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操】
開指曲,因"仙翁仙翁,仙翁得道仙翁"唱詞而得名,又名《調弦入弄》。收錄於查阜西先生的【琴曲集成】中。此曲早先為調音小調,是散按相合組成的定弦小曲。主要用散、按和音, 挑、勾不同弦 以及簡單的綽、注等來練習基礎指法,其重點在"和"的練習。《溪山琴況》中開篇既寫到:稽古至聖,心通造化,德協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於是制之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可見"和"字為習琴、操琴之精髓。
【憶故人】
《憶故人》曲譜載於《今虞琴刊》(1937年),傳自彭慶壽《理琴軒琴譜》。全曲共六段,以泛音開頭,清新飄逸,使人於空山幽谷的寧靜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後幾段則以緩慢沉穩的節奏,綿綿不絕的琴音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欸乃】
存譜初見於明代汪芝輯《西麓堂琴統》(1549年),亦有人稱其《漁歌》或《北漁歌》,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於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發展而成。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有傳此曲乃柳宗元所作。後《天聞閣琴譜》記載為《欸乃》,管平湖打譜演奏。現在琴家彈奏的多為管平湖的節本。"欸乃"指的是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樂曲音調悠揚,清新雋永,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乃是託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的一首名曲,散發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洞庭秋思】
此曲譜最初見於《西麓堂琴統》。以洞庭秋意為背景,寫觀洞庭之秋,而思潮起伏。碧水天高,煙波浩渺。人生之境,歷經歲月之淘洗與沉澱,亦如洞庭水天澄然一色。所謂:"曾放扁舟溯楚天,清猿淚竹思悽然。廿年夢裡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 其曲調高古雅正,意味悠遠。
【秋風辭】
〈秋風詞〉出自民國初年《梅庵琴譜》。山東諸城派王魯賓傳譜,由弟子徐卓、邵森編訂,1931年初版。這是一首以閨怨為內容的琴曲。原譜旁註唐李白"秋風清秋月明……"原詞,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按:明嘉靖間黃獻的《梧岡琴譜》的《秋風曲》是以六朝張翰思鱸的故事為曲的意境的一個無詞琴曲;與黃獻同時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譜》的《秋風》卻是另一有詞的琴曲,原詞是"秋風秋風秋風生,鴻雁來也,金井梧桐飄一葉,嘆人生能有幾許光陰!?……想人生能幾何"。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風章》卻又是指的漢武帝的《秋風辭》,因而此曲又名《秋風辭》。至於現時國內琴人所彈的全部是《梅庵琴譜》的《秋風詞》,和以上三古譜均無關係。
【醉漁唱晚】
《醉漁唱晚》,中國古琴曲。此曲作者有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及「後世隱流」之說。《西麓堂琴統》中記述此曲為陸魯望與皮日休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遂寫此曲。
《杏莊太音補遺》稱此曲有張仲宗詞中「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曉;醉眼冷看朝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閒煩惱」之意。 《五知齋琴譜》中認為《醉漁唱晚》為後世隱流所作,亦古調也。與漁歌音同而調異。此曲實有笑傲煙雲、醉鄉酣美之意,非塵埃奔走、粗心浮氣所能領其趣也。「甕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聆斯曲亦當作如是解。
【臥龍吟】
《臥龍吟》又名《有為歌》,是電視劇1994年《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及空城計諸葛亮彈奏的一首古琴曲,為現代改編曲。劇中司馬懿評價:「這錚錚之音,如驚濤拍岸,風捲殘雲,指端似有雄兵百萬!」
【關山月】
琴曲《關山月》為本世紀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此曲是由六個樂句組成的、帶有再現的單段體。每個樂句都有上下呼應的兩個樂節,前三個樂句均落於徵音——泛音,後三個樂句均落於宮音——實音,前面的五個樂句可反覆,最後以開始樂句的變化再現而結束。曲雖短小,但音韻剛健而質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富有濃厚的北地音樂風味。
【梧葉舞秋風】
琴曲《梧葉舞秋風》譜本出自清初莊殝鳳的《琴學心聲諧譜》(1644)。是莊臻鳳的傳世之作。本曲的演奏極有特色,它輕盈靈動,著重表現了一個「舞」字,全曲旋律細緻曲折,疏密呼應,蓋寫秋意蕭颯,靜聽桐葉搖落之意。樂曲雖短,但餘味無窮。
吳景略先生據《琴學心聲》打譜並演奏,在吳景略先生指下輕盈靈動,一掃常為人們所知的秋風冷峻,或肅然,或傷感的情緒,別開生面地挖掘出了作品的樂觀內涵,以一個舞字為線,奏出一派秋高氣爽,愉快欣喜的氣氛。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樂曲以舒緩的節奏和清麗的泛音開始,描繪了秋江上寧靜而蒼茫的黃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轉而為活潑靈動,點綴以雁群鳴叫呼應的音型,充滿了生機和歡躍;最後又復歸於和諧恬靜的旋律中。意境蒼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運用,使得樂韻更加豐富,藝術感染力十分強烈。
【漁樵問答】
樂曲最早見於明代《杏莊太音續譜》(1560年),幾百年來廣為流傳。《杏莊太音續譜》題解中云:「漢家事業空流水,魏國河山半夕陽。古今興廢有若反掌, 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又如清代《琴學初津》中解說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欸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塵世間萬般滯重,皆在《漁樵問答》飄逸灑脫的音調中煙消雲散。
報名以收到本館信息回復視為報名成功。雅集觀演名額限定40人,先報先訂。由於名額有限而無法參加的各位同好琴友,敬請諒解!
報名開始了!大家抓緊時間噢!
報名方式:
1、在南雲琴廬公眾號後臺回覆:碧荷清雅集+姓名+人數+聯繫方式
只要您有一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熱愛古琴的心,無需音樂基礎,
熱忱歡迎您加入到古琴藝術的
大家庭裡來,交流學習。
----在這裡,我們與您
同樂琴事、共浴清音!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或搜索「南雲琴廬」、「nanyunqinlu」關注我們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