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兒女》是賈樟柯的世界,不是漫威的宇宙

2021-02-28 北青藝評

在一篇名為《江湖從頭說》的短文中,作者賈樟柯曾講述了本片的源起:在少年記憶中叱吒風雲,令人心馳神往的江湖大哥,多年後已成為一個蹲在院門口專注吃麵的中年男人。風雲往事已成唏噓過往,本片則要借「街頭的熱血」,寫出「時間對我們的雕塑」。公映之前,兄弟圍繞的「黑道大哥」海報,動作強烈的預告片斷,賈樟柯固有的港式英雄片情結,包括此前不乏暴力元素的《天註定》,都讓人以為這部講述江湖動蕩、兒女情義的影片會是熱血的類型風格,然而事實上,本片仍然是一部典型的賈式作者電影。

與《山河故人》一樣,這仍是一個長時間跨度的三段敘事:社會大哥郭斌(廖凡飾)仗義仁厚,在江湖上頗有威信,其漂亮女朋友巧巧(趙濤飾)亦引人矚目。在被圍攻之際,巧巧鳴槍威懾眾人解救郭斌,卻也因此入獄;五年後巧巧出獄,到三峽奉節尋找消失的郭斌,後者卻已移情別戀,二人分手;多年後,遭遇變故身變殘疾的郭斌被巧巧接回家鄉收留,然而郭斌終究還是不告而別,留下巧巧悵然若失。

諷刺性的是,與《江湖兒女》的片名相反,片中並無「江湖豪情」,亦無「兒女情長」。英雄敘事是被有意遠離、調侃和反諷的。片中全無幫派火併、快意恩仇,兄弟環伺的大場面,其實卻是集體觀影,「英雄好漢」只是面對銀幕的想像。大哥及其兄弟們未曾有過一次主動出擊,倒是被混不吝的愣頭青們接連襲擊。那把手槍先後出現了四次,並未殺出血路建立功勳,倒成了罪證使其與女友雙雙入獄。出獄後的大哥,並未像狄龍周潤發那樣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書寫熱血的英雄傳奇,反是一蹶不振,碌碌無為,甚至成了需要容留的「廢人」。兄弟情也是虛幻,肝膽相照壯懷激烈喝五湖四海酒的兄弟,幾秒鐘前還在為了賴兄弟的帳不惜兵刃相向。大哥受難,兄弟作鳥獸散,出獄亦無人照拂,多年後大哥重返,仍橫加羞辱並無敬畏。至於宣傳語中橫跨17年的「愛情」,其實不過是一個女人獨自的堅持,當年那個溫柔多情的大哥,出獄後便無影無蹤,背信棄義另覓新歡,多年後聚首也只能通過自虐式的強硬,來表達剩餘的自尊。江湖情義,最終要靠江湖外的女人才能諷刺性地成全,而情義二字,終究還是他拍攝此片的理由。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若說片中確無港臺類型電影黑幫或英雄的江湖,卻或許建構了某種極具本土文化色彩的「江湖」:兄弟更多聚首在麻將桌,而不是火拼現場。轉投房地產的前大哥痴迷於國標舞,死後竟也用它送行。沒有等級森嚴的幫派恩怨,熱血衝動的年輕人輕易就顛覆了江湖的格局。港臺黑幫或英雄電影廣泛影響了他們的服裝、造型、語言、行為和精神氣質,卻又使他們多少看起來像是大型的模仿秀,這種帶著黑色幽默或尷尬的「土味江湖」,或許才是本土文化的真正產物。

故事的第二段落,巧巧的經歷則使她進入了另一個「江湖」,東奔西走、謀生餬口、三教九流、坑蒙拐騙,耍把式賣唱,這些更加本土化的部分,也才是「跑江湖」本意。不論是「土味江湖」,還是傳統意義上的「跑江湖」,這些基於本土文化的眾生相,無疑接續了《小武》《站臺》《任逍遙》《世界》《三峽好人》《天註定》等片一以貫之的精神脈絡。

一直覺得,評價賈樟柯的一部電影,就是評價他的所有電影。他的電影世界是一個延續性的整體,水乳交融,難以分割。這些影片或許有不同的靈感來源,不同的創作動機,甚至有不同的故事,卻如溪流在同一片河床上流淌,相互牽引、枝蔓勾連,聚散離合,最終都匯入了同一條河流。

作為電影作者,賈樟柯是「一個導演一生只拍一部電影」的標準實踐者。不論是劇情、角色還是演員,其影片有意保持著一種明顯的連續或互文關係。且不說永遠作為主角符號的趙濤,或反覆出現的王宏偉、梁景東或韓三明,就是那些並不引人注意的配角也同樣如此:《小武》裡抓小武示眾的老警察,是《站臺》裡尹瑞娟的父親,而他最後在《山河故人》裡作為濤的父親,在火車站候車時的睡夢中死去;《任逍遙》裡審問斌斌的警察,是《天註定》中是被大海打死的幫兇會計,而在《江湖兒女》裡則成了那個喜歡國標舞並被襲擊身亡的二勇哥。《天註定》裡一分一釐一根煙地算計的周三大哥,正是《江湖兒女》裡被徐崢忽悠的火車乘客,而三明在奉節船上,無意間又與王寶強飾演的殺手周三擦身而過。這種種勾連,織成了一個隱形的關係網絡,密布在賈樟柯電影當中。

而《江湖兒女》把賈樟柯一直以來的互文實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極致,這是其電影中第一次出現結構性的互文關係。故事的第一階段似乎是《任逍遙》的復現,兩個巧巧有著同樣的身份和服裝,甚至跳舞時郭斌的槍跌落、巧巧舉著衣服離開宿舍區來到公路邊等場景都有意完全重複。當故事第二階段巧巧突然穿上《三峽好人》沈紅的衣裳並出現在奉節的時候,一種巨大的震撼感突然襲來,流逝的時間似乎倒轉,卻又是陌生化的:三部影片的主人公有高度的相似性和重疊性,卻又有明顯的差異性和獨立性,看似補足,卻又是拓展,而他們在賈樟柯長期以來的互文結構中似乎又顯得順理成章,這樣的藝術探索或許在電影史上從未出現過。

這些跨越不同時間、作品的故事、角色和演員,把賈樟柯的作品融合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然而它又絕非漫威式的嚴格宇宙,而是處於某種似是而非的模糊或迷離狀態,就像「莊生夢蝶」,《任逍遙》裡,巧巧背叛了郭斌,而在《三峽好人》和《江湖兒女》中,卻是郭斌背叛了巧巧,那麼究竟誰是真實誰是虛幻?誰是背叛者誰是情義的守護者?

賈樟柯的電影具有一種雙重性,一方面是作為表層的微觀敘事,被社會忽略的底層、邊緣小人物的掙扎與悲歡,永遠是其作品的主體對象,而它們區別於其它底層敘事之處在於,雖然包含著感同身受的同情與悲憫,卻並沒有滑向民粹主義的道德陷阱與至善神話。就像《三峽好人》中的小馬哥,騙三明去看表演,卻也成了他的好友,明知被水淹還拉他騙他的摩的司機,過後仍幫他為房租討價還價,這也使他的底層敘事顯得更加理性、冷靜也更溫暖。

另一方面則是作為深層的宏大敘事,那些宏大的主題,諸如傳統計劃體制走向崩潰的命運,國家發展對於個體命運的影響,道德淪喪,價值失序,貧富差距,為富不仁,社會不公,那些轟動性的社會事件,諸如大閱兵、申奧成功,或張君被捕、動車事故,總是以某種旁觀視角,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看似無意地穿插在場景當中,主人公們從不對此評價討論,而在這種有意的平行並置中,二者總是形成某種反諷性的對照關係,或者隱晦地完成了對現實的解釋。

在賈樟柯的早期和中期作品中,這種文化政治隱喻可謂密集,到《天註定》達到了一個高潮,而在《山河故人》中則有意弱化,至《江湖兒女》看似已相當微弱。恐怕很少有觀眾會注意到,郭斌送給二勇家屬的奠儀,用來包錢的報紙上,正是申奧成功的報導,而在《任逍遙》裡,這一事件則是小季和斌斌在路邊電視攤上觀看到的。這一明一暗的處理,形成了微妙的反差。然而巧巧父親醉酒後的廣播,或者2018年元旦的「中國之聲」,仍然為不同的時代留下了時間的註腳。

《江湖兒女》以一段冒犯性的偷拍鏡頭開始,這個片斷據說拍攝於2001年,那個長途車上的兒童從睡夢中醒來,帶著警惕、疑惑和慍怒回視著鏡頭,讓人想到安東尼奧尼當年曾引發巨大爭議的《中國》。事實上,遊走與凝視一直是賈樟柯標誌性的電影語言。從小山穿行在當年簡陋無比的西單服裝批發市場開始,小武、斌斌、崔明亮、巧巧、桃子、三明、沈紅、大海、三兒、玉兒、小輝、濤,他/她穿行在中國的城鎮、鄉村、碼頭、工廠,那些沉默的土地、頹敗的舊式集體主義公共空間、拆遷中的廢墟、將被淹沒的千年古城、新興的城市景觀、壯觀的流水線工廠,那些忠厚、狡黠、忍耐、抗爭的農民、市民、工人、移民或流民,在遊走和凝視中構成了一幅生動的變動中的中國圖景。

多年前賈樟柯曾寫過一篇短文《我的邊城,我的國》,揭示了二者之間的某種相關性。這是賈樟柯的電影世界,不是漫威的宇宙。這個世界在交叉與互文中不斷自我生成,循環往復,既真實又魔幻,既封閉又開放,既單調又豐富。電影是對抗遺忘的方法,正如今天的人們可以從《中國》中去尋找1970年代中國人的真實生活狀態,賈樟柯電影或許也為50年後甚至更長時間的人們留下了寶貴的時代記憶。

如果沒有拒絕扮嫩的勇氣,女演員就沒有老去的自由

三星堆「外星人」的最大看點不是臉,而是它們的後腦勺

劉震雲對話恩格倫:毀掉歐洲的不是二戰,而是那次「內戰」

暑期檔「流量劇」集體撲街 翻版「馬麗蘇」連升三級

這是世上最難的拼圖遊戲 文明在永不停歇的修復中……

「我愛這艱難又拼盡了全力的每一天」

聽過沒?服不服?「年度十大金曲」TFBOYS包攬七首,還有一首是鹿晗

男人「該」是什麼樣?《長靴皇后》給出的答案是……

博士叫板郭德綱,暴露了潛在的相聲危機

相關焦點

  • 以《江湖兒女》分析,賈樟柯的電影宇宙為什麼無法成為主流
    對於時間的流逝,電影人中少有像賈樟柯一樣善於觀察又詩意的影人——BBC特約影評人 尼古拉斯·巴伯談到電影宇宙,人們對於這個名詞的了解,大多來自於DC、漫威這樣的美式大片。當新時代的號角吹響,賈樟柯呈現的那些&34;,開始受到許多人的抨擊。認為他刻意的醜化中國,解構出一個不存在的底層世界。但殊不知,賈樟柯用電影串聯起來的&34;,是中國舊發展路上最經典的藝術品。當賈樟柯精心籌備數年之久的《江湖兒女》上映,卻在商業電影市場上仍舊未能掀起熱潮。影評人將其視為其舊作的匯總片,對於數十年賈氏宇宙的總結。
  • 賈樟柯《江湖兒女》:五湖四海,情深義重,你我皆為「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中,巧巧經歷的挫折與失落,讓她以女性視角對情與義做出了區分,並對自己&34;的身份及江湖規則的理解趨於認同。江湖,不是當年那些街頭的劍拔弩張,而是安穩生活中,互相幫襯、尊重,以德報怨,無愧於心。
  • 時代為主角,賈樟柯電影《江湖兒女》最重要的元素是情意
    作為新生代導演賈樟柯,無論是其第一部長片《小武》還是讓他奪得金獅獎的《三峽好人》,抑或是這部《江湖兒女》,在賈樟柯的電影裡,「時代」才是屹立不倒的主角。賈樟柯電影近乎標配性的許多元素都散發著一股熟悉並親切的味道。
  • 《江湖兒女》雖好看,但賈樟柯反思過他的自我重複嗎?
    公正地說,《江湖兒女》沒讓人失望,但未免也太符合期望。 賈科長的電影元素一以貫之或者說循環往復:女人始終有情有義,男人總是軟弱無能,UFO適時划過天空,「愛妻號」永遠濤聲依舊。它自我引用,左右互文,堪稱「賈樟柯電影宇宙」終極篇的自我致敬——無論賈科長承認與否。《江湖兒女》與《山河故人》是高度同質的,不過《江湖兒女》從《山河故人》失敗過的地方站起來了。
  • 從《江湖兒女》解讀什麼是「賈樟柯式」電影
    賈樟柯的新片《江湖兒女》正在熱映中,電影講述了一女主巧巧和隨男友斌哥「闖江湖」,一次斌哥在路上遭到襲擊,巧巧為了保護斌哥,朝天鳴槍嚇跑了襲擊的眾人,但卻因為非法持槍被判入獄,五年後等巧巧出來卻發現江湖散盡,斌哥也不知所蹤。
  • 電影|《江湖兒女》:賈樟柯的這場江湖盛宴
    《江湖兒女》,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的華語片。這應該是賈樟柯情感最細膩的一部電影了。
  • 《江湖兒女》曝街頭血戰 賈樟柯趙濤中秋論江湖
    《江湖兒女》曝街頭血戰 賈樟柯趙濤中秋論江湖 時間:2018.09.25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江湖兒女》:一部賈樟柯鋪墊了20年的「中國往事」
    但賈樟柯,讓我看到了另一塊規避了想像,規避了浪漫,有點粗糲、草莽,但信而有證的「江湖」。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賈樟柯的電影中感受到了他全新的電影訴求。《江湖兒女》,賈樟柯的第九部劇情長片。對於賈樟柯的存量觀眾而言,她該值得怎樣的期待?她讓賈樟柯第五次走進了坎城主競賽單元,也讓中國電影時隔三年再次走到了世界電影舞臺最耀眼的燈光下。
  • 《江湖兒女》不是懷舊,是活在當下
    賈樟柯說:「我決定拍《江湖兒女》,從2001年講述到2018年元旦,故事的起點還是山西。如果說斌哥的角色讓《江湖兒女》的故事有了類型片的質感,那麼趙濤扮演的巧巧則是讓《江湖兒女》沒有偏離「賈樟柯世界」的關鍵。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巧巧在影片前半段與後半段扮相分別來自《任逍遙》與《三峽好人》。《山河故人》中,趙濤扮演的女主角自嘲說自己的顴骨太高了,但是顴骨高也有顴骨高的好處:跟十幾年前《任逍遙》中的巧巧比起來,《江湖兒女》中的巧巧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 賈樟柯《江湖兒女》丨張無忌的媽媽教育他:「千萬別相信女人!」
    《江湖兒女》中的趙濤,年輕時希望成為廖凡演的斌哥的「家屬」。然而命運弄人,多年之後千裡尋夫,要不是靠騙,她連斌哥的面都見不到……和《山河故人》一樣,《江湖兒女》又是個大女主的電影。你以為它講大哥,結果卻是講「大嫂」。
  • 從關公像到UFO,賈樟柯解讀《江湖兒女》那些讓人疑惑的細節
    賈樟柯導演的電影《江湖兒女》上映5天,票房突破5000萬,超過《山河故人》刷新了賈樟柯電影內地票房紀錄。其實《江湖兒女》依舊有很多賈樟柯電影的符號,在一個有江湖氣息的故事下,藏著很多值得探討和玩味的細節,如看起來超現實的UFO,電影中突兀的鼓聲、畫幅的變化等等,還有很多人疑惑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他電影裡的女主角一直是趙濤?
  • 《江湖兒女》貫穿賈樟柯20年的電影之旅
    我們今天來說一說《江湖兒女》,這一部是賈樟柯導演2018年的長片,也是他最近的一部長片作品。我們從1997年的《小武》直接跳到了最近一部,是為什麼呢?因為《江湖兒女》本身就是賈科長對以往電影之路的一個回溯。
  • 《江湖兒女》:華語片最好的DJ賈樟柯又回來了
    二十四城記在《山河故人》向影迷們再次介紹了葉倩文的《珍重》後,賈樟柯讓《淺醉一生》在《江湖兒女》裡扮演了同樣的角色。《世界》裡的《烏蘭巴託的夜》是如此,到了《江湖兒女》裡,則是《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就像通俗文學一樣,賈樟柯就是有能力讓一首特別「俗」的歌出現在一個特別「俗」的場合,沒有人覺得不合適。
  • 《江湖兒女》| 影向標
    「江湖」沉澱了賈樟柯的記憶、現實和未來(並非夢想),人人都是宇宙的囚徒,賈樟柯更是「江湖」的囚徒,有人甚至從中看到賈樟柯電影生命的困境。看賈樟柯的電影,需要足夠的浪漫和悲憫,甚至一廂情願的共情(identify),否則,無法感受江湖荒誕的意義,比如,膠柱鼓瑟地追索UFO的涵義,看《三峽好人》如此,看《江湖兒女》亦如此!
  • 雲觀影丨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他的電影從來都是自己創作劇本並執導,從民工小山開始,陸陸續續構建起一個「賈式宇宙」。在他鏡頭下的城鄉,頹敗和光鮮並存,猶如一出魔幻現實主義戲劇,串聯起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些被大城市的高樓大廈所擋住的中國面貌在此終於得以呈現。賈樟柯認為,如何評判影像最重要的在於看它有沒有表達出現實生活的質感,是否具有一種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
  • 《江湖兒女》進擊坎城,汾陽小子賈樟柯有話說
    賈樟柯最新作品《江湖兒女》,無疑將「江湖」二字重新推出,在社會的邊角陰暗裡,重拾一道人性的曙光,繼續講述欲罷還休的無奈和悲涼。 ▲《江湖兒女》講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對戀人之間錯綜複雜橫跨15年的犯罪愛情故事2018年4月該片入圍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江湖兒女》:江湖無存 兒女何處歸?
    本文涉及大量劇透,請謹慎閱讀如果在此前看過賈樟柯的多部影片,比如《站臺》、《世界》
  • 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縱觀賈樟柯這25年來的電影歷程,他的創作軌跡從敘述自身經驗的小鎮青年,轉變成鏡頭下能夠容納整個中國乃至更龐大世界的導演。他的電影從來都是自己創作劇本並執導,從民工小山開始,陸陸續續構建起一個「賈式宇宙」。在他鏡頭下的城鄉,頹敗和光鮮並存,猶如一出魔幻現實主義戲劇,串聯起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些被大城市的高樓大廈所擋住的中國面貌在此終於得以呈現。
  • 夜語 | 汾陽小子賈樟柯,不一樣的江湖兒女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賈樟柯的作品一直有一種懷舊的氣息,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賈樟柯是汾陽人,他的電影中都是汾陽方言,桌上的酒是杏花的汾酒,《江湖兒女》亦不例外。故事的開始是在2001年,大同,但言語依然是汾陽的方言。賈樟柯把他的這個故事挪到了大同嗎,不像《山河故人》直接讓故事在汾陽開始。故事雖不同,但細膩、直接、真實,從來沒變。
  • 我們在江湖等你!趙濤入圍金馬最佳女主,賈樟柯紐約影展開講 ,《江湖兒女》國慶檔情深義重
    另外,這幾天一直有朋友問我《江湖兒女》的排片,請關注《江湖兒女》官微上每日排映信息,我們還在放映,謝謝大家支持。」著名影評人Justin Chang也曾對趙濤的表演評價道「《山河故人》是她在表演方面的一個突破,但《江湖兒女》中,她以迄今為止最豐富、最微妙的表演超越了前一部作品。」國內知名影評人藤井樹評價說「好一部《江湖兒女》,應該叫『江湖女兒』,趙濤氣場全開,太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