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我們記錄了老家傳統美食

2021-02-17 我們一起愛

去年在昆明待了大半年,春節將至時每天倒數著回家的日子,實在是想念家鄉的親人、自然和美食。我想像著回家後會經歷的一切美好,同時也決定學習製作文先生老家的在地美食,並記錄下來。那些看起來樸實無華的美食承載著滿滿的年味,也最撫凡人心。

以下美食是家人親手製作的,特別鳴謝:婆婆(張朝秀女士)、么媽(趙蕙蘭女士)、媽媽(董靜瓊女士)、松蘿(文橋)。

回家第二天,婆婆(奶奶)就著手做起了包子,其中有我最喜歡吃的紅豆包,村裡的人都叫它「小豆子饃饃」。

提前泡好紅豆放進鍋裡煮軟再收幹水分,放入紅糖後用鍋鏟壓碎紅豆成豆沙狀,豆沙與紅糖充分混合後,捏成一個個小丸子備用。這樣手工製作的豆沙餡有細微的顆粒感,甜味也正好。

著手包也需要特別的手法,把餡用麵皮包裹起來,再揉成圓圓的形狀,特別萌。包好後放進鍋裡蒸15分鐘左右即可出鍋,蒸好一鍋又一鍋,冬季溫度適宜可以存放1個多星期;婆婆等待著家裡的女兒孫子回家後,在早餐熱著吃或晚上餓了烤著吃,飽肚又溫暖;走親戚時也可帶上幾個,傳遞美味與情感。

剛出鍋,一個個「白胖子」散發著熱氣,趕緊拿一個掰開,放進嘴裡咬一口,柔軟的皮和甜糯的餡在嘴裡共舞,好滿足。

文先生老家以前會種植小麥,所以家人做麵食的手藝很棒。酸菜手擀麵,勁道又清爽,在大魚大肉後吃上一碗,解膩又暖胃。

揉面,乾濕度要把握好;擀麵,要力道和技巧;麵皮越擀越大,越來越薄;薄厚均勻的麵條煮熟後吃起來才有勁道。

擀好的皮捲起來切成條,一根根麵條整齊地排列在砧板上,好治癒。

燒一大鍋水,水開下麵條。快要煮熟時倒入自己做的酸菜,待再煮開時放入鹽可以撈進碗開吃。

辣子醬是酸菜面的另一靈魂,把燒好的青辣椒用姜窩搨碎,再加入香菜、大蒜、紅油辣子、折耳根、鹽拌勻,吃麵時夾入少許放入碗中,辣子就著面,味蕾瞬間被喚醒,吃兩大碗後捂著肚子說:「今天被撐著了」。

不得不說,這一道美食真的會讓多數人望而卻步;在我的記憶中,這道菜多數出現在酒席上,有的地方也叫「甜肉」。如果你愛吃甜,又能接受比較肥的肉,那麼強烈推薦。

炒好花生和芝麻,搨碎;買好餅乾(好吃點)搨碎;切好紅糖混合,攪拌均勻,香甜的內陷完成,挺費功夫的。

五花肉凍硬切薄片,兩片之間不切斷連在一起,包入內陷整齊排列在碗中,一碗碗放在鍋裡蒸4個小時,直至肉變透明,油溢出就是最佳狀態,趁熱端上桌,「來,每人整一個」,家人把一片片的夾沙肉分配到每個人的碗裡,搭配米飯,咬一口,香甜軟糯,入口即化,春節的氛圍在實在的肉裡。

燒白和粉蒸肉也是各大酒席上的必備蒸菜,有的菜館裡也常備著,一個人去館子裡吃飯,點一份配著白米飯下肚,無比滿足。它們現在也成了我們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兩道菜品。

做燒白,除了肉,鹹菜也至關重要。媽媽用青菜和大韭菜根醃製的鹹菜鹹香味十足,鹹菜鋪在肉片上,在滾燙的蒸汽下,肉汁與鹹菜汁相互融合浸入肥瘦適中的肉片中,一口下去,軟爛鹹香,能多吃一碗飯。

粉蒸肉被米粉與豆瓣醬的香味包裹著,吃的每一口不像是肉,也沒那麼膩,老人和小孩都喜歡。

大米有無限可能,可以做米線、年糕、米酒、餌塊、餌絲、還可以做成米饃饃。去年帶了幾個回臥龍,一上桌就被一掃而光,軟香的饃饃看起來平淡無奇,做起來卻很難,失敗的時候偏多。

大米泡軟後磨成米漿,接著炒少許米漿做成「酵」,再倒入剩餘米漿稍微預熱後盛入盆中,加入少許酵母發酵一晚。發酵好後的米漿有很多氣泡,但這並不能代表著成功,還需加入小蘇打,攪拌均勻後盛入碗中大火蒸30分鐘。

出鍋時見證失敗或成功的一刻,米發起來後裂口、呈雪白狀,掰開不粘手而且有彈性視為成功。

我們去自然中尋找一些植物為米饃饃印上花紋,媽媽說有一種叫「銅麻花」的植物特別好看,她們以前就是用那種植物印花紋,但我們尋找了很久未果。最後發現用八角印花最好看。

切成片的米饃饃用菜籽油煎至兩面金黃酥脆,真的是美味至極。

初見米豆腐,我沒有任何心動的感覺,看起來就像是一根硬硬的黃棍子。但當媽媽炒出來後,夾一筷子放進嘴,特別的鹼味讓我愛上了它。

土灶裡燒了柴火後形成的柴火灰是天然的乾淨的鹼,它是製作米豆腐的關鍵。把灰過篩只留細灰,裝入紗布中浸入熱水,接著放進米一起浸泡4小時左右。

清水衝洗大米後磨成米漿,倒入鍋中不停攪拌,米漿越來越濃稠,看起來像奶酪一樣好吃,但攪拌起來也越發困難,直至完全濃稠後,盛出來稍微放涼。

揪一塊製作成均勻的長條,放入鍋中蒸35分鐘即可出鍋,放涼後切片炒著吃、蘸著辣椒吃或是燙火鍋都十分美味,特別的鹼味讓人越吃越愛,不吃就會想念。

上面做米豆腐的米漿還可做成熱涼粉,但米漿中水的比例更多些,嗯,就是熱的涼粉,吃法跟米豆腐大不同。

米漿加入鍋中不停攪拌,過程中要憑著經驗判斷幹稀程度,幹了需要慢慢加水再判斷濃稠;做好後,趁熱盛進酸菜湯中,一人一碗,就著鹽須辣子吃,細膩的熱涼粉的口感像剛搨好的年糕,但又有一股米香味與鹼香味,吃起來開胃又獨特。冷了之後切成片蘸著辣椒吃又別有一番風味。

在文先生家吃的第一餐,我就吃到了圓子。豆腐濃厚的香味、肉味、花椒味、蔥味到現在都還記得。一個個Q彈的圓子製作起來真的有挺多道工序。

豬肉剁成肉沫,豆腐捏碎混合,再加入蔥末、花椒粉、鹽、澱粉拌勻,做成一個個肉圓子下鍋炸到表面焦黃,看著一個個圓子在熱油鍋裡滋滋冒泡,感覺可愛又幸福。

炸好的圓子放進鍋裡蒸20分鐘左右就製作好了,我們一共製作了143個丸子,準備招待即將回家團年的親人們,圍桌每人吃2個,還吃不夠。

豆花和米飯一起煮就成為了豆花稀飯,偶爾還會加入整個土豆和麵條一起煮,這也是在過年大魚大肉後的解膩神器。

熬煮好後的豆漿中放入酸菜水(相當於石膏和滷水的功能),慢慢的,豆花形成了;放入泡好的米,小火熬煮直至米軟爛。

豆花稀飯在本地是很受歡迎的食物,但現在做的人較少,一方面是做少不好做,另一方面是做起來耗時。過年期間,親人都聚在一起,做上一大鍋,大家都說「這吃起來,安逸。」

還有很多美食沒有記錄製作的全過程,但每一份都是很在地的食物。

自己養的鴨子做滷鴨,自己製作的醪糟、自己做的香腸和豆腐乾,每一個食物背後都有著一位辛勤的人來製作,她們想通過食物把愛傳遞給最親的人。

部分珍貴的美食屬於夏天,如黃金葉子涼粉和洋芋餈粑;婆婆(奶奶)還會烤糧食酒,家裡喝的酒基本被她承包。這些無比珍貴的傳統食物讓我由心地讚嘆,喜愛。

老家的傳統美食,每當過年過節,家人們都會花時間和精力用心去準備。這些承載著家的獨特記憶的味道,是親人們情感的聯結,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我希望我能學會製作這些美味,把它們也分享給我愛的人。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新年》:以美食的名義,讓春節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綻放
    這部從考察到拍攝僅用了2個月的影片,在短短90分鐘內,記錄了在臘八、除夕到元宵節的期間,中國24個地區的43種極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在大熒幕上展現美食的紀錄片並不多見,而製作團隊們用盡心思,要把食物與情感相互融合,力求完美地展現百種滋味,在勾起萬千中國人心底熟悉味道的同時,也想喚醒那些記憶深處的愛的故事。
  • 河南肯德基非遺小劇場喜迎中國傳統新年
    連續幾年融匯傳統與時代、貫穿東方與西方,以「國潮」新春帶大家找到「開始的力量」的肯德基,在這個農曆新年再次用心呈現了一場元氣滿滿的新春盛宴。肯德基不僅請來了我國「女排之光」郎平,在萬象更新之時共同致敬時代精神。少年氣十足的凱上校也手捧肯德基新春金桶帶來了「金桶開元」。更有中華吉祥瑞獸「躍」上肯德基新春桶和各地「祥瑞兆中華」主題門店,為新的一年送上祝福。
  • 中國傳統美食「餃子」是怎麼誕生的?
    的確,餃子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在過很多節日的時候中國人都喜歡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煮餃子,熱騰騰的餃子出鍋,整個家庭都感到其樂融融的。餃子的做法也很簡單,就是先要用麵粉做成薄而勁道的餃子皮,然後將準備好的肉餡或者菜餡用餃子皮包裹起來,包完之後下鍋煮到餃子浮出水面,就可以用漏勺舀出來了,就這樣,一份皮薄餡多,味道鮮美的餃子就出鍋了。雖然人人都知道餃子,也愛吃餃子,那麼餃子是怎麼誕生的呢?
  • 國外新年都吃什麼?盤點那些好吃又喜慶的新年美食
    再過兩天就是農曆新年了,你們家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餃子、年糕、八寶飯等一大堆象徵著年味的美食? 看慣了中式美食,我們一起來盤點國外新年餐桌上那些好吃又喜慶的美味佳餚吧。
  • 舌尖上的新年:美食與愛都不辜負
    因為那是一種無言但溫暖的交流,是做飯的家人與吃飯的我們之間一種充滿默契的情投意合。所以,雖然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的精彩,各地的美食琳琅滿目,嘗過之後,對家常飯的思念就帶著點千帆過盡,返璞歸真的感覺。逢年「過」節。
  • 俄羅斯的7種傳統特色美食
    俄羅斯菜被認為是世界上具有獨特而多樣的烹飪傳統文化的地方之一。這個得益於俄羅斯大自然的坦率與開放,使俄羅斯人創造了一種特有民族特色的烹飪文化。下面是俄羅斯的7種傳統美食食用後會使食客們感到愉悅鮭魚魚子醬:鮭魚卵是俄羅斯傳統美食,相信任何遊客都想品嘗一次。
  • 網友:這種狠菜只在老家道場裡見過
    網友:這種狠菜只在老家道場裡見過在我們的印象中,歐美的飲食都是以牛肉為主,很少會有吃豬肉的時候,像是內臟,豬蹄,他們都是不會吃的,但是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有一道中國連小孩都不吃的食材,到了國外卻成了奢侈美食,火遍歐美社交圈,是不是很差異呢,這道美食就是豬頭,歐美的上流社會都喜歡吃油炸整豬頭。
  • 陳妍希要跟陳曉回老家過年,這樣夫唱婦隨真是個傳統好媳婦
    日前,陳妍希在臺北某個活動現場接受採訪時,在被問及在哪裡過新年的問題,陳妍希坦言:「也要看陳曉他有沒有放假,他有放假的話,今年我們就可以一起回合肥。」由此也是可以看出來,陳妍希這是要夫唱婦隨,跟著陳曉回老家過年呀。
  • 新年陪孩子感受傳統文化精髓,就從這兩套立體翻翻書開始吧!
    隨著元旦的到來,2019年春節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春節這樣傳統的節日裡,對於大人來說,春節意味著團圓、回家祭祖。但對於孩子們來說,中國年的意義在哪裡?父母們應該如何用儀式感讓孩子感知到這個傳統節日的特別?或者說,如何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中國年呢?
  • 回娘家蹭年夜飯,8道菜寓意新年發大財,網友問:老家是哪裡
    回娘家蹭年夜飯,8道菜寓意新年發大財,網友問:老家是哪裡這個地方的風俗真奇怪,年夜飯剩越多越有福氣?你說科學不科學今年我們沒有自己在家煮年夜飯,一家三口人跑去桐桐外婆蹭飯去了。一共8道菜寓意闔家團圓,新年發大財。其實每道菜的分量也不少,光吃菜就能吃撐了。我邊吃邊說:每次過年都煮這麼多菜,下回可以弄精緻些,減少點分量,第二天就不用吃剩菜了。桐桐外婆說這是老祖宗留下的風俗,年夜飯就得煮得多剩得多,因為這裡面還有五穀豐收和年年有餘的含義,年夜飯剩越多證明越有福氣,不愁吃穿。
  • 吃貨絕對不能錯過的美食電影
    最吸引人的就是美食,這也是李子柒為什麼能作為文化輸出到全球的原因。不管是滋滋響的烤肉,翻滾冒泡的大骨湯,帶著焦糖的糖葫蘆,還是炒菜的香氣,亦或是臭豆腐的臭味,都會讓人食慾大增。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絕對不能錯過的美食電影。
  • 喀納斯,新年的傳統舊時光,掛滿回憶的老牆 - 倪磊楚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曾經最期待,最喜歡的新年時光。當然,那些時光都漸漸的變成了記憶中的新年。如今的新年,很難再給你一個深刻的回憶,因為有些東西,被丟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或是無心,或是有意,很多東西,都慢慢的被摒棄了。但卻有些人,在堅持著自己的傳統,在堅守著自己的傳承,時光使很多情緒變得浮躁,但是卻沒有改變他們的習俗。
  • 福利 舌尖上的新年,忘不掉的家鄉美食
    過年的美食烙在每個人的味蕾上,成為我們記憶最深處的一部分。讓我們看看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食物,回想一下過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歲收不給三月」的窘迫促成了「徽商」外出闖蕩的傳統,也造就了一種獨特的美食。舊時候,人們將做好的豆腐抹鹽,用繩子穿起來掛在窗前,晾曬至過年,美味即成。人們便根據製作的時間給這種食物取名為「臘八豆腐」。
  • 中國新年:全球最大的慶典
    當春節變成日曆上一個普通的「假日」,我們也許早就忘了兒時純真的期盼,失去了對過年那份滿懷崇拜的儀式感。雖然春節是咱們的傳統節日,但是這部片子卻是外國人拍攝的。沒錯,又是BBC。BBC在2016年的春節,派了幾個英國記者,來中國體驗了一把原汁原味的春節,並隨手拍了這部紀錄片,將我們中國人過春節的熱鬧盛況,完整地記錄下來。
  • 2020年最後一天,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新年心願!哪個最令你觸動?
    我們走上通州街頭 用鏡頭記錄下了一些人們的新年願望 我們一起 讓往事清零明年他就24歲了,他的新年願望是找一個女朋友,勇敢地愛下去。
  • 【友閒情】世界各地傳統節日美食
    在這裡,您將跨越時間和空間;在這裡,您將體會到節日與美食碰撞所產生的獨特魅力。直以來,人們評判節日中的餐點所採用的標準往往與評判其他食物時不太一樣,在過節時,人們更傾向於那種更夠喚起自己兒時愉快記憶的食物。記憶成為衡量食物受歡迎與否的唯一標準,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如此。而彼時彼刻,傳統食物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更像是一種傳承、一種凝聚。
  • CNN挖掘中國新年風尚:除拜年拿紅包的老傳統,又多了消費新習俗
    2020年1月25日,是中國的農曆新年,我們從小到大過了很多個農曆新年,拜年、放鞭炮、拿紅包是最淺顯的內容;農曆新年還醞釀了一些新的習俗,比如賀歲片、租借(假的)男女友等這倆新的消費習俗,你又知道多少?
  • 【脫貧後的彝族年】喜德彝族老家熱鬧非凡
    四川新聞網消息(爾古木三  蘇文強)  一年一度的彝歷新年如約將至,大小涼山一片熱鬧非凡。彝族人民忙碌著買賣年豬、年貨,打掃環境衛生,同高遠的藍天迎接新年的到來。2020年,是值得慶賀的年份,這一年,包括喜德實現了脫貧摘帽,136個貧困村退出了貧困序列,全縣16553戶71485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奔向小康的幸福生活。
  • 我們和春卷寶寶有約----記總園小四班迎新年歡樂活動
    為了給小四班的小朋友們體會到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年,12月31日下午小四班的5位媽媽走進教室,手把手教小朋友們學著包一包寧波過年傳統特色美食——春卷。以此來體驗一把我們傳統的年俗文化。殊不知專業範兒十足的兩位媽媽早在一周以前還是對包春卷這項技能一竅不通的吶,但是為了能給孩子們提供一次傳統美食的製作體驗之旅,二位媽媽認認真真的在家苦練,這會兒教孩子們包春卷的技術已經非常的熟練了。
  • 新年來點新年味,來宜家過新意新年
    來源: 鳳凰網奇點商業還有一周,即將迎來中國傳統春節。IKEA宜家家居為天津百姓打造出潮流新年新年味,為生活「家」點新意:1460平米全新臥室區亮相新店、聚會格調空間全新升級、宜家藍獅子首現津城、新春手工坊兒童活動免費預約、廚藝秀現場演繹,更有3大福袋限時搶領、熱銷產品限時會員特惠等超多福利活動,為天津消費者「新年來點新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