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2021-02-12 導筒directube

縱觀賈樟柯這25年來的電影歷程,他的創作軌跡從敘述自身經驗的小鎮青年,轉變成鏡頭下能夠容納整個中國乃至更龐大世界的導演。他的電影從來都是自己創作劇本並執導,從民工小山開始,陸陸續續構建起一個「賈式宇宙」。在他鏡頭下的城鄉,頹敗和光鮮並存,猶如一出魔幻現實主義戲劇,串聯起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些被大城市的高樓大廈所擋住的中國面貌在此終於得以呈現。賈樟柯認為,如何評判影像最重要的在於看它有沒有表達出現實生活的質感,是否具有一種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

鋒利、柔情、江湖氣,或許這就是賈樟柯電影最好的模樣。而《江湖兒女》的價值正在於,讓我們在世事難料的聚散離合中重新尋找到「江湖」。事到如今,賈樟柯導演依然相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目前,電影《江湖兒女》正在歡喜首映APP獨家熱播。

如果足夠熟悉賈樟柯的創作脈絡,我們不難發現,《江湖兒女》中趙濤飾演的女主角,正是當年《任逍遙》中的巧巧。然而,此時的敘事時空不再僅僅是2001年的山西大同,而是從大同開始,兜轉到三峽奉節,行經新疆大漠,劇情橫跨十七年之久,最終又重返故鄉山西。而這長達7700公裡的旅程,便是「江湖」的軌跡。

在這個江湖裡,充滿了大量八九十年代的懷舊金曲和電子樂,這些音樂作為時代布景,刻畫了巧巧和斌哥豐富的內心情感,勾勒出那個時代江湖的氛圍和矛盾衝突。其中,葉倩文吟唱的粵語歌《淺醉一生》是吳宇森《喋血雙雄》的主題曲,在本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標誌著斌哥所代表的江湖的輝煌、落寞與終結,也暗示了猶如《喋血雙雄》一樣悲涼的人物結局;而後的《瀟灑走一回》《上海灘》《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永遠是朋友》則將巧巧的人生經歷與心路歷程巧妙的貼合在一起,完美的闡釋了巧巧在江湖中的崛起和道義。

賈樟柯表示,《江湖兒女》是作為《任逍遙》《三峽好人》這兩部影片的B面。以往關於江湖的電影,都是男人的世界,而這次影片中構建的江湖,是以女性為主導。影片採用六種不同介質進行拍攝,導演選擇通過漸變的方式,從最低像素逐漸過渡到後來的高像素,這種不同介質之間不知不覺的過渡正意味著不同時間的變化。

2018年5月11日,《江湖兒女》在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進行世界首映,並贏得良好口碑,以場刊評分2.9(滿分4.0)雄踞當屆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之列,而這已經是賈樟柯導演繼《任逍遙》《二十四城記》《天註定》《山河故人》之後,第五次帶著佳作入圍坎城。

2020年5月11日,為了表達對坎城電影節以及對賈樟柯導演的電影《江湖兒女》的尊重與致敬,UCCA攜手歡喜首映APP、知乎,共同呈現一場特別的雲觀影,同時邀請賈樟柯導演、張獻民教授、魏時煜導演親臨映後交流現場,通過雲溝通的方式,完成電影人與影迷之間的互動。本次活動特設江湖影廳、檢票大廳、嘉賓直播等雲觀影功能,讓五湖四海的影迷在雲上體驗江湖義氣、肝膽相照。

漢語配中文字幕

 活動安排 

5.11(周一)19:00-22:00

《江湖兒女》

及賈樟柯、張獻民、魏時煜交流

*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進入檢票廳;

* 第一時間接收活動信息,答疑解惑;

* 認識五湖四海的朋友,暢聊電影;

* 三個廳任君選擇一個,不要重複進入。

若以上檢票廳均超過200人,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影小P」微信,輸入驗證口令「江湖兒女」,「影小P」將手動拉您進入檢票廳。

*正版觀看渠道:歡喜首映APP

*影展期間限時免費

*映後交流:知乎直播

點擊這裡觀看《江湖兒女》雲觀影預告,

先睹為快;

上知乎APP搜索「賈樟柯」

可預約、觀看直播,

點擊這裡直達知乎直播預告連結。

《江湖兒女》

Ash is Purest White

導演: 賈樟柯
編劇: 賈樟柯
主演: 趙濤 / 廖凡 / 徐崢 / 梁嘉豔 / 刁亦男
類型: 愛情 / 犯罪
製片: 中國大陸 / 法國 / 日本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山西方言 / 湖北方言 / 重慶方言
上映:2018.9.21(中國大陸)/ 2018.5.11(坎城電影節)

獨播平臺:歡喜首映APP
片長:136分鐘

獲獎: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第54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雨果獎

第25屆明斯克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第55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提名

第10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導演獎、編劇獎

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編劇獎

簡介:故事開始於2001年的山西大同,巧巧和斌斌相戀多年,巧巧一心希望能夠和斌斌成家過安穩的生活,但斌斌身為當地的大佬,有著自己更高遠的志向。一場意外中,斌斌遭人暗算危在旦夕,巧巧拿著斌斌私藏的手槍挺身而出救了斌斌,自己卻因為非法持槍而被判處了五年的監禁。一晃五年過去,出獄後的巧巧發現整個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她對斌斌真摯的感情。巧巧跋山涉水尋找斌斌的下落,但此時的斌斌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鋒芒,而且身邊已有了新女友。身無分文的巧巧靠著自己的智慧摸爬滾打,終於為自己掙得了一片天地。目前本片知乎評分8.3分。

影片推薦:

《江湖兒女》原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小城之春》的導演費穆籌拍的最後一部電影,後因導演去世而停滯,再後來其他導演拍出了同名電影。但賈樟柯導演在得知這一電影軼事時,非常喜歡這個具有深意的片名。導演希望藉助《江湖兒女》呈現出一個真實的江湖形態,通過日常空間支撐起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和危機四伏的社會環境,表達巨大社會變革中俠義精神如何一點點的消失與落幕,反映出紮根在當下中國社會的日常群像。

從結構上看,《江湖兒女》所採用的仍然是接近《山河故人》的分段式結構。不過,《江湖兒女》去掉了顯見的小標題,用船和火車連接幾個故事發生的場域。影片還將舊作中的很多重要元素串聯起來,比如《站臺》中的街頭文工團,《三峽好人》中的UFO,《山河故人》中的葬禮和關公,並為這些元素賦予了與之前作品相近但不相同的內涵。這些元素成為了主人公輾轉各地的見證;至此,「江湖」也增添了一層傳統武俠電影中必然隱含的「漂泊」之意。

用導演的話說,所謂江湖就是人與人之間處理事情的方法,怎麼為人處世,是江湖的基本規則。導演帶著男性的反思去寫《江湖兒女》,過去人們的相處模式,是重情重義的,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金錢解構了人們的關係。傳統的人際關係就此落幕,男性在追逐主流價值的過程中反而容易迷失,但女性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情感上,於是在《江湖兒女》裡男人變得越來越軟弱,而女人變得越來越強大。

電影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攝影。1993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為了實現導演夢,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由此開始了電影實踐。1995年拍攝第一部57分鐘的短片《小山回家》獲獎,為他提供機會創作成名作《小武》,在國際廣受好評。其後,賈樟柯相繼拍攝了《站臺》《任逍遙》《世界》等幾部長片。2006年在拍攝紀錄片《東》時,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人文關注尤為可貴,用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從《小武》發端,到好評如潮的《三峽好人》,其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賈樟柯的電影有自己的世界,並且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這個世界變遷的意義。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獨立電影批評家、策展人。出演過《巫山雲雨》《舉自塵土》《柔情史》等片。任香港、臺北、釜山、雲之南、中國紀錄片交流周、廣州紀錄片大會、飛帕、克萊蒙費朗、西安、首爾數碼、EBS、鹿特丹、鳳凰紀錄片等電影節或大賽評委,任亞洲紀錄片基金評委。在巴西、義大利、韓國和奧地利等國組織展映中國獨立製作的電影。

九十年代曾留學加拿大,並遊學美國、日本、澳洲,2002年獲得阿爾伯塔大學電影學博士,2001年起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任教,2003年起開始紀錄片創作。長片作品《紅日風暴》(2009,與彭小蓮聯合監製、導演、編劇)、《金門銀光夢》(2014)。電視紀錄片作品有香港無線電視播出的音樂紀錄短片《崔健:搖滾中國》(2006),以及為香港電臺華人作家系列拍攝的《王實味:被淹沒的作家》(2016)和《跋涉者蕭紅》(2019)。2018年完成的《古巴花旦》是第一部反映古巴華人和海外粵劇的紀錄長片。2019年她加入新拍的素材,重新剪輯完成《古巴花旦》(2019導演版)。魏時煜在香港開設的第一門通識課是東西方電影,2014年寫成《東西方電影》一書。從2001年起,魏時煜專注於女性導演和女性電影研究,2009年和北京電影學院楊遠嬰教授合著《女性的電影:對話中日女導演》;她的《霞哥傳奇:跨洋電影與女性先鋒》(2016,與羅卡合著)獲得2017年香港書獎,2018年由北京時代華文引進簡體字版出版,書名改為《燦若錦霞:第一代跨洋影人與近代中國》,獲得李歐梵教授、許鞍華導演和關錦鵬導演的推薦,同時也獲得國內讀者好評。

雲觀影流程:

18:00 發布流程,檢票入場;

18:30 介紹嘉賓,了解背景;

19:00 同步開映,共賞電影;

21:16 嘉賓交流,影迷互動;

22:00 填寫問卷,影廳打烊。

雲觀影福利:

(1)以#雲觀影·江湖兒女# 為標籤,發布雲觀影海報,寫下影評,並@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歡喜首映 @知乎電影官方微博 。我們將挑出3名幸運觀眾,分別送出「UCCA文件夾+歡喜記事本+知乎小禮包」一份。幸運名單將在UCCA、歡喜首映和知乎電影微博公布,屆時請聯繫影小P獲取幸運禮物。請小夥伴們密切關注,等待驚喜降臨。

 

(2)觀影結束,填寫反饋問卷,我們將抽取3位觀眾,分別送出一份UCCA明信片+歡喜冰箱貼+知乎小禮包。獲獎觀眾將公布在「UCCA藝術通訊」、「歡喜首映」微信公眾號的文末,屆時可聯繫影小P,留下寄送地址。

歡喜首映APP由歡喜傳媒獨家運營,是一個全會員制與收費點播相結合的精選電影平臺。秉承「極簡、輕奢、無廣告」的精品品質,為網際網路用戶精選海內外優質電影。覆蓋PC、移動、電視三大終端,提供優質的內容、簡潔流暢的觀賞體驗,呈現影院級視聽享受。華語知名導演熱門新作《囧媽》《兩隻老虎》《吹哨人》《南方車站的聚會》及《誤殺》,奧斯卡提名佳片《無主之作》,海外優質影視劇如日本人氣電視劇《刑警弓神》、英國廣播公司十年以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貼身保鏢》等正在獨家熱播。未來,BBC大熱英劇《戰火浮生》、多部海外高分紀錄片等佳作也將陸續登陸。由歡喜傳媒出品的《奪冠》《一秒鐘》《風犬少年的天空》等重磅影片也已被列入平臺2020待播片單,值得期待。

中文網際網路綜合性內容平臺,以「讓每個人高效獲得可信賴的解答」為品牌使命和北極星。自2010年成立以來,知乎憑藉認真、專業、友善的社區氛圍,獨特的產品機制,以及結構化、易獲得的優質內容,聚集了中文網際網路科技、商業、影視、時尚、文化等領域最具創造力的人群,已成為綜合性、全品類,在諸多領域具有關鍵影響力的內容平臺。目前,知乎已經覆蓋「問答」社區、全新會員服務體系「鹽選會員」、機構號、熱榜、直播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並建立了包括音頻、視頻在內的多元媒介形式。

相關焦點

  • 雲觀影丨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他的電影從來都是自己創作劇本並執導,從民工小山開始,陸陸續續構建起一個「賈式宇宙」。在他鏡頭下的城鄉,頹敗和光鮮並存,猶如一出魔幻現實主義戲劇,串聯起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些被大城市的高樓大廈所擋住的中國面貌在此終於得以呈現。賈樟柯認為,如何評判影像最重要的在於看它有沒有表達出現實生活的質感,是否具有一種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
  • 賈樟柯《江湖兒女》:五湖四海,情深義重,你我皆為「江湖兒女」
    )2020年5月11日,賈樟柯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與觀眾聊電影、說江湖,由於觀看人數太多直播屢次中斷,看得出原定於3位電影人的直播組合,由於網絡問題,有大部分話題沒有聊&34;,最後賈樟柯只能自己一人面對直播平臺的觀眾,捕捉幾個問題,集中回答。
  • 告別平遙:賈樟柯的電影江湖
    2018年,《江湖兒女》上映前後,《三聯生活周刊》做了一期賈樟柯封面,標題為《賈樟柯的電影江湖——個體、時代、時間》。也是在那一年,電影宮裡能同時容納300人用餐的江湖兒女餐廳開張了。兩年之後,賈樟柯在離餐廳不遠的媒體中心揮別他一手打造的平遙電影江湖。
  • 電影|《江湖兒女》:賈樟柯的這場江湖盛宴
    《江湖兒女》,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的華語片。這應該是賈樟柯情感最細膩的一部電影了。
  • 從《江湖兒女》解讀什麼是「賈樟柯式」電影
    賈樟柯的新片《江湖兒女》正在熱映中,電影講述了一女主巧巧和隨男友斌哥「闖江湖」,一次斌哥在路上遭到襲擊,巧巧為了保護斌哥,朝天鳴槍嚇跑了襲擊的眾人,但卻因為非法持槍被判入獄,五年後等巧巧出來卻發現江湖散盡,斌哥也不知所蹤。
  • 專訪賈樟柯:江湖不遠,兒女情長
    1995年,一部《風櫃來的人》給了賈樟柯很大啟發,「搞不懂為什麼明明一部臺灣電影,卻好像在拍山西老家我那些朋友的故事」。他覺得電影很親切,同時也萬分迷惑。那時的賈樟柯還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學生。賈樟柯略一沉思後回應,從電影來說,巧巧和斌哥兩個人都是一樣重要的。電影裡回顧過去十幾年的生活,巧巧和斌哥在電影中人的狀態,自我認定,隨著時間推移都在逆向的改變裡。「不是江湖中」的巧巧最後說,「我是江湖裡的人」,因為她是靠著過去的人際關係和江湖方法在生存,她還繼續堅守江湖原則。而時移事易,追求金錢與權力的斌哥卻說,他已經不是江湖裡的人。
  • 以《江湖兒女》分析,賈樟柯的電影宇宙為什麼無法成為主流
    、將藝術追溯於人本身,《江湖兒女》天然的反市場性《江湖兒女》的遇冷,對於許多電影工業從業者來說並不意外。賈樟柯的電影,被當代主流人群指責為&34;同樣的問題出現在《江湖兒女》,許多人在影院看到最後第一感覺是——心裡堵得慌。《環球時報》主編輯胡錫金,就以&34;作為對賈樟柯新作&34;批評的支撐觀點。
  • 賈樟柯導演與你聊聊他的電影江湖
    《江湖兒女》Ash is Purest White導演: 賈樟柯 編劇: 賈樟柯 主演: 趙濤 / 廖凡 / 徐崢 / 梁嘉豔 / 刁亦男 類型: 愛情 / 犯罪 製片: 中國大陸 / 法國 / 日本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山西方言 / 湖北方言
  • 《江湖兒女》曝街頭血戰 賈樟柯趙濤中秋論江湖
    《江湖兒女》海報由賈樟柯執導,趙濤、廖凡主演的犯罪愛情電影《江湖兒女》正在全國熱映中。自上映以來,該片口碑一路飆升,明星好友、知名影評人、熱情觀眾等紛紛點讚《江湖兒女》,為其助陣打call。導演賈樟柯街頭大戰 華語影史最重要打鬥戲今日,片方曝光了電影中街頭大戰的正片片段,這場長達兩分多鐘的街頭打鬥戲份,真實還原了賈樟柯鏡頭下血氣方剛的江湖世界。
  • 時代為主角,賈樟柯電影《江湖兒女》最重要的元素是情意
    作為新生代導演賈樟柯,無論是其第一部長片《小武》還是讓他奪得金獅獎的《三峽好人》,抑或是這部《江湖兒女》,在賈樟柯的電影裡,「時代」才是屹立不倒的主角。賈樟柯電影近乎標配性的許多元素都散發著一股熟悉並親切的味道。
  • 《江湖兒女》:一部賈樟柯鋪墊了20年的「中國往事」
    但賈樟柯,讓我看到了另一塊規避了想像,規避了浪漫,有點粗糲、草莽,但信而有證的「江湖」。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賈樟柯的電影中感受到了他全新的電影訴求。《江湖兒女》,賈樟柯的第九部劇情長片。對於賈樟柯的存量觀眾而言,她該值得怎樣的期待?她讓賈樟柯第五次走進了坎城主競賽單元,也讓中國電影時隔三年再次走到了世界電影舞臺最耀眼的燈光下。
  • 《江湖兒女》是賈樟柯的世界,不是漫威的宇宙
    公映之前,兄弟圍繞的「黑道大哥」海報,動作強烈的預告片斷,賈樟柯固有的港式英雄片情結,包括此前不乏暴力元素的《天註定》,都讓人以為這部講述江湖動蕩、兒女情義的影片會是熱血的類型風格,然而事實上,本片仍然是一部典型的賈式作者電影。
  • 賈樟柯,中國電影最後一位遊俠
    3月初從柏林電影節歸來的賈科長,隔離在家期間,搞起直播、開設音頻節目,講述自己的電影經驗。 上周,賈樟柯導演以「疫情」為背景創作的短片《來訪》上線,短片用一次到訪,描繪疫情之下,人人自危的各種生活日常,又表明在危機之下,人類彼此聯結的強大生命力。
  • 《江湖兒女》貫穿賈樟柯20年的電影之旅
    我們今天來說一說《江湖兒女》,這一部是賈樟柯導演2018年的長片,也是他最近的一部長片作品。我們從1997年的《小武》直接跳到了最近一部,是為什麼呢?因為《江湖兒女》本身就是賈科長對以往電影之路的一個回溯。
  • 《江湖兒女》進擊坎城,汾陽小子賈樟柯有話說
    賈樟柯最新作品《江湖兒女》,無疑將「江湖」二字重新推出,在社會的邊角陰暗裡,重拾一道人性的曙光,繼續講述欲罷還休的無奈和悲涼。 DOCO君認為可以在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保持本心,繼續創作「江湖」中的故事,實在難得。 賈樟柯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 《江湖兒女》:華語片最好的DJ賈樟柯又回來了
    於是我們在電影裡聽葉倩文唱了一遍,又唱了一遍。很早就有人說,賈樟柯時華語電影裡最好的DJ,流行歌信手拈來,永遠鋪在最合適的地方。在趙濤第一次出現在賈樟柯的電影裡時,他就讓她伴隨著蘇芮的《是否》跳起舞來,鏡頭一轉,則是趙濤穿著制服騎著摩託車穿過街道。
  • 《江湖兒女》雖好看,但賈樟柯反思過他的自我重複嗎?
    公正地說,《江湖兒女》沒讓人失望,但未免也太符合期望。 賈科長的電影元素一以貫之或者說循環往復:女人始終有情有義,男人總是軟弱無能,UFO適時划過天空,「愛妻號」永遠濤聲依舊。它自我引用,左右互文,堪稱「賈樟柯電影宇宙」終極篇的自我致敬——無論賈科長承認與否。《江湖兒女》與《山河故人》是高度同質的,不過《江湖兒女》從《山河故人》失敗過的地方站起來了。
  • 賈樟柯:所謂江湖,就是你不欺我少年窮,我不負你糟糠恩
    看完電影後,有觀眾問賈樟柯,什麼是江湖? 他回答道:江湖就是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本文有些許劇透,請謹慎閱讀。文/李晴柔)  1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便可成江湖而我們都是江湖中人 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便是江湖?賈樟柯的這個回答似乎有點逗,如果江湖這麼小的話,我們的世界豈不是處處都是江湖。 江湖,很難定義,嚴格來說,它可大可小。
  • 我們在江湖等你!趙濤入圍金馬最佳女主,賈樟柯紐約影展開講 ,《江湖兒女》國慶檔情深義重
    另外,這幾天一直有朋友問我《江湖兒女》的排片,請關注《江湖兒女》官微上每日排映信息,我們還在放映,謝謝大家支持。」在美東時間9月30日晚,賈樟柯出席第五十六屆紐約影展導演對談,與紐約影展節目總監Dennis Lim進行對談,並針對《江湖兒女》與公眾進行了問答。主持人Dennis Lim是美國著名影評人,現任紐約影展節目總監,他在評價《江湖兒女》時稱該片是賈樟柯迄今最幽默,最有聲有色的影片。《江湖兒女》結合類型片的方法,拓寬了表現當代現實的新手法,他盛讚趙濤在影評中的表演是當之無愧的國際一流。
  • 賈樟柯的電影江湖,總缺不了一首葉倩文的歌,多年後我們才懂
    葉倩文的歌,在賈樟柯的電影江湖中佔據了一個重要部分,這是為何?1996年,當我還是個小夥的時候,我們當地的小青年就喜歡到鎮上的錄像廳去看電影,簡陋的影廳裡,香菸繚繞,還夾著腳臭味、汗味,以及不知名的各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