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家事、幫忙,通常你會想到誰?相信很多人會想到主婦或是女孩子,現代人把家事或幫忙視為「非生產性的家務勞動」,或是在談論教育效果時才會講到做家事。目前有愈來愈多民眾樂於處理生活瑣事,把家事推給女性的情形已經漸漸改變了,但請看下面的資料,當中仍然有許多需要深思的地方。
在〈專論現代的小學生〉(1992年,《巧連智》)一文中曾調查國際四大都市:東京(日本)、哈爾濱(中國)、沙加緬度(美國)、斯德歌爾摩(瑞典)的國小五年級學生,發現東京國小學生幫忙的比例偏低,無論幫什麼忙都是女生高於男生。在洗衣服、買晚餐、打掃庭院玄關、打掃房間、洗碗、幫忙做晚餐等六大項目裡,東京的男孩子勉強有三成只有做到打掃房間。女孩也一樣,幾乎所有的家事都是長輩(母親)做。
與其說是孩子們做得一塌糊塗,不如說是因為戰後日本家庭都由母親包辦所有家事,才造成這種現象。現代這種觀念已漸漸改變了,十年後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研究結果?
本文選自《孩子的家事課》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接:
【孩子的家事課】做家事可以培養孩子的品格
【孩子的家事課】現今社會很難「看了就記住」
【孩子的家事課】幾歲開始做家事?
【孩子的家事課】學習的四個階段
【孩子的家事課】動手做家事的價值
【孩子的家事課】我們靠手來學習
【孩子的家事課】大腦的學習需要交流
【孩子的家事課】手同時進行輸入、輸出的動作
【孩子的家事課】現代生活既不動手也不動身體
【孩子的家事課】序言
感恩您的關注!了解更多慈濟訊息,請點擊以下網址或掃描二維碼:
大愛電視:http://www.daai.tv
慈濟全球資訊網:http://www.tzuchi.org.tw
大愛網絡電臺:http://radio.newdaai.tv
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