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2》上映至今,票房已經破8億,評分也高高地掛在7.9,可以說這是近兩年香港警匪片最為亮眼的成績了。
小8是最早一波衝進影院的,當時就被震撼得無以復加。大場面的爆破特效、精彩絕倫的槍戰戲份、緊張刺激的街頭追逐,是香港警匪片的標配,而《拆彈2》將這些內容做到了極致。
特效和槍戰都需要觀眾去到影院,進行直觀感受,二刷之後的小8,想和大家聊一聊那些藏在震撼背後的小細節,還有電影裡那些被忽略的人性。
觀眾一直都很好奇,劉德華的斷腿是怎麼演的?其實這些戲份,都是劉德華半跪著完成的,包括他在操場上的快速奔跑和醫院裡的激烈打鬥。
打戲本就不易,何況還要假裝斷腿,快60歲的劉德華不僅拼,他的拼還讓觀眾絲毫不出戲。這就是敬業,這就是影帝。
劉德華在詮釋自己的戲份之餘,還不忘幫助其餘演員,哪怕是群演他都一點點、手把手的傳授經驗。
「一點點」成為了劉德華的片場口頭禪,對於動作、走位,他都力求精準,堅決不做「差不多先生」。
倪妮這次飾演的龐警官很亮眼,不僅在演技上hold住了,她的身姿、動作等,也都是經過專業人士一點點摳出來的。不放過人物塑造的每一個細節,也是這個角色成功的關鍵。
一部成功的警匪片,光有演員、場景這些「硬實力」到位還不夠,同樣重要的,是電影的主旨和內核。
上世紀九十年代和21世紀初,是香港警匪片最為繁盛的時期,拋開那些外化的激烈追逐場面,最打動觀眾的,是警匪片傳達的內涵與精神。
《無間道》裡的劉建明說:以前我沒得選,但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暗戰》裡的張皮特說:有遺憾你才會記得我。
《天若有情》裡,華弟對JOJO說:你也知道江湖路是不歸路,哪有那麼容易走回頭呢?
這都是華仔演過的經典反派,但每一個反派都不是純粹的壞,他們有作為人的無奈與溫情,他們的「壞」是迫不得已,是壞有所因。
小8不是為壞人開脫,有溫度的反派,一直都是香港警匪片中,非常亮眼的存在。就像在《拆彈專家2》中,劉德華飾演的潘長風。他原本是首屈一指的拆彈專家,為了救一隻小貓,被炸斷了一條腿。
有觀眾甚至會默問:為了一隻貓,丟了一條腿,真的值得嗎?但是在那個當下,所有的生命,作為警察的潘長風都會義無反顧的救下來。
丟了腿的潘長風沒有自暴自棄,他努力鍛鍊體能,少了一條腿,各項指標也依舊能達到警隊標準。
只是,面對警隊不允許他上前線的規定後,他感覺自己成為了那個用完即棄的那個人。他的黑化和暴躁,來自於對死板體制的不滿,也夾雜著身體殘缺後,他極力掩蓋的憤怒與不甘。
他感覺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卻無處施展,被體制和環境限制了未來和發展,這像什麼呢?
如果說,以前的香港警匪片,還在探尋純粹的江湖道義和人性本質,那麼導演邱禮濤則在《拆彈專家2》的主角身上,傾注了更多的時代色彩,在如今的背景下,潘長風就像是群體的縮影。
還有那句經典的臺詞:信我,你就是警察;不信,你就是匪徒。善與惡,有時就在人的一念之間。
而謝君豪飾演的大反派馬世軍,是一個符號,也是導演表達情感的一個「工具人」。裡面的很多臺詞,都極具諷刺意味,也值得反覆咀嚼,小8就不具體舉例了。
就像演員謝君豪的理解那樣,馬世軍不是臉譜化的大魔頭,某種意義上,他是一個很單純的人,單純的信仰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只是那個東西是糟糕的。
他的「壞」。來自於校園時期遭受的霸凌,來自於他在社會上感受到的惡意,觀眾對他不止有單純的恨,還會帶著一絲憐憫和同情。
壞蛋必須死,主角潘長風也好,配角馬世軍也好,他們一齊被炸、墮入深江,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拆解一下細節和角色,會發現電影的成功,是硬實力與軟實力的雙重塑造,才成就了《拆彈專家2》。
現在,港片要出佳片實在太難,工業流水線製作了太多同質化的作品,但成績都在及格線徘徊。希望後來者,都能以《拆彈專家2》為標杆,努力看齊、盡力超越,港片真的有未來!
#拆彈專家2劉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