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兒女》:灰燼是最純潔的白色

2020-08-28 書生夢話

從第一次進電影院到現在,實際上去電影院的次數真的是屈指可數。所謂動不動就要欠誰一張票,我可能要欠進天下演員和導演了。不過,有好的電影,我還是遲早找出來看的,其中就包括《江湖兒女》。2018年《江湖兒女》上映時,我沒來得及看。直到最近,集中看了幾部中國導演的文藝片,發現無論從評論還是從影片質量來看,《江湖兒女》都是最佳,一下子便來了精神。

可能是受到香港警匪片的影響,乍看海報,坐在中間的廖凡,散漫的眼神之下,一隻略微低垂的香菸含在嘴裡,不知道是誰在給他點著,暗淡而又不能忽視的火光在那裡跳動著。一瞬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裡面涉及到的江湖鬥爭和英雄豪氣,實際上,「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兒女情長」。影片也並未側重江湖的仇恨和殺戮,相反,更多的還是在講述一個「情」字。

李碧華的《胭脂扣》反覆在灌輸的一個理念是,在愛情裡,女人原本比男人更堅強。這種理念也許可以適應在任何一個故事當中。男人急於建功立業,急於在殺戮和徵伐的世界裡穿梭,歸根到底是為了逃避原本家長裡短的平淡與纏綿,似乎想要一種快刀斬亂麻的爽快,實際上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懦弱。

廖凡所飾演的斌哥,在當地是一個出名的黑幫老大,黑白兩道似乎都要給他面子,一時風光無兩。巧巧(趙濤)是他的女朋友,是小弟眼中的「嫂子」。斌哥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帶著槍,後來槍枝管理越來越嚴格,他的槍就成了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讓他身陷囹圄。兩個人有一次在舞廳,斌哥無意中把別在腰裡的槍掉在了地上,然後若無其事地撿了起來。巧巧看著坐懷不亂的斌哥,想著他隨時可能會有的危險。

危險終於還是發生了,斌哥帶著巧巧回家,下車時遇到了仇家攔路追殺。他以一個之力對抗十幾個人的圍攻而絲毫沒有退縮,但也無濟於事,被打得頭破血流,幾乎有性命危險。情急之下,巧巧拿起了那把槍,朝天開了兩下,震懾住了所有人,也把自己送進了監獄。入獄五年之後,她一個人孤零零出獄,斌哥出來比她早,但他並沒有來接他,相反,他躲得巧巧遠遠的,不想被她找到。

從這個時候開始,兩個人就開始了捉迷藏。巧巧想方設法四處奔走,就想找到斌哥,但每次都未能如願。好不容易在重慶找到人了,但對方已經有了新女友,新女友直接告訴巧巧,不要再找了。為了逼他出來,巧巧用盡了方法。最終,兩人被迫見面,結果還是要分離,女人質問男人為什麼不接她出獄,而男人只是一味地抱怨著當年的小弟如今樹倒猢猻散。

斌哥依然想重振當年雄風,卻無奈於幾年之後,斌哥腦出血癱在了輪椅上。回到山西老家,只有巧巧還不離不棄地照顧他。這時候的巧巧,有了自己的地盤,經營著自己的生意。而斌哥面對自己日落西山的處境,想要扳回一局,拯救自己的面子,卻被無情的嘲笑了。這個時代似乎已經不屬於他了,當年短暫而輝煌的風光,只是用來緬懷的,於己於人,都撐不起半點面子。他努力地練習走路,想讓自己站起來,當他終於成功地站了起來,可以走路了,他又悄悄離去不知所蹤,巧巧再次失去了他。哪兒也找不到人的巧巧,倚在門上,迷茫地看著自己的地面。

這個捉迷藏的遊戲持續了將近20年,在這20年的時間裡,除了最初的輝煌,剩下的全是對現實生活的躲躲閃閃。江湖一直都在,只不過已經不再屬於當年的他們。看著周斌,他那一撮鬍子從來沒有消失過,他似乎固執地想要抓住過去,沉湎於重新開始的幻想,到頭來卻是一場夢。倒是巧巧更為務實,五年的牢獄之災後,為了找到自己的愛人,為了讓自己生活下去,她用盡了自己的智慧,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用自己的方式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地盤。

在時代的浪潮之下,斌哥更像是一個斌哥是一個停留在年輕時代的老人,他曾經享受過短暫的輝煌,但還未年老,英雄早已遲暮。故事開始的2001年,他的大哥想要搞地產,還一再推薦他去學一學國標,認為這才是今後的方向,而斌哥只知道在酒吧裡群魔亂舞一般隨性發揮。槍枝管理嚴格之後,他依然我行我素,把女友和自己都害了,直到17年後,他依然留著年輕時的鬍子,努力想從輪椅上站起來,結果遭遇到的是更大的羞辱。

而巧巧則始終同步於時代,故事一開始她留的就是當時最流行的頭髮,後來根據時代的不同,她手裡的通訊工具也一再改變,甚至她還給自己的賭場安裝了攝像頭。斌哥是曾經的大哥,而巧巧始終讓自己成為不可忽視的女人,當自己男人被暴打,也只有她敢開槍且為此承擔牢獄之災,同樣敢在十七年之後,用菸灰缸教訓羞辱她男人的眼鏡男。虹影有部小說叫做《上海王》,講述的是一個女人曾經服侍過三個男人,這三個男人都一度在上海灘稱王稱霸,但最終都很快沉寂,死於非命,只有這個女人堅強地支撐著,後來人們發現,真正的上海王,不是那幾個男人,而是這幾個男人背後的共同的女人。

巧巧也許就是這樣的女人,她沒有上海王那般男人為依靠,也不需要自己多大的本事去打造屬於自己的帝國,但她的韌性和智慧,足以讓她傲視於江湖,讓所有男人汗顏,也讓心愛之人離她而去。

《江湖兒女》的名字據說來自於費穆遺作,英文叫做「Ash is pure white」(灰燼)是純淨的白色。在故事的前半個小時,斌哥跟巧巧一起去附近的一座火山旁,他們不知道這座火山究竟是死是活,巧巧說道,火山灰經過高溫、燃燒,最終菸灰應該就是最純淨的了。接著,真正的故事才拉開序幕,真正的苦難也才開始登陸。最終,兩個人被生命的火山高溫煉淨,越發純淨,卻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撮灰燼,消散殆盡。

相關焦點

  • 「江湖」路遠,「兒女」情長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從前期籌備到影片上映可以說都賺足了眼球。去年入選《電影手冊》「年度最期待電影」,以及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也給作品增加了一圈光環。「灰燼是最潔白的」整部電影講的,更像是「江湖女兒」。巧巧一開始只是大哥的女人,沒有人教她江湖險惡,她自己摸爬滾打,學會了坑蒙拐騙、以暴制暴。來來往往一大堆人裡,反倒是巧巧最仗義,因為兄弟情義大多受利益驅動,女人的義無反顧則來源於一往情深。
  • 反英雄的《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結尾監視器的定格鏡頭,就是詩裡的這種情緒,塵世如潮,江湖不再。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外面下開了淅淅瀝瀝的雨,如裂縫爬上破碎的碗,在街道上織成一片網。電影中巧巧在奉節見到郭斌時的雨也是這樣,細細密密,不辨牛馬。江湖上的世界,總該來點雨,才宜走入霏霏,才宜刀劍入鞘。
  • 《江湖兒女》:金錢、愛情與火山灰
    片名致敬了費穆的遺作—— 《江湖兒女》  一年到頭的電影市場,其實絕大部分時間都很無聊。唯有兩件事值得愛電影的人振奮:新人躍出、大導出片。 前者為中國電影注入活力,後者為中國電影保留尊嚴。  而《江湖兒女》,也不外乎這個表達模式。 電影的英文名叫「Ash is Purest White」,意為「灰燼是最純潔的白」。叫這個名字肯定自有其含義,但也有一個原因是《江湖兒女》中的「江湖「,不可譯。 這就是中文的魅力。何謂「江湖」?
  • 《江湖兒女》| 影向標
    3.最有意思的是趙濤入獄「進修」五年後的轉變,在窮山惡水混不吝的江湖際遇中,激發出從監獄切磋來的各種犯罪手法,真正升級為跑江湖人士。4.她說,火山灰是最乾淨的,正如那些生存於灰色地帶的人;然而,結尾監控中的模糊影像終究是存檔的垃圾,隨時可以被清除,如同那些時過境遷之後連名字都無法被記住的小人物。5.廖凡演得恰到好處,從叱吒風雲到逐漸頹廢消沉的喪失感,與趙濤構成逆向雙線的命運變遷。
  • 賈樟柯《江湖兒女》今日荷蘭首映!快看哪家影院離你最近
    今天,電影《江湖兒女》就要在荷蘭上映啦。
  • 《江湖兒女》:江湖無存 兒女何處歸?
    從「彩蛋」的角度出發,我們能發現《江湖兒女》中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點,廖凡飾演的斌斌,和趙濤飾演的巧巧,這兩個名字都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三峽好人》裡均已出現過。兩人在片中去到的重慶奉節,也是《三峽好人》中的故事發生地。此外,《江湖兒女》中還有《站臺》裡出現的山西街頭表演藝人,巧巧在新疆看到了《三峽好人》裡的飛碟,調解內部矛盾時也請出《山河故人》中出現的關公像。
  • 《江湖兒女》裡面的江湖到底是什麼?
    賈樟柯新作品《江湖兒女》正在熱播中,截止今日票房5254萬,豆瓣評分7.8分,對於國產電影來說,這個評分不算太低,但是這樣的票房比起同分的其他電影卻顯得很低,這部電影已經是賈樟柯目前為止票房最高的電影了,2015年的《山河故人》票房不過三千多萬,賈樟柯說《江湖兒女》的票房已經高出他的預期,是電影市場擴寬了,還是喜歡「賈樟柯式"電影的人變多了呢?
  • 《江湖兒女》: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從處女作《小武》(1998)到新作《江湖兒女》,賈科長的鏡頭都在聚焦邊緣人。來自小縣城的大導演,有著濃鬱的「江湖」情結。《小武》通過一個社會最底層最被人鄙視的小偷來捕捉時代的脈搏,鳳頭、豬肚、豹尾讓人目不暇接,代表了新時期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兒時好友、暴發戶小勇不想在婚禮上看到小武,甚至都沒邀請他。
  • 以《江湖兒女》分析,賈樟柯的電影宇宙為什麼無法成為主流
    但殊不知,賈樟柯用電影串聯起來的&34;,是中國舊發展路上最經典的藝術品。當賈樟柯精心籌備數年之久的《江湖兒女》上映,卻在商業電影市場上仍舊未能掀起熱潮。影評人將其視為其舊作的匯總片,對於數十年賈氏宇宙的總結。以中國&34;的評價,給予他最高規格的讚美。但對於當代民眾來說,&34;不過是又一次賈樟柯的無病呻吟。
  • 賈樟柯《江湖兒女》:五湖四海,情深義重,你我皆為「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中,有江湖,亦有兒女。從2001年至2018年,時空變換中,江湖與兒女都在變化,但他們之間始終有一條紐帶在聯結,那便是&34;。《江湖兒女》中的客串也是同樣,導演們用實際詮釋電影江湖的情義,而且更多是一個&34;。
  • 電影|《江湖兒女》:賈樟柯的這場江湖盛宴
    《江湖兒女》,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的華語片。這應該是賈樟柯情感最細膩的一部電影了。
  • 樹洞電臺:江湖兒女
    從《小武》《站臺》《任逍遙》到《天註定》《三峽好人》再到《山河故人》和今天的《江湖兒女》賈導沒有鋪展出一副波瀾壯闊的宇宙觀,而是在平淡中升華出了對人性對時代最深刻最鞭闢的主題,普普通通中蘊含著最高聲的吶喊。
  • 時代為主角,賈樟柯電影《江湖兒女》最重要的元素是情意
    作為新生代導演賈樟柯,無論是其第一部長片《小武》還是讓他奪得金獅獎的《三峽好人》,抑或是這部《江湖兒女》,在賈樟柯的電影裡,「時代」才是屹立不倒的主角。賈樟柯電影近乎標配性的許多元素都散發著一股熟悉並親切的味道。
  • 《江湖兒女》不是懷舊,是活在當下
    賈樟柯說:「我決定拍《江湖兒女》,從2001年講述到2018年元旦,故事的起點還是山西。很多人看完《江湖兒女》覺得這部電影比他之前所有的作品都更加類型化,其中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片中本土黑幫的狀態與港片裡的黑幫一樣,充滿儀式感。
  • 《江湖兒女》熱度不減 血性江湖呈現傳奇愛情
    《江湖兒女》熱度不減 血性江湖呈現傳奇愛情 時間:2018.09.28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江湖兒女觀後感
    昨天充值看了賈樟柯導演拍攝的《江湖兒女》。故事的錨點是2001年,主人翁是黑老大和他的女人。在一次街頭鬥毆中,黑老大斌哥的女人巧巧為了救下他,朝天開了兩槍,被判入獄五年。出來以後,巧巧到處尋找斌哥,沒想到斌哥變心了。賈樟柯導演不是我喜歡的那一類。
  • 《江湖兒女》貫穿賈樟柯20年的電影之旅
    我們今天來說一說《江湖兒女》,這一部是賈樟柯導演2018年的長片,也是他最近的一部長片作品。我們從1997年的《小武》直接跳到了最近一部,是為什麼呢?因為《江湖兒女》本身就是賈科長對以往電影之路的一個回溯。
  • 《江湖兒女》影片分析(影評+分析)
    最重點的主題就是從巧巧身上表現出的情義。《江湖兒女》藝術特色從《小武》到《江湖兒女》,賈樟柯作為華語電影界少數的獨立電影導演,不知不覺間已經拍了20年的作者電影。三、自我致敬的影像互文《江湖兒女》不僅展示了一個逝去的江湖,更是將賈樟柯的電影世界進行了串聯,形成互文,講述導演最擅長的,以電影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故事,構成了一個屬於賈樟柯的的電影宇宙,是一部充滿了自我致敬的集大成之作。巧巧留著齊劉海,身著《任逍遙》裡同名角色的中國風服裝在舞廳裡歡快地踏著舞步,同樣聽命於混混男友。
  • 看電影《江湖兒女》
    看電影《江湖兒女》文/冬天的綠葉去影院看電影,對於我來說,不知道是幾年前的事了。
  • 男女之間性別權力的「互換」,賈樟柯在《江湖兒女》中已經講透
    文:宿夜花電影《江湖兒女》,作為賈樟柯導演集大成之作,似乎過往的任何「核心母題」,都可以透過影片看到。與此同時,一個突出的變化是,相較於之前的作品,《江湖兒女》在大眾觀賞性上,做足了功夫。故事情節足夠的戲劇性,臺詞也足夠通俗化且煽情,人物形象也比較具象,以往那些引人深思的「符號意象」到了《江湖兒女》中也變得簡明易懂。也正因如此,比起以往很多電影中的「探索性」與「實驗性」,《江湖兒女》是一部「好看」的通俗劇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