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讓員工幫忙家事,一定要自問三個問題

2021-02-19 灰鴿叔叔


前段時間上海出了一件刷爆家長圈的事情,甚至連電視新聞都做了互動新聞。


大概的意思是,有一位幼升小孩子的簡歷被曝光,這份簡歷可以說是熠熠生輝光芒四射亮瞎了我的氪金狗眼,整個PPT製作精美表達完整才華橫溢,例如在「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部分是這樣的:



還有看得我目瞪口呆的一年500本書的閱讀目錄。


我並沒有第一時間跟進這個熱點。大概的原因是三個:第一涉及到孩子的隱私,第二,做出一份漂亮的簡歷終歸是本事。至於裡面有沒有誇大的成分,收簡歷的自有判斷;第三,做簡歷總比發條簡訊「王局長是我姨夫,以後多照顧」要誠懇得多。


家長包裝孩子、誇讚孩子屬於人之常情,只不過大多數人家做不到那麼系統精緻罷了。我好奇的是一點:


這份簡歷是怎麼洩露出去,從點到面,引爆社交網絡的?


後來得到了一個這樣的消息:



我覺得和簡歷內容相比,這才是一個更值得探討的話題:那就是「老闆讓員工、或者上級讓下級幫自己做家事,究竟有沒有風險?



我接觸過的許多老闆都覺得「沒有問題」,無非是介入深淺。我年輕的時候也幫老闆的孩子輔導過作業,我見過的比較誇張的老闆,還讓員工幫忙通別墅的下水道。


也有擦窗的,接送的,燒飯的。


理由也很站得住腳:我支付員工工資,理論上就是購買他的時間,只要我把它看做是工作的組成部分,員工就應當配合完成。


還有一個比較硬的理由:老闆的時間更值錢,更能助力公司發展,所有節約老闆時間的行為,都可以被看做是有利公司發展的行為。


但顯然這名實習生並不認可這個觀點。他用實際行動表達了抗議:


把上級的家事進行了公開。


出現這樣的後果,用港劇的話說,大家都不想的。按照前輩們的理論,我們年輕時候都幫領導端茶送水,現在年輕人連做一個PPT都有意見,是抗壓能力差。幫領導做家事,是多好的靠近領導的機會啊,非但不珍惜還反戈一擊,這是白眼狼啊。


這在職場生存學裡不是沒有道理。但我也說,這是「上一輩的觀點」,或者說,「這是我這一輩的觀點」。當90後開始越來越多,我越來越感受到這個觀念正在遭受挑戰。在現代的管理中,必須考慮另外三個問題:職業期許、親疏關係和標準尺度。


有時候我覺得「90後改變世界」,可能恰恰源於這種代際分歧。


首先,職業期許是個很清晰的問題,即「員工為什麼要來這個崗位工作,他期待學到些什麼,上升通道是怎樣的」。我是程式設計師,我的職業期許就是碼出一段讓我榮耀的代碼;我是文案,我的職業期許就是寫出市場叫好的文字;我是美編,我就希望設計得到認可;我是銷售,我就希望能賣掉更多產品……


所謂「一專多能」,必須是基於「一專」這個核心能力上的延伸,並且能讓人看到:這個技能可以通過工作得到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身價。而絕大多數的「老闆家事」錘鍊不了業務能力,也提高不了自己的身價。更核心的是,這些「工作」大多不會寫在崗位說明書裡,一旦出現,很容易給員工造成「家丁」感。


在當代的職場關係中,年輕人對「家丁」感是高度排斥的。他們對於「從一而終」幾乎不抱期待,所以不要講什麼「我罩著你」「忠誠有回報」,他們期待的是自我價值的提升,在未來的崗位中擁有更漂亮的履歷和支撐新身價的實踐。


而絕大多數的「領導家事」很難支撐這種提升。


其次,親疏關係也是管理上的大忌。「領導家事」唯一能支撐的提升,叫做關係提升。因為你參與了上級的家庭事務,所以自然就會和上級走得更近些。你可能會更熟悉他的家人、住房情況、社會關係等一切與企業核心業務無關的事情,簡單說,就是可能知道上級的更多「隱私」。


在職場上,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極有可能導致管理上的投鼠忌器。例如,當你想開除一名員工時,發現他掌握了你太多的個人信息,你就會猶豫;再例如,員工之間互相競爭時,也會有人以「幫老闆做家事」作為「老闆是我後臺,我和老闆關係特別好」為碾壓點,從而影響既有的評價體系。


管理者還得意識到,「關係提升」越來越不是當下年輕人的剛需。我認識一個年輕人,幫一位領導做了不少家務事。大家說哎呀有前途啊,和領導走得很近啊。沒想到年輕人憂心忡忡:萬一這領導被抓了,會不會牽連到我啊?


所以接下來就得談談標準尺度。「家事」一個不受員工歡迎的點,是因為不少「家事」都有現成的社會分工:有保姆、有清潔工、有水管工,你讓員工幹,會有一點小尷尬。


如果這件事情屬於家事,又沒有寫在崗位說明書裡,原則上來說是應該去購買相應的社會服務的。員工是「付出根據崗位說明書設定的合理工作時間和勞動」,和賣身契還是有點差別的。


但話分兩頭說,畢竟員工溝通成本低,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一定要讓員工做自己的家事,那也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如果使用了工作以外的時間,應該支付與薪酬無關的額外報酬,對方不要是另一回事;第二,如果對方願意,要表達謝意;對方不願意也很正常,千萬不能「一遍又一遍改自己孩子的PPT還對人家很兇」。


在我這個年齡段裡,我們可能覺得「這是領導重視我」;但在90後的職場認知裡,可能恰好相反。我有時候覺得他們離經叛道,但有時候,我也覺得他們是對的。


如果「家事」本來就不在別人的職業規劃裡,別人也沒有抱你大腿的意願,那你這麼幹就很可能遭遇管理危機。



作為一個和老闆這個身份相對接近的人,一個「上一輩」的人,我意識到:所有讓員工做家事的老闆,其實要自問三個問題:


第一,能不能通過採買服務,例如請個阿姨,上個淘寶,租個車,同樣及時有效解決自身的訴求?


第二,這件事情是否和員工的崗位說明書差異巨大,且對他的提升毫無幫助,甚至傳出去還有失身份?


第三,我是否能有效區分這件事和工作的關係,這件事情操辦的好壞會不會影響他的工作評價?


如果上面三個問題都是肯定回答,那建議三思而行。如果有一個「否」,那還能想點辦法。


我其實也不是太贊同「我的時間比你的時間更值錢」的說法:確實在單位時間裡,有人賺得多,有人賺得少。從純量級層面,它是對的。例如馬雲約我,我遲到了,他秘書肯定罵我:你居然敢讓馬總等,你知道馬總的時間多值錢嗎?你就是早到兩小時,也抵不過馬總的一分鐘!滾!


但時間這個東西,很難真去做比較,也很難產生說服力。


因為對任何人來講,都是「自己的時間最值錢」。



一個背景聲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家事課】現代父母不讓孩子幫忙做家事
  • 老闆請客吃大餐後,3個員工全出問題了,女子:我們要求賠償10萬
    導讀: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忽視,尤其是現在天氣炎熱,商家一定要注意食品的保存,如果食品過期變質或存在問題,一定要及時下架,不要把這樣的食品賣給顧客,以免影響了顧客的身體健康。老闆請員工吃飯,沒想到這頓飯之後,三個人全都住進了醫院,現如今,他們要求商家索賠10萬元錢,那麼商家對此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 員工結婚老闆隨禮5千,老闆女兒出嫁員工回禮2千,看到消息愣住了
    在公司裡更是如此,不僅要考慮到方方面面,還要充分考慮上下級之間的平衡,有時候很累。不過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很融洽,老馬就遇到了這樣的老闆。老馬是一家公司的老員工,在公司發展壯大過程中出了力氣,工作態度誠懇認真,處處為公司著想,處處維護公司利益,是骨幹員工,深受公司領導的器重。
  • 辭職後,要不要回原公司?這三個問題要想好!
    今天突然收到了前老闆的邀請,說是公司現在開拓了新業務,感覺小李工作表現一直不錯,想請他回去。雖然說熟悉的地方不用適應新環境,工作起來也順手,但是既然當初決定離開,現在又回去了,感覺怪怪的,好馬還不吃回頭草呢。其實在職場上,有這種情況的人很多,是否要回到原公司,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一,想好你當初為什麼要離職?
  • 老闆想要毀掉一個員工,三句話就夠,簡單粗暴
    職場上,老闆和員工的關係永遠不可能是對等的,有時候老闆看似簡單粗暴的一句話,卻可以把員工深深傷害,甚至毀掉一個員工。以下這三句話,老闆一旦說出口,真的是對員工帶來毀滅性傷害。有些老闆,對員工的工作永遠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不管你中間做了多大的努力,但如果毫無成果,達不到老闆的要求,那麼你所做的都只會當作無用功。老闆對著你大發脾氣,把責任怪罪在你的頭上,「你拿了薪水,卻一點貢獻都沒有,你到底幹什麼吃的!」
  • 領導請客吃飯,詢問這三個問題要學會裝糊塗,不要自作聰明
    前段時間有個女大學生參加聚會的時候,他分享了自己工作經歷,以及在這次聚會上面把自己的獎金,也故意拿出來炫耀,透露有多少獎金引起了別人的羨慕,但是其中有個同事就看不慣這個女大學生,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公司的上級和老闆。
  • 這樣的店長,老闆搶著要,員工都愛
    店鋪業績不好,你有沒有想過問題出在哪裡呢?整天這樣的抱怨情緒店鋪業績又怎麼能做起來呢? 要做一個優秀的店長,自我正確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很多店長就「輸」在錯誤的自我定位上。 那麼,店長應該怎麼當呢?
  • 明星老闆這樣替員工扛雷
    臺灣綜藝節目《小明星大跟班》23日晚將播出主題《當老闆才知道不容易啊!靠北員工事件簿!》,邀請藝人邵昕、NONO、詹子晴、林道遠、劉伊心、楊晨熙等與主持人吳宗憲、Sandy吳姍儒分享曾遇到過千奇百怪的員工,其中,經營雞排店有聲有色、創業資歷逾18年的NONO,曾經被最信任的員工偷走3萬多元營收;邵昕則是曾幫員工賠了8萬元的名牌包給客人。
  • 王源是什麼神仙老闆,與員工的感情好的讓人羨慕
    他瞞著工作室的員工,為大家準備了一份禮物,但是他不想直接送過來,而是假裝自己有個外賣到了,讓員工幫忙取一下。員工拿到之後,打開一看,原來是王源準備的三周年蛋糕,真是驚喜又感動。蛋糕的底座上,王源親自寫了一行字,祝福工作室三歲生日快樂,十分用心,有這樣的老闆,我笑著都能睡著了,這也太貼心了吧。
  • 老闆跟你說好好幹漲工資不成問題,該如何處理?三個建議送給你!
    場景1:老闆跟員工說,「好好幹,以後漲工資肯定不成問題」,甚至單獨跟員工都說「好好幹,以後給你漲工資,給你升職加薪都不成問題」,到最後再怎麼好好幹,一直得不到兌現,發現老闆只是滿嘴跑火車。場景2:有的老闆更能吹牛,給員工畫了一個大餅,說「我們公司三年上市,三年後大家全部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等等,還說去納斯達敲鐘」,結果是三年後沒有上市倒閉了,一夜回到解放前。場景分析:職場中遇到這樣的老闆/領導,你要去分析,他說的話真實性、落地性、可行性到底怎麼樣。
  • 基層人民法院家事審判疑難問題研究
    根據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家事糾紛的範圍主要包括婚約財產糾紛、離婚糾紛、離婚後財產糾紛、同居關係析產糾紛、撫養費糾紛、贍養費糾紛、確認收養關係糾紛、轉繼承糾紛、申請宣告公民失蹤等案件。  (三)困境及原因  同等情形同等對待,同類問題同樣處理,構成了現代法治社會司法公正最基本的技術化標準。
  • 老闆開除員工,員工不服氣,老闆叫她到辦公室看樣東西,員工愣了
    老闆開除員工,員工不服氣,老闆叫她到辦公室看樣東西,員工愣了最近,小麗因為一件事而茶不思,飯不想的,可以說整個人都是無精打採的,做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小麗是公司裡的財務,每天都做著一些關於處理資金類的事項。但是就在昨天,老闆生氣地對她說道:「你連這麼一點小事都做不好,乾脆走人吧,公司留不下你這尊菩薩!」
  • 為什麼年輕員工不願逢迎老闆?員工:憑本事吃飯
    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有些人慢慢的走向極端。職場中的公平公正慢慢發展為以不尊重為前提的發揚個性。而且,這種個性是需要帶引號的。職場發展的個性與極端前一段時間和公司老闆聊天,老闆突然神秘兮兮的告訴我:你知道嗎?現在的公司和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的公司一點都不一樣。
  • 工作勤奮還是被老闆罵,改掉這三個缺點,不做職場中的瞎忙族
    董明珠回應說:「我說那是兩件事,你勤勞,但不一定有收穫,不能因為你天天在這不回家,做了個不好的東西,我也要用,沒有這個道理。」職場中,不乏像這名男主管這樣的人,天天加班加點工作,忙得連廁所都恨不得不去上,但最後還是會被老闆說工作做得不好。
  • 厲害的員工,從不怕老闆朝令夕改
    馬東曾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老闆如同考生,員工如同考生手中的鉛筆。答題時,考生做出判斷,鉛筆寫下答案。考生回頭檢查時發現問題,鉛筆要做的,應該是即刻擦除,重新按要求填寫答案。換個角度:如果鉛筆容易寫,容易擦,讓考生能安心做判斷,無壓力調整,他一定會愈加青睞手中的筆。所以,考生與鉛筆,是相互成就的關係。一個真正成熟的員工,除了要像鉛筆,更應該像「轉向助力」。
  • 「懶惰」老闆培養勤奮員工 「放手理論」如何帶來月營業額百萬?
    ,與一般的汽修門店不同的是,無論在店面,還是在汽修車間,都很少有人能看到老闆在哪裡,只有幾個乾淨帥氣的小夥子站在門口熱情的服務接待,告訴顧客老闆不用在店裡,他們都是這家店的主人。而煥柏店真正的掌門人費玉龍,則在二樓的辦公室裡穩坐釣魚臺。他總是笑著說,「我是個比較懶惰的人,打理門店的事情就交給這些勤奮的員工吧」!
  • 員工憑什麼對公司忠誠?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老闆要牢記這兩點
    對老闆來說,員工的忠誠是奢侈品,反正我見過的老闆沒有一個是覺得自己得到員工忠誠的。他們對員工的要求很低,只要員工聽話,能拿錢做事就行了。但這也不是忠誠啊。有很多老闆認為,員工是不是忠誠,一個是看他的態度,一個是看他在工作上的表現,比如兢兢業業幹了好多年。
  • 積分制管理:員工欲望太大無法滿足怎麼辦?老闆需要為員工買單嗎
    在這個問題之下,有很多人都回答說自己剛開始的時候說有個四五千就謝天謝地超滿足了,但是後面拿到了這個工資以後,就覺得錢太少,就想多拿一點。那應該怎麼才能既滿足既滿足員工想要拿高工資的意願但公司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呢?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種方法,就是把員工的工資和公司的利潤進行掛鈎。員工想要獲得更高的工資,可以,但是有個條件,這個月公司的整體利潤必須要達到 xxx元以上。
  • 同事總是找我幫忙,這三個原則不要忘
    結果公司有些同事總是跑過來找小黃幫忙,有的是讓小黃幫著修改修改,有的直接就是讓小黃直接幫著做。剛開始,小黃還挺高興,覺得能體現自己的價值。但後來工作量越來越大,有時候自己加班加點幫同事做了PPT,還導致自己工作差點沒完成,這讓小黃特別苦惱。
  • 節操與恥度齊飛的R級片,一定要背著老闆看!
    光看海報,就知道影片中的三位老闆是什麼德行了,如同他們腦門上的三個單詞:psycho,神經病;nympho,性癮者;tool,缺心眼。故事的主人公是和我們一樣苦逼的上班族,分別就職於不同的公司,但他們遇到的老闆卻各有各的奇葩,三人簡直深受其害。