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知識】演唱京劇的技巧大成(資料來源於網絡)

2021-02-15 宋韻京劇
點擊上面「宋韻京劇」   免費關注

一、「氣粗」是講運用氣息缺乏控制技巧,把吸入的氣息合筒呼出,由此造成了聲音的浮淺不實。「氣弱」即氣息不足,發出的聲音則單薄無力。「氣濁」即氣息渾濁不勻,發出的聲音則滯澀漫濁。「氣散」即氣息全盤用盡,由此發出的聲音自然也就乾枯竭盡了。

慢板難於緊 快板難於穩 散板難於準

註:講唱好慢板、快板、散板的要領。慢板易犯拖延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緊湊些;快板易犯搶板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穩重些;散板易犯鬆懈的毛病,因此要注意唱得圓準些。

二、 念要像唱 唱要像念

此系高盛麟先生所言。京劇念白不像演唱有著豐富的旋律,但京劇舞臺上的念白又不同於日常的講話,它具有特殊的聲調,演員在舞臺上的話白要念出它的音樂旋律,即所謂「念要像唱」。語言是演唱的基礎,演員在舞臺上演唱,在注意演唱旋律之美的同時要注意語言的連貫性和語氣的表達,即所謂「唱要像念」。

這兩句話實際上是強調京劇念白的音樂性和京劇演唱的語言性

三、清晰的口齒 沉重的字 動人的聲韻 醉人的音

中國戲曲的演唱,講究「字清、情真」。所謂「情真」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1、即指歌唱藝術不是為聲韻而聲韻,而是通過聲音表達感情。

2、演員在行腔之前,形(動作)、容(表情)應先起烘託作用。

3、行腔之後,「形」、「容」後收,在表情的微瀾中,好像還帶著腔調的聲波痕跡。

4、演唱遇有較長過門時,要以情感填補過門兒的空白

  為了達到「情真」,在演唱技術上還有許多具體的要求:研究唱腔要從劇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出發,對每段戲和句、詞等,作一番仔細的審察。然後分清賓主,找出梁柱,突出重點,這樣唱來才有情有韻。行腔中要「準」中見「穩」。因為「調準便不黃,板準便不頂,字準無訛音,腔準便不涼。」總之,就是藝人所指出的「開腔要審,行腔要領。板調要準,不漂不浮,準中見穩」的演唱技術要求。能做到「審」、「領」、「準」、「穩」,唱腔才動聽感人。

  綜上所述,說明了人物情感是創腔的基礎,這就是「腔準於情」的道理。

  

四、所謂「字清」,即在演唱時,演員要從技巧上明確字在口中的部位和著力點,以及正確的掌握不同的口形和發音部位的變化,然後把字清晰地送到觀眾的耳中。為了達到「字清」的目的,在技巧運用上,尚有不同的要求。如「腔隨字走,字領腔行,字帶腔,腔託字,字正腔圓」的藝訣,就著重講出了在行腔過程中,腔與字的主從、依附關係。原則是以字行腔,字重腔輕,唱字不唱腔。

曲藝界著名藝人白鳳鳴曾說:「清晰的口齒,沉重的字,動人的聲韻,醉人的音。」皆是說的腔生於字,因字就腔的原則要求。如果字輕腔重,字為音所包,聽來便有聲無字,腔不達意;字柔腔剛,則不能控制抑揚頓挫,聽來近乎吼喊,腔直無情。因而字宜重,腔宜輕,字宜剛,腔宜柔,這樣輕重相間,剛柔相濟,才合行腔規律。如同梅花體格,老嫩剛柔,錯縱有致,方能曲盡其妙。

  綜上述,強調指出了腔隨字走的演唱原則。演唱中應把字唱真、唱正、唱準。這就是「腔生於字」的道理。

  五、戲曲演唱要遵守「情」、「字」、「聲」三者結合的原則。唱腔不能給字音捆死;字音也不能為唱腔所破壞。字是根本,腔是表現形式,腔圓為情準。唱腔旋律與字音的操縱,兩者要融洽相輔,才能收到字正腔圓的效果。

  在藝術實踐中,由於多種原因或音韻、或因抒發感情、或因突出重點,或者是除了京音京韻之外,也以湖廣韻為基礎等原因。字與腔有時是有矛盾的,有時字唱正了,腔不一定圓,有時腔圓了,可又不一定音正。它只能是一個標準,一種要求。

六、說開口必開 齒叩齊必來 撮字音在顎 唇啊合必諧

「開」、「齊」、「撮」、「合」謂之四呼,是說讀字口法的藝訣,稱四呼訣

  「開口呼」:出音用力處在於喉,經上顎而出,口開而聲宏。如:丹、板、常、毛、破、罵……。「齊齒呼:口角向兩旁咧,微露齒,其音輕銳。如:煙、天、象、謝、家。「合口呼:兩唇微閉,其音圓渾。如:灣、向、黃、果、瓜、怪、為。「撮口呼「:口部收束,外唇縮小微向前。如:淵、泉、遠、雲、勇、魚、靴。

  「四呼「是我國音韻學所用的名詞。用這四個名詞來表示讀字發音時.只有懂了「四呼」,把握口腔形態,字音才準正。「四呼」與「轍口」(「十三轍」歸韻),在戲曲唱、念中是相互為用的。掌握了這兩種工具之後,在唱時不管腔調怎麼轉折,時間如何延長,都不會發生「字韻不正」的毛病。

過去藝人大多不懂「四呼」,故吐字發音往往「開合不平」,「齊撮無定」。如京劇「坐宮」的楊延輝唱:「想當年沙灘會一場血戰」句中的「血」字本為齊齒呼,有人誤念為撮呼的「靴」(上聲)字音(xue)。又如「狀元譜」的陳伯愚唱:「可嘆我年半百無有後苗!」句中的「半」字本為「buan」合口呼,有人誤念如開口呼的「扮」 (ban)字音。因此,無論讀書、識字、說話、歌唱非懂得「四呼」不可 ,尤其於戲曲的唱、念咬字的作用更大。

  七、演唱忌土 須分陰陽 有冷有熱 能放能收

「土」即方言土語。中國地域廣闊,劇種繁多,一般地方戲,都系以它各自的方言為其語音的主體。每個劇種的語音又都以該區域中語言最標準、最普及的某一地區為其基礎。如京劇起初是以「湖廣音」為主。(「湖廣」乃明、清所置的「湖廣省」,即指湖南、湖北。(見「辭源」已集「湖廣」條>)其實就只是武漢口音;秦腔以西安語音為主;川劇以成都語音為主……等。忌方言土語,並非要求地方劇種的語言,都統一為標準語音,那樣就丟掉了地方特色,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是極難做到的。

而所忌的是,不能以該劇種所在區域內那些不標準的土語為其語音基礎。就如同標準話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並非以北京土語為基礎一樣。故《顧誤錄》中云:「入門須先正其所犯之土音,然後可以言曲。」廣告:字分陰陽,腔也要分陰陽。「腔無陰陽便無起伏,無層次,無變化,便成呆腔、死腔。」分出陰陽,即可避免平直,唱腔能抑陽有致,徐疾有節,不火不瘟,方顯功力。

  八、所謂冷熱是指腔傳曲情而言。中國戲曲中的唱,一般都安置在劇中人物思想感情集中流露的地方。能否通過歌唱的手段,盡情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直接關係著藝術形象的塑造。有時一樣的唱詞,分誰來唱,有功夫、有研究的人,就能唱得既動聽又感人。雖然同一工譜,有修養的演員唱來,能把人物當時喜、怒、哀、樂的情感,參蘊在唱腔旋律之中,做到悠揚婉轉,冷熱鮮明。「冷」時(低回哀怨),唱的悲涼悽楚,冷中寓熱。產生出「一聲唱到融神處,毛骨蕭然六月寒」的藝術感染力。

  九、「熱」時(慷慨激昂),能造成「一聲直入青雲去,多少悲歡起此時」的藝術魅力。

  所謂「收」、「放」,是指演唱中氣的使用、控制。放腔時,把氣運足,用力把腔放的寬、放的遠;收腔時,要提腔運氣,斷腔不斷氣。收腔必須求圓,曲終時仍還本調。

十、高音氣要足 低音氣收斂 高放低收 尖濁不顯

這說的是演員演唱中對氣息的控制。所謂「高腔輕過」即指凡唱高腔,應由丹田提氣,將字音由低帶高,以調管字,依腔貼調,則可清晰明亮。切忌有聲無音,近乎吼喊。要使人聽來輕鬆順暢,勿使有吃力之感,故要求「輕過」。《樂府傳聲》云:「……如此字要高唱,不必用力盡呼,惟將此字做狹,做細,做銳,做深則音自高矣!」除狹、細、銳、深之外,還應掌握一個「奮」字(扶搖直上之意),藝人說:「腔高要見奮,無奮不謂高。」

  十一、所謂「低腔重煞」即說唱低腔要「宜重、宜緩、宜沉、宜頓」。聲音的自然規律是音高則尖細,音低則沉濁,任何物體發出的聲音皆如是。要改變此規律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對氣息的適當控制與科學運用,來操縱聲音的薄弱強高,使之高低銜接自然、協調,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十二、要想達到「腔高不薄,腔低不弱」的目的,就須按藝人說的,唱高音氣要放足,唱低音氣須收斂。越是高音,越要將氣放足,這樣音雖高而不顯尖窄;音越低,越要盡力將氣收斂,加以控制,使腔不致低弱無聲,這樣音雖低而不生濁。高放低收兩下一湊合,高尖低濁的弊病就不顯了。

【一貼拯救低頭族!】泰國原裝素萊sulai頸椎貼發熱貼,肩頸關節舒緩貼 兩包裝 熱賣

¥49.00--98.00

長按二維碼購買


▼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京劇知識】京劇怎麼練聲
    京劇的練聲方法  (一)京劇中旦角的咬字、吐字技巧  如果說吐字既要清楚又要悅耳,那麼就要在口腔裡找到每一個字的特定發音部位。首先要把一個字固定在一定的部位而這個部位又要能使嗓音既寬且亮;其次由於唱腔有抑揚頓挫,用氣就要迂迴曲折,要有運轉吐納的技巧,說得簡單些,就是要有收有放。咬字的清楚與否,是發音與嘴型的問題。
  • 【京劇名家】王安祈:綻放臺灣京劇之美
    《水袖與胭脂》劇照《水袖與胭脂》的故事背景是虛構的梨園仙界,主角楊貴妃可以說是死後楊妃之靈,而「梨園仙山,戲劇王國」的構想,來源於《鏡花緣》,在那裡生活著戲臺上被塑造得最生動的角色★京劇精彩往期內容一覽:新朋友關注後,在本公眾號聊天界面回復標題數字,比如01,即可閱讀,老朋友可直接回複數字即可閱讀:(注意:有些朋友把數字發到了論壇,這是無效的,必須發在公眾號的信息界面才有效)【01】【京劇之家】京劇發音技巧常識
  • 【聊聊京劇】暢談京劇角色:跑龍套
    ★京劇精彩往期內容一覽:新朋友關注後,在本公眾號聊天界面回復標題數字,比如01,即可閱讀,老朋友可直接回複數字即可閱讀:(注意:有些朋友把數字發到了論壇,這是無效的,必須發在公眾號的信息界面才有效)【01】【京劇之家】京劇發音技巧常識
  • 京劇演唱十忌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
  • 【京劇大師】荀慧生的愛情故事
    今天「上海音像資料館」為您講一講這位京劇名家的愛情故事。上海音像資料館館藏資料《大舞臺》節目★京劇精彩往期內容一覽:新朋友關注後,在本公眾號聊天界面回復標題數字,比如01,即可閱讀,老朋友可直接回複數字即可閱讀:(注意:有些朋友把數字發到了論壇,這是無效的,必須發在公眾號的信息界面才有效)【01】【京劇之家】京劇發音技巧常識
  • 【京劇風採】——《粉墨人生》
    ★京劇精彩往期內容一覽:新朋友關注後,在本公眾號聊天界面回復標題數字,比如01,即可閱讀,老朋友可直接回複數字即可閱讀:【01】【京劇之家】京劇發音技巧常識【02】【京劇扮相】花旦戲曲演員的包頭步驟。【09】【京劇技藝】京劇搖板、散板的伴奏方法【10】【京劇技藝】京胡調門定弦速查表【11】【京劇技藝】基本功和表演式:戲曲發聲吐字方法【12】【京劇技藝】基本功和表演式:京劇唱腔的特點及作用【13】【京劇課堂】基本功和表演式:京劇中字的聲和韻【14】【京劇常識】京劇行話94句【15】【京劇全科】
  • 歷史上京劇是怎麼形成的?京劇形成的標誌是什麼?
    他們在演唱及表演風格上各俱特色,在創造京劇的主要腔調西皮、二簧上和京劇戲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語言特點的說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貢獻。 第一代京劇演員中,尚有老生盧勝奎、薛印軒、張汝林、王九齡、梅蘭芳等;小生龍德雲、徐小香;旦胡喜祿、羅巧福、梅巧玲;醜楊鳴玉、劉趕三;老旦郝蘭田、譚志道;淨朱大麻子、任花臉等,他們為豐富各個行當的聲腔及表演藝術,均有獨特創造。
  • 【戲曲新象】京劇藝術傳承與保護工程推出新成果
    自2011年以來,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組織專業攝製組,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東等十餘個省區市對110餘位京劇老藝術家進行採訪,以口述歷史、談戲說藝方式錄製資料,如實記錄他們在學藝、表演、教學等過程中的經歷和經驗,以數位化手段編輯製作了約200小時的專題紀錄片,為京劇的百年傳承留下了珍貴的影像史料,被譽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其成果分上、下兩輯出版。
  • 京劇大師周信芳臺上臺下的悲喜劇(資料來源於網絡)
    他一生演過600多個劇目,演出11,000多場次,塑造了大量各個行業的人物,但演來絕無雷同,那出神入化的表演,成為中國京劇舞臺上的絕響。過去京戲舞臺上,不少演員流於形式主義、唯美主義,講技巧而不講戲情,演程式而不演人物。而周院長與此截然相反,他那性格化、生活化的表演洋溢著現實主義的精神,給人在藝術上得到極大的滿足,確實是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的表演大師。」「自己兒時便是戲迷,第一次聽到周信芳的唱片便迷上了。麒派有一種讓人過目不忘的本事,走路也會想,時不時地就會哼出聲來。」
  • 【京劇開講】嗓音訓練基本方法(京劇開聲呼吸訓練)
    我們提倡在工作中不能憑自己的自然嗓音去硬講,也要利用發聲技巧。呼吸技巧:腹式呼吸,快吸慢呼,吸氣不過滿。腹式呼吸,是利用腹部肌肉的收縮而加壓的一種深呼吸。腹部肌肉收縮,加大腹壓,腹壓使膈肌向上推移,增加胸腔壓力,從而使肺臟中空氣呼出有力。訓練吸氣肌肉群的方法1、憋氣的方法 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氣,吸足氣後,把氣憋住,不要呼出,憋氣的時間越長越好。
  • 京劇戲名知多少?
    >【01】【京劇之家】京劇發音技巧常識【02】【京劇扮相】花旦戲曲演員的包頭步驟。【09】【京劇技藝】京劇搖板、散板的伴奏方法【10】【京劇技藝】京胡調門定弦速查表【11】【京劇技藝】基本功和表演式:戲曲發聲吐字方法【12】【京劇技藝】基本功和表演式:京劇唱腔的特點及作用【13】【京劇課堂】基本功和表演式:京劇中字的聲和韻【14】【京劇常識】京劇行話94句【15】【京劇全科】
  • 京劇唱腔的基本知識
    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出的聲音稱真聲。如丹田氣經過喉腔時,演員將喉腔縮小,使之發出比真嗓較高的音調,則稱為假嗓。真嗓與假嗓在行腔時銜接自然,不露痕跡,就能使音域寬廣,高低音運轉自如。京劇的生行(老生、武生、紅生)、淨行、醜行、老旦等行當,在演唱時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則用真假嗓結合。
  • 京劇小票友——陳佳琪
    看著戲曲頻道裡的演員,聽著一曲又一曲的演唱,陳佳琪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登上華麗的舞臺,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明星」。圖為陳佳琪正在穿戲服。 陳佳琪最好的朋友叫韓欣彤,對於京劇,她們既互相激勵,又互相羨慕嫉妒,這不僅使她們的唱功提升了,表演得越加惟妙惟肖,還使她們在切磋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友情。
  • 【侃京劇】李多奎演唱藝術欣賞
    高腔唱得蒼勁挺拔,聲入雲霄;低腔則委婉曲折,清越動聽,並善於運用丹田氣與聲腔共鳴的技巧,收放承接,頓挫有致,充分展現出他的演唱藝術的高超。    我第一次觀賞李多奎的戲,是在1935年夏。當時,雄踞坤伶老生寶座的孟小冬,一次星期日白天在北平吉祥戲院上演《四郎探母》, 特邀李多奎飾演佘太君。
  • 【國粹傳承】京劇小票友——陳佳琪
    看著戲曲頻道裡的演員,聽著一曲又一曲的演唱,陳佳琪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登上華麗的舞臺,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明星」。圖為陳佳琪正在穿戲服。 陳佳琪最好的朋友叫韓欣彤,對於京劇,她們既互相激勵,又互相羨慕嫉妒,這不僅使她們的唱功提升了,表演得越加惟妙惟肖,還使她們在切磋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友情。
  • 《中華圖像文化史》京劇臉譜卷正式出版發行
    京劇是國粹,因為有寧穿破不穿錯的說法,所以裡面的好多術語和知識是非常重要,不能出錯的!      四大徽班在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清乾隆大壽時進京祝壽演出到現在有二百多年了。京劇是在徽班內部逐漸孕育、演化而成的,是徽調、漢調、崑曲、梆子互相交流、結合、融化,從而產生的新劇種。這個過程,若從徽班進京的1790年算起,大約經過了五、六十年的光景。
  • 京劇表演藝術複習資料
    第一講 京劇的形成與發展一、京劇的形成三次合流:1、京秦合流:京腔與秦腔。★通常認為徽秦合流、徽漢合流、京劇形成三次。京劇形成:京腔、崑腔、秦腔、皮黃腔二、京劇的發展1、老生前三傑:余三勝(漢派)、張二奎(京派)、程長庚(徽派)2、老生後三傑:汪桂芬、孫菊仙、譚鑫培三、京劇的成熟和鼎盛1、三大賢:餘叔巖(老生)、梅蘭芳(花衫)、楊小樓(武生)2、前「四大鬚生
  • 怎樣認識京劇資料中的「ㄓㄣˋ」、「ㄔㄣˊ」、「ㄐㄧㄣ」
    》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京劇的道白和演唱上,有很多都是尖音字和上口字,而漢語拼音在演唱中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017年7月17日,ZG京胡網發表了一篇《李少春談京劇與京音》一文中,運用了「ㄓㄣˋ」、「ㄔㄣˊ」、「ㄐㄧㄣ」這樣的一些拼音名稱,來替代漢語拼音,發在朋友圈以後,很多人看不懂。1959年在徐慕雲和黃家衡編著的《京劇字韻》裡,也有這樣的字,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呢?
  • 美聲唱法與京劇唱法區別
    在此基礎上, 筆者通過認真學習、研究、體會美聲唱法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同時將它與京劇唱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進行詳盡的對比,在反覆試唱、揣摩之後,有了頓悟的感覺:中國人、外國人同屬人類,雖然國度不同,但要歌唱都是會要運用人體器官, 在對器官的運用方面,其原理應是相同的,在方法和技巧上就必然會有相同和相似之處。
  • 【京劇史話】陳彥衡的一生(1)
    陳彥衡先生陳彥衡簡介:陳彥衡(1868~1933),中國京劇樂師。四川宜賓人。擅京劇胡琴,對京劇生旦唱腔深有研究。他與京劇界名藝人譚鑫培、梅雨田、孫春山、林季鴻交往,共同設計創造新穎的唱腔,許多演員的藝術成就也得力於他的指導、傳授。他的京胡伴奏技巧造詣很深,配合演員演唱絲絲入扣,相得益彰。梅蘭芳、餘叔巖、言菊朋、孟小冬等都曾得到過他的指點。著有《戲選》、《說譚》、《燕臺菊萃》、《舊劇叢談》等書。在《戲選》中所收的劇目均附有工尺譜,首創有工尺的京劇唱腔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