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演藝圈裡有「北唐南馬」這一說法,「北唐」指的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著名英俊小生唐國強,而「南馬」則是在當年跟唐國強齊名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青年演員馬曉偉。
唐國強
有意思的是,30年後唐國強和馬曉偉各自壟斷了毛主席和蔣介石這一角色,而且有分庭抗禮的意思。兩人雖然都算不上正兒八經的特型演員,但是都搶了專業特型演員的飯碗,先後在《長徵》《換了人間》《毛澤東》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中演對手戲,成為電視螢屏上的「熟臉」。
馬曉偉
只是,馬曉偉飾演蔣介石一直存在爭議,其塑造的角色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形象。
首先,馬曉偉版的蔣介石是「美化」後的形象,性格溫和、秉節持重,書生氣很重,甚至有時會讓觀眾產生同情角色境遇的「錯覺」。而歷史中的蔣介石是行伍出身,暴躁狠蠻,匪氣十足,剛愎自用,這些缺點幾乎成為他的終身「痼疾」。
另外,蔣介石年輕時並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當時也養成了許多壞毛病——逛妓院、吃花酒等等,後來懂得修身後才慢慢戒掉這些毛病。
蔣介石
馬曉偉
其次馬曉偉的外形不合適,蔣介石一直是很瘦削的形象,到了晚年更是骨瘦如柴。而馬曉偉塑造的角色形象則過於富態,有時甚至出現雙下巴,觀眾感覺蔣介石慈祥也不足為奇了。
馬曉偉之前有很多優秀的蔣介石特型演員,只是如今大都年事已高或者離世,觀眾也只能從老電影中了解他們了。
孫飛虎
▲蔣介石特型演員孫飛虎
孫飛虎在1981年受北影廠導演成蔭之邀,參演由其執導的電影《西安事變》,扮演蔣介石,並憑此片奪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西安事變》也是特型演員「金三角」古月、王鐵成、孫飛虎的首次合作。之後,孫飛虎飾演了20多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年齡的「蔣介石」,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多次獲得金雞百花獎。他所扮演的蔣介石,角色的精神世界和形體表現得到了和諧的統一,充分表現出了蔣介石的複雜性格,讓觀眾覺得蔣介石就是這個樣子。
據孫飛虎透露,他扮演的蔣介石得到過蔣氏家族的認可,另外因為孫飛虎生於上海,所以當初學蔣介石的寧波口音時,地道的上海話幫了忙。
孫飛虎
2000年起,孫飛虎就很少扮演蔣介石了。「年紀大了,人也發福了,已經不太像了」,他還認為,「演員要對觀眾負責,要對過去的影視形象負責」。
另一位優秀的蔣介石特型演員則是趙恆多。
趙恆多
▲蔣介石特型演員趙恆多
中國第一部有蔣介石角色出現的電影故事片,是197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大渡河》,其中的蔣介石就是由趙恆多飾演的。後來趙恆多又在《吉鴻昌》、《四渡赤水》、《血戰臺兒莊》、《大決戰》等十多部主旋律電影中成功扮演了蔣介石,以出神入化的表演,在銀幕上塑造了國民黨政府最高統治者和最高軍事統帥的藝術形象,把蔣介石這個歷史人物的獨裁、陰險而又善於籠絡人心的複雜性格生動地展現出來,並使無數觀眾從銀幕上認識了歷史上的蔣介石。
趙恆多
而且,趙恆多為了塑造好「蔣介石」這一角色,曾在政協的幫助下,先後拜訪了蔣介石高級將領杜聿明、宋希濂、黃維、杜建時等人,這個角色也成為其「保留曲目」。
不難看出,如今的重大革命歷史劇對蔣介石這一歷史人物進行了偏正面化的演繹,一方面是肯定了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另一方面對於國家統一也有積極作用,所以馬曉偉的演繹儘管不符合歷史,但也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