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從一款古老的街機遊戲開始的。相信對於大多數東亞地區的年輕人以及中年人而言,很多人應該或多或少,玩過或聽過街頭霸王這款經典街機遊戲。畢竟他們也曾經被取材到兩部90年代的經典港片中去,一部是成龍的《城市獵人》,一部是群星雲集的《超級學校霸王》。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春麗的主場,背景有一個廈門肉食公司。
那問題來了,就是這個福建元素的廈門肉食公司取材於何處?這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其實這是取自於香港北角的春秧街。
(圖片來自微博@鷺江)
這是春秧街所在的位置。
北角位於港島東區北部,西接銅鑼灣、東鄰鰂魚湧、北抵維多利亞港。這個地方原本人煙稀少,自49年後,大批上海人攜帶大量資金來此聚居,一度曾有「小上海」之稱。只是後來上海人階級分化,有錢的或移民或遷居到豪宅區去。緊接著越來越多的福建人,最開始主要是印尼的福建華僑遷居聚於此,因而北角開始有了「小福建」之稱。
北角的福建人,或者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閩南人自成一派,這裡有著各種各樣的閩南同鄉會宗親會同學會校友會,特別是新都城大廈,密密麻麻掛著晉江石獅各類同鄉會牌子,被戲稱為同鄉會大廈。
他們往往也喜歡用自己的老鄉,這可以在北角諸多招工啟事裡直接標明「閩南人尤佳」管中窺豹。加上他們內聚力比較強,香港人一般不敢欺負他們,假如有人不信邪,欺負他們中的一個,那就是等同於捅了馬蜂窩。故北角的香港人一般只會尋找其他零星落單的「北佬」下手,而從不會輕易找福建人的茬。
陳嘉庚一直在海外華僑宣揚的愛國始於愛鄉理念,深深地影響他的福建老鄉,使在香港的福建人非常的愛國愛港。而以福建人為主的北角,也一直是香港建制派的大本營。
日曆翻回到1967年,那如火如荼的香港的左派運動,北角也是最讓港英殖民者最為頭痛的地方,特別是僑冠大廈、新都城大廈附近。北角是當時香港抗爭最為激烈的兩個地方之一,另一個則是當時較多工廠區的灣仔。
正因為北角在港島自成一派,北角也一直是外部各派勢力想要滲透的地方,卻又力所不逮。別說響徹海外的「福清幫」都無法在以福建人為主的北角立足,即使香港傳統以港島為勢力基本盤的社團組織「14k」,銅鑼灣、灣仔、中環、上環、西環這些地方統統是他們的勢力範圍。只有北角以及筲箕灣,讓他們想插足卻又無可奈何花落去。
臺灣的竹聯幫,更是想借著同樣說閩南話的便利,企圖想在北角這塊地方插一腿。只是當他們在香港北角區一家飯店舉行盛大招攬宴會的時候,卻突然被港英警方統一收網抓捕,使竹聯幫悻悻離去。
這就是北角「街頭霸王」--愛國愛鄉的福建人。
不過說實在福建人也是不容易,既要養家餬口,還要躲避廣東人的追捕,又要牽制臺灣人,萬忙之間現在又要抽空以德服港du。可以說是最忙的中國人了。
最後,如果你想來北角旅遊的話,那一定要去春秧街附近穿街走巷,感受另一個香港。北角是港島的居住區,沒什麼大型的寫字樓,也沒有大型賣場,更多的是一些舊樓宇,舊式的市場以及價格親民的市井小店,非常的具有煙火氣。更重要的是北角有一群愛國愛港愛鄉的福建人。
參考資料:
樊桂英等編《香港地名詞典》,199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晉江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晉江文史資料選輯第20輯 《晉江人在香港》
玉環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玉環文史資料第6輯. 《新移民生涯》,1991
(英)潘琳《炎黃子孫--華人移民史》,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