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被迫應戰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20-12-2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大概很多人都不記得了,美團其實是從本地服務起家的,曾經的美團上充滿著本地的美食、本地旅遊等內容。然而漸漸的,線下服務就被美團外賣搶了風頭。美團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外賣的競爭上,卻將線下市場拱手讓人。如今,美團再次返回線下市場,是否還能再現往日的輝煌呢?

「美團是提供本地服務的貨架式電商。」——十裡村

各位可以深刻理解一下這句話,懂的人,就可以看出本地生活服務的商業機會在哪裡。也自然能理解,為什麼美團要做團節社。

這一兩天,美團團節社的項目通過媒體被刻意的暴露出來,所以村長藉此機會再和各位聊聊。

一、美團被迫應戰

1. 急於外賣,忘了本地

美團是從本地團購起家的,尤其是基於本地的美食、旅遊等做團購優惠。但經歷了千團大戰之後,線下的服務就被外賣搶走了風頭。

美團把絕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與百度、餓了麼、口碑等平臺的外賣競爭上。等美團與餓了麼形成雙足鼎力之勢,美團又忙於支付、出行、酒店。

在很大一部分人眼裡,美團真的就是個點外賣的app。但本地生活服務,除了點外賣以外,還有很多服務。

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團不便宜了。除了外賣,你似乎很難把美團與本地特價劃為等號。

2. 本地特惠,精選推薦

開篇我就說了,美團是貨架式的本地服務。除了明確性的買車票、住酒店、訂機票,你似乎很少再去打開美團了。

相反,你會因為朋友口中的推薦,本地生活服務公眾號的美食推薦、酒店推薦,你選擇去下單。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線下消費返利的平臺,會通過公眾號每天8條內容的推送。

每一篇文章深度的推薦一家店、一個景點、一道美食。最重要的是,它的價格比美團還優惠,為什麼?

因為你打開美團,永遠是外賣優先,美團把更多的資源位賣給店鋪做排名,自然沒有誰真心的去做內容、做評測、做推薦、做優惠了。

這也給了聯聯周邊遊、千千惠、雲客贊、周邊團、旅划算間隙生存的機會。

一位投資者朋友和我說,聯聯周邊遊和雲客贊,現在每月的GMV輕鬆過億,個別區域當月GMV也早已破千萬。

3. 大將出馬,被迫應戰

既然現在戰火都快燒到了家門口,美團自然得管管了。更重要的是,外賣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不管用戶如何懶,都得回歸於線下。

所以,阿里才會說新零售,強調線下線上結合。包括這幾年,阿里雙11已不僅是線上的淘寶天貓狂歡了,還包括了線下商超等業態共狂歡。

明顯阿里的戰略眼光比美團高很多。

美團要想真的成為萬億美團,除了外賣,生鮮團購,還得關注線下巨大的消費市場。最近美團派出了核心VP親自帶團操盤團節社項目,因為它的規模和想像空間遠比買菜大多了。

4. 首批社長開啟招募

一些媒體之所以把美團團節社項目稱之為社交電商,最核心的原因是此項目具有自購省、分享賺的模式。

據朋友透露,目前美團團節社項目已在西安招募首批核心團隊長——團節社社長。

已有一些微商團隊長開始在做流量的截流和內容鋪墊了。無論是學生、寶媽、白領都可以參與報名團節社社長,最重要的一點提供鎖粉二維碼,全國通用。

怎麼理解呢?

就是當你成為美團團節社社長,你分享二維碼邀請身邊用戶註冊或購買,你就可以賺取它消費的佣金。同時,一些地方分站雖然沒有營業,但只要是你邀請的,關係就提前和你進行了綁定。

後續開城之後,他消費產生的佣金都和你有關。這也是目前線下消費返利平臺,主流的代理分銷玩法。只有用戶覺得能賺錢,才會有分享的動力。

二、有備而來,未必搶先

美團即發現了業務的新機會,又感受到了一定的危機,雖然美團有著先天優勢,但未必必勝。

1. 美團的獨特優勢

1)商家資源

要做線下團購或返利,商家資源是核心,也可以理解為線下供應鏈。對於美團來說,這自然不是個大問題,畢竟平臺有了這麼多年的積累。還有好兄弟,大眾點評的助陣。

2)客戶資源

其次是美團有大量的客戶資源,我猜測,美團後面應該會針對性的開放內測。通過現有的美團/美團外賣app為團節社導流,就像淘寶一直在為特價版、淘小鋪導流一樣。

3)地推資源

美團本來就是靠地推起家,包括現在還有百萬外賣配送員。

BD商家地推可以搞定,而用戶告知,外賣員也可以告知。還有一些服務,也可以和配送想關聯,比如送票上門,這是目前的線下周邊遊平臺不具備的。

4)系統穩定

我看了目前幾個主流的線下消費返利平臺,在產品上做的都比較粗糙。而線下消費返利這件事情,對於前後端、商家端、支付端都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美團在技術資源上,也佔據天然的優勢。但要特別強調一點,在社交電商領域,技術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各位思考下以前的微商,還有現在的社區接龍拼團,靠團隊長手工都能做出上億的GMV。所以這點上,對於新入局者倒不必過於擔心。

2. 美團面臨的競爭

1)內容的高標準輸出

如果美團團節社要做本地團購秒殺這種形式,這意味著他們一定要內容上下功夫。但每個城市,每家店、當地語言特點都是不一樣的。

要在短時間裡面招募到人才,並且持續的生產高標準的推薦內容,美團還需要一些時間。如果還是純粹的商品展示,和現在的美團就沒有啥區別。

2)團隊長資源

如果要走分銷模式,還得依靠團隊長的資源。哪怕是阿里的淘小鋪,在團隊長資源上也耗費了很大的苦心。

如果美團團節社在起盤的時候,沒有找到好的分銷團隊資源,後面的裂變以及用戶持續維護的難度會很大。

3)不止美團有商家資源

這件事情,最大的挑戰我認為恰巧是這一點。買菜這件事情連滴滴都能參合一腳,那本地生活中,對於餓了麼、百度、去哪兒、攜程這些平臺來說,入局的機濾都很大。

因為你從買菜這件事情中,也能看到餓了麼、百度、攜程的身影。那另外一個問題,深諳特價秒殺活動的拼多多會加入嘛?

而且一旦商家資源是開放的,用戶是開放的,那麼這件事情有先發優勢的平臺不一定能成。還有之前有一群內容創業者,深度做過本地的公眾號內容,包括現在也有一些公眾號在做本地資源整合的事情。

他們要麼成為本地無法撼動的地主如本地新聞網,市民網,本地生活等,要麼成為大平臺的代理。

三、本地生活市場

關於線下消費市場到底有多大規模,我就不用數據來舉證了,各位都可以在網上查查。這裡要和各位來交流的是,為什麼現在大家開始關注線下消費了?

1. 生鮮團購不等於社區團購

現在社區生鮮團購正火熱開展,包括新加入的滴滴橙心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

但是,這些平臺把更多的核心放在了用戶的一日三餐原材料上。所以大家除了買菜,買水果,幾乎不會再打開生鮮團購的app和小區群。

我們小區裡面有個團購群,不只是買菜,還要做異地產品的拼團預售,以及周邊各種店鋪的團購。各位想想,如果你所在的小區團購群,不僅是團購水果生鮮,還可以團購本地的KTV、影院、培訓班、景區門票的時候。

你對這個群的依賴就會更大,同時作為小區團長每天要做的事情,收入的來源也就更多了。小區周邊新開了洗車店團長可以去談團購價,新開的美容院團長可以去談美容卡,順便拿點提成。

所以,目前的小區團購,僅僅是生鮮團購,也只是生活團購的冰山一角。

這裡面存在巨大的機會,團購的風口會重新回來的。

2. 線下消費返利才剛開始

除淘寶聯盟外,用戶真正享受到京東、拼多多,以及其他類型的社交電商平臺返利這件事情,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而且線上分銷消費返利趨勢還愈演愈烈,哪怕有數千家都倒閉了,但整體上還是向前向上發展的,而且我覺得還沒到天花板的時候。

所以回過頭來,看現在的線下消費返利,就等於是萌芽。雲客贊、聯聯周邊遊先入局,也就做了幾十億而已,與整個市場而言,還很小。

線下消費返利你可以理解為商家開始找精準流量做CPS的廣告投放了。以後也想會有線下消費返利聯盟的出現,和淘寶、京東聯盟一樣。

當然,這只是假想,還要看2021-2022年的實際發展。總之線下消費返利這件事情,於商家、用戶、平臺都有利,線下消費返利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3. 需要線下版的拼多多嘛?

當淘寶、京東發展如日中天之際,憑藉社交/低價/極速模式的線上拼多多電商出現。

所有人都說做淘寶沒機會了,做電商沒機會了,但拼多多還是尋找到了廣大的基層用戶。那目前的線下消費業態,用戶是不是也同樣對價格敏感呢?是不是理髮太貴,美容太貴,旅遊太貴?

前不久一個投資者朋友分享了線下快餐版的拼多多,我當時留言:廣大人民群眾需求。而現在,我也認為,線下消費物美價廉,也有足夠大的群眾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路邊攤、小商販、小商品批發市場、兩元店等存在的道理。那麼線下版的拼多多消費平臺,如果出現,是不是也有機會呢?

基於此,特地分享出來與各位討論。

#專欄作家#

十裡村,微信公眾號:十裡村(ID:shilipx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入門產品經理|百度、知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能帶給我們什麼信息?
    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官方介紹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以產品經理、運營為核心的學習、交流、分享平臺,集媒體、培訓、招聘、社群為一體,全方位服務產品人和運營人。平臺聚集了眾多BAT美團京東滴滴360小米網易等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總監和運營總監,他們在這裡分享知識、招聘人才,與你一起成長。
  • 入行建議|2021年,還要做產品經理嗎?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於是很多人去上了個速成班,學會了幾項基本技能——畫原型圖和流程圖、會寫需求文檔,不限經驗和學歷,基本上都能找到產品經理工作。如今,放眼整個行業,騰訊的產品經理算是業內翹楚。今年6月,脈脈職言上就傳出了一則「騰訊內部郵件重新定義產品經理」的消息:12級以上的崗位才是產品經理。
  • 【視頻】娛樂圈也流行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愛範兒
    在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的年代,明星們也不願錯過當產品經理的好機會。本期愛範兒視頻,我們就來介紹幾位當產品經理的紅人。youku汪峰,FIIL 耳機產品經理首次擔任產品經理的汪峰在發布會上說的比唱的要多得多,且一次發布三款產品:頭戴式降噪耳機 FIIL,無線藍牙耳機 FIIL Wireless 以及入耳式耳機 FIIL Bestie。與明星代言產品不同,汪峰是 FIIL 的大股東,持有四成股份,且親自出任董事長兼首席產品經理。
  • 網際網路正在失去記憶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很難想像在十多年前,有數據統計稱現代人每天接收資訊量是古代人(1000年以前)信息量的一百萬倍,雖然統計口徑存疑,但信息過載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具體可以我之前寫的相關文章:《從「去我的收藏夾吃灰」聊起,如何從產品角度解決信息過載問題?》
  • 平凡的榮耀:吳恪之被「金主」看上,被迫「應戰」,結局令人意外
    「應戰」,但是結局卻令人感到意外。吳恪之被迫「應戰」吳恪之穿上金主閆妮給他買的紫色襯衫,帶上下屬孫弈秋與林經理,準時赴約,準備「應戰」。,三下五除二就把孫弈秋與林經理灌醉。幾乎被灌醉的孫弈秋與林經理無可奈何。
  • 美團外賣產品分析報告 | 美團外賣,送啥都快
    而美團外賣作為其中的翹楚,喊出的口號是「美團外賣,送啥都快」,你可以在上面解決吃飯、買菜、買藥等一系列生活所需。本文將對美團外賣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五、產品結構分析5.1 產品結構腦圖根據美團外賣v7.45.3_6734版本,匯總下列產品結構腦圖:
  • 從美團/知乎/拼多多等產品,洞察產品戰略五重奏
    對高階產品經理來說,產品戰略是他們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而本文就藉助七個網際網路領域的成功產品,分析它們在產品戰略迭代遞進的策略,解析它們成為領域巨頭的戰略推進過程。
  • 產品經理周報第 98 期|阿里上線K歌產品「鯨鳴」,首推語音彈幕功能...
    (6)人人網全新APP公測正式回歸社交市場,定位同學關係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全新的「人人」App 1.1.0版,恢復了人人網時代圍繞同學關係為核心的社交網絡定位及其功能,正式回歸社交市場。官方介紹稱,「人人」App 1.1.0版,採用了人人網經典的藍白配色,功能設計延續了用戶熟悉的簡潔設計風格。
  • 好書推薦《人人都是產品經理》PDF網盤分享
    推薦:美國琳達·哥喬斯《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和《產品經理的第二本書》、《公司進化論》一書傳統行業產品經理PK網際網路、軟體行業產品經理1、行業形態:成熟行業vs.新興行業成熟行業市場、產品基本定型,通常只有漸變式的創新,很難有重大突破;用戶較為成熟
  • 小眾播客的大市場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上下不易,左右為難網際網路的發展早已把競爭都帶到了時間戰場上,尤其在內容消費領域。在今天的中國市場,內容形態的市場幾乎已經形成了兩條鐵律:要麼足夠「有趣」,要麼足夠「有用」。好玩和實用是衡量一個內容產品是否初步具備商業潛力的前置條件。
  • 平均月薪16K,我嘗試靠這6步轉行產品經理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截止2020年11月11日,全國範圍內數據採樣統計,有91.4%的產品經理月薪在8k以上,超過80%的產品經理月薪過萬。通俗來講就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因為接下來的時間你都是在思考這個問題,然後再去解決這個問題。而關於產品方向,可能很多朋友開始問了:「什麼是產品方向?那些算是產品方向?我應該怎麼選?選什麼?」
  • Facebook資深產品經理:卓越的產品經理 VS 普通的產品經理,看這4點...
    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驗來談談:卓越的產品經理和普通的產品經理之間,到底有啥區別?enjoy~我是Facebook的產品經理,之前我創過業,也在Instagram和Microsoft擔任過產品經理。我給Facebook面試過數不清的產品經理,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夠拿到offer。大多數時候,如果每個面試官都覺得這個產品經理可上可下,那我們一定不會錄取他們。我們通常會問自己,這個人好到你會請假半天,開車到他家門口求他入職嗎?如果任何面試官都沒有這個衝動的話,我們沒必要錄取這個人。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挺好的產品經理,沒有什麼硬傷,但是談不上出類拔萃,所以我們都拒絕了。
  • 網際網路考古地圖(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網際網路世界裡有太多出現得比誰都早,結局比誰都慘的悲劇。動漫、漫畫、戲劇、音樂、遊戲、視頻,啥都賣。有一點點 B 站的影子,相似之處是都很受粉絲們喜愛、粘性超強,不同之處是這個網站的視頻播放器實在太爛。85. DuckDuckGo(2008年)對搜尋引擎來說,搜索結果越精準就越好嗎?它說不一定。DuckDuckGo,堅決 diss 谷歌的非知名搜尋引擎。
  • 線上課程|30歲產品經理,失業8個月後,我選擇了…… | 人人都是產品...
    不光阿華所在的行業,近年來很多C端行業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疫情的影響,使得旅遊、電商、文娛等大行業面臨困境;另一方面,在類似攜程、美團、京東這類垂直領域巨頭的輻射下,布局C端的創業公司生存空間已經被嚴重擠壓,艱難存活。近年來,隨著C端市場的飽和,人口紅利放緩,面向B端的產業網際網路被寄予了厚望。雲計算、AI和5G作為重要抓手,帶來了整個產業變革的機會。
  • 創作者的春天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三類用戶內容是一個很寬泛的詞,文字、漫畫、音樂、視頻等都可以包括在其中。其創作者的創收模式,針對內容這一塊來講,最典型的是這樣兩個:用戶付費:用戶訂閱、打賞等;品牌付費:品牌廣告、軟文等。用戶付費的場景下,我們可以拆解出這樣三類用戶:強意願付費;弱意願付費;無意願付費。每一類用戶的佔比,我們現在就能夠估出來。
  • ...信息流營銷產品;美團小程序上線拼團功能;網易雲音樂推出LOOK直播
    (1)美團小程序上線拼團功能,實物電商並非當下重點美團官方微信小程序近期上線了「好貨拼團」版塊,由有贊提供技術支持。據了解,美團和有贊基於微信小程序插件的合作從今年9月開始。美團方面表示:「雙方對於新模式的探索仍處於初期階段」。拼團業務並不是美團內部的戰略級項目,美團更多仍然聚焦在本地生活服務戰場,實物電商並非當下重點;對於社區團購,美團更傾向於投資,而不是自己做。
  • 產品經理周報第32期|微信群聊新增管理員,並支持英語、粵語語音輸入
    投融資(6)美團點評計劃下周赴港上市聆訊 目標集資40億美元根據港媒報導,美團點評將在不久後上市,最新消息顯示美團點評最快將在下周進行上市聆訊,然後就是進行上市前推介,預計美團點評將集資最少40億美元,為上市最好充分準備。
  • 產品經理由初級到高級的必經之路
    自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概念一出來,真的已經實現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張小龍、賈伯斯,一直被尊稱為產品經理界的教父級人物,去年張小龍在大會上還調侃到,每天都有1億人在教他該怎麼做微信。聽起來挺好笑,但這不是段子,而是事實。這也從側面反應了目前產品經理行業的人才儲備量有多大。 由於從業人員的暴增,導致這個行業競爭加劇,結果是導致公司不能匹配到合適的人才,人才有時候很難遇到合適的公司。
  • 產品體驗報告:美團民宿,你了解多少?
    產品概況2.1 產品定位美團民宿是美團點評旗下民宿預定平臺,專注為旅行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個性化民宿住宿體驗,為年輕旅行者外出旅遊提供民宿,酒店,公寓,客棧,短租,賓館,旅行住宿,同時也為房東提供打造獨特房源的機會。特點是房源個性化、多樣化,住宿年輕化、有趣化。
  • 競品分析:流利說雅思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改進意見:流利說雅思與雅思哥在模考部分都可以增加參考答案部分,讓用戶參考這部分應該怎麼回答,在個人回答的界面中設置參考答案音頻,讓用戶可以了解這道口語題的回答的重點應該在哪,語音語調應該如何變化等。雅思哥可以引入真人模考模塊,給用戶帶來沉浸式考場體驗,並且給出模考結果,讓用戶了解自己口語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