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荷清——二〇一六古琴與文人的精神世界之雅集

2021-12-17 南雲琴廬



林泉高致 爽籟清風

南雲琴廬定於2016年7月9日周六晚7時舉辦碧荷清二〇一六古琴與文人的精神世界之雅集。通過七首傳統經典琴曲讓琴友們體味古琴與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

----在這裡,讓我們同樂琴事、共浴清音!

恭請撥冗緣聚!

                                                                                                             南雲琴廬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古琴演出曲目及順序以演出當日為準)

本次雅集因活動場地有限,需限定雅集參加人數,敬請諒解!

名額|限定40人,先到先得

報名方式:

1、在南雲琴廬公眾號後臺回覆:碧荷清雅集+姓名+人數+聯繫方式

2、簡訊報名:碧荷清雅集+姓名+人數+聯繫方式  發送到手機18701398321


只要您有一顆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熱愛古琴的心,無需音樂基礎,

熱忱歡迎您加入到古琴藝術的

大家庭裡來,交流學習。

         

----在這裡,我們與您

同樂琴事、共浴清音!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或搜索「南雲琴廬」、「nanyunqinlu」關注我們

期待您的加入

相關焦點

  • 回顧【碧荷清】第六屆南雲琴廬師生雅集
    這7年間,南雲琴廬始終秉承著傳播中國古琴文化的宗旨,帶著濃濃的文人雅風,成為798藝術區中獨具特色的藝術窗口。這7年間,南雲琴廬始終堅持高質量的古琴教學,在教師團隊建設、提升教學水平上孜孜不倦,正是這樣的堅持,南雲大家庭發展到在籍學友300餘人。南雲琴廬四季雅集是為了更多的促進琴友相互交流;更好的探討習琴心得;更深的體味琴樂內涵。七年來,我們從未爽約!
  • 【南強·雅事】晨曦古琴雅集,誠邀諸君同賞
    2016年7月23日南強街巷88號庭院劇場19:30-21: 30晨曦古琴雅集古琴文化,或曰古琴藝術、古琴音樂,是一而二、一而三的關係。古琴音樂是其本體,古琴藝術是精神,古琴文化是其全貌。古琴音樂是自我寄託思想感情、社會精神意識的藝術。古琴文化是從古琴音樂藝術出發延伸到與之相應範疇的社會事物。這使得在它自商周產生以來的三千多年裡,一直居於極高的歷史地位。雖然在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中期,古琴隨著中國社會的衰落而衰落,並經歷了瀕臨滅亡的嚴峻危機,但自二十世紀後期,又開始恢復生機。
  • 琴韻書聲—鈴子古琴雅集 1
    今年4月,在煙臺市首屆市民文化節上,鈴子琴院被煙臺市文旅局授予「公益藝術培訓指定單位」,為自覺回饋社會,鈴子琴院於6月8日推出國學藝術公開課「琴韻書聲雅集」
  • 從古琴音樂中淺談中國古代文人音樂
    自古以來有很多關於古琴的故事流傳。琴樂被譽為「文人音樂」,並不是說只有文人雅士才彈琴,也不是說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但是它作為一種傳統樂器所積澱的優雅絕倫的文人精神品格,卻儼然是一種文人音樂品格的最好體現。所以說,古琴音樂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貴遺產,更是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精髓。
  • 七夕古琴雅集 古琴曲中的愛情故事也可以如此唯美
    8月23日,在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到來之際,孔學堂舉辦了古琴雅集,30多位古琴愛好者與授課老師國際古琴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古琴學會常務理事令狐傑曉老師,相聚在優雅靜謐的琴室,在一首首古琴情曲中,感悟古人的唯美愛情故事。
  • 春風和暢 | 中日古琴文化雅集、主講琴家武井欲生
    交流內容1、琴緣四海——古琴文化國際交流活動回顧      介紹在剛結束的日本振興會的中日琴人交流活動,介紹其中的畫展、茶道和雅集2、分享優雅的古琴背帶琴包3、介紹古琴絲弦文化古琴背帶琴包介紹日本文人畫在日本又稱南畫,是受宋元南畫派的影響,在江戶時代形成流派並廣泛流傳。
  • 古琴八美:古、深、雅、健、瑰、奇、精、宏
    這些古琴文化史實有力地駁斥了西方某些「學者」「中國音樂源於西方」的偏見;充分說明中華文化的早發性和領先性。我國古琴是世界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對全人類精神文化寶貴財富的偉大貢獻。  二、深  古琴之深有兩方面涵義。一是深厚的文化內涵,二是深遠的藝術意境。
  • 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
    如果說一曲古琴成就了一段愛情,就如梁祝一樣成為了浪漫愛情的化身,那麼另一段古琴曲卻譜寫了撼人心弦的一幕,那就是嵇康的《廣陵散》。廣陵止息,嵇康絕響。文人雅士的風雅情愫與虛世沉浮裡,我們感悟了其精神寄託的全部。遙望歷史的長河,300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至東周初期的歲月裡,古琴,是文人手中個體化「弦歌」的工具,是文人士大夫的時尚。
  • 弦韻禪心——淨因寺古琴雅集 !
    弦韻禪心——淨因寺古琴雅集 ●德不在手,而在心;樂不在身,而在道;
  • 古琴 · 簡介
    古琴因為其清,和,淡,雅的獨特音色,一直深受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追捧,被視作為「華夏正聲」。它的韻味十分高雅,當彈奏古琴時,彈奏者必須把外在的環境和內在心境合二為一,才能更好地表達琴聲中的感情,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此外,撫琴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使人們能忘卻煩惱,遠離塵俗,在精神世界裡遨遊。
  • 古琴雅集與園林文化
    從漢代始,古琴漸成為文人,即知識分子,的樂器。文人喜舉行雅集以作文藝交流,除了琴棋書畫,吟詩,賞雪賞梅,烹茶品茗等均為雅集的傳統內容。與仇英的描寫陶淵明歸隱以琴書樂道的同名畫「歸去來兮」,元畫「春堂琴韻」,「聽琴圖」,清代王暈的「一梧軒圖「等。可見古琴在園林中雅集的傳統由來已久。這一批圖畫均描寫文人在園林懷抱中怡然自得之趣。他們或彈琴,或橫琴不彈,享受「松風流水天然調,攜得琴來不用彈」的天然雅趣。
  • 【碧荷清】二〇一八第三屆南雲琴廬師生雅集
    《溪山琴況》中開篇既寫到:稽古至聖,心通造化,德協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於是制之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可見"和"字為習琴、操琴之精髓。【憶故人】《憶故人》曲譜載於《今虞琴刊》(1937年),傳自彭慶壽《理琴軒琴譜》。全曲共六段,以泛音開頭,清新飄逸,使人於空山幽谷的寧靜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
  • 何為雅集,一文賦之
    [2]一壺分盞,洩洩乎無所求;三日聯床,津津然有其敘。[3]洽管鮑之誼情,鍾芝蘭之志趣。[4]養碧玉之空靈,滌紅塵之煩慮。春水秋山,鶯儔雁序。地隨處而皆安,人因緣而弗遇。[5]重一字之推敲,輕千裡之來去。無貴無賤,富彥國之初邀;有禮有儀,司馬光之先預。[6]聚則園林泉石,自有觥籌;雅必勝景優遊,豈無歌賦。或揮之以翰墨,或狀之以丹青;或調之以絲弦,或吟之以詩句。嗟夫!直忘乎今夕何夕,奚慮夫斯處何處!
  • 道教美術「雅」之精神探賾
    這些因素共同凝結出道教美術「雅」之精神。這些「雅」之精神的形成則是由道教發展、傳播的特點以及道教美術自身發展的規律與特點所決定的。一  道教美術蘊涵「雅」之精神,其「雅」主要是指它的文人性、文化性、廟堂性與貴族性。
  • 湖上·後山:林泉雅集有感
    尋往昔之遺風,接當代之高雅。肖瀟小輩,幸臨雅集此第二載。記六年往昔,追思勝集而難忘。理院者,晨起而往山房。大為裝點陳設,細察觀石草木。山房裝點,非改觀換貌以求浮華,逐一細微星點,樹木之紋理,花草之擺放,尋其內視之自然,亦有章法。山房小路外,坐有無患子樹,落葉喬木,高約十來米。枝開展而探山房小院。夏風徐來,其子浮於落小院缸中,風起而散,無風而聚。
  • 古代文人的案頭雅趣
    只因真善之物,皆有其德行。書房中每日靜默以對的文房佳器,則更是文人生命中的真善之友,陶其情,養其氣,誠可久居長伴。 左置榻床一,榻下滾凳一,床頭小几一,上置古銅花尊,或哥窯定瓶一,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閒時置蒲石於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冬置暖硯爐上。壁間掛古琴一,中置幾,如吳中雲林幾式最佳。壁間懸畫一,書室中畫惟二品,山水為上,花木次,鳥獸人物不與也。」
  • 相銍文人琴家與古琴孤清高潔的文化品格
    東漢至魏晉時期,相、銍二地(今屬安徽省淮北市)先後出現了桓譚、嵇康和戴逵三位著名文人琴家。這三位既博學多才,又特立獨行,並且都有自己獨特的哲學思想和人生追求,在他們身上,「獨立不懼」成為突出的人格特徵,成為相銍文人琴家一脈相承的地域文化特色,奠定了古琴孤清高潔的文化品格。
  • 大音希聲--發現古琴之美
    一弦屬土為宮。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絲。聲沉重而尊。故曰為君。二弦屬金為商。金星應秋之節。次於宮。弦用七十二絲。能決斷。  故曰為臣。三弦屬木為角。木星應春之節。弦用六十四絲。為之觸地出。     故曰為民。四弦屬火為徵。火星應夏之節。弦用五十四絲。萬物成美。故曰為之事。五弦屬水為羽。水星應冬之節。弦用四十八絲。
  • 二〇一五年二月獵書帳
    二月二日 星期一 陰 收到今年第二期《溫州讀書報》及淘寶訂書。我過去時近尾聲,曙輝提問雙魚座三十六歲適合學航海否,有什麼建議。四位嘉賓一一解答。一位嘉賓叫夏曼藍波安,是臺灣原住民,新在聯經出版《大海浮夢》,曙輝買了一本,請作者籤名。稱有本舊作已被三聯書店引進,即出版。出展館,夜幕低垂一〇一大廈甚有特色。回旅館,伍大為先生已到。伍叔儻之孫,伍蠻三子,曾電話聯繫。一下找不到電話,又從伍家玓處問來,今早簡訊約晚上見。就在旅館餐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