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做大中東油氣業務合作對保障我國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與國際巨頭同場競技,中國石油企業的拓展難度可想而知。

巨厚複雜碳酸鹽巖油藏佔中東地區所有油藏剩餘可採儲量的65%,其複雜的特性導致該類油藏在開發中面臨諸多挑戰,主要表現為油藏內部結構特徵不清晰、規模儲量難以有效動用、工程及配套技術不具針對性等。

為此,中國石油充分借鑑國內油田開發經驗,大膽探索,創新提出針對巨厚複雜碳酸鹽巖油藏開發的技術,實現了中東地區巨厚碳酸鹽巖油藏億噸級儲量高質量開發。例如,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賊層」定量識別標準和空間刻畫技術、形成了井網井距優化技術及平面差異化注水開發技術、創新井筒安全構建技術……相關技術在中東地區油田開發中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中國創新」在中東高端市場贏得認可和尊重。

作為「一帶一路」油氣領域合作的成功典範,中東巨厚複雜碳酸鹽巖油藏億噸級產能工程2014年已建成億噸產能,扣除基礎油後的作業產量由2009年的107萬噸增至2018年的9610萬噸,近三年新增利潤462.6億元。

 創新技術

「中國智慧」催化「手性」 「中國晶片」力保安全

代表項目

● 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

● FT-1500A高性能通用64位微處理器及應用

如果一個物質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樣互成鏡像,但相互不能重疊,就是「手性的」。手性分子與我們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關。而能像「酶」一樣精準、高效地創造手性分子是科學家的夢想與追求。

不對稱催化是創造手性分子最有效的方法,能否發現催化效率超越酶的人工手性催化劑,是合成領域兼具科學性和實用性的重大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家經過近20年的持續努力,設計發展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骨架結構,併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環配體和催化劑,共計數百個。與其他催化劑相比,這些催化劑有許多優越性。在酮化合物的不對稱氫化中,手性螺環銥催化劑給出了高達450萬的轉化數,是目前「最高效的分子催化劑」;在雜原子—氫鍵插入反應中,手性螺環銅和鐵催化劑「打破半個多世紀的沉寂」,實現了這類重要反應的高對映選擇性轉化。

目前,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被譽為「新世紀不對稱催化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突破」,已成為合成化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中一些催化劑已經被全球許多研究組借鑑使用,並被多家製藥公司用於手性藥物的生產中,如心血管病、心臟病、糖尿病、抗病毒等藥物。

信息系統關鍵軟硬體的自主可控是國家網信安全的基本保障,而CPU是信息系統中最核心的集成電路晶片。此前,我國信息設備中高性能CPU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國產CPU普遍存在性能偏低、實用效能差、應用生態不完善的問題,限制了國產CPU在信息系統中的大規模應用。因此,研發能夠在更多領域替代國外同類產品、進行大規模應用的「中國芯」,對於國家信息系統安全和產業系統安全至關重要。

在國家 「核高基」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下,2014年10月,FT-1500A高性能16核通用64位CPU驚豔亮相。該晶片兼容生態完善的ARM指令集,通過自主設計實現晶片安全可控,性能和效能領先於同期國際同類產品。其研發和面世,標誌著我國CPU設計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國外在高性能CPU領域的壟斷,為我國自主可控信息系統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隨著國產化應用的逐漸深入,FT-1500A銷量逐年遞增,僅2018年四季度就銷售近3萬片。而隨著FT-1500A、FT-2000、FT-2000+等一系列高性能CPU產品的推出,已有400多家企業構建了以飛騰CPU為核心的全自主生態系統,覆蓋了從高性能計算、伺服器、桌面、嵌入式等多個應用領域。

相關焦點

  • 黃埔區皇上皇等6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黃埔區、廣州高新區6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數同比增長50%。6個項目中有5個為企業承擔項目,其中4家為高新技術企業。黃埔區、廣州高新區獲獎的6個項目分別是: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脈衝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廣州市科虎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草魚健康養殖營養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廣州皇上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傳統特色肉製品現代化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19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在武漢頒獎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是於2006年11月經科技部批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登記註冊的社會力量獎,下設技術進步獎、突出貢獻獎等6個專項獎,已形成了單年份人物獎和論文獎、雙年份項目獎的固定表彰格局。歷次獎勵的獲獎者都經過申報與推薦、專業評審、綜合評審、獎勵委員會終審、公示等嚴格、規範的評審程序產生。
  • 中石油摘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記者 | 朱釗通訊員 | 江如意今天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揭曉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兩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一道為獲獎代表頒發證書中國石油共斬獲三項大獎
  • 2019年度泰安市科學技術獎勵名單發布
    2019年度泰安市科學技術獎勵名單發布 2020-05-31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日前,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印發《關於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及獲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的通知》。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通過評審委員會評審及獎勵委員會審核確定了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33項和海洋優秀科技圖書16項。
  • 上海交通大學7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年度我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簡介:1、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該項目由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譚家華教授等完成,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江蘇隆重表彰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和個人
    交匯點訊 6月10日,省委、省政府在寧舉行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隆重表彰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和個人,激勵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示 食品領域32個項目入圍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8月3日,科技部在科技部網站(http://www.most.gov.cn)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了初評通過的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
  • 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公布,盟員企業榮獲科學技術進步獎...
    浙江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7月17日在杭州舉行。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浙江科技大獎2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6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7項。
  • 高文、周志華等學者入選,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初評結果...
    2020年7月16日至7月26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組織進行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網絡會議初評。近年來,國家三大獎的評審近年來越來越嚴格,且授獎數量逐年降低,含金量也是越來越高。
  • 佳都科技榮獲「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
    近日,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公示了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其中,佳都科技攜手廣州地鐵共同打造的華佳Mos智慧地鐵全景監控運行生態系統研發及應用示範項目,榮獲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
  • 祝賀|燕之屋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會上公布了榮獲2018-2019年度「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的優秀項目,其中,由燕之屋與廈門海關共同參與的《即食燕窩系列產品的關鍵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項目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 華訊方舟集團獲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日前,在成都舉辦的2020中國信息通信大會上,正式揭曉了本年度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結果。由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訊方舟集團)聯合廣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完成的《大帶寬小型化微波通信集成電路設計方法》項目榮獲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敦煌市榮膺「2019-2020 年度中國優秀會展城市獎」
    敦煌市榮膺「2019-2020 年度中國優秀會展城市獎」 2020-07-2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編者按近日,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組織完成了2020年度「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選工作,共評選出138項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10位科學技術英才獎獲獎者。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即原公路工程科技創新成果獎,2012年設立至今共評審出各級獎項千餘項,於2019年2月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社會設獎審查,成功躋身我國社會科技獎勵名錄。該獎旨在表彰經一年以上工程實踐檢驗的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適用性的科技研發成果,以及在技術研究、重大技術問題解決、標準規範編制、科技成果應用與推廣等科技管理工作中貢獻突出的個人。
  • 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一生痴愛核潛艇 樂在...
    1月10日,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他頒發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和獲獎證書,緊緊握住他的手,溫暖赤子的報國心。對於問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黃旭華直言「沒有想到」:這個獎代表的是個人科學技術水平達到了最高境界,雖然是獎勵給我個人,但更重要的是給我們船舶人,給和我們有關係的協作單位。「在核潛艇研製過程中遇到那麼多挫折,項目上馬下馬,我都沒有動搖過。
  • 2019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揭曉 揚州21個項目摘獎
    揚州網訊(通訊員 柯萱 記者 鄒平 喬國軍)市科技局昨天傳來喜訊:根據省政府發布的《關於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揚州共有21個項目獲得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2項。
  • 博輝瑞進董事長趙博獲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提名
    11月19日,據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網站消息,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工作室對202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提名情況進行了公示。根據公示的提名書目錄顯示,共有31人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提名,博輝瑞進董事長趙博在提名之列,該獎也是北京市科學技術的最高獎項。
  • 2020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名單公布!
    經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審定、水利部批准,日前,2020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其中,「高危堰塞湖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實踐」成果獲2020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特等獎,「多沙河流水庫減淤興利運用關鍵技術」等8項成果獲科技進步一等獎,「入河排汙布設分區理論與多元優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5項成果獲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水資源取用水協同監管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7項成果獲科技進步三等獎;「大型河工模型智能測控系統開發」成果獲技術發明一等獎,「
  • L15高級教練機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一,是全國科技界的重磅獎項,一直受到各界關注。圖為2014年2月11日,韓國T-50「金鷹」高級教練機在新加坡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L-15教練機(中國代號:獵鷹),是中國航空工業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