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詮釋了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習主席多次高度評價這個英雄群體。讓我們走進這支英雄部隊,一起感受催人奮進的「鐵軍」精神,在強軍實踐中爭當紅色傳人。
——編者按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陸軍第82集團軍「鐵軍旅」:永不褪色的戰旗
■張藝藐、於愷舟
這是兩面飄揚在不同時空的戰旗。
——1943年春,血戰打響。侵華日軍向劉老莊方向進犯,新四軍3師7旅19團4連的82名勇士與20多倍於己的日偽軍展開殊死戰鬥,斃傷日偽軍百餘人,直至全連壯烈犧牲。
戰後,新四軍命名該連為劉老莊連,同時授予「劉老莊連」連旗,上面布滿彈孔。
——2019年國慶,長安街上旌旗飄揚,鐵甲生輝!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戰旗方隊100面榮譽旗幟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劉老莊連」戰旗赫然在列,連它在內,「鐵軍」「劉老莊連」「強渡烏江模範連」 3面戰旗來自於同一支部隊——陸軍第82集團軍「鐵軍旅」。
戰旗從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中一路高擎,在強軍興軍的時代徵程中迎風高揚。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受閱的戰旗方隊。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01
鮮紅的底色,遒勁有力的字體,「鐵軍」戰旗靜靜地在旅史館注視著這支部隊的成長蛻變。
無數個夜晚,朱甜龍都會夢回閱兵場,恢弘激昂的閱兵式號角驟然響起,夢中他將那20斤重的「鐵軍」戰旗再次握在手中。
當習主席的檢閱車從隊列面前駛過,朱甜龍站在離主席三米左右的距離,突覺手中的「鐵軍」戰旗重如泰山。
閱兵精神在朱甜龍身上刻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剛下閱兵場便直奔演訓場,身為班長的朱甜龍駕駛新式裝甲突擊車,帶領班組衝鋒到終點。
朱甜龍常把閱兵精神掛在嘴邊,「習主席說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偉大成就,走過了不平凡的70年。能夠駕駛先進的戰車是我們這一代軍人的幸運。」
曾經,抗日戰場上,先輩白刃殺敵,武器裝備的差距,他們用血性補齊,拼彎的刺刀至今在旅史館默默訴說歷史;如今,新列裝的新式裝甲突擊車馳騁疆場,更先進的裝備,更昂揚的鬥志,鐵軍精神刻進了官兵的骨子裡。
在第82集團軍「鐵軍旅」,無數個朱甜龍身上流淌著同樣的紅色血液。榮譽室裡,一批又一批的新兵在戰旗前駐足,在「兵之初」埋下一顆紅色的種子。
英雄的熱血,激勵著劉老莊人保家衛國、勇往直前。劉老莊形成一個傳統:每年都向「劉老莊連」輸送新兵,70多年從未間斷。
戰士楊永傑來自劉老莊,從小聽著82勇士的故事長大,每年3月18日都會去烈士陵園祭拜先烈,最終沿著先輩的足跡,來到「劉老莊連」,來到這支「鐵軍」勁旅。在他二十多年的人生中,「鐵軍」的名號時常會以「英雄」的形象出現在自己的記憶中。
——98抗洪,部隊臨危受命,他們堅守洪湖大堤28個晝夜,誓與大堤共存亡;
——汶川抗震,「鐵軍來了」四個大字定了人心,他們僅用20個小時就從中原腹地馳震中汶川展開救援,徒步挺進生命孤島;
——組建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他們選派的官兵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任務;
——軍改啟動後,官兵聞令而動,幾天內全部離開有48年歷史的老營區,移防千裡之外。
「一支紅色勁旅,從勝利走向勝利,有其內在必然條件,那就是紅色基因的傳承。」旅政委張興民指著寫有「鐵軍」二字的臂章,道出「鐵軍」旅和其他合成旅最大的不同。
他們從軍旗升起的地方走來——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革命戰爭年代歷經戰役戰鬥3000餘次,鑄就了歷久彌新的鐵軍精神。
實兵演習中,紅一營官兵駕駛戰車向敵陣地奮勇衝擊。
02
2020年春夏之交,朱日和,只見一面鮮紅色的戰旗在「制高點」高高飄揚。
夜幕將臨,從空中俯瞰,一條條「車龍」在大漠上縱橫馳騁。一邊是摧枯拉朽的炮兵陣地火力打擊,一邊是浩浩蕩蕩的裝甲集群勇猛衝擊,戰士們對敵「大本營」發起最後衝擊,又一場勝利!
四連一班班長楊川輝駕駛戰車參與了這場演練,他站在不足0.2平米的戰位,看著眼前的按鈕,一年前還在為此頭疼,現在他閉著眼睛都可以操作。而這一切的改變,離部隊換裝只過了不到一年時間。
鐵軍旅人人都有一張「駐訓臉」,從旅主官到列兵,每個人咧開嘴一笑,一排大白牙格外矚目。
「這張駐訓臉跟我當時的閱兵臉有一拼。」 副旅長貟波作為共和國70周年閱兵陸軍方隊總教練,為了承載百萬陸軍的光榮和夢想,他和他的方隊克服種種困難,付出努力和艱辛。
貟波時常思考,閱兵給他帶來了什麼,又給這支鐵軍旅帶來了什麼,萬千思緒最終匯成習主席深刻闡述的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論斷。
「70後」的貟波,履歷極為豐富,從抗洪大堤到海外維和戰場,在最前線總能看到這個高大的身影,但在改革重塑面前也時常感到「本領恐慌」。大到指揮作戰小到營區一早一木,一路走來,他見證「鐵軍旅」轉型探索的步伐從未遲緩。
改變,看似悄無聲息,其實有跡可循。從2017到2020,從中原腹地到京畿重鎮,「鐵軍旅」承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
每次,當四連排長戴天嬌把名牌貼在左胸前,他都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使命感從心底升騰:「我是『劉老莊連』傳人,編號6371!」
這是一個神奇的編號,這是烙刻在一群人身上的特殊印記。從82到6371,穿越時光,這是一支部隊的換羽新生。
戴天嬌剛出校門走進營門,這位「95後」排長新上任時準備先「燒好三把火」,於是站在講臺跟戰士聊戰術,本以為「精彩極了」的授課,結果發現臺下竊竊私語,後來一位小戰士舉起手說,「排長你錯了,我們早就不這麼打了。」
本以為是上課,結果被上了一課,戴天嬌面紅耳赤,心想必須「跑步前進」才能追上大家的步伐。感到變化的不只戴天嬌。
一次演練,軍齡12年的射擊技師曹寶剛發現自己班的人被悄沒聲地「俘虜」了,「敵方」趁夜潛入營區,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這只是萬千改變中的一件小事,可曹寶剛意識到:一切不一樣了。
移防半年,他們就為集團軍高標準演示示範課目,探索形成10餘項研究成果;2018年,立足新編制新體制探索研究的戰場救護行動在陸軍範圍觀摩演示;近年,他們又擔負陸軍多個試點任務;參與籌建全軍首支維和步兵營,出色完成安全警戒、巡邏執勤等國際維和任務……
主題黨日活動中,官兵重溫入黨誓詞。
03
「孟晗可以的!閱兵回來的,精氣神就是不一樣!」老班長曹寶剛打趣地說,孟晗閱兵時穿的軍服被戰友們挨個套到身上,訓練時穿著的那套軍服,孟晗慷慨地給了新兵戰友。
戰友們都說,跟孟晗站在一起,腰板要挺得格外直!
兩次參加閱兵,孟晗懂得這支英雄部隊承載的榮光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現在已經成長為四連班長的孟晗,凡事衝鋒在前是他的座右銘。
「熱烈歡迎首長和戰友們凱旋,你們回家了!」在旅部機關,一條鮮紅的橫幅迎來了戰士們的凱旋。
歷時四個多月,部隊駐訓朱日和。留在旅部的官兵們都在猜,這次會是誰扛著勇士旗回營。這是「鐵軍旅」的傳統,旅裡每個戰士都有一個共識:我是為了「鐵軍旅」的榮譽。
旌旗獵獵,鑼鼓喧天。近日,漠北某駐訓場上,第82集團軍「鐵軍旅」迎來了首屆「鐵軍杯」軍事體育運動會。
「只要對手不停止,我就不能放棄……」比賽開始後,「劉老莊連」列兵譚森帶著連旗上賽場,激發了所有選手的高昂鬥志,最終列兵張俊波奪得仰臥起坐桂冠。
有人問他:「合格就夠了,何必這麼拼?」這位年輕的戰士說:「我是為了『鐵軍旅』的榮譽。」
「這幫小子,逼得我們不得不改變賽制,否則永遠不會停。」旅作訓科科長李志洋口中帶著驕傲。
究竟是一種什麼精神,鑄就了這支隊伍的輝煌?
這樣的拼勁,在「鐵軍旅」處處可見。「鐵軍」的字典裡沒有「認輸」二字。
在旅史館中,有一幅碑文拓片,是從北伐犧牲的「葉挺獨立團」烈士墓碑上拓下來的,上面有一行字:「諸烈士的血鑄成了鐵軍的榮耀」。碑的最上方還寫著四個大字:精神不死。
一個年輕的生命定格在2008年6月18日夜,士兵武文斌被越染越紅的「鐵軍」精神激勵著,在汶川地震災區,他和戰友冒雨卸下整整8卡車活動房板材後,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烈士武文斌的戰友翟向選在列,他將武文斌的照片放在上衣的口袋裡,他說,戰友犧牲了,我替他走過天安門!
一面布滿彈孔的連旗、一桿褪了色的步槍,靜靜地躺在旅史館裡。如果犧牲的每位勇士都還在,看到忠誠保衛的國家的歷史性成就,感受到所在部隊的強軍步伐,一定也會感慨:精神不死,強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