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想想既然是沁的一種,那肯定是外皮的一種表現特徵,有些料子在原石的狀態的時候就會顯現這種表皮的特徵,有朋友諮詢說。在買玉的時候賣玉的商家說水草沁就是一種籽料的特徵,他們為啥這麼說,按照商家的說法,水草沁特別難造假,可以作為鑑定籽料,辨別真偽的方法之一
水草沁 呢,在這要和大家說說,水草沁也叫做水草紋,它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長期被水衝刷的和田玉籽料出現了一些綹裂或者是玉質較鬆散的地方,而水中的錳離子元素就是通過籽料這些較為薄弱的地方沁入到籽料中,於是形成了跟水草一樣的紋路,所以有了水草沁的出現。
由於玉石的裂紋存在的部位是不固定的,所以水草沁的定向分布和裂紋的走向也是非常的隨機的,一般我們在觀察水草沁的時候,都會發現水草沁普遍會有邊緣擴散的走向,邊緣毛茸茸,就像樹根扎進泥土中一樣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說這種形態是很難造假的:因為造假一般手段是上色,很難做出這種枝條狀的效果,這不是人工上色的能達到的效果
水草沁作為皮相的一種特徵,一些料子的原石狀態就會有水草沁的存在,如果你注意觀察,你就會發現水草沁不僅形成於籽料的縫隙處,而且這種沁會非常地深入,從外到內,直達籽料裂紋的根部。注意水草沁也會隨皮子的顏色而變化,黃皮的一般就是黃色的水草沁,而黑色的就是偏黑的水草沁,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水草沁並非籽料獨有,所以一定要多上手把玩,從多方面去判斷,切勿經驗當頭,用一兩個特徵就給料子定性了,玩玉也要嚴謹
當然,如果你再深入地研究,你會發現,在放大鏡下的水草沁,它的紋路邊緣是一種擴散狀態的,感覺像是蜈蚣的腳一樣,同時你還能夠從這些紋路分布狀態中看出玉石裂紋的方向及其深淺程度。
這裡要多說一句,由於生成需要的時間非常的長,雖然水草沁不太容易造假,不過有一種非常類似的形態,那就是翳糖料,翳糖料雖然猛的一看有些類似,不過兩者成因還是不同,水草沁是順著裂走的,而翳糖料的顏色分布一般是包容在玉石內部,還是成片多一些。我也聽說過一部分奸商做法很高級,用翳糖料進行打磨修型,再人工做一些假裂,再冒充水草沁籽料對外出售,不過這種手法成本較高,市場上用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