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成新聞網
記者:張嘉麗
編輯:陳微言 胡瑜瑤
版權聲明:文成新聞網原創報導 歡迎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源
代王叔承在《雨後雜興三首》中寫有:「斫竹編青籃,門前開蟹籪。」《詩經?小雅》中也有「爾牧來思,何蓑何笠」的詩句,兩首詩中都寫到了竹編與竹製品。後者更是生動描述了牧童暮歸時頭戴笠帽的情景。竹編是我國的傳統手工藝,是匠人的一門獨門手藝。
早在新石器時代和良渚文化遺址中,就已發現帶孔的竹鏃和較為精緻的竹製器物。千百年來,由竹篾編成生產的竹籃、竹篩、簸箕、籮筐、竹蓆、雞籠、鴨籠等竹製器物,已成為農村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後隨著塑料製品的出現,篾製品逐漸減少,如今篾匠的身影已非常少見。
但在嶨口鎮還有一位仍在堅守這門技藝的匠人,他叫鄭明陸。
鄭明陸出生於1950年,嶨口鎮渡瀆村人。1964年,鄭明陸隨珊溪鎮朱坑頭篾藝名師朱壽省學習篾藝加工,出師後一直在福建從事上門篾藝加工,至今已有55年的「工齡」。
鄭明陸對篾業製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表現手法。不管什麼樣的竹子到了他手中,經過切削、編織等工序,都能變成精美的菜籃、提籃、籮筐、簸箕、火籠、竹蓆等。在渡瀆村,記者就看到由他所編的眾多的竹器。
鄭明陸介紹,他出生在困難時期,那時候的人,若是有一項手藝,便可養家餬口。他14歲時,看到同齡人都出去學手藝,他也想學一門技藝,便拜師去學竹編。
「竹編看著簡單,其實是手藝中最難學的一種技術。一件竹編工藝製品,包含構圖、製作模型、選竹、劈篾、編織、上色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步都異常複雜,所有的活都體現在手上。學習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鄭明陸說,「學竹編,首先要學基本功。我剛開始學習時,主要是做一些竹製品的修補工作。我和師傅學習了六年,僅修補就學習了四年。後來慢慢學會了竹編的流程。包括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等編織技藝。其中最重要的是劈篾,竹子要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才能製作出精細的竹絲。這些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過程十分繁瑣。」
就這樣,經過加工好的篾絲,在鄭明陸的手下,經過編、絞、鎖、插、穿、扣等工藝技法,編織出一件件造型優美、工藝精湛、豐富多彩的竹編工藝品、日用品。
▼ 竹編工藝有兩種,分細絲竹編和粗絲竹編。
「細絲竹編」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在製作過程中全憑雙手和一把刀進行手工編織,讓根根竹絲編織成各式各樣的竹製品,且成品的所有接頭之處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渾然一體。如編一些茶具等精細的竹器。
「粗絲竹編」工藝是用竹條篾片編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的竹編工藝。製作過程是先將竹子剖削成粗細勻淨的篾絲,經過切絲、刮紋、打光和劈細等工序,編結成各種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籃、籮筐等。
50多年來,鄭明陸編織的器具不計其數。他說,人們普遍稱從事竹編工藝的人為篾匠。他從事篾匠工作主要在福建,為農村農閒兼作的季節性副業,是以前一些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在以前,有門好手藝是農村年輕男子娶媳婦的本錢,當時有「有手藝在手,走遍天下能餬口。」的說法,篾匠和其它手藝一樣,是「吃百家飯」的活計,走家串戶上門做,手藝做到哪裡,就吃住在哪裡。有了這門手藝,至少吃喝不愁。那時候,家家戶戶幾乎每年都要請篾匠師傅到自己家來做活,把家中磨損的竹蓆、竹簍拿出來修補,按天數付篾匠工錢。篾匠手藝是細緻活,講究的手上工夫。手藝好,做的竹製品精細,也特別受歡迎。
竹篾行業是個精細的行業,沒有機械設備,沒有模具。僅有的只是一把篾刀、一把刮刀、一付箭門、一條篾尺和鋸子。製作生活用具時,靠的是熟練、技巧、腦筋靈活,俗語說:「破篾靠熟練、製作靠技巧、創新靠腦筋。」篾藝師傅們就是靠著這種堅強的毅力,和勤勞刻苦的精神,創造出精美小巧、經久耐用的手工藝品。
在嶨口鎮渡瀆村文化禮堂裡就陳列著鄭明陸編織的食籃、果盤、果盒、梁盛、牌匾等竹器用品,這些器具做工都很精細。有些竹製品上的圖案也很精緻。圖案是經過染色處理的黑白雙色或紅粉等色竹絲構成。多為幾何圖形,也有一些文字等圖案。
鄭明陸還現場展示了編織的過程。只見他蹲在地上,將篾條有序地穿插在一起。編織時,鄭明陸神情專注,一根根細長的竹篾在他的手中飛舞…… 邊編邊說:「如果編花紋,還需要配以其他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豔明快的花紋。」 說著,他指著手中的黑色竹絲說,黑色是將原竹絲埋在泥裡,過一段時間取出清洗,並經過多道工序加工出來的。製作工藝也很複雜,如果製作時間掌控不好,不僅顏色不勻,就是編織好也不耐用。
▷鄭明陸做事細心,又肯學肯問,加上自己愛鑽研,他的竹篾編織技藝在當地堪稱一絕。
✔多年來,他還積極到溫州、安吉、義烏等地拜訪名師,學習現代篾藝製作經驗,不斷創新竹編工藝的製作技巧,擴大了創作範圍。他製作的竹編工藝品食籃、果盤、果盒、竹蓆、梁盛、牌匾和其他的生產生活用品、陳設工藝品,不僅設計獨特,工藝精湛,色彩高雅,並採用平面和立體的兩種編法,使產品更具觀賞性和實用性。而且具有防變形、防蟲蝕,手感細膩光滑等特點,深受用戶們的好評。
竹編看似簡陋,但編竹人用一雙靈巧的手,編出生活的瑣碎與美好。由於竹編是門辛苦活,從破竹到劈篾條,要的是力氣,從編竹到完成要的則是耐心。
如今,像所有傳統手工藝一樣,單純的竹編手藝人也越來越少。採訪中,鄭明陸也表示,如今他的年齡大了,慢慢的,他也要退出編織的行列了。傳統手工業能否一直傳承下去,總是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