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的兩個月時間
吃完武漢三鎮所有知名豆皮店
只有吃過的才做出評價
就是要走心!
老通城
作為曾經最有名的豆皮店重新開張,往日的輝煌已不再,不過老一輩人還是會來追憶從前的味道!
現在都是幾個年輕的師傅在做,分工明確速度特別快,等不了幾哈就到了
三鮮的一般不用等,服務員直接一個個的裝盒,還有精美的打包帶,7元一份真心不貴。
偶爾皮子炕的有些過,吃起來蛋皮也是格外的香。
料給的真是很捨得!沒有便宜的乾子,只有筍丁、肉丁、杏鮑菇,而且都是方方正正的大塊頭。
糯米口感有略微的硬,靠近皮子的糯米偏淡,底部有料的還不錯…整個油給的不是特別多,至少比阿斌家的少。
嚴老么燒麥
老字號的燒麥店,但是不知不覺豆皮也成了招牌,這麼多年提到漢口的豆皮也少不了它的名字。
如今4個人、兩個師傅,做豆皮的效率比以前高一倍,以前周末的中午隨便一排都要40分鐘啊!
新換的師傅技術還不夠嫻熟,炕皮子的時間有所增加,偶爾也會有些過。
▼豆皮的表皮很薄、煎過以後雞蛋的清香更濃鬱
這次的糯米不太賊,蒸的偏軟偏溼。肉料的部分冬筍、香菇、肥瘦肉提升了糯米整體的口感…吃完油膩的東西記得配個大碗茶咯
樓林美豆皮店
位於江漢路邊哈的老字號小店…做豆皮的日子也蠻久,以前也總被公眾號提到過
蛋皮部分是另一個阿姨完成的,豆皮師傅放好糯米、給點胡椒鹽、把料鋪滿、最後給了一大勺的油。
沒有嚴氏和民生那樣把糯米按壓,感覺後面吃不太緊實。師傅用盤子把豆皮慢慢的切開、最後撒上新鮮的蔥花,出鍋還是很有食慾的。
5元一份的價格是比別家都低的,3片的分量也是很實在的,但也要看運氣吧。
皮子稍微有點硬,糯米沒有吸收料的味而顯得單薄,最底部的糯米夠味、夠油,料的部分也就是乾子筍丁肉粒…確實可以說料給的不多。
三鎮民生甜食館
每次到民生除了買煎包,豆皮也是必須買的,再來一點稀稀的豆腐腦、糊米酒才算到位。
皮子淡黃,沒有那麼脆偏軟,糯米軟硬剛好也不會黏黏的。
民生的料給的多,有筍丁乾子香菇五花肉,糯米吃完還有一層筍丁。
王師傅豆皮館
溼式豆皮的代表店
更喜歡用「牛肉辣滷糯米蛋皮飯」來形容它
來一次不排隊是不可能的,旁邊停車都是過來買豆皮的。先到老闆娘那邊買個豆皮牌牌,打包盒記得也要買
兩鍋一起做豆皮,一鍋師傅一鍋徒弟,大熱天頂著太陽工作也不容易。現在好像是三鮮、牛肉分開做的,不像原來一樣一半。
某些鍾愛滷水的同學會這樣吃:找老闆要一個牛肉麵的湯碗裝豆皮,然後要老闆多滷水,然後糯米被淹沒,很佩服這種吃法
皮子還蠻金黃,挖一勺牛肉臊子鋪在表面。還是很濃重的滷水味,有點辣辣的,肉裡還算多,糯米整個溼溼的,有幾分湯飯的意思。
周記豆皮大王
桃花島的這一片小有名氣的店,年頭被公眾號發了一波,人氣更旺咯
這家的豆皮除了基本的香乾香菇五花肉,還有價格更貴的腰花、牛肉。
牛肉和腰花都是現炒好的,裡頭還有紅椒、苦瓜、芹菜、小香菇,真的是很奇怪的搭配。
攤皮子、6個雞蛋、6坨糯米擺好,然後再將料鋪在上面,最後按壓、把蛋皮包起來。
【三鮮豆皮】8元
【腰花牛肉豆皮】19元
本來還以為王師傅是武漢最貴的豆皮攤,原來這家才是的
它家蛋皮真的是蠻厚,軟塌塌的跟雞蛋灌餅一個樣。
糯米倒是很分明、不粘牙,滷水包裹糯米也算有味道。加芹菜、加苦瓜不會覺得很奇怪啊?
吃起來真的就像「糯米蓋飯」
把它定義為,中式蛋包糯米飯更好
顛覆了我對傳統「豆皮」的認知啊…
【蛋酒】3元
很少很少能有點家把蛋酒衝的這麼好
蛋花一層層的,米酒也捨得把。
元記豆皮
十里舖的元記一直都被貼著「漢陽知名豆皮」的標籤
原來在郵局旁邊,現在搬到了對面,紅色的招牌很簡單但顯眼。現在感覺哪哪都是老通城的師傅?
做豆皮的師傅比較年輕,也許師承老通城的某位師傅吧,阿姨負責打包裝盒和收錢……
三鮮豆皮6元,牛肉豆皮9元,運氣好不用等…直接端著就開吃!
依舊選擇三鮮豆皮,一份有三片。顏色看起來還蠻金黃誘人…
咬一口蛋皮,感覺真的有點厚、快趕上雞蛋軟餅,它家招牌上寫的「皮薄香軟」也只感受到了「軟」
料的顏色很淡、便白,吃起來會偏甜,香菇 筍丁都是甜口的!我天。不過店家很貼心,嫌甜了居然可以加辣椒?!我天
糯米細長,但是夾起來有些粘
口感適中,有些粘牙,甜口的糯米
曾記豆皮大王
進門就看到窗口在排隊,記得先在櫃檯買票喔,價格單都在黑板上寫著。大堂的環境還是那麼舊,現在都是兩套班子在做豆皮,前面後面兩個爐子,有的時候師傅做,有的時候徒弟做…
攤好皮子給幾個雞蛋打散,糯米直接往蛋皮上放,油給的不多。糯米事先把味道都把好,做好一鍋師傅都會全部添出來,按票一人一份有時候沒賣完的會放在一旁
8塊錢兩片,蛋皮咬起來蠻香,糯米的米粒屬於偏小一點,粘在一起很緊密,口感硬、有些粘牙,味道有幾分糯米雞的感覺。
料裡面有鮮筍,口感蠻嫩!五花肉、香菇基本沒有滷水味. 油還是有幾分重…
阿斌三鮮豆皮
被網絡爆炒好多年的「武昌第一豆皮」,無論什麼時候都在排隊,會跳舞的豆皮大叔就是賣點,吸引了無數遊客和食客。
阿斌的豆皮10元分量也就是普通豆皮店的6元,多出的價格並沒有在豆皮上體現。
看到老闆一邊做豆皮一邊扭啊扭,時不時的翻鍋掀起火焰,要是再來點音樂和誇張的表情就能當網紅了。
一般都是做好兩張蛋皮再來做豆皮
不知不覺等40分鐘才買到一碗豆皮
乾子榨菜香菇肉丁、沒見筍丁或其他,做豆皮的過程中一共給了4勺油,所以出鍋的時候中間部分會泡在油裡。
值得一提的還是皮子:它家皮子薄如紙,絕對是目前市面上最薄的一家
糯米屬於偏硬略微夾生的感覺,有人覺得很有嚼勁,但我認為有些過了。
顆粒分明不粘牙軟糯才是我喜歡的,吃一口糯米就能感覺滿口的油…比燒麥還要重口味。
乾子榨菜到很多,鹹口的卻不香,這碗豆皮的評價仍舊一般!
8點以後人越來越多,遊客也確實不少! 過多的宣傳帶來過高的期待,結果過低的口味只能掃興而歸
老武鍋豆皮
門口停滿車、站到一排人,門面相當顯眼!不用談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排隊起步都是30分鐘,更久也是很正常啦。
小份6塊、大份9塊,所有都是塑料飯盒打包,一個鍋兩個人,5分鐘一鍋差不多…
挖糊扒勻、雞蛋打散、給油轉鍋讓蛋皮上色,一坨坨的揪糯米壓緊實,「徒手」把料、挖滷水,撒上兩遍蔥花,盤子切片、翻面,熱騰騰的出鍋。
不知道為什麼,看見徒手放糯米我不會覺得不衛生,但是看見「徒手」插進滷乾子的料裡、一把一把的撈出來,我真的有些擔心!
6元三小片,料可以多加一勺…表皮金黃,上色剛好,沒有阿斌那般薄脆,倒也吃的出蛋香。
料的部分感覺都是乾子,筍子香菇好像都冒得,肉粒很緊實,糯米晶瑩剔透,吃起來不軟榻。
混著吃感覺味道會偏鹹,乾子滷水味浸在糯米中,沒有筍子香菇的鮮香,只有單純的鹹鹵味。
味美香豆皮
這家豆皮開的年頭不長,但是深受周邊學生和外賣小哥的喜愛,還上過經視直播的節目。
三鮮豆皮6元一份,做豆皮的師傅蠻年輕的,動作格外的利索、5分鐘就出鍋的啦。
▼外邊的蛋皮較薄、吃起來還有點脆。
糯米帶有滷汁味、但又不會覺得像糯米飯…輔料的瘦肉較多、還加了個人很愛的豆棍咯
綜合評價
老通城:料最實在最多、但會偏甜
嚴老么:曾經最愛,如今換師傅出品不穩定
樓林美:料不夠香導致糯米口感單薄
民生:糯米不黏不硬口感好,筍丁居多
王師傅:滷水太多糯米飯,口味夠重,個人不愛
周記:價格最貴,花樣很多,口感一般,蛋酒贊
元記:味道也是甜的,可以自行加辣椒汁
曾記:糯米口感略硬,油稍稍多
阿斌豆皮:皮子最薄脆,吃起來特別油
老武鍋:皮色金黃油不多,榨菜的鹹味居多
味美香:皮脆糯米粒粒分明,瘦肉多有豆棍
吃東西還是要看自己口味,so 以上評論僅代表個人。
N代表更多不知名的小店
需要慢慢探索
有特色小店歡迎在公眾號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