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一本神書橫空出世。
在一本書發行2、3萬本就算是暢銷書的出版行業,它在預售期就賣出了12.2萬冊,眾籌金額超過2020萬。
震驚了整個出版行業。
付款後,需要1~2個月的漫長發貨等待期,但也根本沒人在意。
直至現在已經賣出了4倍的量,大約400000本,豆瓣評分9.1分。
讀者評價它為「0-99歲都能從中獲得收穫」、「充滿驚喜,讓人慾罷不能」、「重新定義歷史讀本」.
就連《人民日報》、新華視點都為其推出了安利微博。
毫無疑問,故宮的第一本互動解謎書——《謎宮•如意琳琅圖籍》紅了。
但在期待與呼聲最高的時刻,故宮的主創團隊卻坐得比誰都穩。
從2018到2020,重新收集反饋,調整沉澱,整整兩年。
終於,故宮互動解謎書的創作團隊們攜新作——《謎宮·金榜題名》,震撼回歸。
1
2分51秒眾籌金額就突破百萬元
等待周期長達三個月,仍有無數人瘋搶
去年,《謎宮·如意琳琅圖籍》達成100萬的眾籌成績用了10個小時。
而《謎宮·金榜題名》,眾籌啟動前就有17559人預約,只用了2分51秒眾籌金額就突破百萬元,最終眾籌金額突破千萬。
它保留了原作被大家稱讚的精美的畫面、線上APP 線下的交互式形式、實地的隱藏劇情。
也在「互動性可以再加強一些」、「故事線可以更豐富」.這些網友們提出的小瑕疵上做出了改進。
在劇情的豐富度和道具的數量上,《金榜題名》都比《如意琳琅圖籍》更上一層樓。
此次道具超過20件,加入了更多設計,種類也更加豐富。
而這一次參與了眾籌,拿到書的第一批人,也毫不吝嗇的開啟花式秀圖和讚美。
「來自故宮的包裹,91天的等待...」
連等待時間都算得清清楚楚,足以見得《謎宮·金榜題名》有多值得讓人期待。
「等了半年的眾籌,做的好精緻」
這本引發無數人瘋搶並好評的書,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
2
以晚晴第一科舉大案為原型
讀者化身偵探,上演故宮版「密室逃脫」
鹹豐八年九月。
順天鄉試放榜後,旗人平齡高中第七名。
不久,京城流言四起,說平齡是一名戲子,除了熟悉曲調外一無所長,遂引發輿論大譁。
清律規定,優伶不能參加科舉,平齡中舉,其中必有舞弊。
震怒之下,鹹豐帝下令徹查,竟發現問題試卷達五十多本。
由此,清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科場舞弊案——戊午科場案發。
陸明淵,鹹豐年間的一名訟師,需要通過調查案件現場、訪談嫌疑人、收集證據線索.
史料中對戊午科場案的記錄不夠詳實,留下了很大的創作空間。
而《謎宮:金榜題名》的以戊午科場案為原型,通過層層偵查,將戊午科場案細節還原,也將這場大案背後的真相公開於世。
3
實體書籍 線上系統解謎體驗,
歷史文化知識與遊戲過程融為一體
這本書在閱讀過程中依然創新十足:獨特的實體書籍 線上系統的解謎體驗。
讀者可以一邊拿著《謎宮•金榜題名》實體書,一邊在手機端APP上思考和探索。
20多種藏有玄機的附件,每一樣器物都是破解謎題的關鍵。
為了增加故事的真實效果,《金榜題名》還增加了紙質模型,讓你自己動手還原案發現場。
故事不是千篇一律的流程,而是千變萬化的可能。
你的選擇會直接左右劇情,但做選擇時,一定要小心,因為稍不留意就會落入牢獄之災或流放充軍的下場。
在玩到三分之一時,就已經將遇到困難時的「迷茫」「不安」,闖關成功時的「痛快」「成就感」,都感受了一遍。
當然,如果你幸運一點,還會解鎖支線劇情,10個結局,27種成就,慢慢玩可以玩一年。
每破解一關那種豁然開朗的快感,真的會讓你忍不住上癮,對後續劇情的期待感也會成倍增加。
相比於上一次,這次創作團隊在遊戲性上明顯更得心應手。
線上APP的故事中,增加了不少互動情節。
你不再是脫離書籍的旁觀者,而是真真切切在故事中尋找答案的主人公。
為了讓你能真實感受到當時的環境、氛圍、人文情懷,就連情節觸發的人物對話語氣,都盡力還原當下最本真的狀態。
根據不同故事情節改變的背景音樂,更是將參與感做到了極致,帶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比如,進戲樓調查時,剛進戲園子就有聲聲入耳的鑼鼓鐃鈸,一出空城計讓人連連叫好。
那些只存在電視劇、電影中跌宕的故事情節,仿佛都真切的發生在自己身上,心情起起伏伏,簡直比坐過山車還刺激。
在你逐步揭開書中故事的秘密的同時,還能在線上APP中解鎖100多條硬核歷史知識。
就像請了一位免費解說員,在線為你解讀。
《金榜題名》本身的文字量和信息量遠超前作,內容更是實打實依據歷史創作。
它的工程量無疑是巨大的。
為了還原清朝科舉制度以及1858年順天鄉試,創作團隊參考了大量官書、檔案及文物。
最誇張的是,這些人竟然從浩如煙海的檔案中,找到了65份與戊午科場案相關的詔書與諭旨。
甚至找到了距今160年前柏葰、平齡、羅鴻繹等相關人員的親筆供詞。
而這些,全部都這本書中一一展現。
整本書都通關後,你還可以到故宮實地解鎖,體驗機會長期開放。
在隨書道具「殿試策」中題上你自己或者親朋好友的名字,還能在故宮通過一個有趣的儀式加蓋「金榜題名」印。
願今年在特殊環境下備考的考生們,都能得償所願,金榜題名。
01
感受故宮百年風華
一本書的時間就夠了
清朝是大家最熟悉的歷史時段之一,但層出不窮的清宮劇,對於傳統文化的宣傳並沒有起到正面導向作用。
不同於從前枯燥的歷史讀物,謎宮系列本身就是對傳統讀本的顛覆。
解謎的過程是遊戲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也是重塑傳統文化思維的過程。
有不少講傳統文化的書都是板著面孔的。
但《金榜題名》這本書中,將中醫藥理、京劇國粹、科考制度.這些文化知識融合在劇情對話和謎題中,看似晦澀,實則機巧。
邊玩邊漲知識,一套下來,將近600年的故宮就會妙趣橫生地印在你腦海裡。
故事中遇到的謎題,都需要讀者配合書籍和隨書道具解開,難度由低到高,涉及藏頭詩、字謎、摺紙等等形式。
如果不是這本書,我可能根本不知道古人有那麼多邏輯閃光的遊戲。
你要一邊看書,一邊解謎。
比如一張中藥古方上,就有一條線索是
「四月將盡五月初,佳人買紙糊窗欞,丈夫外出三年整,千裡家書半字無。」
在《金榜題名》中,所有的物件都分類放置在證物袋當中,故事的進展會引導你拆開每一個證物袋。
不僅讓人物的代入感更強,也不會出現面對散落的證據一頭霧水的情況。
20多件樣式各異的物件:科舉試卷、大清寶鈔、鹹豐元寶、京城地圖、籤文.每一件,都有著被鋼筋水泥籠罩的我們觸摸不到的古舊精緻。
比如這枚鹹豐元寶,由於鑄造量不大,真品存世稀少,市場價在10萬-20萬。
在道具中,還有一個袖珍的小書,這是過去人們在考場作弊常用的把戲。
翻開書頁,裡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其中藏著解密的重要信息。
每一處謎題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都巧妙到極致,有條不紊,絲絲入扣。
解謎到動情處,不禁後背發涼,「怎麼設計的?太贊了!」
實在覺得難解,還可以參考App中的層層提示。
哪怕你是腦筋急轉彎入門學者,也絲毫不用擔心被解不出的謎題困住劇情。
大眾眼中,《謎宮》系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出版歷史悠久、紙墨瑩潔、校勘嚴謹的故宮出版社,是它的金字招牌。
但對於團隊而言,卻是甜蜜的負擔。
為了做到絕對的準確和專業,他們要反覆進行核查,一點一點細「摳」。
在《謎宮·金榜題名》中,不僅1858年順天鄉試試卷被首次還原,科舉考試的一應制度亦被權威羅列。
為增加真實的歷史體驗,創作團隊還研究了鹹豐年間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諸如鹹豐幣制改革、銀錢鈔票通行狀況等一類細枝末節,在經過考證後成為了此次故事大背景的一部分。
與之相關的道具如鹹豐元寶、大清寶鈔、北京地圖等都在經過詳實考證後予以還原。
遊戲中那些看一眼就覺得深有歷史味道的畫面,是根據故宮博物院保存的老照片和歷史文獻進行的還原。
從貢院到四九城的廟宇街道,老北京消失的韻味兒被精心修復,就連明遠樓上的五隻小小跑獸也被準確拿捏。
主創團隊故宮出版社的初心,是以中國傳統古籍的形式,講述歷史故事,破解純正的中國文化元素謎題。
所以在設計故事中的案發現場時,創作團隊參考了宋代《洗冤集錄》、《平冤錄》、清代《洗冤錄詳義》等古代法醫學專著。
力求以真實的古代偵察角度、方式和思維來設計並還原破案過程。
為了還原中國古籍的韻味,採用了宋代流傳下來的四孔線裝書仿古工藝。
這種工藝無法由機器完成,每一本書都必須由工匠手工穿針引線才能完成。
工作量巨大,耗時很長,卻能還原古籍氣質,所以你會看到,連書角都用絹布精心包裹了起來。
用紙也非常苛刻,之前《謎宮·如意琳琅圖籍》其中一個遊戲環節,需要使用通體透亮的宣紙,為了保證遊戲效果,最佳的選擇是純手工製作的「雁皮古法金宣紙」。
這種紙薄如蟬翼,彩色印刷難度也很高,經過全國各地的幾次輾轉和多次實驗,終於成功在輕薄如絲的手工宣紙上實現了藝術作品的典雅色彩和水墨渲染效果。
書的背後是一位位付出心血的「匠人」,可以說,每一本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工藝品。
購買《謎宮》的每一個人都是它的讀者,因為它是一件需要品讀的作品,而不再簡單是一個打發時間的消耗品。
它讓那些「靜止」的文物,走出了曲高和寡的古代樓閣。
它讓人們指尖追索的不再只有撿裝備、吃雞、LOL,而是追尋體驗百年前的歷史。
好像那隻王謝堂前的燕子,讓古老的文化通過時光,走入生活。
從此,在年輕人中有了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