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罪凡夫,念阿彌陀佛,必定罪滅,得生極樂。」此答案比較完整。
善導大師於《觀念法門》明確提到諸佛證明的內容:
「六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為凡夫作證,罪滅得生。若不依此證得生者,六方諸佛舒舌,一出口以後,終不還入口,自然壞爛。
為我們做證明的是諸佛
位格之高,不是菩薩、阿羅漢;數量之多,不是一佛二佛,而是六方恆河沙數諸佛。
心,回心願生,厭穢欣淨;行,口稱佛名,聲聲相續;時,上盡百年,下至一聲。這裡的核心參考內容,是【觀經疏】裡「破斥別時意」段:五逆眾生,臨命終時,十聲稱名,佛迎往生。(證明每一聲每一聲佛號的當下,必定具足往生資糧,壽終決定往生。)善導大師特別作了開示。因為從古到今,有非常多的人亂引用【菩薩論典】來錯解淨土法門,認為念佛若不達到某種情況,就不能往生(此例遍地都是)。為此善導大師特別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導我們,不可隨意聽信別解別行、異學異見來障礙自己的信心。若所有言論,與佛言有異,我們絕不信受,以防廢失往生之大益。因為淨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只有佛才可以證明,菩薩都沒有這個資格。所以勸導眾生將信心建立在佛身上,這樣才能信心堅定,不被破壞。(唯佛能證)佛是滿足大悲人故,實語故。除佛以還,智行未滿,在其學地,由有正習二障未除,果願未圓。此等凡聖,縱使測量諸佛教意,未能決了。(菩薩不能測度佛意)
若佛所有言說,即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正業、正智;若多若少,眾不問菩薩、人天等定其是非也。(不須菩薩來定佛是非)仰願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以為疑礙,抱惑自迷,廢失往生之大益也。(不可執菩薩論,障礙佛言)
今說【觀經】定散二善,唯為韋提及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證言得生。為此因緣,我今一心依此佛教,決定奉行。縱使汝等百千萬億道不生者,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也。(若引他經來難,唯依淨土三經)▶不受汝破
若有人多引經論,證雲不生者,行者即報云:仁者,雖將經論來證道不生,如我意者,決定不受汝破!(以後遇到隔壁老王來妨難你,你直接懟過去:給我閉嘴!我只聽佛的!)現在太多的人,不信佛言,隨意聽信他人言語,從而廢失決定往生信心,實在是太可惜!今天學習諸佛的證誠之言,是要勸我們謹記謹記再謹記的啊!以上是引善導大師的語錄來展開,供大家參考。
今天的答案是:「造罪凡夫,念阿彌陀佛,必定罪滅,得生極樂。」
………………………………………………………………………………………………
佛淨:
眾生罪障多疑,諸佛悲心殷重,發此狠誓,我等「聞此語,應聲悲雨淚,連劫累劫,粉身碎骨,報謝佛恩。」
佛言:
①十方恆沙諸佛來為我們作證的內容:
罪業凡夫稱念彌陀名號,必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②我們的信心應該建立在阿彌陀佛的誓願基礎之上,應該建立在諸佛的誠實言之上。
③我們信什麼?就信阿彌陀佛發的誓願,稱名必生,不懷疑。信善導大師的解釋,不被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的人破壞。
④為什麼要證誠?凡夫的疑心特別重,十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來勸導我們。一佛勸化,諸佛都來護持,讓我們起決定的信心。
⑤諸佛證誠罪業凡夫尚且稱念彌陀名號、罪滅得生阿彌陀佛淨土,以此舉凡勵聖,舉惡攝善,一法普機,萬修萬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