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浩二
1964生,畢業於東京造型大學,著名動畫導演。到目前為止,他的作品已獲得超過七十個的世界知名動畫節獎項。作品《頭山》曾獲得法國昂納西動畫節、薩格勒布動畫節大獎,並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作品《卡夫卡鄉村醫生》曾獲得加拿大渥太華國際動畫節和斯圖加特動畫節大獎。2008年他獲得了阿爾濱布魯維諾斯榮譽勳章。2011年與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合作,共同完成了影片《麥布裡奇的旋律》。2012年獲得了第三十屆Kawakita獎。現任日本動畫協會副主席、ASIFA日本董事會董事、山村浩二動畫工作室主席。2004年至今,擔任東京造型大學客座教授。2008年至今,擔任東京藝術大學影像和新媒體科的教授。
先通過前輩的訪談錄來了解一下他吧
簡單的介紹一下山村老師的故事
山村老師的獨立動畫工作室已經成立30多年了,一般大家會認為動畫需要有一個團隊才能完成,但是山村老師的工作室只有他和他的妻子,人非常少,所以完成一部動畫要花很長的時間。既然做一部動畫這麼辛苦,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山村老師還是堅持下來了呢?
這張圖片是山村老師的工作室,除了做動畫以外,他還會做一些兒童繪本的繪製工作。他在大學是學油畫的,後來才慢慢轉向了動畫專業的。他在創作中一直在思考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創作的動機是想更多的去了解這個世界。
從《頭山》開始
《頭山》賞析
《頭山》是短篇動畫作家山村浩二的代表作之一,一萬多張手繪畫作均出自山村浩二一人之手,再由夫人和另外兩名助手整理完成。製作費用由山村自己承擔,在還不知能否放映的狀況下,從《頭山》的構思到最終完成足足花費了六年的時間。《頭山》以日本傳統的「落語」單口作《頭山》為原型,講述的是一個吃櫻桃時連種子都不肯放過的吝嗇鬼,從頭上長出一棵櫻桃樹的寓言故事。故事荒誕而冷酷,瘋狂而現實。故事持續只有10分鐘左右。山村浩二是希望利用這個故事來揭露人類的滑稽和醜態。《頭山》是根據山口浩二小時候曾讀過的同名單口相聲故事改編而成。
這是山村老師當時在做的另外一個動畫的一些素描,《頭山》的原作是200年前的一個故事,裡面的男主人公是一個在我們身邊,但是又比較奇怪的一個人,說他奇怪是因為他非常小氣,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掉。在吃了幾顆捨不得扔掉的櫻桃種子後,頭上就長了一棵櫻桃樹,他也隨即陷入了苦惱之中——不知道怎麼與世界上的其他人交流。一開始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斷受到別人的議論,他因此陷入了困頓之中,分不清幻想與現實,處理不好自己與外界的關係,最終自殺了。
山村老師說:「我想知道最後他到底為什麼會死,他的想法是什麼。這是我開始創作這部動畫的契機。在最初的素描稿中,我也是懷抱著這樣的疑問——怎樣才能處理好自身和外界的關係。於是我就這樣一邊想一邊慢慢地畫下去。」
山村老師當時在想,他最後跳進自己腦坑的時候是懷抱著一種怎樣的想法。當時他就如圖畫了這些素描,那時候覺得這樣的形象會不會太可愛了,因為這個角色最後是自殺的,所以他應該是有點瘋狂的狀態,於是山村老師把他調整了一下。塑造這個人物非常的費心,直到我畫了2、3年之後,才慢慢把這個形象定位好。
畫完這幅畫的時候,山村老師覺得就是他了,其實大家看起來可能覺得比較簡單,但是它當時對山村老師的震動是非常大的,當老師畫完了之後,他就決定要創作這部動畫。
這是一些《頭山》的插畫,全部都是在紙上畫的,不是在電腦上,《頭山》只有十分鐘,但是山村老師畫了15000張畫,當時畫的時候是左邊沒有那圈黃色的陰影的,電腦上把陰影再加上去,這樣人物就會更加有立體感,更加豐滿。
這個是通過電腦來製造的效果,山村老師經常會被問到他是不是用3D來做,他每次回答都要說不是,而是用一張張紙畫出來,然後再用電腦合成。
看不懂的《麥布裡奇的線》
一隻精緻的懷表,遠隔重洋聯繫起來兩個人的命運。
19世紀,美國加利福尼亞,愛德華•麥布裡奇發明了早期的攝影裝置,成功捕捉到賽馬奔跑中的每一個動作,連接起來便有如一匹真正在奔馳的馬兒。與劃時代的成功相反,麥布裡奇的生活卻黯淡無色,他專注於各種研究,妻子卻紅杏出牆,與情人產下一子,這由此引發了莫大的悲劇;太平洋的另一頭,日本東京,一名普通的女性迎來了一個新生命。女兒漸漸長大,母子坐在鋼琴前共同演奏巴赫那首正彈反彈旋律完全一致的《螃蟹卡農》。可是隨著女兒長大成人,母子間的關係日漸疏遠。多麼希望時間能如這首曲子一般倒流,再次觸摸那天使一般稚嫩嬌柔的小手……
山村老師分享《麥布裡奇的線》的創作感悟
原話分享
我在想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這部動畫(麥布裡奇的線)難懂,最關鍵的是因為它沒有故事性。它不是一個故事,所以它也沒有劇本,更像是一個小品,一個隨想,是一種分散的狀態,沒有像故事裡那樣強的前後關聯性,但是我還是想從中表現出一些大家可能沒有看出來的東西,一般大家看電影,馬上就會覺得我要看的是一個故事,但是這部動畫不太一樣,我很想在短短的十分鐘的動畫中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所以就把像論文一樣的動畫形式展現給大家。
我做這個動畫最初的感想就是當時因為我有兩個小孩,慢慢看著他成長,等看照片的時候,以前還是一個嬰兒,現在那個嬰兒到哪裡去了,伴隨著這樣的困惑,我就想創作一部和時間有關的動畫。
這是一幅中心圖,就是一個媽媽懷抱著一個嬰兒,你們看他們的臉都是一個時鐘一樣的東西,這就意味著時間,但是時間這一個主題在哲學上、空間上實在是一個太大的主題了,我覺得我可能並不能很好的詮釋它,我為了做這個,還去專門看了很多關於時間方面的論文、書之類的,但是結果我還是看不懂。
這個應該說是電影的鼻祖之一,是麥布裡奇發明出的連拍,正因為有了他的連拍之後,電影才誕生了。這個在我們現在看來好像很慢的一個拍的速度,但是在當時看來已經是極限了,麥布裡奇當時出版的書很多就是像這種的一個動作,但是它會有很多很多的照片,就像一個小孩子從嬰兒到長大,我們看到他長大以後,就再也看不到他嬰兒的狀態了。但是如果有連拍,如果整一個動作都能看到,就會很精彩。在麥布裡奇拍這些連拍照片之前,我們每一個人只能感受到自己不斷地成大,不斷地做一些動作,但是沒有辦法像上帝的視角來看下面人的一段一段的經歷,但是有了之後就可以用電影來記錄了。可能在我們現在這些有了手提電話、電腦的人,在我們看來這些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在當時還是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想法。
這部動畫我想說的就是麥布裡奇他是如何把這些照片拍出來的,還有他的人生經歷,當中還穿插了一對母女彈鋼琴的情節,當時我在片中讓他們彈的就是德國的音樂家巴赫的作品,我們都知道有一首歌叫《卡農》,他選的那首歌是《反卡農》,把《卡農》的調子反過來,也是可以成為一首曲子的,這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曲子,就算把整張紙倒過來看,也是可以彈出來的,看的時候譜子可以交錯著看,也沒有問題,這首曲子也可以表達我對於「時間是多少的不可思議」這個主題,人生時間是不能回頭的,就像你從嬰兒到長大,你不可能再回去了,但是這首曲子翻一番,你又可以回到最初。
想了解更多山村老師的小夥伴可以來中國(杭州)國際青年動畫雙年展噢,來不了的小夥伴也別灰心,盡情關注wuhu的後續報導
附:動畫雙年展日程表
點擊可看大圖
新加入的小夥伴們請注意!往期精彩內容在平臺裡的wuhu主頁上,可別錯過哦!
如果你喜歡,請分享給更多人看到:)
歡迎留言和wuhu三俠互動!
動畫人都是愛點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