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兒女》不是懷舊,是活在當下

2021-02-21 桃桃淘電影

許多年以後,依然記得第一次看到《小武》之後的震動。在那之前,我從未在其他華語電影中看到過如此真實的90年代縣城生活。

《小武》的故事發生在賈樟柯的故鄉山西汾陽。此後,賈樟柯的電影幾乎從未離開過山西,就連他的電影公司西河影匯也得名自汾陽的古稱「西河」。

《小武》劇照

縱然《山河故人》裡,賈樟柯故事中的人物已經置身於未來的澳洲,也依然鄉音未改。

某種程度上說,山西就是賈樟柯拍攝電影的起因。9月21日即將上映的《江湖兒女》中,故事又回到了賈樟柯最熟悉的山西。

賈樟柯說:「我決定拍《江湖兒女》,從2001年講述到2018年元旦,故事的起點還是山西。『江湖』意味著動蕩、激烈、危機四伏的社會,也意味著複雜的人際關係;『兒女』意味著有情有義的男男女女。」

《江湖兒女》的故事從山西大同開始,斌哥(廖凡 飾)在當地是呼風喚雨的大佬,野心勃勃;他的女友巧巧期盼的則是安穩的日常生活。

一次街頭火併中,巧巧為保護斌哥而開槍。隨後被捕入獄,五年後巧巧出獄去到南方尋找斌哥,想要為兩人的關係討個說法。


相比於《小武》《任逍遙》這幾部同樣以山西為故事背景的作品,《江湖兒女》的主人公不再是籍籍無名四處飄蕩的底層青年,而是有頭有臉的社會人。

人物設定的改變直接影響了影片的切入視角,繼而直接影響了賈樟柯講述故事的方式。

很多人看完《江湖兒女》覺得這部電影比他之前所有的作品都更加類型化,其中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片中本土黑幫的狀態與港片裡的黑幫一樣,充滿儀式感。

今年四月份,賈樟柯在坎城電影節上接受我們採訪時就說過,讓他想要拍出這部電影的是一個叫小東的人。

在賈樟柯的童年印象中,小東是個「精幹」男人。他可以在肉搏戰裡以一打多,也能在下大雨時抱著不認識的小孩蹚過洪水。

許多年以後,長大成人的賈樟柯在汾陽見到了一個坐在門口吃麵的中年男人,凝視了許久之後,他發現那個「頭髮稀疏、身體發胖「的大叔就是小東。「

「他那樣專注地吃一碗麵,與世無爭。我無法把他此刻吃麵條時的專注和他過去戰鬥時的專注聯繫起來。我離開他,異常恍惚。」

而在恍惚之後,賈樟柯也在想小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再後來,就有了《江湖兒女》的故事。

《江湖兒女》中廖凡扮演的斌哥顯然就是一個電影版的小東。戲路向來寬闊的廖凡為了斌哥這個角色,學了三個月大同話。

影片中,斌哥一出場就表現出性格沉穩老辣的那一面,麻將桌上幾句話就解決了鬧得不可開交的債務糾紛。他同樣講究江湖道義,奉關二爺為尊。

在《江湖兒女》的前半段,葉倩文的那首《淺醉一生》出現了三次。賈樟柯說她的歌是情濃義深,「山西人喜歡」。

《淺醉一生》是《喋血雙雄》的主題曲,那部電影中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就是:「我們都不再適合這個江湖,因為我們太念舊。」《江湖兒女》的前半段,講得就是斌哥這樣的人物失去他的江湖的故事。

《江湖兒女》在前半段用了不少篇幅去鋪陳複雜的人情關係,斌哥不僅要有能力,也要有道義才能為人信服。但是當世界的規則變了,道義不再重要的時候,這個江湖也只會成為以暴制暴、見利忘義的叢林社會。

斌哥後來的潰敗與衰退幾乎早就是註定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在叢林社會中保持永遠的勝利。

如果說斌哥的角色讓《江湖兒女》的故事有了類型片的質感,那麼趙濤扮演的巧巧則是讓《江湖兒女》沒有偏離「賈樟柯世界」的關鍵。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巧巧在影片前半段與後半段扮相分別來自《任逍遙》與《三峽好人》。

《山河故人》中,趙濤扮演的女主角自嘲說自己的顴骨太高了,但是顴骨高也有顴骨高的好處:跟十幾年前《任逍遙》中的巧巧比起來,《江湖兒女》中的巧巧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顴骨高,真的抗老。

《任逍遙》中的巧巧

在電影裡,當斌哥逐漸失去他的江湖的時候,上演了「美人救英雄」的巧巧才要剛剛開始真正建立她的世界。

《江湖兒女》的前半段裡,女性跟大部分黑幫片的女性角色一樣,是男性世界中的點綴,主要是用來證明他們的成功。當電影的後半段,巧巧成為整個故事的核心人物之後,《江湖兒女》退去了江湖義氣的駁雜,成就了一個女人的史詩。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江湖兒女》大概是賈樟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而巧巧這樣的女性,除了趙濤,你也很難想到還有誰能來演。

巧巧因為非法持槍入獄是為了斌哥,但在江湖上以道義著稱的斌哥對於她的付出卻選擇了無視與逃避。巧巧真正的成長,便是在遭遇了斌哥的背叛之後。

而她在出獄之後,仍舊去了奉節尋找斌哥,與其說是要討個說法,不如說是與過去的一切做個了斷。祭拜關公是斌哥的儀式感,明明白白地與過去切割是巧巧的儀式感。

在此之後,巧巧種種舉動,既像是她的絕地求生,也是她對男性世界的一次復仇。她太懂得某些男人的弱點了,所以她才會那麼有底氣地給那些男人設下騙局。

更重要的是,巧巧的經歷把《江湖兒女》拉回了現實主義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有痛苦、有折磨、有不幸,更有怎麼都要咬著牙活下去的堅韌與決絕。

單純的懷舊毫無意義,人應該從過去汲取到繼續向前走的勇氣與力量,而非深陷過去。

《江湖兒女》中,巧巧回到大同重頭開始的意氣風發與斌哥中風後回鄉的失意形成強烈而奇妙的對比,行文至此,保護者與被保護者的身份來了個大對調,既是隱喻,也是諷刺。

巧巧說,斌哥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了,其實就是說他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道義,而那份道義巧巧身上還有。

斌哥為了追逐金錢、權力而做出的改變,最終又反噬了他,巧巧的存在恰恰證明了這種追求的虛妄與縹緲。巧巧一直沒有變,她一直想要腳踏實地的生活,而生活也最終回報她以平穩安靜。

賈樟柯導演那篇解釋他為什麼要拍《江湖兒女》的文章裡,還提到一個當代的案例是,現在的年輕人發生爭執,是通過付費找人來撐場面。他感慨「這就是一單生意,男人的血性已經轉化成可以出售的服務。」

換句話說,能作為服務出賣的原本就不是男人的血性,或許不過是荷爾蒙作祟的無處安放。而血性也好、道義也罷,也從來不是某個性別的專屬。「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巧巧是,斌哥從前是,以後或許也是。

《江湖兒女》入圍了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不知道華語電影頒獎季,它還會有怎樣的表現。還是要說,不管趙濤的表演最終有沒有拿到獎項,都值得我們在大銀幕上細細揣摩。

相關焦點

  • 「江湖」路遠,「兒女」情長
    「一場狂暴的愛情「《江湖兒女》是一部犯罪愛情片,賈樟柯在文章《江湖兒女:我在等待另一個自我》中將其描述為「一場狂暴的愛情」。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巧巧和斌哥超越時間和地點,在無情的時代變遷中沉浮的愛情故事。
  • 《江湖兒女》| 影向標
    坦白講,我從來不是江湖中人,也沒有看著香港錄像長大,對于斌斌巧巧的江湖,因為曾經羨慕「廠二代」「礦二代」的生活如神話,現在也能理解他們的尷尬。叫「江湖兒女」也好,叫「大同兒女」也罷,影片確實寓言了「後來的我們」(與同名影片無關)。電影需要新角色、新演員,賈樟柯自己應該知道。有人說,《江湖兒女》是寫給趙濤的情書,其實無可厚非,因為「江湖兒女」本該看重情義無價。
  • 看·電影|《江湖兒女》:如何串聯他們的淺醉人生
    前兩天剛和大家聊過賈科長「含濤量為零」的最新短片《來訪》,今天,「含濤量爆棚」的《看·電影》選題《江湖兒女》就踩著點兒來襲。正是在這首歌的幫助下,電影《江湖兒女》平添了不少懷舊色彩。剛步入21世紀,國標舞、港片、迪斯科,花花世界迎面而來,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危機也隱隱浮現,這既是對整個故事走向的鋪陳,也是對當下「義氣千秋」的一種描述。
  • 看電影《江湖兒女》
    看電影《江湖兒女》文/冬天的綠葉去影院看電影,對於我來說,不知道是幾年前的事了。
  • 《江湖兒女》裡面的江湖到底是什麼?
    賈樟柯新作品《江湖兒女》正在熱播中,截止今日票房5254萬,豆瓣評分7.8分,對於國產電影來說,這個評分不算太低,但是這樣的票房比起同分的其他電影卻顯得很低,這部電影已經是賈樟柯目前為止票房最高的電影了,2015年的《山河故人》票房不過三千多萬,賈樟柯說《江湖兒女》的票房已經高出他的預期,是電影市場擴寬了,還是喜歡「賈樟柯式"電影的人變多了呢?
  • 賈樟柯《江湖兒女》:五湖四海,情深義重,你我皆為「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中,有江湖,亦有兒女。從2001年至2018年,時空變換中,江湖與兒女都在變化,但他們之間始終有一條紐帶在聯結,那便是&34;。在巧巧含淚的雙眸中,能感受到斌哥的投靠撕開了她為情所傷的傷疤,而她的堅韌和倔強,讓她掩蓋恨與怨,用江湖&34;讓自己的&34;看起來合理,但拒絕合情。斌哥內心的江湖&34;是自己建造的理想國,他看著昔日小弟一個個崛起,卻還期待他們如當年一樣敬重他,時代在變化,如今的江湖早已不是當年的江湖,而他卻活在自己的江湖中,不肯醒來。斌哥的自尊一點點被摧殘,巧巧的意志卻逐漸強大。
  • 《江湖兒女》是賈樟柯的世界,不是漫威的宇宙
    公映之前,兄弟圍繞的「黑道大哥」海報,動作強烈的預告片斷,賈樟柯固有的港式英雄片情結,包括此前不乏暴力元素的《天註定》,都讓人以為這部講述江湖動蕩、兒女情義的影片會是熱血的類型風格,然而事實上,本片仍然是一部典型的賈式作者電影。
  • 《江湖兒女》:江湖無存 兒女何處歸?
    從「彩蛋」的角度出發,我們能發現《江湖兒女》中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點,廖凡飾演的斌斌,和趙濤飾演的巧巧,這兩個名字都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三峽好人》裡均已出現過。兩人在片中去到的重慶奉節,也是《三峽好人》中的故事發生地。此外,《江湖兒女》中還有《站臺》裡出現的山西街頭表演藝人,巧巧在新疆看到了《三峽好人》裡的飛碟,調解內部矛盾時也請出《山河故人》中出現的關公像。
  • 爛番茄電影評分排行榜2019十佳影片:《江湖兒女》第9
    爛番茄電影評分排行榜2019十佳影片:《江湖兒女》第9  近日,美國權威電影評分網站發布了《2019年最佳電影》和《2019年最佳劇集》的指南,賈樟柯執導,趙濤、廖凡主演的《江湖兒女》以99%的新鮮度列電影類第九。  位列電影類第一的是由彼得·傑克遜執導的戰爭題材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
  • 坎城提名電影《江湖兒女》即將上映!
    但是華語電影《江湖兒女》打破了這個僵局!4月21日,《江湖兒女》正式宣布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的主競賽環節。《江湖兒女》中講述的是是一個橫跨15年的愛情故事,2001年山西大同,模特巧巧和計程車公司的老闆斌哥相愛。
  • 《江湖兒女》雖好看,但賈樟柯反思過他的自我重複嗎?
    公正地說,《江湖兒女》沒讓人失望,但未免也太符合期望。 賈科長的電影元素一以貫之或者說循環往復:女人始終有情有義,男人總是軟弱無能,UFO適時划過天空,「愛妻號」永遠濤聲依舊。它自我引用,左右互文,堪稱「賈樟柯電影宇宙」終極篇的自我致敬——無論賈科長承認與否。《江湖兒女》與《山河故人》是高度同質的,不過《江湖兒女》從《山河故人》失敗過的地方站起來了。
  • 《江湖兒女》: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從處女作《小武》(1998)到新作《江湖兒女》,賈科長的鏡頭都在聚焦邊緣人。來自小縣城的大導演,有著濃鬱的「江湖」情結。《小武》通過一個社會最底層最被人鄙視的小偷來捕捉時代的脈搏,鳳頭、豬肚、豹尾讓人目不暇接,代表了新時期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兒時好友、暴發戶小勇不想在婚禮上看到小武,甚至都沒邀請他。
  • 反英雄的《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結尾監視器的定格鏡頭,就是詩裡的這種情緒,塵世如潮,江湖不再。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外面下開了淅淅瀝瀝的雨,如裂縫爬上破碎的碗,在街道上織成一片網。電影中巧巧在奉節見到郭斌時的雨也是這樣,細細密密,不辨牛馬。江湖上的世界,總該來點雨,才宜走入霏霏,才宜刀劍入鞘。
  • 《江湖兒女》:金錢、愛情與火山灰
    而《江湖兒女》,也不外乎這個表達模式。 電影的英文名叫「Ash is Purest White」,意為「灰燼是最純潔的白」。叫這個名字肯定自有其含義,但也有一個原因是《江湖兒女》中的「江湖「,不可譯。 這就是中文的魅力。何謂「江湖」?
  • 《江湖兒女》2001——江湖在心不在身!
    2001已經遠去,20年前的事情開始淡忘,一部《江湖兒女》,卻讓我牽掛起了素不相識的斌哥跟巧巧。不知現在斌哥過得怎樣?巧巧後來去找斌哥了嗎?斌哥其實很不仗義,最起碼對巧巧不仗義!你走就走吧,你扔下一沓錢是什麼意思?巧巧缺你那倆錢嗎?斌哥是真正的江湖人士,生活在自己心中的江湖世界,身、心皆在江湖。
  • 爛番茄公布2019年十佳電影,《江湖兒女》位列第九
    賈樟柯執導的《江湖兒女》以99%的新鮮度位列電影類第九。爛番茄2019年新鮮度最高的電影Top 10:1.《江湖兒女》新鮮度99%10.《奇異恩典》新鮮度99%爛番茄2019年新鮮度最高的劇集Top 10:1.《倫敦生活》第二季 新鮮度100%2.《抹去重來》新鮮度100%3.《巴瑞》第二季 新鮮度100%4.《更美好的事》第三季新鮮度100%5.
  • 道是無晴卻有晴——賈樟柯《江湖兒女》影評
    道是無晴卻有晴——《江湖兒女》 賈樟柯序《江湖兒女》這部電影我前後看了兩回。第一回是上映之初和好友,在電影院。大家都蠻喜歡,因為反套路的設定,和其中的深意。感覺值回票價;第二回和媽媽在家裡的電視上通過第一彈app投的屏,這個app除了像素有點渣之外,人狠話不多,乃居家必備之良品。
  • 江湖兒女觀後感
    昨天充值看了賈樟柯導演拍攝的《江湖兒女》。故事的錨點是2001年,主人翁是黑老大和他的女人。在一次街頭鬥毆中,黑老大斌哥的女人巧巧為了救下他,朝天開了兩槍,被判入獄五年。出來以後,巧巧到處尋找斌哥,沒想到斌哥變心了。賈樟柯導演不是我喜歡的那一類。
  • 《江湖兒女》影片分析(影評+分析)
    《江湖兒女》藝術特色從《小武》到《江湖兒女》,賈樟柯作為華語電影界少數的獨立電影導演,不知不覺間已經拍了20年的作者電影。《江湖兒女》依舊延續著賈樟柯一以貫之的關注社會邊緣人群感情傾向,將鏡頭對準時代變遷浪潮中摸爬滾打的「江湖兒女」,以理性的「零度敘事」向觀眾講述一個輾轉於黑幫和家庭傳統之間的女性如何尋求自我身份認同的故事。
  • 夜語 | 汾陽小子賈樟柯,不一樣的江湖兒女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賈樟柯的作品一直有一種懷舊的氣息,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賈樟柯是汾陽人,他的電影中都是汾陽方言,桌上的酒是杏花的汾酒,《江湖兒女》亦不例外。故事的開始是在2001年,大同,但言語依然是汾陽的方言。賈樟柯把他的這個故事挪到了大同嗎,不像《山河故人》直接讓故事在汾陽開始。故事雖不同,但細膩、直接、真實,從來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