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今】清朝廢科舉、央視首開播!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2020-12-23 騰訊網

觀眾老爺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8點半】的旗下欄目——【史今】

讓我們今天來看一下,9月2號,歷史上都發生了什麼?

第一個ATM自動取款機,在紐約亮相!

1969年9月2日,美國第一臺自動取款機(ATM)在紐約銀行公開亮相。

央視正式開播

1958年9月2日,也就是農曆七月十九,中央電視臺正式開播。

中央電視臺成立之初就是北京電視臺,新中國的第一個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進行了試播。

1958年9月2日,電視臺正式開始播放節目。

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農曆七月廿六),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在密蘇裡州舉行!

朝鮮三八線劃分

1945年9月2日,也就是在農曆七月廿六,朝鮮三八線劃分!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在日內瓦去世

1937年9月2日,「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在日內瓦去世。

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

1905年9月2日(農曆八月初四),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

1856年9月2日(農曆八月初四),太平天國「天京事變」。

清嘉慶皇帝之死

1820年9月2日(農曆七月廿五),清嘉慶皇帝走了!

本文由「歷史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各位看官們不喜輕噴!如有其他看法,也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筆者碼字不易,看官們的每一次點讚、收藏、分享與關注都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廢除科舉是如何將清朝逼上死亡之路的?
    文|逆北01武昌起義影響很大,但自身規模有限傳統的歷史敘事中,多喜歡把1911年的武昌起義,視為是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但是,筆者認為,清朝的滅亡,遠非一場武裝暴動所能做到。因為如果我們細究歷史,將會發現,起義軍攻佔武昌城後,很快就遭到了忠於清廷部隊的反擊。
  • 科舉制的廢除加快了清朝滅亡?清政府為何要廢除科舉制?
    科舉制度歷史悠久,創製於隋,直到清朝末年被廢。科舉制到明朝時達到鼎盛,趨於成熟,為何到了清朝就被廢除,而且廢除後的第六年清朝就滅亡了,是不是清朝的滅亡與科舉制有關?清代科舉制度基本沿襲了明代的八股取士,主要禁錮文人思想。科舉制度在選拔人才上體現了公平公正,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劣勢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到了近代,科舉制根本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清朝科舉制度的廢除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如果想要了解科舉制如何被廢除,那麼要從根源出發,了解科舉制度的發展過程。
  • 科舉制度的廢除是加速清朝的滅亡兇手之一
    清朝作為封建時期的最後一個王朝,其存在的周期也比較長,但是最終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原因,它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在政治還是軍事或者在教育等多種因素,但是在這裡面,清朝廢除科舉制度加快了清王朝的滅亡。古代科舉考試在古代封建社會裡,最大的特點就是古代的科舉制度,科舉自隋朝開始建立,一直到清朝被廢除,其經歷了一千多年,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裡,科舉考試對於古代的發展以及人才的選拔都有了一定的作用
  • 清朝歷史上最大的科舉舞弊案,晚晴第一大案揭秘
    」這本引發無數人瘋搶並好評的書,到底有什麼神秘之處?清律規定,優伶不能參加科舉,平齡中舉,其中必有舞弊。震怒之下,鹹豐帝下令徹查,竟發現問題試卷達五十多本。由此,清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科場舞弊案——戊午科場案發。
  • 科舉到底該不該廢除?
    只有極少數落後地區,出現過秀才抗議的現象。泰晤士報駐中國記者莫理循很興奮,覺得連一個實行了一千多年的制度被廢除,都能這樣,可見中國今後的改革,將十分順利。然而,後來的新政改革,並不順利,革命發生了。革命斷送了清王朝,也斷送了清廷的新政改革。後來的中外史家,將中國的辛亥革命,視為「託克維爾假說」的最好例證:一個傳統王朝,改革更容易引發革命。
  • 清朝的科舉制度:從發達到走入死胡同
    不過,招降必定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剃髮,有時清朝的招降政策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正是受到這項規定的制約。投靠臺灣鄭氏的南明寧靖王朱術桂曾道,「艱辛避海外,總為數莖發」。這雖然有些誇張,但也是中原人的真情吐露。清朝的薦舉、招降二策只是應急,為了永久鞏固國家根基,必須在朝廷上安排自己的心腹官僚。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一、吏部尚書負責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彈劾等職務,也就是說全國所有官員都要經過吏部尚書之手才能真正算是任職,所以吏部尚書經常被認為是六部尚書之首,位高權重,從職務看,相當於今天的中央人事部長、組織部長,清朝著名的吏部尚書有崇綺(同治帝原配皇后的父親)、李鴻藻(不是李鴻章)等。
  • 順治的嫡後,堪稱清朝歷史上後宮靠山最強的皇后,為何會被廢?
    在清朝歷史上,來自美麗的科爾沁草原的哲哲皇后就憑藉她那份仁慈、寬厚、雍容,贏得了皇太極的尊重,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生前由皇帝冊立的皇后。然而,同樣來自科爾沁草原的博爾濟吉特·孟古青雖榮登皇后之位,卻沒有哲哲皇后那麼幸運,穩坐皇后之位。
  • 清朝最後那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歷史教課書只講了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卻沒有講他在參加科舉考試掛科的情況下如何還能成功進入公務員系統如何能一步一步升職加薪做上總經理,當上CEO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巔峰的於是,凱哥決定上疏朝廷,請求回國大清政府是什麼態度呢?如下:
  • 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又是誰廢除的? 揭科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與廢除
    科舉制度萌發於魏晉,產生於隋朝,定型於唐朝,從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人才選拔制度給中國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影響。   科舉制度廢除時間   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舞臺上盤踞著一千三百多年,最終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那麼,科舉制度廢除的時間是哪年呢?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科舉制度廢除時間是1905年,這是歷史可以明確的時間。
  • 廢除科舉制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滿清廢除科舉制度加速了清朝的覆滅,因為葬送了支持自己的一個階層。實際上就是與滿清在同一條船上的,同一個既得利益階層被拋棄了。船上就滿清自己了,滿清認為安全了,但實際上,滿清這條船就沉了,為這個王朝殉葬的只有他自己。
  • 清朝廢除科舉制後,為何沒有引起強烈反對,這6個措施很重要
    就這樣,在我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學堂。 科舉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餘年,可謂是整個封建時代,所能採取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了。無數出身寒門的子弟,因科舉改變了自己的一生。既然科舉如此重要,為何清朝宣布廢除時,竟沒有引起社會強烈反對呢?
  • 清末取消科舉制度,是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還是重要標誌?
    科舉制度為何被取消科舉制度之所以會被取消,根本原因在於這種取士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和需求。19世紀80年代以後,清廷在認識到自身的落後之後,也開始尋求一定的變革,而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度這種覆蓋面較窄的取士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朝廷的用人需求和時代的發展規律。
  • 話說歷史上的科舉考試,以及狀元、會元、解元
    唐時期的新科進士,授予的官職遠較後代進士低微,得慢慢往上爬,才能做大官,如,著名詩人王維考中狀元後,任職太樂丞,只是從八品下的小官,因此,唐時期科舉類似於現代的基層公務員招考,不似明清科舉可以做大官。元帝國建立後,漢人大臣力圖恢復科舉,但是,元時期紛紛擾擾,科舉時興時廢,不提也罷。明帝國建立後,科舉一改元時期的萎縮頹廢,得到很大發展,制度完善,規模增加,參加科舉的人數大增,但考試的內容卻開始僵化,規定動作是四書五經八股文。明帝國二百七十七年,開科八十九次,取進士24,536人。
  • 清政府廢除科舉後,明明加速了清朝覆滅,為何慈禧還同意了
    科舉制度的出現,讓多少寒門子弟,有了可以晉升的途徑,雖然這條路要比察舉制更加艱難和漫長,但科舉打破了血緣世襲制度以及世族的壟斷,允許自己報名參加,不必非由長官推舉,前後有1300多年的歷史,成為了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 【今日歷史】6月20日大事記,今天發生了什麼?
    【今日歷史】6月20日大事記,今天發生了什麼?歷史長河浩浩湯湯,每年的同一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大事小事,小事咱們暫且不提,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6月20日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吧!這些大事是你必須要知道的哦!
  • 【講堂】廢除科舉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
    這個方法柏拉圖會很感興趣;雖然這個方法已經失敗,今天已不再採用,但是柏拉圖一定會因為中國這套辦法而喜愛中國。就理論上來說,這個方法最能調和貴族政治和平民政治:人人皆有平等做官的機會,但只有那些適合做官的人才有機會做官。」他還認為:「這個制度是有缺點的,凡由人類所構想和推行的政府機構有哪個是沒有缺點的呢?所以這個制度的缺點是人為的,而不是制度本身的。」
  • 五集央視紀錄片《科舉》,觀後讓你耳目一新!
    大型電視紀錄片《科舉》以寬闊的視野、翔實的史料、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了中國科舉制度的興革存廢,探索至今懸而未決的科舉起源之謎,揭秘王朝如何嫻熟運用科舉手段
  • 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後,做官的人是怎麼選來的?
    殊不知,在古代的學子,也同樣深受考試的「折磨」,古代的科舉制度就是,層層選拔,擇優入仕,而士農工商在古代又是主流職業,所以無數學子寒窗苦讀多年,只為了考取功名,由此可見競爭有多大了,而科舉考試制度也是古代官員選拔的主要制度。那麼廢除了科舉制度的清朝,是怎樣選拔官員的呢?當時清朝選拔的官員主要來自於國外留學輸送的人才、新式學堂培育出來的人才和滿清皇貴族裡。
  • 科舉制度的利與弊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他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經唐、宋、元、明、清五朝。那麼,有這樣重要意義的科舉制度有什麼利與弊呢?一、科舉制度的利1、科舉制度在政治方面: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增進了各方面人才的收集,代替了之前的世襲制,使得之前平民百姓也有機會進入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