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五大王牌軍分別包括整編第74師、新編第1軍、第5軍、新編第6軍、第18軍。其中有一位軍長,對外不敢公開承認是地下黨的父親,在淮海戰役僥倖逃出,三十年後回到了大陸。他名叫熊笑三。
熊笑三的父親叫熊瑾玎,湖南長沙人,出身長沙一個中醫世家,幼時讀過私塾,十歲學醫,青年時期就開始了經商,1914年以後,熊瑾玎在長沙當了五年小學教員,參加過湖南的新民學會以及五四運動。
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熊瑾玎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武漢中共湖北省委機關工作,後到上海,為黨負責經費籌措和政治局秘密機關的安全和經營。熊瑾玎用自己帶來的資金迅速開展經營,為組織提供經費。
熊瑾玎思維縝密,辦事嚴謹,是黨在上海時期的財務管家,後在南方局的《新華日報》任過總經理,在黨內長期被稱為「老闆」,經他手的錢款不可勝數,但他一家卻始終清貧,熊笑三是他的第三個兒子。
熊笑三,出生於1905年,先是考入湖南第一師範讀書,後來又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投身軍旅。1939年,他已擔任了國民黨王牌軍第5軍第200師第65團的上校團長,在抗戰中參加過許多場重要戰役。
在崑崙關戰役中,熊笑三率全團首先衝入崑崙關,與日軍展開白刃戰。後來,他率部加入了中國遠徵軍,入緬與日軍作戰。1946年他升任200師師長,1948年9月他升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
熊笑三知道父親熊瑾玎是地下黨,他不敢將真相告訴上峰和同僚,只是說,自己的父親不在了,只有一個遠房叔父,20多年沒見面了。熊瑾玎在重慶任我黨《新華日報》的總經理時,熊笑三的部隊就駐在附近,他曾讓勤務兵將10多斤豬肉送至鷹嘴巖,託人轉給父親。
抗戰勝利後,熊瑾玎以生父的名義,寫信並託朋友勸告熊笑三起義、投誠,熊笑三收到了信後,卻沒有回答。熊笑三升任第5軍軍長後一個多月,便率部隨邱清泉兵團參加淮海戰役。熊笑三被解放軍包圍在陳官莊,1949年1月9日解放軍發起了總攻,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擊斃,熊笑三居然在淮海戰場上神秘消失,十幾天後出現在幾千裡之外的香港。1951年他到臺灣任石門水庫管理局專員,1971年退休。淮海戰役三十年後,上個世紀80年代他回到大陸,1987年9月他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