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賽博朋克的情節通常圍繞黑客、人工智慧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託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賽博朋克的外太空。它實際上標誌著針對以往科幻小說不注重信息技術的具體設定的缺點的改善和進步。今天就由國內發行中心的田佳山老師帶領我們一起了解什麼是賽博朋克吧~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與Punk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朋客、網絡朋客,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以計算機或信息技術為主題,小說中通常有社會秩序受破壞的情節。
賽博朋克」這個概念的提出源於1983年布魯斯•貝斯克發表的短篇小說《Cyberpunk》,不過後來隨著此類風格在電影、動漫領域大肆流行,布魯斯認為自己的貢獻也僅限於想到這個名字而已。真正為賽博朋克風格定調的是1984年威廉·吉布森發表的長篇小說《神經漫遊者》,在這部作品中,開始有了「網絡空間」這個概念。至此賽博朋克這個文學流派正式確立,成為八十年代不可忽視的科幻流派。
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宣告賽博朋克從文學走向電影領域。該片將故事背景設置在2019年的洛杉磯,描述了銀翼殺手戴客,追蹤消滅一群與人類幾乎沒有差別的、返回地球尋求長存的複製人,卻最終愛上女複製人瑞秋。結局中甚至透露出銀翼殺手本身可能也是複製人,於是這就體現出導演深刻的哲學思考:複製人與人類的區別在哪裡?人類區別於他物的特質是什麼?這些思考某種程度上了構成了賽博朋克電影中普遍探討的話題。
賽博朋克精神內核:消極的外表下,卻有一顆積極正義的核心。
朋克背景,其實就是烏託邦背景的反義詞,而朋克作品也和反烏託邦作品表達不同的思想。反烏託邦作品表達的是:看起來很美好的世界,內在卻是汙穢不堪的黑暗;而朋克作品表達的是:雖然世界很黑暗,但是光明和希望不滅。
其實賽博朋克在國內的整體認識度並不高,了解的人不多,尤其是女性了解的更少一些。
大眾對「賽博朋克」這個概念認知度不高
「賽博朋克」影視作品觸達率很高,嚴謹的世界觀構建,符合邏輯的劇情展現,不斷推進的故事劇情,更容易孵化IP。
真正的「硬核」賽博朋克用戶稀少
對「賽博朋克風」畫面認知度高
賽博朋克題材可拓展性好,能夠改變成多種遊戲類型:動作類、射擊類、戰棋類、卡牌類、開放世界等目前比較火的題材都有不錯的反饋,其中動作類賽博朋克或成最大贏家。
高度寫實畫面成為賽博朋克首選,賽博朋克題材的畫面一般擁有比較通用的特性,識別度高。而且強對比度、強飽和度的畫面比較能夠抓住用戶的眼睛。寫實類的畫面能夠增加用戶的代入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漢服小姐姐聊遊戲美術
今天下午5點開始噢
不見不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